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工厂开在何方:东亚制造业投资新机会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15:45 新浪财经

  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东亚投资论坛于2006年7月29日至30日在中国·山东·威海召开,新浪财经独家进行图文报道。以下为工厂开在何方——东亚制造业投资新机会论坛实录。

  主持人 刘洲伟:

  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今天下午这个主题圆桌的主持人,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主编刘洲伟。众所周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惊人的,以中国为例,它已经成为东亚国家出口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地,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占了其总出口的22%,东盟国家出口的50%归因于中国因素,而日本的复苏,比较重要的一个引擎也来自于对中国的出口。这种贸易格局的改变,将深刻影响到投资格局的变化。在这个新的阶段,跨国公司或者跨国投资在中国的布局,新型的制造业和自主研发等等各个方面都会面临非常大的、非常有意思的变化。什么样的因素,将在多大程度上,会决定或者影响东亚制造业的趋势,是我们今天这个主题要着重探讨的要点。

  在探讨开始之前,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嘉宾。首先是来自第一东方投资集团的主席褚立力先生,来自商务部对外经贸合作司的赵闯司长,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的副部长赵晋平先生,来自巴斯夫东亚战略总监舒尔茨先生,来自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曾光宇先生,麦德理公司亚洲总裁刘亚东先生,还有我们的东道主,威海市副市长马世和先生,还有我们一位非常重要的嘉宾,出井伸之先生是索尼公司顾问委员会的主席。

  我们今天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我们每一位发言的嘉宾有一个不超过七分钟的独立发言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各位嘉宾发言完之后,我们剩下的时间是互动时间,就是我们与会的代表可以向我们的嘉宾提问,我们嘉宾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下面由褚先生发言。

  褚立力:

  今天上午我已经有机会向大家发言了,我就很简单讲几个我的想法。

  过去十多年,来自海外到亚洲的基金,有70%多是流到中国大陆跟印度,所以这个对东亚其它的国家是有一定的影响,以后为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还有我们中国大陆跟其它东亚国家的关系,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有必要考虑到其它东亚国家去加强投资、合作。

  今天早上我跟大家介绍了多哈会合失败的情况,更加强了现在中国企业跟其它亚洲企业合作比较危机的情况,这是第一个。我觉得我们要把海外流到中国的基金,要有一部分比较合情合理的流到亚洲其它的地方。

  第二个,如果东亚地区要跟欧盟国家还有美洲国家要有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我们基金跟科技、跟生产、跟市场一定要结合好。中日韩的合作就非常有必要,在科技上,在市场上,如果有日本的、韩国的科技,中国的市场,还有整个东亚的市场,这个折合对我们竞争力也是大大有帮助的。

  第三个,亚洲共同的货币,以后有没有机会呢?我觉得这个机会是一定有的,但是要我们的中国的人民币全流通以后,这个可能性就更加现实了。因为现在好像今天吴大使讲了,我们的存款流到欧洲跟美国,然后流回到亚洲,亚洲的基金可以流到亚洲里面,不一定分到海外再流回来。

  第四个,我们整个亚洲在贸易上有争议,或者在法力上我希望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哪怕在中国大陆到菲律宾我们都是要同等的规定,不是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要找到,靠不同的门户,不同的规定,吴大使讲了,我们到美国投资我们不懂他们的语言,他们的门户和他们的规定,我们是很吃亏的,所以如果都是在亚洲里面,就是在东亚里面我们有了经济一体化,我们有规定,有法律,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共同的平台,这个共同的平台就是把我们投资的文化可以慢慢深入。

  最后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竞争市场、资本市场,我很希望以后我们在东亚地区,中国的企业比方讲在香港或者在上海可以很容易在其它的竞争市场,或者在日本的市场、韩国的市场可以上市买卖,或者在马来西亚已经上市的公司,他们的股票有一个比较容易的进口的方式方法马上可以来到上海买卖,这个在中国来讲,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功能,慢慢可以开放,我希望在东亚地区有一个一体的方式方法,可以把在不同地区内的不同市场可以融资,对我们区域内的基金流通更加的加强。谢谢。

  刘洲伟:

  褚先生刚才就五个问题谈了他自己的观点,我们下位发言者是来自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的赵司长,有请赵司长。

  赵闯: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前天晚上从成都回到北京,昨天晚上到的这里,是被我们刘副部长调过来了,吴建民大使给刘部长写了一个邀请信,他实在抽不出空来,让我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最近几年,尤其是跨国公司,特别是在跨国购并的方面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企业有几个大的购并方面,比如说联想购并美国IBM的PC业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收购注册在加拿大的哈萨克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要收购美国的尤尼科,以及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投资最近这几年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有些媒体,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做了很多的报道,像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联想收购IBM的这部分资产。很多发展中国家到中国来都反复再三的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就是欢迎或迫切的希望中国企业到他们国家去合资,这样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印象,就好像中国现在已经有数不尽的钱,有巨大的财力可以投向全世界了。

  我作为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了解全面情况的一个公务员来讲,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渲染的成分,有很多媒体的炒作。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我想根据我的判断,我们中国还不是对外投资大国,我做出来的这个判断有这么几个依据。第一个,中国自改革开放到去年底的20多年时间里,对外投资累计是517亿美元,什么概念呢?仅仅相当于德国、法国一年的对外投资额,我们最高的年份是去年,对外投资69.2亿美元,什么概念呢?去年国际资本流动总量8600多亿美元,大家可以算一下69亿美元占百分之多少。再一个就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按项目平均的规模来看,去年也达到了最高,是653亿美元,就是平均下来中国去年对外投资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是653亿美元,在这儿之前,2004年是448亿美元,2003年是409亿美元,2002年是280亿美元。大家知道这个就不是一个大项目了,就从购并来讲,国际上炒得那么厉害的那么几项购并,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如果收购成功不过就是180多亿美元,这个购并额和历史上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那种购并动辄上千亿、几千亿美元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小巫见大巫。因此,从这几个数据,再加上我们中国在世界最大500家跨国公司里面,去年是16家,前年是15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在500家里有多少呢?1/4、1/5、1/8,因此,从这些数据做出一个判断,就能够清醒的得到这个结论,中国目前不是对外投资大国。

  国际上有一个标准来作为一个判断,就是一个国家吸引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是1:1.2到1:1.4之间,也就是说它吸收一亿美元的外资,同年对外投资的流量是1.2亿美元到1.4亿美元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水平是1:0.19,就是1:0.2到1:0.43之间,就是每年吸收一亿美元的外资,同年对外投资的流量是在两千万美元到四千万美元左右。我们中国去年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这块是605亿美元,对外投资是将近70亿美元,就连发展中国家国际上公认的一般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因此我第一个观点,中国现在还不是对外投资大国。通过投资抢占外国的市场对某些国家或者是某些企业造成威胁乃至威胁我们一个国家安全的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第二点,中国现在对外投资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既然不是对外投资大国,那是什么阶段呢?已经走过了初始阶段,或者叫起步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虽然每年的投资不过是在几十亿美元,近百亿美元,但是已经跨过了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我说几个比例,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每年的增长率是26%、25%、110%、78%、80%,这五年累计下来的比例说明中国的对外投资是稳定的、快速的在发展,这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呢?是一个即将成为对外投资大国的阶段。这个时间还要多长呢?我觉得再需要十年,现在是2006年,中国如果到了2015年就将近接近实现四万亿美元GDP的总额,人均超过3000美元的经济目标的时候,中国就可以成为世界上的对外投资大国的。中国现在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延续、创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它在推动着其中的一项业务在快速的发展,到了那个时候,包括从现在开始到那个时候的这个过程之中,中国会形成一批非常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虽然现在在500家里面,中国只有十几家,但经过10年或者20年的努力,中国的跨国公司在500强里面很有可能达到30到50家,到那个时候,中国通过对外投资给周边国家、给东亚地区、给世界各地带来的合作的规模、商机会更多。谢谢。

  刘洲伟:

  赵司长用非常严密的数据和逻辑阐述了一个事实,就是眼下中国还不是一个对外投资大国,但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对外投资大国,还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550强中将会占据一个非常可观的比例,这是一个令中国人民非常鼓舞的消息。非常感谢赵司长。下面一位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赵晋平:

  围绕东亚制造合作和东亚制造业的发展,我想谈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跨国公司对东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里面,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二个观点,巨大的人口规模,长期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已经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将会为跨国公司为东亚地区的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三个观点,中国目前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但是要想让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强国,我们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在其中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的投资合作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有关全球的直接投资的一个地区结构,不论是从流出还是流入来说,东亚地区所占的份额是15到20之间,其中流入的份额更高一些,说明东亚地区从投资的角度是一个净流入的定位。

  东亚主要的经济体,从他们所吸收的外来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普遍是比较高的,其中像泰国、中国这样一些国家,包括韩国在内,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是远远高于世界FDI中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此外从区域外的投资大国来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向亚洲地区集中的投资占多大的份额呢?通过这个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制造业方面,有相当多的投资是投向了亚洲地区,但是从服务业还是非常小的,所以他显然把亚洲地区作为了制造业的重点投资市场。再看看韩国,韩国的特点在东亚区域内的投资比重比较高,他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占到了一半以上,也充分说明了,东亚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造业投资基地。从外商的投资中,从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来看,制造业在东亚吸收FDI的重要程度。韩国在中国的投资88%是制造业,日本也是70%,普遍来自其它地区的投资,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制造业投资在东亚地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的重要性。

  我们就要问,作为未来来讲,东亚地区所吸收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将会发挥一些什么样的作用?首先一个作用我认为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有关截止的2004年年末,中国所实际吸收的累计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上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集中在机械设备这几个领域的投资是40%左右,这也充分说明它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机构,对提高技术密集型和基本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家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在整个世界贸易中比重是在逐步上升的,其中2005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位贸易大国,所占比重山生到了70%,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吸收来自外来投资的作用。根据我的计算,从90年代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进口的增长对全部出口进口增长的贡献率是62%左右。

  下面我们来回答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作为东亚地区由于它的巨大的市场的规模和长期增长的潜力,以及已经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使它成为未来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的目标区域。首先从人口来看,这是东亚地区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1/3,这个比重预示着一种市场的规模。同时东亚地区普遍在推行内需主导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就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很高的水平。这又预示着它增长的潜力,另外一方式从出口、进口和直接投资来看,形成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利于在出口加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对其它地区的投资,同时也形成了对跨国公司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面向东亚地区的投资我认为会向这样几个领域,一个是服务贸易,这是东亚投资的一个薄弱环节,此外由于它的人口规模的因素,可能会想消费品的领域集中,此外作为长期工业化阶段发展的需要,关于一些基础材料、一些机械设备类的产品,对投资来说便具有巨大的需求,也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的机会。我们认为作为东亚地区投资,特别是东亚地区吸收外来投资还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加强了相互之间经济的融合程度。从日本的角度来看,从韩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中国的贸易和对中国的投资,在它的全部贸易投资中的比重是明显上升的,就说明了我们相互之间的经济融合程度在逐步加深,就为经济一体化提供的坚实的基础。

  最后一个问题,作为未来的投资合作来讲,中国目前应该说由于它的贸易的规模,它的制造业的规模,可以说之一个知道业大国,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我们的出口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贴牌生产,我们的自主生产能力相对比较低,我们在价值链中的分工的地位也是相对比较低。我们到一些企业做调查,按理说我们的服装式非常有竞争力的,甚至服装的设计、加工、包装,所有的环节我们都可以自己来完成,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把它拿的国际市场的时候,不得不去贴其它的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制造业的层次和结构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很难说它是一个知道业的强国。如何使它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强国呢,我觉得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区域的合作,提升我们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积极参与东亚地区的区域和经济合作,参与一体化的进程。

  从综合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企业未来所做的国际化的道路,将不仅仅是吸收外来投资的问题,同时也有对外投资的发展问题。截止到今年5月份,我们已经累计到了550亿美元的投资,覆盖了世界160个多少,从产业结构来看,相对来说,制造业目前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通过这样一个途径,也是加强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谢谢。

  刘洲伟:

  赵部长的PPT给了大家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东亚制造业仍是投资的重点但是本身制造业的结构将有待于改变,而且东亚作为制造业的代表,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以及提高竞争力的路径有哪些,做了重要的陈述。下一位发言的是巴斯夫东亚战略总监舒尔茨先生,有请。

  舒尔茨:

  我们回到论坛的主题,就是怎么样选择我们的工厂,工厂应该开在哪里,是亚洲的其它国家还是中国呢?是跟原料接近的地方来设我们的市场还是跟消费者更接近的地方来设我们的厂,这是我们的基本选择。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大的中国外商投资者的观点,我们是怎么样做的,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

  我们的公司是一个化学公司,它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公司,去年有420亿欧元的销售额,我们全球有八万的员工,一万是在亚洲工作,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司,有140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很多的化学产品,从很到意义上说,是由BASF这个公司研究生产的。我们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我们必须运用合力来更好的开发我们的比较优势,这是我们在亚洲进行投资的一个策略。下一张幻灯片就是我们把所有的生产厂家整合起来,就是把排污和很多后勤方面的设施整合起来,使得整个的生产效率很高,在亚太地区我们投资有很久的历史了,我们在中国投资历史超过了100年。在过去20年中,我们是中国一个非常大的投资商,我们在亚太地区设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我们2010年的目标就是我们全球20%的销售额的收入应该来自于亚太地区,我们将会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供应商,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建立很多当地的公司,然后70%的收入可以从这边得到。为了达到这个长期的目标,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很明晰的策略,来继续我们的投资。基本上讲,我们需要执行我们一个整体化的策略来把整个公司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生产最好的产品。

  这是几个图片,显示了我们在亚洲工作的情况。我们现在在亚洲几个国家都设了厂,我们两个总部,一个是在新加坡,一个在香港。我们在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非常强大,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化学原料,这是一个选择,把工厂设在离原料近的地方。我们在日本也有投资,日本市场是一个很专业化的市场,我们还在韩国有非常多的投资,在釜山有很多的化学原料。

  下面我介绍一下在中国的情况,在中国我们有大概26个独资的公司,有4000名员工,在南京我们有非常大的生产基地。

  这就是我们选择一个地方和消费者更加接近,在吉林、沈阳、广东都有一些专业的化学原料生产工厂,在上海我们有一个化学生产基地,我们投资了很多钱,而且从各地进口了很多原材料运到上海来进行生产,我们在那里投了很多钱,大概有十亿欧元。在亚太地区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在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是50%、50%的合资企业,BASF与中国石化有很多很好的合作。在这里有29亿美元的投资,还有一系列的原料生产基地,像南京的生产厂家来提供原料,我们与中国石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商讨,签署了协议,在2009年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投资,我们将会再投资5亿欧元的资金。

  我们从BASF在亚洲的发展学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呢?我觉得有一些经验是值得学习的,我们在地区集中我们的精力来做,不要太分散了,不能要找很好的合作伙伴,不论是原材料还是什么,比如马来西亚有一些原材料的供应,我们要注重我们的投资,我们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关键领域去,这样会好,不能伤其一指断其十指。

  刘洲伟:

  舒尔茨先生对工厂开在哪儿给了他的一个答案,要么靠近原材料的生产地,要么靠近消费者的市场。下面一位发言者是来自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曾光宇先生。有请。

  曾光宇:

  谢谢东亚投资论坛。我会做一个比较简单的演示,解释一下我们在东亚地区对制造业的一个想法。

  霸菱投资亚洲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我们总投资额超过了一亿个美金,在新加坡、在上海等有办事处,霸菱是250多年的品牌,而落实在我们这边的时候,就是说明全球有很多行业的积累的经验,我们通过这些积累、这些经验,还有就是资金,可以帮助亚洲地区的企业成长、发展。

  在我们来讲,其实我们是比较多的精力都放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有65%我们在中国市场是发展比较多的。我们最近在日本东京也开了一个办事处,也希望在东京有一些办事机会。在韩国1998年就开始投资了,印度是我们刚开始投资的领域。

  从行业来说,比如所资源、矿业、传统的制造业、服务、消费品等等都是我们比较喜欢的行业,在制造业来说,我们汽车做得比较多。作为汽车来说,我们做了四个,从整车到汽车零部件都是比较看好的,因为在中国来讲,不断的往上发展。

  刚才提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其实在我们的案例来讲是比较好反映出来,就是元征科技,现在公司60%都是在中国境外销售的,本来就是汽车后市场的产品,什么叫汽车后市场呢?就是所谓的一些检测设备、清洗设备、机械设备等等,就是卖给一些修车站、服务站去修车的,在全世界是18个国家有办事处,然后产品销售到全世界50个国家,每一年的年会是吸引到了全世界的代理商都到我们这边来卖货。比如电子监测产品在日本卖得非常好,在欧洲、德国也卖得非常好,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对资本的支持,培养多一点的企业,立足于东亚,立足于全球,打造我们全事业级的公司,这是我们的意愿。

  元征科技在香港上市,是在国内的公司。长城汽车是做皮卡车的企业,本身的产品也卖到中东,也卖到非洲,我们就是不断的鼓励我们旗下的企业走出去,基本上四家公司都已经上市了。MINTH主要是卖到中国,但是在日本的合资企业,汽车的零部件卖给日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尼桑、包括TOYOTA等等。

  在日本我们是这样看的,从东亚的角度,我们觉得日本跟过是比较领先的,比如一些显示屏的技术、半导体的技术、多媒体娱乐产品的技术、机械工业、炼高级的钢材来讲是技术比较领先,而且是走得比较前的。中国来讲我们的角度就是刚刚经历了一个转型的过程,以前我们老是说在中国生产,劳动力便宜,土地便宜,什么都便宜,所以出来的产品就是比较便宜的,但是质量怎么样呢?现在我们的企业家也认识到了也要往上走,也要创造附加值。自主创新以前是要靠低廉的成本,但是要进口一些比较贵的设备,但是现在的话,自己的工程队伍去研究自己的设备,研究自己的核心技术,然后往附加值那边走,其实这是回看日本的历史,从日本的60年代走到现在,在中国我们也是慢慢按照这个方向去走的。从地区来讲的话,如果中国不是做加工厂,不是做便宜的劳动力的那块,工业去哪里呢?我觉得可能是有几个地方,第一可能还是去中国的内陆,我们很多远海的工业起来已经比较领先的,特别是在长三角一带我们的工业是比较领先的,包括半导体,包括IT产品,但是在内陆可能跟沿海有五到十年的差距,所以在那边工业企业还是可以充当中心的角色。除去以外,我觉得在越南也有这个机会,越南的参赞也是我们的参会者之一,他说想看一看,在中国其实现在有一些什么机会可能是越南会借鉴的,他们看了以后,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里面会实施这些战略。在越南来讲劳动力比中国便宜很多,土地也很便宜。我们陆陆续续看到一些厂商,比如说纺织厂商把他们的工作放在越南,而不是在中国继续发展的。

  在行业来讲,中国的制造业哪一些会走得比较好呢?刚才我们讲过了,IT产品、半导体产品、电器、汽车。中国有一个特点,是很明显的特点,跟美国类似,中国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消费者,在中国本地生产的产品,在中国本地可以消费。从制造业来讲的话,我们的产品如果能够出口到全世界最好,但是如果不能出口我们在当地消化就已经可以了。制造业其实我们有这个很大的优势,而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发展,特别是消费的部分会越来越高,负担能力也是越来越高的。

  另外我们比较看好的行业就是上游,就是化工产品,有很多制造业的产品是往上游走的话,走两条,一条是走化工,化工产品采用下游的一些制造业的产品,或者是资源,比如上游的能源,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比较有前景的。

  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生产过程当中,我们谈到环保的问题。在沿海的企业,他们是往比较高端的产品去进发的时候,其实他们对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加强,对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内部企业来讲,制造业还是比较低端,所以环保还不是很到位,在短时间之内在环保的要求上还是可以容忍的,跟全世界的距离比较大,但是我说这个能容忍的时间不会很长,应该不管是在哪里做生产,其实环保这个事情是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关注的。

  最后一点,关于中国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的企业家,在制造业的努力,几年之后,外国人在买中国产品的时候,不因为它是便宜,而是因为它是好。谢谢。

  刘洲伟:

  下一位发言者是来自麦德理资产公司亚洲区总裁刘亚东先生。

  刘亚东:

  我本来也准备了几点,但是前面很多嘉宾就我想说的一些东西都做得比我更加全面的阐述,尤其是赵部长有数字、有政策背景。我就想就我刚才听到的东西,就这个主题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很有意思,总是这种大趋势、大波浪,几年前,好像谈到了以吸引外资为荣、为豪,一切从政策、从公司行为都是在争取多吸引外资,现在这个还是没有变的。但是最近一两年出现了“走出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走出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基础、基地生产的这些产品销到了外国去,这是一种形式。另外一种就是到海外去投资。现在讲的越来越多的就是到海外去投资好像是反映了一种国策似的。我想如果把过去这几年的案例看一下的话,第一恐怕就是比较多的就跟资源有关系,我们到海外去并购,买的是一些资源,资源尤其几年看得出来,世界经济整个发展都很快,对资源的需求很大,这好像是从长远的投资是值得的。但是作为其它的行业走出去到海外去投资,现在我们这种在国外的公司,到没到那种发展的程度,利润能不能达到这种水平,值得不值得花很大的工夫到海外去投资,我觉得恐怕起码值得讨论。

  制造业一个是这么几年下来,真正的制造业到海外去投资的,本来占的比例就小,有些所谓在海外投资不是真正的大批量到海外去生产,其实也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个是提高品牌的地位,作为一种销售手段,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不是说就是现在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资本必须要走向世界的地步,我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可能是好的,但是政策长期的战略的目标恐怕应该由国家来执行,不是由具体的企业来执行的。

  我是搞基金的,我们是一家美国的基金,从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融资现象、投资现象来看,投资者对在以中国和以亚洲发展制造业这样的公司的前景,远远要比准备到海外去大量投资这样的企业的前景要看得好,我想有几个原因,刚才前面几位嘉宾也都谈了,一个就是说中国现在制造业从过去几年看,看得出来我们还是有产品不断升级的可能,提高产品在价值链上上档次的能力,但是发展的比较慢,现在生产增值比较高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多,很多的外资搞融资活动的也是这样的,比如以前只是生产一个简单的部件,现在生产很多部件,甚至于整个这一件最终产品的这些件都在这个地方生产。我记得几年前一个韩国的朋友跟我讲,他们投资了一家钢琴厂,那家厂在天津,他说一开始的时候,就是生产很简单的几个部件,后来逐步的增加,增加增加到最后能生产出所有的东西。当时他说调试还是一个问题,说不定现在调试也可以在国内搞了。趋势比较慢,但是还是看得出来有产品技术上不断升级的趋势。

  再有一个,中国在制造业的层面上,我觉得在很多具体的产业里都有一种整合的趋势,除去几家国家垄断大的产业以外,现在恐怕整合的趋势是必然的,而且很多融资活动,其实海外的融资都是通过国外制造业整合来搞。可以提高利润,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对它的产品的价格的影响的控制。

  再有一个就是刚才曾先生讲的,现在国内有一个需求,亚洲整个地方的消费跟几年前又不一样了,甚至有一种质的变化了,现在有很多融资的活动,其实以出口为主的这样一种企业,不管在海外的份额有多大,市场的份额有多大,如果你把这样的企业跟既面向海外,又面向当地市场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多数投资者还是看重后者,甚至于有一些专门找投资标准的首先要找生产的产品在当地有很大的需求量,这样的制造商。这些因素看起来,在相当长的时间,恐怕中国作为制造业的中心,这个吸引力不光是很大,而且还会变得更大、更有吸引力。而且资本向外投到底有多大吸引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看得还不是很清楚。

  我最后再讲一点,跟这个多少有一点不完全相关,从中长期考虑融资成本的利润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到现在为止,从投资者考虑中国的公司的利润、行业的整体利润这方面的时候,往往用了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说凡是中国能够大量生产的产品,它的价格不会往上走,而且还有可能还会继续往下走,凡是中国大量消费的产品,很多都是初期产品,这种价格会不断的往上走,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人资本市场也好,制造业也好,对通货的前景看得非常乐观,就是关心资本市场。昨天好像美国的十年债券又跌到5%以下了,大家觉得通货不是个问题,不会增长。但是如果要是考虑到中国最近一些发展和变化,我觉得这样的估计可能有点过分乐观,因为中国最近的劳动成本不断在调整,今天上午一位嘉宾他讲到,中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跟美国和墨西哥这样的国家比低得多,五美分,人家墨西哥还要四块钱。我想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可以这么看,但是作为真正终端产品的成本的话,就不能那么简单的看了。五毛钱增加一毛钱的话,跟四块钱还是相差很多,但是毕竟已经增加了20%,这个最终反映到产品的成本里面,还是会对价格有影响。

  整合的过程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厂商对它的产品价格的控制力会增加,就是因为它会减少一些非常忙碌的价格战。

  最后一点,我们现在国家不管是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还是从政府政策导向这个角度,都是希望在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当地的消费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消费不断增长的一个前提就是收入要跟得上去,收入要增长。你收入增长了,消费增长了,带来了一个结果应该就是价格增长。所以就非常乐观的觉得,融资成本总是这么低,通货前景总是这么好,我想可能有点过分乐观。谢谢。

  刘洲伟:

  下一位发言者是索尼公司的顾问委员会主席,首席顾问出井伸之先生发言。众所周知,出井伸之先生曾经缔造了制造业的奇迹,是非常著名的企业领袖,多次上了《财富》杂志的封面。

  出井伸之:

  在全球的投资,索尼是全球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根据赫立斯波的调查,索尼是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在索尼公司有很多知名的产品,我们有索尼爱立信的手机、索尼的音乐、索尼的音乐、索尼的游戏机,有很多非常好的产品。索尼的品牌是非常知名的,这是在美国可能是最知名的品牌,这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来理解美国的文化。

  在我们收购了索尼音乐、索尼动画之后,这些公司都是在洛杉矶、在纽约,日本企业收购美国公司,如果不能理解美国的文化的话当然是不能成功的。我读了一篇文章,关于这个收购,在50年之后,我们现在成为美国社区的一部分了,索尼的音乐、索尼的动画在美国也是非常成功的公司之一。

  想到我们投资的政策,我们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进行投资的,首先我们在1972年在圣地亚哥,1980年在英国设立了我们的子公司,我们在那里制造很多产品,50%的消费品是在日本,50%的产品流入了中国,我们在中国发现了很多的机会,索尼向中国转移了很多技术、很多生产的机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在北京开了一个董事会,确定了在中国的发展策略。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策略,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我们对中国投入了很多,花了很多的精力。在亚洲,我们在日本主要是生产半导体的配件,在韩国我们生产比较大的液晶屏,在中国我们生产的是一些游戏机或者是和电脑相关的产品。中国因为有很多电脑消费的需要,所以这就是我们在中国选择生产电脑相关的产品的原因。我们在北京生产了GSM的手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以北京为基地的手机生产公司,这是全球的一个情况。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我们的产品40%生产于这两个国家。这些生产基地互相的支持、互相的配合,我们可以从这些基地的生产产品整合之后,从东亚地区出口到世界其它的部分。我们在中国也发现了很好的市场。

  在中国我们有3500名雇员,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工作,比如说在动画、在手机、在其它领域进行工作。在2001年开始,我们招募了一些经理人,现在在东京工作,还招募了一些工程师在东京工作,我们也招募了一些中国人来管理索尼的企业,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开发人力持资源的情况。

  这一周我们邀请了20名中国的中学生去东京,他们就待在我们雇员的家里面,而且他们可以访问一些日本的其它的地方,去更好的了解日本,进行更好的文化交流的机会,这是我们的努力,来提升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现在在服务和制造业在北京我们有一个活动,就是给孩子提供很好的音乐,这是我们另外一个举动,来鼓励我们的儿童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技术,我们做出了一个投资,这个投资不仅在日本的东京、在中国的北京,做这个活动来提升孩子对技术的认识的兴趣。在上海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我们也与一些独立的研发机构签署了研发协议。我们希望索尼公司越来越成功,我们在中国想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在2010年我们想成为最大的市场,我想这是可能的,因为中国人民都喜欢索尼的产品,索尼的产品可以在中国设计、中国生产,我们可以引入很新的产品,这是我们做出的一个承诺,就是对中国市场做出的承诺,就是在未来要进一步开发中国的市场。

  我想中国有很好的机会来吸收投资来创造一个消费的市场,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企业互相在彼此的竞争,我认为他们在进行一个恶性的竞争。我知道中国有很多汽车零件制造商和手机的行业,这些企业在互相恶性竞争,互相淘汰,我想这是重要的一点。什么时候中国可以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进行投资。

  日本索尼是1946年成立的,我们总是想找海外的市场,因为这是我们市场发展的一个部分。30%的收入是来自于国内,70%来自于国外,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国需要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需要改变它的策略,不是只是在国内企业的互相竞争,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需要提高它的国际竞争力。有一些中国企业是朝这个方向在努力,现在有很好的机遇,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国门,首先就是如何在中国保持它的市场份额。第二就是走向国外。这是我的一个简短的发言,谢谢。

  刘洲伟:

  出井先生的发言,揭示了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全球化的品牌成功的原因,第一要植根于当地消费市场的文化,第二要植根于亚洲制造业的基地。另外通过索尼本身的这种历史,可以给中国制造提供一种借鉴,就是要走出恶性竞争的红海,而进入全球市场的蓝海战略中。谢谢出井先生的发言。今天最后一位发言者是威海市副市长马世和先生,东道主。

  马世和:

  非常感谢论坛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发言。

  因为这次论坛是吴院长、山东省政府重要领导在我们威海开,今天上午给我们市委书记一个发言的机会,他也对我们威海做了一些交流,做的一些介绍。

  我想我们这次论坛以合作共赢为主题,探讨我们威海走过的这段路程,使我真正体会到东亚地区投资、交流、合作的力量确实很大。

  我用几组数字给各位做个介绍,我们威海市是1987年建的地级威海市,到去年我们威海市外商在威海注册的公司达到5260家。第二,我们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去年突破60亿美元。第三组数字是我们威海市中小城市,去年我们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75.5亿美元。这三组数字可以说明我们威海市确实是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个开放城市,对我们威海对外交流的合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介绍的这三组数字当中,外商投资的企业在东亚地区注册的公司达到76%,外商投资的60亿美元,东亚地区占了81%,外贸进出口总值75亿美元,与东亚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贸易达到了79%。这三组比例可以看出来,我们威海市确实在东亚地区交流、投资、合作过程当中,真正是一个桥头堡。

  第三个情况,我们现在威海的数字可以显示,东亚地区投资、交流、合作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我们从2003年到2005年三年有三组数字,我们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资是7.6亿美元,2004年是10亿美元,2005年是12.6亿美元。这三年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外贸进出口总值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5%到40%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

  从以上几组数字,我个人认为能够说明我们东亚地区在投资、交流、合作潜力确实是巨大的,今天上午吴院长和国家的领导、省政府领导都谈到了,这个题目是工厂开在何方,不言而喻,我认为特别是东亚地区,我们来一直是韩国、日本是主要的贸易国,投资来源国,从去年东亚投资论坛之后,我们有明显的一个趋势,东南亚地区现在也开始与我们威海交流、合作,投资非常大。有几个大项目现在已经落地了。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的领袖、企业家和我们国家的有关部委领导的这些观点,我用威海这样一个实践、这样一个现象,来证明我们用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我们威海真正感到东亚投资论坛,能够选择在我们山东威海,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威海,我们环节各界的朋友,尤其是商界的朋友到威海来。最后谢谢大家,祝各位在威海期间一切都好。

  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问舒尔茨先生,欧盟的扩大和北美自由区的扩大,是不是会影响你在东亚地区的投资?

  舒尔茨: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我们在这里投资了,我们与消费者很接近,在亚洲、在中国的投资,我们认为我们的消费者在这里,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廉价的劳动力在这里。我们有全球的生产网络,我们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产,我们在欧洲的生产进入亚洲,有一些北美的产品进入亚洲,现在中国在亚洲的生产份额越来越大了。当然我们未来将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欧盟和北美的地区,将会有很多产品进入亚洲。在这几年中,我们将会在亚太地区投放十亿欧元的资金,来加强我们这个地区的投资,来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我想我们主要是跟消费者靠得更近,我们认为亚洲有很大的消费群体。

  我并没有看到任何变化会影响到我们在近期对亚洲的投资政策,我想我们有着非常长期的投资政策延续到2015年,我们会继续延续这个策略,我们不会因为任何政治的变化而影响我们的投资策略。但是我们有一个担忧在这个地区,在中国我们有很多生产过剩的情况,有可能使得我们有些项目不在中国,我们有可能把这些项目放在中国,因为在中国有可能有生产过剩的能力,我们把它放到其它的国家,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变化。谢谢。

  提问: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也说了趋势很明显。中国现在的形势和中国转型的实际情况,中国的资本走出去,投资的领域和方式,比如去购买一些资源或者国外的研发机构?方式上比如说并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对外投资在投资领域和方式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么取舍?

  褚立力:

  刚才赵部长也提到了,现在我的理解,如果是在海外收购来投资资源,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投资其它的行业,我的感觉就是如果你是国有的企业,还是有的国家有一定的规定,不是一定很容易的。

  一个方面就是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它的售后投资都是有本地的一种规定、一种法律,融资方面、法律方面,不但是劳工法还有研讨基金,收购一家公司把以前我们所谓的包袱都要接手过来,在海外也有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欧洲这个问题更是主要的问题。还有在一些国家里,好像在法国和德国,如果你要照顾一些员工,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这个就是不同的领域的文化,还有它当地的情况,我们也要比较熟,我的提议就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寻找一些当地的比较优秀的企业,我们合作,现在我们在当地的发展,在我们中国和亚洲的发展,在融资上也有一些。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海外的企业来中国,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一个桥梁,我们共同投资,提供融资,还有协助他们走得快一点。我们希望我们做一个桥梁的作用。

  投资已经困难了,以后去套陷也是可以的。如果一个比较中等的公司,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退出的情况。最后是投资是为了投资,还同时要为了技术、管理、市场等等,我们都要进行投资。谢谢。

  刘洲伟:

  今天非常感谢来自政、商、学三界的精英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专业的意见,这就是送给大家最好的礼物。今天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