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龙永图:中国今后二十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10:31 新浪财经

  

龙永图:中国今后二十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

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9月5-6日,由新华文摘杂志社主办的“开创蓝海—2006企业创新高峰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进行图文直播,以下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演讲:

  龙永图:

  大家早上好,现在论坛很多,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论坛,主要是出于对论坛主办单位新华文摘的尊重,因为新华文摘很有影响力,是在中国决策层很有影响力的杂志,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影响中国决策层和主流界的精英。

  我今天就战略机遇期和企业的发展谈一点看法,关于企业的发展问题现在有一句话比较多,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当然也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不全面,以我看还要加一点,战略决定成败,有一级战略选择错误导致企业全局覆没,研究细节的时候,特别是企业界的高层应该很好研究战略,研究战略研究中国大的带有倾向性的重大问题,了解

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的趋势,就是在这一个世纪前二十年中国正在经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很难得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机遇期既然是战略性的机遇期就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全局性,也就是说这种机遇不是对中国某一个产业,几乎对所有的产业,它并不是对中国一个两个,十个百个企业,几乎对所有的企业都是带来重要的机遇。既然是战略机遇期,特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全局性。

  第二,长期性。这样的经济发展机遇不是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而是至少二十年,这个机遇对产业和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长的机遇,三个性,规律性,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哪一人经济学家拍脑袋拍出来的,由于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趋势存在的,这样的机遇对每一个人来讲,很好把握客观规律就会赢得发展的机遇,战略机遇期它对中国企业来讲具有全局性、长期性、规律性的,战略机遇期内涵非常丰富,今天这么一点时间不可能讲透。但是谈到战略机遇期的时候,主要是一些客观的因素和客观的趋势决定的,决定中国今后二十年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我想讲两个大的趋势,或者两个大的转移,一个就是全球的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这一点大家看得很清楚,全球的产业向中国转移,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变城市结的工厂,在这个大转移当中有几个特点:

  第一,这次转移是由市场的力量决定的,而不是政府行政命令形成的。由于日本少数政治家在参拜靖国神社方面做法,中日关系最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困难的局面。但是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并没有减少,在1999年的时候日本整个对外投资只有10%投在中国,但是从2003年以后日本对华的投资已经占到整个对外投资的30%以上。因为对很多日本企业家来讲,如果不把产业转移到中国,就失去了机遇。对很多的企业向中国转移产业不是转移不转移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这就是客观的经济规律驱动的,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实在是太低了,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日本、欧洲的二十分之一,我们只有泰国的劳动工资的二分之一,再加上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不错,每年培养四百万大学生,一百万工程技术人员,这些数字对中国来讲都是不可思议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的专利、品牌基本上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里,所以,中国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可能还要花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由于外国人掌握了专利,掌握了大部分的品牌,所以他们经过二十年的产业转移都有钱可赚,如果外国人没有钱可赚,那是不可能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不是做慈善事业的,中国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成本,再加上中国整个商业环境,大有改善,专利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外国人投资中国十年二十年还有钱赚,形成产业向中国的转移,这是客观的、经济的因素在起作用。

  第二,这次转移并不是整个产业的转移,主要是产业环节的组织,并不是说整个纺织业、钢铁业的转移,而是纺织业、钢铁业、电子业某些环节向中国的转移,所以中国的产业只是结束国外产业转移的一个部分,使得中国产业不可避免成为全球产业链当中一个组成部分。第二个特点就是产业环节的转移,而不是整个产业的转移。

  第三,这次转移给中国带来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技术和人才,使得中国的企业成为全球企业当中的组成部分,使得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战略机遇期当中,我以为我们应该注意的第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第二,从中国内部来讲,在工业化的背景之下,农村人口项城市的大转移。这个大转移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情,也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一个重大趋势。现在在中国劳动力当中,大概有七亿三千万劳动力,还有五亿在中国,在城市只有2.3亿,这显然对于一个经济大国来讲,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在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只占到1、2、3、4、5,中国不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水平,但是五亿劳动力仍然在农村这种局面不可能使得中国成为经济大国,改革开放就出现了农村项城市的大转移,进入到二十世纪以后,这种大转移发展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中国差不多每年有一亿的农村劳动力在全国各地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这样一个大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历史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大趋势之下所推动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关心的问题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把农村人口转移过来,所以解决中国农村“三农”问题关键是看能不能成功使这一次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转移得以顺利的实施。我们在这样大转移当中中国实行了正确的政策,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土地不能买卖,虽然离开农村的农民到城市打工来讲,从法律上来讲,他还有自己的土地,我们到国外讲课的时候,人家就问我,为什么在中国的城市没有出现像很多发展中国家或者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大规模的贫民窟?我说主要是中国的土地,农民不管走到那里,在自己的家乡还拥有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就是中国政府给每一个农民买了一个保险,他如果在城市里面找到了工作,甚至最后成为了城市的居民,这样非常好,如果他一旦由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他丢掉了自己的工作,他还有一个最后的出路,就是回到自己的故乡。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为什么宣传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确保中国农村人口项城市大转移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农民有一个“避风港”、“归属”,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就业问题波动而产生的农民一旦在城市里面失去工作以后,就无家可归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政策,我们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把农村变成一个巩固的在城市打工的所有农民的基地、大后方。所以,这也是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转移的特点。

  第三,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转移,实际上是确保中国今后二十年有一个强大内需需求重要环节。市场经济需求推动经济,我们很好研究中国前20年发展的主要的内需在什么地方,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变成城市的居民,他们一旦变成城市的居民他们对基础设施、对交通、教育、卫生的需求非常大,因为一个农村人口消费和城市居民消费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在这20年当中能够成功转移一亿左右农民成为城市的居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强大的内需推动力量,这是中国经济能够得以持续发展20年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农村走向城市的大转移将会给中国带来无穷无尽的巨大的内部需求,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所以,外国人不必担心,我们主要靠出口,中国在创造内需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还不包括进入城市的居民,或者现有居民当中,如果按照中高收入的群体,也就是国外讲的中产阶级,有些人说,中国大约10%会称之为中产阶级,10%已经是一亿三千万人,相当于两个德国人口,两个法国的人口,两个英国的人口,一个日本的人口,所以这种内在需求肯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条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致坚持的,中国的经济主要靠内需,这也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不受外面干预发展主要的原因。所以,关于战略机遇期的问题,我也得应该把握好这两个大的趋势,注意观察这两个大的趋势给所有企业带来的机会。开创蓝海,开展新的发展领域,这两个大转移将对我们的企业家在自己企业发展战略当中提供非常好的观察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新的角度,所以我觉得除了关注细节以外,我希望企业家能够关注战略,关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的趋势,我认为我刚才讲的这两个大趋势很值得关注。

  在这样战略机遇期里面,企业怎样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是很长的故事,需要很多人做全面的论述,但是我想提出来,如果我们的企业在战略机遇期里面很好把握住机遇,我希望他们能够具备三种能力:

  第一,整合资源的能力。我最近经常讲,在目前的性是指下,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完全在于本身有多少资源,更重要的是拥有多少整合资源的能力,我刚才讲的两个大转移形成企业新的竞争的格局,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刚才我讲了,由于全球产业的大转移,特别是这次大转移不是一个整个产业的转移,而是整个产业环节的转移,这样的话就形成了连接全世界各个国家很多跨国生产链和跨国的

供应链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就是波音飞机,波音飞机并不是美国一家制造的,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的,也就是说波音飞机全球生产链跨越全世界7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波音飞机零部件的生产是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以后,最后在美国组装,这样一种情况适用于很多跨国公司、适用于很多的企业,也就是说全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运作,已经出现了很长很长的跨国产业结构链,制造业的产业链形成以后,又出现了跨国的供应链,包括产品的零售、批发、物流,这样的话,就使得一个产品是一个跨国生产供应链组成的。比如说一件衬衫,它的品牌是意大利的,面料可能是法国的,它的辅料可能是韩国的,它的设计可能是日本的,它的加工是在中国,它的批发是在美国,它的零售是在欧洲。所以一件衬衫形成一个长长生产链、供应链,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争取成为这个跨国生产链当中的一个环节,而现在全球产业,特别是产业环节向中国的大转移给我们送来这样的机会,使得中国的企业不走出国门就会成为全球跨国链、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所以这就改变了整个经济的一些概念。比如说,过去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都是对立了,互相之间都是讲价钱,把大的企业作为龙头,把生产链、供应联整合起来,他们成为被整合的生产链和工业链当中一个部分,大家成为命运的共同体,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参与多国部队,衬衫的生产和销售就是多国部队,中国应该成为多国部队的成员。这样的话,使得中国的企业在管理自己企业的时候,可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这样的话,我们企业思路就开阔了。当然,在任何一个跨国生产链、供应链当中总有一个是龙头,比如刚才讲的衬衫,可能就是以意大利的品牌作为龙头,所有其他的环节都是被它整合,比如波音飞机,70多个国家生产,甚至发动机在英国生产,但是龙头在美国,因为有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中国的企业,在具备整合资源能力的时候,要做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整合的阶段。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花很大的力量,争取被一些大的公司整合,成为他们全球产业链当中一个环节,在这样的阶段对大部分的企业来讲还是被动被整合的阶段,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我们还没有超越。但是中国企业要做的是什么呢?逐渐争取成为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当中的龙头,要做这个龙头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首先必须具有这个行业当中最尖端的技术、专利,用一个技术、一个专利或者一批专利整合整个产业链。第二,必须拥有国际资本品牌,因为很多产业链是一个资本品牌作用进行整合的。第三个这可能是中国的优势,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且有一个非常高效的销售网络,市场份额和网络作为龙头整合资源,中国的企业大部分处在被整合的阶段,但是必须有信心,而且有能力逐步在品牌的问题上、技术的问题上,在市场销售份额上逐渐形成具有整合其他国家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多国部队的头,我们现在只是多国部队的成员,或者说我们开始不能作为多国部队的头,我们至少在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也就是说在这件衬衫上如果我们开始只是处在加工者的地位,我们要逐步成为提供辅料的地位,提供面料的地位,提供设计的地位,走向这些环节。前两个星期到江阴阳光企业,他们生产西装的面料,一匹布值18万人民币,那是非常高科技含量的西装面料,他们可以成为一个产品产业链的龙头,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月的应该很好研究,怎么样加强整合资源的能力,最后成为整合资源的能力。第二,由于农村向城市的大转移,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的互动,资金、技术、人才流动的速度、广度、速度从来没有像这样多,我们的企业善于把握农村和城市互动空前活跃的机会,善于整合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资源,这是整合资源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打破只有搞制造业才能赚钱,农业不能赚钱旧的观念,实际上农业在很多西方国家里面是利润非常高的行业,看你能不能现代经营的方式整合农业资源,第二个大转移当中也出现整合资源的要求,要善于整合资源。

  第二,我们企业应该有创新和改革的能力。第一个大转移,关于全球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在这个大转移过程当中,确实给我们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这里特别强调技术人才,主要着眼点在于吸收国外的技术和人才,在吸收国外的技术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强调创新问题,不能再走过去吸收引进路子。中央提出来关于创新的三种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对大多数的企业来讲,可能还是二次创新的问题,因为现在花更多的钱购买同样的技术,购买专利,但是购买来的专利和技术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专利技术,我们还要在战略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创新。在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过程中,大量的外国技术进到中国的时候,特别要强调二次创新的问题,当然集成创新也很重要。波音飞机之所以整合波音零部件生产的龙头,成为这样龙头的企业,主要是集成创新的能力,这一点应该很好向大的公司学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用钱买来的,很多的技术花再高的价钱也买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静下新来,埋头苦干,进行自己原始创新。所以,在一种新的形势之下,进行创新能力,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

  另外,改革的能力。特别关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特别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走向,现在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城市向城市的大转移,出现了经济结构大变动的局面,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结构大的走向就是服务产业将会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过程中组成部分,很多搞制造业行业的人,企业的人,应该不失时机转移到或者部分转移到服务产业,抓住整个产业结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机遇中实现。对制造业的企业来讲,怎么样为制造业服务的服务产业,然后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服务层面,比如金融、保险,和其它中叶服务,也是中国企业在这样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革、不断创新能力,要预备这种能力。中国企业在战略机遇期里面,应该具备第二个就是创新、改革的能力。

  第三个能力,在这样战略机遇期里面,我们的企业应该有一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能力。因为一个企业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的社会信誉、社会地位和社会认知的能力。在这样的北京至下,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就成为这个企业能不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能不能得到社会上更多的支持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最重要的一条,创造就业、善待员工。这是全球产业大转移之所以采取欢迎的态度,在我们外汇储备已经相当多,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欢迎外国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大转移能够不断给我们制造新的就业机会。中国不仅仅现在需要拉动GDP的产业,还要创造劳工的工作岗位,中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后还需要这样的产业,我到新加坡去非常感动,新加坡现在虽然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还是保留了60万蓝领工人的岗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十万劳工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新加坡虽然可以全部程维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考虑这部分工人的就业问题,中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不可能改变中国由于教育问题造成我们还有一大批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工,我们继续为这部分劳工创造适合他们能力的就业机会,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大转移,关键就是能不能为此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创造就业机会。所以我自己的看法,一定要把创造就业作为中国政府一切政策目标的最重要的政策,压倒一切。没有就业谈不上民生、谈不上稳定,谈不上社会发展。中国一年差不多创造两千万个就业机会,转移一千万农村人口,解决四百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四百万城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成败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最重要社会责任就是要创造就业机会。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标题,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一个岗位,就会改变一个残疾人的一生。中国有六千万残疾人,我看了这样的标语以后我心里面很感动,如果中国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家能够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他们最大的社会责任的话,社会经济就游戏王了,我们不但要创造奖励利税大湖,更要奖励创造就业机会的大户,创造就业机会还要善待员工,有些企业家在外面到处捐款,当然也很好,但是跑到工厂看一看,中国工厂的劳动条件是很差的,我到广东参观一些工厂,大热天,我心里面是流泪的,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提高他们的工资,改善他们劳动条件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包括外资,你们这几年赚得太多了,拿出一点钱来,既是你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你们的良心所在,花大力气解决中国劳动工资的问题,花大力气解决中国劳工工作条件问题。国际上提出劳工标准提出看法,我们国家执行不了劳工标准,永远没脸见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GDP涨这么快,但是工资一直没有跟上去,我们愧对农村出来打工的打工仔、打工妹,当然有的时候要看旧帐,过去历史的原因,现在讲要正视这样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社会责任,我们的企业一定要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如果中国不能营造诚实、守信和遵守国际规则环境的话,这次大转移可能转移到印度去、越南、拉美,并不是一定要转到中国来,我觉得,中国怎样能够建立诚实、守信、遵守规则的诚信的社会动中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我想特别强调,关于遵守知识产权的问题,回首中国未来已经高质量的外资,中国为了在中国营造一个创新的体制环境,遵守国际规则为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遵守知识专利的问题,解决我们和国外贸易摩擦主要的原因,主要的措施。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对于保持全球产业向中国的大转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注意环保自主节能,全球产业向中国大转移,对

能源、环境问题造成很大的挑战,农村向城市的大转移,对环保、能源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研究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样的问题,两个大转移,都可能出现,重大的困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节能、环保问题上给予高度的关注,环保产业和节能的产业是中国将来非常重要两个大的产业,这两个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为什么说承担这样的责任,承担责任的目的取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商业机会,这实际上是中国企业责任和社会的双赢,我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在节能和环保的基础上、产业上多下功夫,这不仅仅是承担社会的责任,而且会带来无限的商机。在战略机遇期里面,我们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把握住这样的战略机遇期。

  应该说中国确实面临非常好的发展的机会,我很希望我们的企业都能够培养和加强这三种能力,这样的话,就可以按照中央的要求,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企业的命运从来没有像我们国家发展的命运联系这么紧密,在中国面临二十年发展机遇期当中,我希望我们的企业抓住战略机遇期,不仅实现企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