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主题论坛上海对本土企业的新机会直播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7:33 新浪财经

  2006年8月1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投资上海---本土企业的新机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主题论坛“上海对本土企业的新机会”直播实录。

  主持人:

  接下来举行的是今天下午第二场分论坛讨论,主题是上海对本土企业的新机会。我们有三位女嘉宾参加论坛的讨论,先请出三位女嘉宾。上海张江新希望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纹如女士;江苏利安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丽泰女士;北京东易日盛装饰股份公司总裁杨劲女士;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越先生;章峰是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本场论坛主持人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先生。

  王均金:

  各位嘉宾,我们在商量的时候,本来计划男女PK,结果搞成男女交叉。实际上男女PK也有个说法,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林纹如,上海张江新希望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二位嘉宾是陈国强,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第三位是黄丽泰董事长,江苏安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第四位是蒋锡培,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五位是杨劲,北京东易日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章峰是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纹如:

  严格的讲今天我也是主人,我本人是从事房地产行业很多年,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一个总部园基地,所谓总部园就是吸引很多外地企业来到上海,然后由总部园区服务。今天请到那么多嘉宾来到这里很荣幸,因为我觉得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的总部园会非常的欣欣向荣,感谢大家。

  陈国强:

  我是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顾名思义,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坐在我旁边的林总他的项目本身就是我很好的研究对象。

  黄丽泰:

  我来自江苏利安达集团,很多朋友都认识,因为我很喜欢中国企业家,所以每次活动必到。

  蒋锡培:

  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谢谢《中国企业家》杂志帮我们创作这样一个平台,我是来自江苏无锡余兴的,90年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办了现在的远东控股集团,我们集团主要从事电信电缆、医药、新材料和地产。电线电缆连续八年中国产销第一位,今年100亿销售。医药也是我们三年前收购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跟加拿大、美国两家公司投资合作的投资,另外房地产今年刚刚开始,主要是现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了我们一些政策,我们想把我们4000万员工安顿好,有大概近一千亩的开发用地。另外我们的产业战略除了这块以外,投了一些风险投资,大家看到的北京无线电子商务,都是由清华、北大还有美国回来的差不多近200个留学生和大学生参与的两家公司。谢谢大家。

  杨劲:

  我更正一下,主持人介绍我是服饰,很多人以为我是做服装的,实际上我来自于北京东易盛装饰公司,我们是从事家居行业,我们主要的业务是为高端客户提供,以设计为龙头,在施工配套产品整个完整家居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的目标是为更多中国人带来美好、时尚而具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唐越:

  蓝山资本专门为中国企业成长进行投资,我们有非常广泛投资范围,最主要寻找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塑造成为未来伟大的公司。

  张丰:

  我是来自于九头鸟的故乡——湖北。

  王均金:

  我看一分钟太简单了,实际上每个老板后面都有很多个人荣誉和企业荣誉,黄董是江阴政协副主席商会会长,还做天然气,蒋总一大堆奖,中间过程中再插一下。今天不要搞的太正式,大家轻松一点,跟大家互动起来。

  我们一起谈上海大环境。上海这个大环境是什么企业进来最合适?什么样的企业到上海来能够做的更好?外地的企业希望进上海能干些什么事情?能做哪些发展?上海“十一五”规划提出,上海要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对各位民营企业家来讲,各位怎么样理解这三个“更”字?这样的体制环境是否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林纹如:

  我本人是上海人,我出生在上海,我创业没有在上海,我在江苏,但是我从江苏到上海差不多有很多年了。我非常酷爱上海,我曾经在香港生活两年,新加坡生活四年,但是我现在义无反顾重新回到上海。我觉得这个城市太有活力了,在这里生活、工作太有保障了,上海是一个非常讲究规则的地方,也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地方。我觉得每个企业家几乎都可以在上海找到他的位置。可能在创业的初期,上海不是一个太适合你的地方,因为太规则了,有很多时候你没有什么擦边球可以打,但是如果你在你的地方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那你一定要到上海来。因为上海有你所想要的一切。

  为什么我们在上海跟刘先生跟张江股份一起投资这样一个园区,因为我深深明白上海这个地方,对很多企业来讲会觉得投资很难。早上牛根生、马云都说了这样的话,为了解决这个投资难,我们两三年以前就努力致力于让上海投资难变成投资易。所以我们就经过两年的时间努力,我们在浦东这个地方,政府支持我们给了2000多亩土地,让我们创造一个总部园区,让我们这个园区变成一个平台,支持全国每个企业能够顺利进入上海,让我们更有机会给大家服务。

  陈国强:

  我发现坐在台上我是少数派,我是务虚的,其他几位都是企业家,都是务实的,我说一些务虚的意见。我发现我们台上除了主持人王总还有林总,其他几位应该说现在都是外地的企业。王总本身应该是先行一步,从曾经的非本地企业到现在成为上海企业,王总也好,林总也好,他们通过自己的经营,自己的企业运作应该有很多的心得和体会,接下来他们会把这些体会、心得跟我们大家分享。

  上午有嘉宾曾经谈到一个观点,我很同意。有嘉宾提出来投资上海,首先投资自己。我理解投资自己是投资自己的企业。我们说上海这么一个国际大都市,并不是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提供一个驰骋的舞台。我觉得这个观点,投资上海,投资自己,投资企业,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具备条件,具备基础。上午有好几位嘉宾,马云、牛总都提到了,特别是马云举了自己企业的例子。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曾经也到上海发展,在他的起步阶段,可能在上海这样的舞台上面还没有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我说投资上海之前,我们在自己企业实力的积累上面,条件的准备上面,首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们今天在台上包括在台下的很多企业,我想这个实力应该是准备好了。上海从客观上能不能提供给我们这么一个客观的舞台,我想从上海,包括下午的探讨,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上海给我们这个企业准备了这么一个好的舞台。我们从上海本身的城市定位,或者说从发展目标来看,上海四个中心的目标,发展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我们在探讨当中也有嘉宾说到,过去上海在朝这样一个大目标发展的过程当中,可能在招商引资方面可能有一些内外有别的做法,过去上海在吸引外资方面,可能更多的侧重一些跨国公司,外国的大企业。我们注意到有这么一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份,上海累计吸引的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已经有140余家,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在上海,当中也有数目客观的一些优秀民营企业也把自己总部设在上海。相比之下,上海在吸引跨国公司、吸引外资方面可能出台的配套政策更具体,更完备。我们注意到在2002年上海为了促进发展总部经济,曾经出台过鼓励跨国公司来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相关的鼓励措施。从税收方面,出入境方面等等,提供了相应的具体的配套措施。

  上海作为自己企业职工定位,发展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角度,吸引跨国公司对上海朝这个方向迈进,朝这个大方向努力是必需的。除此之外,我们外地的优秀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是不是也应该和过去,和跨国公司总部一样,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或者说提供相应的配套条件,我想这可能需要上海地方领导思考的问题。

  我们非常高兴,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小环境方面,林总他们已经在思考或者说已经在行动,怎么样为目前是外地企业,将来可能会成为新上海企业的外地优秀企业搭建这么一个很好的平台。谢谢。

  黄丽泰:

  主题是投资上海,那么投资我们肯定要想到上海有它的优势和它的历史。优势是什么?我在想,上海已经变的很成熟了。什么叫成熟?什么都是规范,有规则,有制度,有规范。那么我们这些本土企业在外地,想一想,我们有没有成熟,如果成熟了我们必须上来,我们应该想清楚,弄明白。上海有它的历史也有它的缺点,它的缺点在哪里?我想它的缺点可能是企业的运作成本相对高,有时候我在想,我有时候在高架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目的地,我很迷茫,如果我们有的本土小城市就很快,半小时就能到。所以我感觉这是我们企业家必须要想清楚的。但是我想我已经逐步在进入上海,我在慢慢学,慢慢变得成熟。谢谢。

  蒋锡培:

  林总为什么要叫我们大家都到上海来?前面讲的有道理,上海是很多企业家投资的热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乐园。另外还有一点私心,因为现在2000亩土地盖了很多总部基地,我看看很好,下次要去看看。

  今天这个主题其实很好,我想上海确实非常了不得,短短一个世纪就发展到今天,其实建国这么多年,50多年的时间,能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经济中心,有这样一个目标,很多人投资上海确实也发了财,赚了钱了。现在我们要看到中央对上海的定位,以及上海自己的定位,如果符合它定位的,上海政府积极鼓励的,拥有这样条件的到上海来投资当然最好不过,我相信很少有像金融、地产、保险等等这些行业会比这样一个城市更好的。但是如果像一些传统的产业,要到这边来的话,未必是很好的。

  前两天有两个公寓项目投资25.5亿,要2000亩土地,在江苏已经比较难了,就是特批给了我们也只有1200亩,我连续接到几个地方政府他说我可以售给你1000亩,你几年不交税。像这样一些产业,到上海来怎么可能送给你?本身就是一种制约。

  第二个就是说想到上海来投资就要看看有没有这个条件,因为我们本身都有创业的希望,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就鼓励长大要做老板,不要做打工者。所以凡是有点条件的时候都想自己创业,但是创业并不光是资金,还要有技术,还要有人才,包括刚刚讲的需要用的土地等等,是不是能满足你的要求。

  第三个要选择什么产业,以前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占进去就算了,但是现在不能这样干,这样干死多活少。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因为不像我们那时候创业的时代了。

  第四如何投资,你是独资还是跟人家外国人合资,还是你跟亲朋好友组成股份制企业,还有你是办福利企业还是安置下岗工人的企业,还是IT产业等等。我认为凡是国家鼓励的一定要去做,比如远东现在就是江苏最大的福利企业,差不多安置了1000余人的残疾人,本身就是生活在最底层,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可以说充满着期望,但是没有能力,没有条件。这样一来,他们很高兴,很安稳,家庭也很幸福。因此,我感觉这些鼓励的要去做。包括现在IT产业也是免税的,所以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就是今后经营管理怎么样,如何去经营、管理,优势在哪里?很多营销知识,远东营销,包括清华、北大都作为案例。另外有的是技术知识,有的是管理知识,如果具备了这样那样的投资,哪里适合你就到哪里去。因此我感觉上海是很多人成功的热土,是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乐园,但是我们要对自己的条件和情况很清楚,做出选择。

  王均金:

  你也可以把总部放到张江去。

  林纹如:

  研发机构还有结算中心搬到上海,从上海走向国际。

  蒋锡培:

  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五年前我在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有个大厦1500万,现在要5000万。当时三年前收购的三普药业营销总部还在这里,我们在这里还有一个宝莱投资公司。我的生产基地在青海,他是天然植物药公司,我的集团本部在江苏,营销总部在上海,想想这个跨度太大,我们把它整合一下,所以营销总部要搬到一起去了。但是上海又收购了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原来是国有企业,收购以后又盘活了。所以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适合在上海发展,我们肯定会做考虑。当然人家刚刚说过了,到上海来,上海这么多朋友和同学在这里,而且上海女孩特别漂亮,健桥有4000个女生看看都舒服,我们也到上海来看看。

  黄丽泰:

  有一句话说,老板到哪里就是总部到哪里。

  蒋锡培:

  下次帮我留一栋,刘总在这里打个折。

  杨劲: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本土企业在上海的机会,我想结合我所在的行业来谈谈看法。因为我们是做家居,刚才介绍了一下,我们公司是在全国60多个城市有直营和加盟的公司,都有分公司,但是唯独在上海没有。是不是我们不想进上海?我们太想进上海了,我们就不敢轻易的进上海,我们差不多有八、九年的创业时间,一直在关注上海的发展。《中国企业家》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想在本身的规划里也是该进上海的时间了。这么多年我们为高端人士提供服务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关注上海还有很多高端客户,谁在为他们提供客户,我们也关注这个市场,我们每年研发中心都会到欧洲,我们请意大利设计师,国际化团队,我们目前总部在北京。我们之所以也想进上海,大家探讨到了,我们上海是未来金融、贸易等等国际经济的最重要的中心,是不是说只有做金融,做贸易,做国际化大公司500强的企业才能进上海,像我们这样传统企业没有?我觉得不是。今天早上很多嘉宾说,一般企业就不要来了,但是我觉得能不能来不在于说你是中企业还是小企业,最重要的是在上海整个大环境建设过程中,新的一轮投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找到你独特的地位,和特别的商业模式,能够加入到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比如说像我所在的行业,我们那么多精英来到上海,除了上海人和投资上海的这些精英,他们需要有一个家园,家是每个人的梦想,谁为他们实现这样一个家的梦想?那就是我们,我们把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我们把非常好的非常环保的欧洲的材料引进过来,你们没有时间,我们帮你打包起来,形成一个温馨、美好的家,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就会使你们更温馨、更幸福,你们的工作也会做的更好,我们上海也会更加美好。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机会,从我们的所在行业来讲,我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我想谈上海的机会,从我所在的行业来谈我觉得是有机会的,我们讲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上海。

  林纹如:

  我觉得你可以进上海,最起码我们的总部也需要配套,因为我们都是高端客户,不仅仅需要办公配套的,还需要家居配套的。

  杨劲:

  只要你能够在这个大的建设中找到你自己的一方生存空间的话,你一定可以进上海的。

  唐越:

  今天讲上海好话的人很多,我稍微讲两句上海不足的地方。今天早上我们听上海胡市长的讲话,像上海很多政府官员一样,上海的政府官员不管在素质还是眼界,还是在精明各个方面,在中国整个政府官员中是属于相当高的。所以正因为在这样的政府官员领导下,上海的政府是一个非常精明、非常强势的政府,但是正是因为这样非常精明、非常强势的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上海的政府和国有的力量就太过商业化。我们也看到上海的支柱产业,今天胡市长也提到了,不管是钢铁还是汽车,还是上海的零售行业、媒体行业,基本上都是上海政府所控制的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占有着领导地位。那么当你这个政府既是这个行业的规则的制订者,游戏的裁判,但同时又是一个场上最强有力的运动员在参与这个竞争的时候,那么这个中间微妙的关系如何把握,这是非常微妙的事情。假如上海要建成钢铁基地,别的地方的钢铁要进上海竞争的话是不可能的,上海SMG是非常强有力的媒体公司,当别的传媒公司要进入上海竞争的话,他们也会三思,汽车业是一样。所以我觉得上海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下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在金融行业,因为中国金融行业将会在各个方面经历非常大的改革,上海假如要建成一个金融中心的话,政府如何制订规则,如何参与竞争,如何为其它竞争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政府应该仔细考虑决定的问题。

  章峰:

  我的公司是97年投资上海的,去年把总部迁到上海。几年过去了,对上海投资也有感悟,投资的目的投资的机会,投资的财富,就是赚钱,没有宽泛的概念。我对上海投资,99年投资,99年正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上海很多外资撤资,这时候我们拣到一块地,盖了科研大楼开发产品。我们出身是搞胶的,是科研单位,是胶发家的,发现上海外资企业多,而且电子产品多,而且电子产品主要是用国外胶,国内胶基本不能用。这时候我们觉得商机好,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地方是投资热土。第三个理由,投资上海是因为地方是人才的洼地,市场的高地。我在湖北投资开发产品,开发产品需要技术,需要人,我高价留住人才,而在上海别人求我上班。

  王均金:

  除了这些以外还在上海捞到什么?

  章峰:

  做生意没有好处不能来。在湖北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喝酒应酬,在这个地方不需要,跟书记基本上不来往。身体搞好了,在上海两年身体搞好了。

  王均金:

  我有很多感触,应该说在座的对上海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体会我是最深的,我今天是主持,不好说,实际上上海确实在人才方面有它的优点。在上海不用天天喝醉酒,这个我同意,我在上海做了这么几年以后,2000亩地可以做总部基地的机会还没有抓住。上海现在没有金融中心,跟外地金融氛围已经不一样了,当然上海跟纽约、香港资本市场不好比,但是如果上海到了那天的时候,任何企业过来不缺钱,只要有好项目,这是上海更具活力的地方。上海真的是开放的,哪里来都欢迎,当然资源有限。我们进上来这几年,我们感受很深,我觉得上海整个城市,整个政府的公共体系目前来说在全国很规范。应该说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但是现在达不到的国际惯例可能还差一点,但是上海还在努力建设,从这个角度,我现在在体会过程中上海已经比较规范,政府公共服务各方面还是不错的。当然了,可能有些对大型企业是这样,对中小企业是不是,有这个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我觉得上海有很多的环境因素,很多精力放在经营上,而且接触的人、氛围、层次更广,跟老外打交道是很随意的事情,在温州的话就不可能。所以这是我对上海的体制、环境、活力的感受,而且上海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有些都是自己的商机不能说,我觉得上海有很多新机遇。就说总部经济的地方,浦东的税收,还有张江高科技产业税政策这一系列。

  章峰:

  这个问题在内地也有政策,比如我在内地高新园里企业效益很好。税务局、国税、地税长期查帐,查不到问题。我在松江,六年来税务局局长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在内地哪个地方富裕,哪个企业富,哪个企业不得安宁,没有办法。我去年把总部迁到上海松江来,多活几年。

  蒋锡培:

  你就没有王董聪明,说了很多上海的好话,而且还在“拉皮条”。

  章峰:

  我本来不高兴还要笑,很无奈。

  蒋锡培:

  实际上他做的非常了不起,非常优秀。

  王均金:

  我举个例子。上海确实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市场的容量。就说航空,为什么航空要选择在上海做总部,我们下个月要开飞。上海是国际经营最好的城市,上海的市场商务客人最多,我们体会上海的好处很多。

  章峰:

  举个例子,我三年前在武汉大学招生,招研究生一次招了37个,我把研究生当做自己儿子一样看待,没有办法,在湖北不仅招人去,还给分房子。我到华东招研究生,我们第一次要招20个,别人写条子找我们。

  王均金:

  我也同意,上海的人才,上海的信息,上海的活力、魅力,很多地方,确实人才多,信息多。

  看来大家对上海的看法,总的来说都是大的方向是一致的,也是充满了信心,特别是我本人上海情结比较浓。

  林纹如:

  我觉得上海是个好地方,但是一定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没有不足的地方,我看我就没有什么事干了,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补足它不足的地方,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才有商机。

  王均金:

  同意。我们大家在做的都是长三角企业家多,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机遇和挑战我想就谈两点,机遇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章峰:

  我是从内地最远的地方来到上海的,我先谈。机会对我们企业家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在第一时间盖了科研楼开发了市场,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机遇现在改革开放,外资、外企进入这个地方,这个市场把我们逼向了产品的高端,我们原来做电子营销,因为国外的大公司来了,电子产品需要高端,我们要与“狼”共舞,自己要会跳舞,要跟高手跳,这样使企业该改革,产品技术提高,服务意识提高。

  我们在中国这个地方搞开发,我们在国内是老大,但是和老外比我们是小儿科,我们研发资金、研发人才差很多。过去我们很自信,今天就不能说很自信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跟高手跳舞,向他们学习,否则我们会变化。

  唐越:

  上海市场机会很明显,上海以及上海所辐射的周边地区,浙江和江苏几乎代表了中国任何行业最大的一个市场,这是机会。挑战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进入上海所面临的竞争基本上是别的市场所没有的。对于一个企业真正的挑战,在于一个企业怎么样选择你的竞争策略,怎么样建立核心比较优势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假如把你有限的资源进入上海市场,但是不能在上海市场获得领导地位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就会战线做的太长,在任何地方不能取得绝对领导地位。一个企业要么孤注一掷进入上海,在上海建立上海领导企业。

  王均金:

  我本来想问你对上海来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上海这个地方的挑战是什么?机遇是什么?

  唐越:

  对于上海下一个最大的机会在于金融市场,因为我觉得中国别的行业变革已经进行的很发达了,上海房地产行业等等,已经到了中国最领先的地方了。但是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竞争不是本土化的,而是全球化的,面对的是和纽约、伦敦、香港等世界金融中心的竞争。我们现在看到中国金融市场现在在经历很大变革,无论在规模、结构或者管制上,我们现在看到人民币和资本自由化流动也会非常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发生。所以说上海能否成为未来10、20年世界的金融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那些金融中心不会把这些机会拱手让给上海的,而金融对于各个方面,不管是人才、政策、资金各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可能会比传统企业高的多得多。这是决定着上海未来能不能成为世界最中心的城市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林纹如:

  我觉得“十一五”期间对上海来讲,真正的挑战是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像这样一个大都市要跟国际接轨,要跟世界竞争的。我们想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大概在中国的工厂里的品牌都是在上海,只有上海的品牌可以走向国际。但是今天很多品牌因为国有企业体制的原因,一个个品牌都陨落了。到今天我们想想在上海还有多少个品牌依然屹立在中国这个地方,我想来想去,大概只有佳化长,我从92年起就在上海收购国企,我收购过纺织厂,最近刚刚收购一家公司是海鸥牌照相机,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今天看看我们上海有多少个品牌可以完完全全有市场竞争力可以走向国际的。政府对我们这个园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就是要支持那些自主创新的企业走入上海,要给他们扶持,同时也要给他们更好、更宽松的政策,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上海这个地方开花结果,以及从上海走向国际。

  陈国强:

  我认为将来上海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于它的城市定位,也就是说上海发展四个中心,这个定位是国家战略,不是地方一个主观愿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我认为上海最大的机遇应该是现有的基础和调整。我们举一个自己熟悉的例子,举一个跟房地产相关的例子。上海在

房价没有明显启动之前,或者房价没有失控之前比较好的处理了城区危旧房改造的问题。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今天我们要去改造人民广场、陆家嘴,包括新天地附近的太平湖,这样一些城区的老房子的话,没法想象。但是在之前上海以很低的成本,应该说把这些难度非常大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所以我认为从机遇的角度来说,上海本身城市发展定位,四个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我认为是最大的机遇所在。

  从竞争或者挑战的角度,我认为大家可能也看到了,上海本身对企业而言,企业商务成本高。上午王总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企业而言,要考虑每天运营的成本,上海因为房价的高起之后,实际上把企业运营成本抬的非常高,对很多外地企业而言,搭了一个很高的门槛,我想这是对上海城市发展而言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非常基本的因素。我们看到很多大的企业,不光是中小企业,包括联合利华中国总部,我知道原来在虹桥上海商城办公,现在他们已经决定把办公地点转到红桥临空经济园区。为什么要搬迁?出于企业运营成本的考虑,他们在临空经济园区自己建了一栋写字楼。应该说上海有大量生长型的中小企业,来上海之后迫于高商务成本撤离了。可能很多人对房地产的理解不够全面,过去谈到房地产都是跟住宅相关的房地产,实际上我想房地产的发展,将来上海可能会在其它城市之前先进入这么一个形态。从住宅地产为主体的这么一种开发形态,将来会进入商务地产,比如说产业园区地产,类似林总他们在做的特殊的形态。

  我想从挑战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点需要提出的,上海过去在国家整个发展的大的格局当中,应该说享受了很多政策方面的先发优势。今天而言,上午有嘉宾也提到了,随着像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内容,上海包括浦东在政策先发优势方面可能淡化或者减弱了,就相应挑战而言,必须在创新机制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黄丽泰:

  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什么样的人才结构,所以上海的机遇和挑战在于我们本土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决定是否进入上海。我想上海需要我们这些企业家进,我们也需要上海,如果企业家和上海相结合,在上海成功的我想是他们的起点。

  蒋锡培:

  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充满着机遇,要想让更多的人有机遇,上海本身有三个方面可能要改进和提高,一个就是要更加开放,开放、开放再开放,我们到国外去,就像德国这么发达的国家,我们去了以后,不管法兰克福还是其它的城市,招商引资力度很大,香港、新加坡前面都讲过了,这个观念思想还要开放。第二要亲和、亲和更亲和,让外国人,包括外国投资者感觉到到了上海就有比家的感觉还好,可能要更亲和一点。第三环境更优美,更美好。如果这三条做到了,上海就更有竞争力,不管天津也好,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地位,其他的城市无法跟上海相比。

  另外说到挑战,说到竞争,事实上一个企业跟一个地方一样,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们上海的领导班子,比其他城市领导人更强,更有水平,更有智慧,能够把上海建设的更好,我相信这可能是最重要的。所以说一个领导人,一个领导班子决定着这个地方的开放程度,决定着地方的发展水平。谢谢。

  王均金:

  实际上上海确实应该说机遇很多,四个中心如果建成的话是很有竞争力的。航运中心推进还是比较快的,上海还有世博会,世博会是有机遇的,世博会也会带来很多商机,所以上海市还有很多机遇。另外上海的挑战,也有人口、资源,整个内部交通的环境等等,上海资源有紧缺。大家都是有这种观点,我觉得上海对企业来说也是有机遇的。比如家居,高端家居不在上海真的是机遇搞错了,高端家居一定要到上海。

  黄丽泰:

  我听说你们进入上海之后,产业结构都在转,你们现在好象是现代服务业,我感觉现代服务业和上海产业定的还是很正确的。

  王均金:

  这是转变增长模式,如果沿着上海以前的做法不适应,你的企业要符合整个规划的发展,所以我们做的时候转变增长模式,我们把现代服务业定位成我们集团的核心发展,我们做高端的,高效益的,少人的。我们转型做写字楼,我在浦东川桥有200多亩地,我们考虑迎合现代服务业产业去考虑,要跟政府整个政策配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包括我们做文化创意,上海这个地方你做制造肯定不行,我们可以做创意中心。世博会就有机遇了,这些创意产业,做食品也可以,食品不要把工厂放到这里,自己也可以不要工厂,自己就要营销中心、品牌建设、经营品牌、打造品牌,工厂可以不要。所以这个要跟上海结合,我们转变增长模式,但是不能说现在就很成功,要看五年以后。上海也是服务业,围绕服务业,围绕行业基础中心建设,整个跟上海规划贴的很近,政府很高兴,政府很高兴就会支持你发展,不会赶你。这个是我们一个感受,包括你这2000亩地现在算2.5产业,也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部分。

  黄丽泰:

  你是利用政府的矛盾来做企业的事情,这也是高明之处。

  王均金:

  我们是自己想要的就去做。

  黄丽泰:

  就业问题等等,这就是现在政府的矛盾,但是作为企业家就是要利用这个矛盾,利用这些条件为企业盈利,也是帮政府做了事情。

  蒋锡培:

  王总确实很智慧,也是高手。到了上海我发现你变了,产业结构变了,但是有一条坚决承诺,老婆永远不变,我看你这句话要考证一下。

  王均金:

  这句话怎么能在这种场合说呢,女孩子看到后面没有人跟了。老婆不能变是对的,这个叫做执着。

  唐越:

  我知道航空业投资还是比较大的。

  王均金:

  不大,我总共没有超过2亿。

  唐越:

  我们一个朋友非常有名的投资人讲过一句话,叫做你要想成为百万富翁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成为亿万富翁,然后投资航空业,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想听听你对航空业方面发展策略,怎么样能够保证你不成为百万富翁?

  王均金:

  这个话是这么说,亿万富翁想变为百万富翁就做航空业。航空业油价很高,风险也很高,我们为什么做航空业,他做投资的,要挖一点东西去,是不是这个意思?我定位在上海,我就围绕上海的机遇。在上海做航空业还有机遇,上海是经营是国际、国内最好的城市,航空油价再怎么高,年增长50%不会有问题,货运增长最少达到18%、19%,客运增长量年平均15%以上。我的看法,中国还是初级阶段,还不是说成熟了。当然油价对航空业意味着压力是很大的。但是从全球看航空,整个世界看航空,未来在亚洲,亚洲在中国。这个

蛋糕可大可小,大可以做到国际,小就弄几架飞机。我做航空还有个说法,我只能把20%以内的资产投资航空业,我不会把80%投资航空业。20%投资航空业也可以做到以小搏大,所以我在航空业投资现在为止没超过2个亿的资金,2个亿的资金对均瑶来说现在还是比较轻松。我们现在定位的未来是整个高端航空公司,整个定位是低成本的理念,成本控制要低成本,但是提供价值要高价值,就是给客户带来高的价值,整个效率是高效率。但是围绕的主题是安全第一,没有安全什么都不要说。所以我引进的全是新飞机,一架二手飞机都没有。这个如果做倒了,这个差异化就出来了,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不是白纸黑字画的,这个有说法,成本有差异的,而且市场也是有差异的。

  提问:我想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投资上海,包括刚才我跟唐越在聊,我们很多人在谈上海的商机,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内地也做投资。在内地有些地方我们是用筷子在吃饭,没有循规蹈矩的很多东西,上海目前实际上已经进入刀叉问题,你怎么融入到这个市场的文化,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刚才一直在讲人才优势,包括一些商业机会,2.5产业等等,其实投资上海过程当中,比如说有一些投资的方式,是想控股的方式,还是想融入的方式,比如我们最近在大阳山跟一个跨国公司合作了一个项目,我可能只占15%-16%的股份,你说是投资还是不投资?不能因为我控制了这个企业就是我投资,决定你把自己定位在哪个角色之中。我就提这个建议。

  蒋锡培:这个问题,股份大小是不是算投资?如果想做,有优势,有条件,当然绝对控股,你去经营管理好了,如果不想做朋友有这个条件你帮他参与一下也可以。如果做风险投资也是投资,关键是投资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做慈善事业还是想回报,两条。

  提问:我讲一个问题,比如均均原来做牛奶,现在做其它的产业,蒋总也在做你的药业,我就说我们投资上海,我原来也是无锡人,上海的商机是跟你自己现有产业集团调整当中是不是有合拍的地方。我自己传统家乡比如我是做加工业的,搬到上海劳动力成本肯定高。我们在上海在投资商业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不是在帮上海说话,不仅仅有人才的优势,还有服务优势,还有我们所有投资和创业是为了生活,上海有能够融入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这么多老外不愿意回去?领事馆辞职了以后下海留在上海不愿回国,因为回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小的外交官,在这边可以享受外交礼仪的待遇,生活的方式促使他有创造财富的欲望。我感觉我们创造财富,投资上海有很多商机,商机的目的是什么?原有产业思维定性,不能伴随着你搬移到上海,产生思维定性的方式投资你的新产业。刚才跟牛文文说的时候,我说我们要学会变色龙,顺势而发,适应而发。

  蒋锡培: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是做企业第一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够产生最好的效应,然后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更好的生活。

  提问:你创造财富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生活,中国财富建立过程中伴随着很多人过劳死,过劳的人很多,我们这一代都积累了不少财富,其实留下了非常大的亚健康,都是因为财富的心理欲望我们不断创造,但是最终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在读懂我们财务报表过程当中,第一个营业收入,第二个流转税交给国家,流转税去完了是采购成本,社会配套及第三个就是劳动力管理成本等等,都是为国家的,都是为社会的,最后还要所得税,自己还有消费税,你创造的财富过程中本身已经融入到社会当中去了。所谓的福利就是说你把多余个别财富捐了,我们现在也捐了希望小学。今天的企业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对社会充满了贡献,今天我把企业关掉可能社会上有很多人失业,也有可能再找工作,至少在这段过程中是失业的。

  我是个上海人,但是没有听到上海的优点或者缺点是什么,能够有让我未来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王均金:

  这是外国人最喜欢待的地方我同意,蒋总说的我也同意,先赚钱再享受也是对的,一定要这么做的。

  蒋锡培:他的观点至少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当然每个人的想法、追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很难强求。另外上海肯定是个好地方,否则这么多人来干吗?我相信大家不会看错。

  提问:请问林总,可不可以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下企业特点和吸引人的地方?因为这确实是到上海来的企业碰到的一些问题。

  林纹如:你是不是很有意向来到这里?

  提问:有这个想法。

  林纹如:我想有80万平米的这样一个科研楼的规模,大概里面有二三十万平米是配套用房。主要不在于这个房子,我觉得它是我们这个平台的服务。这个平台服务有三点:第一,我们会成为你跟政府的桥梁,也就是说当你跟政府有什么样的沟通协调的时候,我们首当其冲会帮你做到。第二,我们帮助你连接企业和银行,当你进来的时候,我们会给你推荐两到三家的银行,可以人你用最快捷的方式认识那些行长,你选择你需要的银行给你服务。第三,人才的推荐,也就是说你到了上海以后,我们会帮助你推荐一些你需要的人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筛选。这个总部基地对我而言,我已经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已经做了很充分的研究,这两三年当中主要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税收。我们放在浦东就是因为浦东享受最好的税收政策,所得税15%,我们在张江旁边,张江所有的高科技产业税收政策我们全部都有,我们又在北蔡镇区里,所有镇里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北蔡镇一样可以返还给你。这三条来讲,是全上海税收政策最优厚的地方,所以在这来欢迎所有的企业进入上海,来到我们企业大家。

  王均金:

  这场关于上海的机会、挑战论坛,大家基本都相同,而且我看黄总想进上海,蒋总不想进上海吗?

  蒋锡培:

  肯定想。

  王均金:

  我觉得一定要进来。所以我想今天把上海的机遇、挑战认清了一下,对下一步结合自己的企业,跟上海的规划,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今天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