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 > 正文
 

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第一专场创投大势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12:07 新浪财经

  2006年7月12日-13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举办。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第一专场“创投之大势——中国创业投资中期回顾与展望”实录:

  主持人:下面进入本届论坛的第一专场,主题是:创投之大势——中国创业投资中期回顾与展望。下面我们清上一些风险投资家,大家将站在风险投资角度上和我们一起分享对
于上半年的回顾和对下半年的展望。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公司李建光先生担任我们的主席。下面欢迎李建光先生。

  李建光:大家早上好!今天主持这个论坛,一看到这个主题我就吓的够呛,说是有两个小时十分的时间,为什么害怕呢?昨天我打电话给这些专家,原来说我有一个演讲,最后说我没有。我问大家有什么特别要说的,大家说没有。所以挺吓人的,大家都没话可说,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些什么。

  首先我们先把专家请上来壮胆,第一是联想投资的董事总经理陈浩先生。第二位是华登国际的总经理江善颂先生。第三位是ePlanet的执行董事孙文海先生。第四位是华盈创投的徐传陞先生。第五位是近日资本的徐新女士。第六位是因特尔投资中国区总监叶冠泰先生。第七位是软银亚洲基金的合伙人周志雄先生。

  我现在有点高兴,因为大家都来了,我刚才看好几个人还没有来。我们这场的论题:中国创投的中期回顾和展望。我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感觉,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们听到的故事从VC方面看,整天听到什么样新的基金又成立了,谁又要融多少钱,成立一个新的基金,在我们业界也流传一个新的说法,现在整个市场LP比GP多,GP比创业者还多。所以这大概是上半年在我们VC界大家最常见的开玩笑的说法。

  第二个方面,从创业者或者企业这方面来说是融资了,融资的数量都是张口结舌,吃惊不小。第三个现象就是有人把VC画成VC1.0或者2.0,今天早上我也和几位专家交流到底是1.0还是2.0,反正是很混乱,搞不清楚。总的来说,我和在座的几位明显感觉到就是从来没有的压力,来自竞争的压力,我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由于竞争迫使我们IDG的几位专家,天天出现在电视上,号召来找我们。再就是红山基金很年轻的同事张帆同志,现在卧床在家起不来,肯定是压力过大。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也是,归结起来可能有两点:第一,我希望和我这些同事分享一下到底你们怎么看待竞争,面对这种竞争我们有什么样的对策。第二,所谓对前景的展望,更多的是作为一个VC,面对这种环境你自己经常问你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结束的时间大概是12点,因为前面耽误了大概20分钟,但是我保证12点一定结束。

  所以首先给在座的每位专家大概五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从周志雄开始。

  周志雄:各位早上好,我是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的合作人周志雄,我们是去年最早融资的基金之一,我们融资了6亿美金,在中国已经做了十几个案子,目前有若干个案子正在推出。所以整体来讲,我们整个的速度还不错,没有太快,对整个的形势上我讲几个看法。

  从去年以前,在中国最活跃的基金不是单一的LP的基金,也不是一个大的机构的投资机构这样居多。这样有什么不对呢?一个是从决策机制,一个是从回报机制都不是很对的。从去年开始,刚才建光也提到,有几十个基金在中国都融到钱了。而且这个基金比我们更幸运的是,他们上来的机制就是对的。从上来到回报的机制都是对的,这是很不错的,中国整个VC的行业就是如此。

  今年看起来,比较突出的几个感觉就是,一个在今年上半年都已经融到钱了。我们知道在2005年以前,很多基金的决策机构都不是在中国,都是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所以一个基金的董事总经理也好、做一个案子也好,有时候不见得自己喜欢这个案子,他们知道可能只有这样的案子,在美国的老板才会认同,才会投资。

  我记得去年我们占一定的优势,我们的决策机制在国内,我们一直有这个优势。很多人在去年以前它的决策都很长的时间,今年明显的看到由于这个决策机制的变化,中国两个合伙人就把这个事儿定了,决策机制基本两个星期可以决策,做一些调查,两个多月就可以投很多钱的案子。整体上来讲,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个人感觉的压力还是有,但是没有那么大。基本上太热的案子就不看了,所以基本上而且我们整体的进度没有过快,还是按照以往的速度来做案子,今年其实结的案子并不是太多。

  我今年的案子一共结了6个,但是其中4个都是在做以前的案子。加起来是三千万美金,今年上半年没有那么忙。

  李建光:刚才聊天的时候说你昨晚三点半还在回邮件。

  周志雄:有几个案子还在做,走内部程序,大概要走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李建光:下面有请徐新。

  徐新:我先介绍一下我们今日资本,我们是一个专门投资中国的大陆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资金。我们刚拿了20亿人民币,也在找项目。我们这个团队有特点,钱都是美帝国主义,都是大牌,企业家也是喜欢这样,见到的人是不是决定投的人。所以我们决策的速度比较快,成功的概率比较高,我们喜欢这个企业家,就能排版做成。我们还找到一些愿意做有序的企业家,赚钱是我们的理想之一,但是更大的理想是希望找到一个企业家,他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赚钱,还需要把事业做起来,做行业的领先的品牌,我们非常的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企业家。

  我个人投资十几年,投了网易、中华英才网、娃哈哈等等一些企业,有一些成功的企业,也有失败的经验。我们长期的认定,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这个基金我们要12年,希望在整个的过程中走的更长一些。刚才讲的竞争,我们感觉也非常的强烈,现在也在看项目,钱确实比以前多了很多。做风投的人也很多,以前都是做直接的投资,大家都是买方,现在不小心一大堆投资银行的人都转到我们这里来了,他们的速度是非常厉害的。

  对企业家来讲,你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要拿钱,你不能让你的股东亏钱,那样的话你的日子就不会好过。有很多人找企业家,价钱很高,VC也会算,这个价格高很难赚到钱,所以就设很多陷井。如果不行连控股的地位都没有好了。我自己觉得很多的行业,像TMT还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你的生意没有出局成型,我以前和张朝阳聊过,为什么三家跑马圈地,有一年他落后了,就是他什么都不干,股份马上摊薄50%。整天就做他的利润这,一的年时间就下来了,新浪和网易就上去了。

  我觉得在很多的企业初创的阶段,市场的占有率和销售收入比你的利润更重要。如果我是企业家,我认为要把价位稍微的降低一点,特别是初级阶段。“Ruaqi”是和业绩挂钩的调整的价格,今年要做多少利润,明年做多少,如果做不到就把股份摊薄。对成熟的企业有一定的道理,对初创的企业我们建议是跑马圈地,等跑了两三年,利润自然就会进来,如果这时候把利润挂钩,对企业家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其实对我们的杀伤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这样的话,我宁愿把价格稍微调低一点,等你大了再给你下一轮,企业家和VC的关系,不要杀鸡取卵,而要借鸡生蛋。

  辛辛苦苦做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把控股放掉,马上就差20%,要赶上就很难了。我一再跟企业家讲,在一个企业刚刚开时候,你是一个先行者是有优势的,你应该拼命往前跑。在市场占有率和第二名、第三名差很远的时候,别人很难追上你,你应该利用这种优势往前跑。以后的利润自然会进来。因为是摊薄,不套现,两三年以后价格高了,再加钱。

  市场的钱很多,企业家也很多,心里要有一杆称,哪一年投资。今年不投,明年会不会更好和更差呢?如果看美国和欧洲,一般时间不会很长,第一年很热,第二年很热,投了很多的钱不好,马上就慌了,就会调整。还要熬得住寂寞,投不投还是我们说了算。

  李建光:你换过来,假如说你是创业者和企业家,趁着混乱,能要高价为什么不要高价?

  徐新:那得看高价的代价是什么。一个企业家这么大的公司,在座的都是TMT,你敢给三年吗,给三年你的控股就没了。如果我是企业家就敢这样做。我认为企业家不要绑手绑脚,企业家还要选择。还要看和VC的理念是不是认同,我们长期做下去。我又不指望你今年和明年上市,上市也不耽误以后的事情,今年和明年做那么大但我们牺牲常年的发展利益,我觉得高价是最好的。但要看代价是什么,你这个人是不是认同你的理念。我们看到失败的案子很多,一旦走到那个地方,两个人的之间的关系就很僵了。

  江善颂:我是华登国际的江善颂,华登国际这个名字大家听的很多了,我们94年就进入中国了,在中国做了十几年了,我们刚刚讲的所谓的国际机构,全世界都投资,中国是国际的一部分。他讲到决策机制有问题的种类。不过我想很奇怪,不管怎么样,有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要看怎么操作。

  在中国搞了12年,我想在辛苦的投资机制之下,我们也推出了十几个案子,在这个机制之下,我们投了大概4亿美金,我们投资的公司有三四十家,我们还在TMT等有一些投资,我们一路走来,做的还是不错的。

  讲到投资机制,我最近做西装,裁缝跟我讲我的肩膀低了两寸,刚才说到压力,这不叫压力,劳工局要帮我申请赔偿。

  李建光:我在五天前得到消息,你的溜肩膀很厉害。

  江善颂:这和年纪没有关系,和压力有关系。以前我不是很多来中国,两年之前这个市场火了,中国是主力战场,我在这里决策是六个人,你说压力大不大?我一对六,是有这个问题,不过刚才大家都讲到了,我们都在做调整,所以压力是很大一点。投资决策还是有这个压力,请大家多帮助我。

  刚才讲到这个市场的热度和各方面的事情,我也说一些我的看法,热度是有的。中国这么大,我们大家还是保持距离,以测安全。不要挤在一起,总是会有一些风险的,中国那么大,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那么多城市,好的经济,那么多的企业家,我们可以和很多人合作。机会是很多的,钱不会太多,好时光还是好几年,没有问题,只要我们保持距离。

  另外,比较坏的地方,中国推出机制还是很大的问题,把公司拿到纳斯达克、纽约和东京这些地方上市,本身还是很大的问题,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我觉得机会整体来讲还是很好。华登国际投资金额四成半左右在中国,我们管到16亿美金,短时期会超过20亿美金,我看以后不能穿西装了,得穿T恤了,压力太大了,来中国是一个绝好的时光。

  陈浩:各位上午好,我是联想投资的陈浩。说到联想,大家都以为我们是一个公司制的VC,因为我们几位都是来自于联想集团,可能和这两点有关系。但事实上我们属于比较纯粹的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的决策是我们几个来决定的,我们的合伙人和我们的专业团队也分享这个投资收益,按一定的比例。所以这两点是刚才几位做VC的前辈们到说到了,因为他们做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和他们是完全一样的。

  在过去的五年,我们是从2001年初开始运作第一个基金,我们一共完成了两个基金的投资,投了超过40个项目,最近我们的合伙人和专业团队都比较忙,媒体也见不到我们。其实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被投资的企业身上,这40个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我们有将近一半的公司是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背景的,有芯片公司、有软件公司、有系统的设计和外包的公司。这点可能是我们将来要坚持的,我们认为在中国过去和未来五到十年,技术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而且是非常值得密切关注和投资的方向。

  前两年我们看到很多的模式创新和模式追随,特别是在互联网到来,包括在无线增值业务蓬勃发展,也看到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我们认为技术创新仍然是VC最应该值得关注和值得投资的方向。

  李建光:陈总,你说你们的投资有很强的技术背景,我觉得有一个现象,观察一下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几个是靠技术来上市的公司?所以我不知道技术的信息是从哪儿来的?

  陈浩:和我们进入VC行业有一定的关系,2001年做VC的时候,互联网带来的泡沫已经在破灭当中。我们在互联网的投资就非常的谨慎,当然我不是说做互联网不好。我们只是做有特点的VC的偏好而已。

  正因为我们看中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本身的门槛要持续的时间更长,你刚才提到的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如果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推出和上市的公司中,比较有技术创新的模式,但是我想未来两到三年一定会出来,这是我们在2002年投的有几家,比如在手机芯片设计和语音软件等等,我们也投了很多很好的公司,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他们会脱颖而出,只是时间熬的比较少。有一点是我们比较推崇的,我们觉得做VC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有耐心,我们要和这些企业一起。

  我们第一个基金是2001年年初开始运作的,第二个是2003年年底,现在是第三个基金,是2006年6月份,平均我们的节奏是两年半一个新的基金,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在主导,我们自己不会说今天资本市场好,明天不太好,融资或者基金多和少来决定,完全是用自己的节奏来把握投资的方向和领域,我们也不会简单的来追逐一些机会型的短期项目,我们投的项目通常是五到八年的产业机会和投资机会。这也是我们自己的理念,做VC我们不是融更多的钱,而是为了帮助和创造更好的公司能够成长和壮大。

  刚才几位也提到融资的价钱,我觉得这也是供求关系的结果,也不是明年很贵或者不太贵。如果那些创投企业和我们一样,把融资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目标,到该融钱的时候就融钱。如果自己手里有钱、有利润为什么还要融钱?这样的话大家的心态就会平和一点。

  我们第三个基金已经开始投资了,过去的半年我们都在为第三个基金准备项目。到现在为止我们大概已经有五到六个项目在进行当中,我想有一些会慢慢的公之于众,我们合伙人的压力会高一些,七八个项目在推出的进程当中,有的也在准备上市。

  孙文海:大家好,我是孙文海,来自eplanet基金。我们也是决策机制不完全在中国的公司,我们和华登国际的决策机制有点类似,我们在中国寻找项目,最后在全球做投资的决策。为什么要做这个,而不单独做中国的,这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回答。实际上在中国已经有很多的基金,也有很多以亚太地区为投资重点的一些基金,全球基金还有没有价值,我觉得这个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考虑。中国大的经济趋势,或者是整个亚洲的经济趋势,而是把它放到全球的经济趋势来看。

  很简单,打个比方来说,2000年的时候,那时候还是美国的互联网泡沫最大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基金刚刚成立不久,我们决定在中国投。第一个项目是百度搜索引擎,在那个时候我们的LP,也就是我们的出资人说,有人就问我们,为什么你们这些做GP的人愿意把钱放在一个不是WTO成员国的国家呢?在那个时候投资中国,在他们眼里看起来,在中国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中国因为不是WTO的成员,在很多的问题上不是按照国际通用规则来行使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中国风险不是更大吗?我们认为,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基金,应该看到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的曲线是怎样的,或者是趋势是怎样的?要走在趋势的前面一点,不要太快了。假如说你领先这个时代50年、100年,作为基金你只能存续10年,你的基金就死定了。如果你领衔这个基金两到三年,那就会很好。

  我们正好踏入了这个点,在2002、2003年的时候我们投资了很多的企业,逐步的得到了回报。从2000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国内投的项目,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投了11个项目,11个项目已经运行完,第12个在进行中。完成的11个项目中,已经有4家公司上市了,包括百度、空中网、分众传媒和龙琪公司。我们恰恰好在所有的经济腾飞之前进入了市场,进行了投资。

  李建光:你觉得“VC Form”可以做到基业常青、百年老店吗?

  孙文海:我认为可以,我认为首先VC就是一个长期,不是看短期。我们投资的企业,比如百度,基本都是投资五年之后上市的,从一个角度来说,VC必须要看长远。第二,从人的角度来说,VC是靠经验和学习吃饭的,随着你经验的不断增长,这对人来说非常的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做GP和投资人可以做的就长久。而做一般的投资,我知道很辛苦,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投身到VC这方面来了。我进入VC行业正好是VC行业最低谷的时候,2002年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投资和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就逢低进入了。

  因为世界的经济的热点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看得远一点,二次大战以前经济的热点是在欧洲,二次大战到目前为止是在北美洲,再往后看,大家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或者是亚洲的世纪,会到中国和印度来。

  经济的热点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断的往西走,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洲,谁也说不好,但是这个趋势说明隔一段时间经济的热点在不断的变化。想做一个基业常青的基金,可以在固定一个地区,你的基金肯定会有起起落落的时候,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基金,就不仅仅是中国好的时候可以多投一点中国,如果欧洲起来可以投欧洲,美国起来可以投美国,这样给我们自己的机会更多一点。

  我们不仅仅看TMT这个行业,我们愿意看的更广泛一些,包括在中国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行业,或者说非高科技的行业。这样的话,虽然使我们的竞争压力不是那么大,像江总刚才说的,往二、三级城市跑一跑,大家都集中在TMT行业的时候,我们看看传统的行业,使得我们的竞争压力不是那么大。钱是越来越多的,但是好的项目不会随着钱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只能说在某一个行业起了泡沫的时候,我们暂时去看看其他的行业。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们是采取这样的投资策略。一方面是看全球化的整个经济,哪个地区是未来的热点,我们就提前一步投资到这个地区去。另外从行业来说,我们可以看的更宽泛一些,不仅仅是TMT,在TMT有泡沫的时候就是可以避开。第三,如果大家现在就去抢web2.0,如果大家都觉得它比较保险的话我们可以适一点。总之,市场很大,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心态平和一点,回报自然而然就会来的。

  徐传陞:我们是2000年进入中国,我们也算一个国际的基金。2000年年底投资,四年中投了15个项目,到现在为止有八家推出,我们投了百度、阿里巴巴,还有瑞生科技。我们去年融了一个小的创投基金,1.3亿美金,现在在进行第二轮基金的投资,我们关注在科技、互联网和通讯方面,新的基金也会逐渐的关注消费品和传统的企业,因为我们融的基金灵活性比较大,看了不同的中国的机会。

  今天的主题是回顾2006年上半年。

  第一,明显的要融资的企业增加的非常大,我们过去九个月收到的有500多个,我们过去一年多投了9个项目,大部分是在早期,科技和媒体投的也比较多。

  第二,同行竞争,大家非常看中项目普遍增加了,但同行业增加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的基金同时进入中国。

  第三,从决策的时间,我们过去有两三个项目,把创业团队好好的看清楚。现在来看,如果你有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做独立的判断已经非常幸运了,当然是在大城市的项目了。像刚才江总说的,二三级的城市还有很多的企业是跟投资方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们现在重点也是跑的远一点,多看一些企业。

  叶冠泰:我是负责英特尔中国区的投资,负责在中国的投资,大家可能知道英特尔公司是一个全球的企业,所以我们属于企业的基金。决策机制我就不谈了,因为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

  我们的基金进入中国也有七八年的历史了,在全球已经有超过十几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投资超过1000家公司,在中国已经超过60家公司,所以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虽然今天不谈决策机制,其实我们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大公司就非常的缓慢,比如说我们一年大概投十个公司左右,去年6月份推出了一个英特尔中国科技基金,是2亿美金的基金,到目前为止已经投了12个案子,在一年左右,我觉得也不算是很缓慢的。我们主要看中国有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扶持高科技公司成长的机会,是我们比较有兴趣的。

  我们投资的方向包括了我们自己的本业半导体业,以及互联网业、无线业、服务业,只要是IT,我们都很愿意看。

  刚才各位专家已经讲了很多,他们对中国现状的看法,我就稍微的加一点。对于刚才讲到,现在投资是否过热以及现在价格是否太高。

  我自己也很同意大家的说法,现在的钱的确是非常多,不过在这个情况下也促使了以前觉得创业很难、融资很难得人现在也跑出来了,案子的确非常多,我现在都看不完。也不会这样好的机会就更多,只是变成花更多的时间看很多的案子,还是要从中挑选,小心谨慎的投。

  不过另一点,我还没有听别人说到,有一些高科技的产业,比如说半导体或者是无线产业需要高科技,这些高科技的产业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来形成,需要比较多的专家从国外回来,或者是政府扶持,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或者是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个产业就不太像互联网,只要你有一个创业模式就可以马上的形成人气效应。我觉得的确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和产业链形成。

  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些已经创业成功过的现在又回来做第二次创业,这些人很明显的有比较多的在人脉上的优势,以及拿到资源的优势,这些人已经很成功了一次,第二次再做公司,他们成功的机会也会比较高。

  在风险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人,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团队,我也会愿意付很多的钱。

  李建光:谢谢几位嘉宾,大家刚才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公司,也介绍了所谓上半年的竞争的看法。我总结一下,第一,大家都承认有竞争,但是都有自己的招数。

  徐新是苦口婆心。江先生是保持距离。联想陈先生的招数叫心态平和。孙先生的招数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国际化可以全球大、行业打、投资阶段打。徐传陞先生的诏招数是跑的远一点,叶冠泰的方法是找一些有独门武功的人来投。

  大家都各有各的招,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大家对竞争和现状停留在轻描淡写的状态,我们想一想,退回两年以前,人家也问,你们VC界有没有竞争,那个时候我们都说,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创业者太多,机会太多,总体上我们还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市场,我们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但是我可以很坦率的说,今天这个情况实际已经不存在了,大家的确存在了很严重的竞争。这些情况是的确存在的,我想听听在座的参会的朋友,你们对目前的VC的状况有什么看法?

  提问:我有一个对全体在座朋友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和今天上午你们讨论的和VC发展有关的问题,上午的专题是:中国创业投资中期回顾和展望,我们回顾VC过去一两年的历史的话,我们发现有一个现象,就是VC和PE的融合,随着VC管钱越来越多,它的出路越来越大。我发现VC慢慢地也投一些PE的行业,比如以软银为例,过去在TMT领域的VC,现在有一个单独的投PE传统行业的领域。

  另外一个是CDH被认为是一个传统的PE,但是他现在也建立了VC的部门,同时投VC所在的高科技领域。这两个情况就是李建光所提到的,中国的VC很多,大家竞争得很激烈。在面临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大家要获得一定的优势,扩大自己投资的范围是一个好的方法。

  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大家认为在目前的阶段,VC和PE之间有什么区别?VC是不是应该和PE进行融合,就像银行业和证券业进行混合经营,提高VC的能力。VC和PE之间以往投的行业不同,采取的战略也不同。在未来VC有没有可能说,像孙文海先生所说,在未来投一个奶牛生产的厂。我也不会怀疑这一点。对于孙先生和在座其他的朋友来说,未来扩大自己的范围,不把自己当做是VC,而是当做VC与PE的混合体。谢谢。

  李建光:他说了半天,把我们引到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对未来到底怎样展望。他问这个问题和我准备的问题很有关系。过去VC投一个成长很快、很成熟,有十倍二十倍的回报。现在的VC投到一个企业,经过一两年获得两三倍的回报,也是一个不错的回报。长期来看,VC将来潜在的回报的期待,理性上讲到底是怎样的?我也有同样的问题。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徐新。

  徐新:首先感谢于超,他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把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经营理念问到了。我们这个行业,如果看美国和欧洲,他们已经发展二三十年了,已经有很多成功和经验和教训,如果看那些大的基金,他们做大不外乎有两条路:他们的基金不断的做大,你的管理费很多。我们这一行管理费是固定的,所以做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你可以请很能干的人,可以打广告。很多做的很大,从VC做到PE,管理费十亿和三亿乘以2就是很大了。还有一种方法,我一直靠管理费赚钱,甚至一亿的基金,我靠和业绩挂钩的调整的价格赚,出去你对自己有信心,走这条路也是可以的,可以把这个钱放在基金里,二八分成,80%都是帮LP打工的。我把基金固定住,大概是3亿,不超过4亿和5亿,超过5亿就不太好做了。要把自己的钱不断的放到基金里来,我们也在想将来的发展要走哪一条路。

  作为一个B和VC放是不一样的,赚钱是靠对过去财务的分析,是靠你的能不能借到钱。可能本身经营的进步,我问过欧洲的人,他们一半以上是靠借钱来赚钱的。和投资银行打交道花很长的时间,我们做VC这些人整天和企业家教他们怎样做生意,找钱,我觉得很不一样,而且行业也非常不一样。传统的行业没有什么成长,现金流很好,很传统的,今天发展,明天可能死掉了,我觉得行业不一样、程度不一样,对我们的业绩也不一样。

  我觉得应该做VC,或者做其他,不应该混在一起。一个投牛奶的人和一个投VC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们各种投资方式都有,像我们这样只有两三亿的美金,肯定做的不大。我们的热情是非常喜欢和企业家打交道,这种乐趣甚至超过了管理费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找几个基业常青的企业家做大,以后我们的项目多了,要集体决定。

  提问:各位好,刚才主席先生说了,不允许介绍公司,但是大家都不认为我。我叫刘润海,我们公司是上海雷霆物流有限公司,今天来了感觉VC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好的变化,刚才台上嘉宾有四位谈过,VC除了关注TMT之外,还要关注一些传统领域和服务领域。

  我感觉,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很多的企业他们发展的是非常迅猛的,在传统领域、服务领域,他们的扩张速度比IT业不见得慢,而且市场也非常的庞大,我本人每期《中国企业家》《东方企业家》都看,中国百强的评比,我感觉到有很多是传统领域,像国美、苏宁、蒙牛等企业,我想问:既然在这些领域有崛起的可能,而企业家本人也有意愿做百年常青的企业,也希望我们国家振兴某一个领域,大家更多的焦点关注在Web2.0,你们怎样评判一个企业家和团队,或者评判这个行业,最终这个企业会崛起。

  像蒙牛这样的,我觉得很多的领域未来都会崛起,上千亿的企业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大家的领域是投眼球经济的,很多仍然在高速增长的企业他们有理念百年基业,但是也有苦于自己没有占有优势的资源,因为在没有创业成功之前,没有人际圈,你能够扩张自己的企业但是没有资源支持你。你们VC要发现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我要问题,在传统的物流和服务领域,你们怎样找到企业家?怎样建立沟通的机制帮助他们壮大和成长?我们有这样一种心态,作为一个我们从事这种服务性行业的企业,我们觉得非常欣慰,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给我们一个答案。谢谢。

  李建光:谢谢。我们正好在应对未来的挑战时陈先生说要跑得远一点,我想除了离开北京、上海、深圳,你可能就要离开TMT,人家问你怎么找到、你凭什么他们也可以做到基业常青?

  陈浩:我想从我们判断来说,人的素质并不是做什么产业,是高科技或者其他,这个含义本身具备了高速增长的因素。其实我们现在看的很多企业不管从消费品或者是医疗行业,其实针对的是这个人到底他在这个产业中是否真正了解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明白这个行业里面如果还没有龙头的话缺少了什么。

  我想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其实还是针对这个人和产业本身的了解。你说传统行业可能某一些做物流,看起来简单,可是在中国做物流是非常艰苦的一件事情。因为公路、铁路各种基础设施都在建立中,不像美国,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除了

高速公路,铁路都非常方便。在中国做物流,你要非常明白在中国做这个的难题在哪里?你提供的服务和方案怎么比别人好、比别人快。有时候有很多创新比别人早了半年、一年,能说服像我们这样的投资方,提供给你足够的基金,向银行贷款来使你的优势大大长进,我想我们最终还是看人,怎么找到这些人很多时候是运气,也有缘分,当然也有一些我们相熟的朋友介绍过来的,或者开会的时候认识的一些人。

  我想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提问:我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我请教一下各位嘉宾,我们经常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一些投资经理,他们经常向企业家提一个问题,你的项目有没有核心技术?其实我们反过来看,我们现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里面分为两类,一类是百度这样的技术导向型的,另一类是以携程、分众为主的非核心技术导向的,就是说市场营销导向的一类项目。我想请教各位风险投资商,你是不是完全看好纯技术导向的投资项目?我想请教各位的是:其实很多投资项目并非都有核心技术,但核心技术现在来看并不是企业的唯一核心竞争力,营销企业在项目选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分众这样的,说有什么技术的话是非常可笑的。请大家做一个解释,你们在项目选择时如何看待营销导向的投资项目?

  陈浩:第一,刚才我讲了我们重视技术创新,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投模式创新和营销服务的公司。相反,在我们的投资对象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这种模式的企业。在这个方面,其实有几个很重要的要素,一是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有可能是潜在的,也有可能是已经在我们眼前的。第二,可能模式本身我们讲的这种简单化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就是说不能非常复杂,刚才您举了几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非常简单,而且是很好的广告位置的创新。最终我认为他更大的成功让消费者变成了一种习惯,包括我自己,在大厦里面等电梯的时候看几秒钟的广告,变成了我可接受的习惯,这就不得了。这就像七点钟一定要看中央电视台的

新闻联播一样,所以就能成功。

  第三,前面几位都提到了,就是团队,做模式创新的方面,我个人觉得应该有足够的经验。要么创始人本人能够团结或者找到一帮对这个模式非常有相关经验的人来运作。

  李建光:我们刚才的三个问题基本上把我们的话题引入到对未来的展望上。我们三位专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准备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给我一个机会,我来问其他没有涉足到这个领域的专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问周志雄,软银我很熟悉,我整天听到软银说我们要投IPO的项目。请问,你真的相信这个市场上有那么多IPO的项目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未来的政策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志雄:其实是投资战略问题。今天你找到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用一个合适的价钱拿下来,在一年到两年以内能够上市这是运气,这不是必然的,一定是运气。但是从投资的战略来讲的话,如果在看若干个行业做一个战略的话,在这其中总是找最好的作为你的切入点的话,我相信结果一定是这样的结果,这只是一个快慢的问题,有的可能快的十八个月就上了,有的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我们基本上在战略上还是以这个为主要方向的,我们会找一个切入点,在这个切入点中找若干个我们认为有可能成为赢家的企业来投资。

  李建光:第二个问题我想问江先生,你也讲了自己是国际基金经常在全球之间沟通,我估计开会肯定不少了。面对市场形势,江先生你们内部开会经常讨论的宏观问题是什么?

  江善颂:我不认为我们讨论宏观的问题,我觉得这种宏观的问题如果大家没有共识的话基本上很难达成一致。我们内部开会还是以案子为主,我们每年或者每六个月有一个策略性的讨论,不过那是固定的,当然是定一些方向。比如说刚才讲的投资机制,我们要做一些调整。地区的比例要做一些调整,是不是对行业类别做一些调整。过去的一些判断思维是否要做调整,我们有一年一度的重要的会议,定一个方向。上个月我们就定了一个方向,所以我为什么最近压力很大,就是因为策略定的很清楚。中国这边有没有一些动作要做。

  我想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做了很久,刚才也听了一些问题。这个策略其实本身都要有它的弹性,我们说VC一定要有例外,因为我们绝对不会相信我们会看到未来的,我想还是要通过机会来告诉你方向是什么,很多还是市场导向的和案源导向的。

  李建光:你感觉上半年比过去忙还是不忙?

  江善颂:我觉得我们策略做了改变以后,我们虽然比较忙,不过我们觉得做的很顺。

  李建光:你的意思是你现在新投的项目比过去更有谱?

  江善颂:是。比如说决策机制,我们做了调整以后我的时间就不会花在做内部沟通上,而可以去真正判断那些案子,这样的话我们整个团队的方向就很清楚。不要说二三级城市,喜马拉雅山都要去了,很有动力。所以大家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这个事情做起来很有意义,不用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这还是有一些突破的。

  李建光:对不起,我问错人了,因为我感觉很多人跟我差不多,比过去忙10倍,投的项目更没谱10倍,所以我想听听别人怎么说,人家又谱,又不太忙,所以问错了。

  早上孙文海讲了目前的一片大好形势,我想问一下孙先生,你认为目前有点像当时红军起义了,你认为红旗还能打多久?

  孙文海:红旗能打多久,首先界定这个产业我认为在中国还是新兴的产业,所以我认为红旗应该是能够一直打下去的。具体说到现在,大家说的VC2.0,这是去年下半年起来的一个新词,或者说新进入中国的一批VC,以及这一轮的所谓Web2.0的泡沫,我认为这轮的热潮会逐渐退去,时间也不会太长。我希望它能够早一点,在一种比较理智的状态下退去,这个退去我不认为是红旗倒下的象征,更多来说我们今天退上一步,我们今天大踏步后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前进,我希望红旗能够继续打下去,但是这个泡沫破灭的越早越好,大家回到理智的创业状态和投资状态会更好。

  李建光:请问叶冠泰先生,他说在英特尔机制不好,压力又这么大。那么请问您觉得继续做VC还有意思吗?

  叶冠泰:谢谢。其实我做VC也不是太久,才两年,之前我是做投资银行的。其实VC是非常好玩的东西,每天都见到好多新的人、新的机会,跟我们的投资事业一起成长。刚才大家讲到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我们也感觉到了。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做VC可以凸现出来,我们是一个有品牌的公司。我今天跑来找你不是说我叶冠泰多么厉害,而是英特尔这个名字是很值钱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带来了我们全球的资源,我们在全球投的一千多个案子中有33个国家,如果说英特尔的话我们在100多个国家都有据点。帮助公司成长,在中国现在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一般的公司在这边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不过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会想到去海外的计划或战略,怎么样打自己的品牌,甚至销售渠道,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这些公司。

  我觉得是越干越有意思。谢谢。

  李建光:大家都没笑,其实他说假话你们没听见。为了满足讨论问题的需要。下面我给专家每人最多五句话的时间,总结一下对未来的展望。

  周志雄:现在的形势从大的角度看,首先我觉得市场已经稳定了,所以今天坐下来看看左边、看看右边,就这些人了,该融的钱都融到了,未来的几个月里,可能会有新的基金出来的可能性比较,至少不会那么大。最起码你知道这个基金刚募的钱已经花完了,还得再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以后可能会碰到DCM等等,至少会稳定。

  现在新融资的基金可能不是坐在台上的这些人,但是大部分新融的基金决策权都在本地,都在几个合伙人手上,所以整体来讲是一个进步。这是我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其实你看看过去几个月,真正融到钱,手一举起来全融到钱了。如果看04年以前的话,谁融到钱这钱是谁融的谁是老大,现在往后看的话融钱好象不是问题。就是说把钱扔给你们,只要有一个好的项目都可以拿到钱。其实竞争的压力是在于谁能做好的项目。你的未来三到四年利润是稳拿的,最后关键看三到四年以后你的投资人是不是可以赚到钱,你自己是不是可以得到自己的那部分钱。是骡子是马要走出来看看。

  再下面什么东西最重要?是战略问题。

  第三个观察,我觉得时间越来越短了,一个项目可能要经过两年以后才能变成热的项目。去年最热的是什么?今天已经不热了,今年已经没有人看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进步。所以我对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我觉得在未来半年的过程中,中国会有若干个预计,若干个去年或者前年刚刚投的项目上市,整个投资环境实际上是在改善,我觉得大家在下半年会上半年会更理性。如果新官上任三把火,烧三把火的可能上半年已经烧完了,因为7亿美金已经投在中国了。我希望上半年的三把火已经烧完了,下半年大家可以冷静地投了。

  徐新:我很认同他的意见,钱确实是越来越多,但是融资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以前看一千万美金的企业恨不得投资银行全都扑上去搞上市,现在美资银行都不理他们,都到我们这儿来了。我有一个数字想和大家分享,中国有2900万个中小型企业,定义是收入在3亿美金以下,员工在500人之下就叫中小型企业。他们的作用是占了国民生产的贡献是55个百分点。第二个问题是他们赚钱不赚钱,根据政府做的调查,27万个中小型企业做了调查,78%是赚钱的。他们的成长速度在01—04年销售收入成长是26%,利润成长是36%,有这样的成长速度肯定缺钱的。为什么VC只能在这儿喊积压打仗,原因是好几个项目全都挤在一起,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企业家,企业家也不知道怎么找我们。

  最近我发现现在有很多投资公司,如果找十家VC那就很挤。还有海归,因为会说英语,美国的VC也找他们,也变得很热。还有摩根,这三种对我们很挤。但如果离开这片红海,自己开发蓝海,跑到山东济南去,我觉得企业家肯定是在的,关键是怎么把他找到。关键词还是我刚才说的,再好的公司、再好的人给很高的价值是赚不到钱的,最后我们以赚钱为平衡标准。在战略上要细分市场,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特别精钻,我两三个星期可以看得就先下手为强,我觉得这也是核心。

  第三是耐的住寂寞,这是一个长期奋斗,是一个马拉松战争,说老实话今年不是非常好的一年,今年是企业家很好,今天赶快去筹钱,但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很好的。

  江善颂:整个产业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我们今天谈的还是所谓的传统的VC,比如说金融风暴,事实上是国际上把很多的亚洲经济给搞跨了。是有亚洲热钱进入中国的VC。国际大的投资公司,他们的资金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海外的证券市场其实做的不是那么好,中国市场来讲的话很快速地进入,有很多财务的介入,所以还是相当理性的,他们可以付很高的价钱,可能在退出方面赚到钱就可以了,这是很大的风险。

  中国本身有一个文化、语言、经营团队本身的特点,国际热钱的诱惑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最担心这点。

  第二,竞争是避免不了的,而且竞争只会加温。还有附加价值的服务,还有口碑,因为投资还是一个长期合伙的关系,所以除了金钱的交易,通过合作把价值提升起来,由投资方提供一些服务,我想经营团队都非常欢迎投资方的附加价值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在这方面做的更扎实。否则的话国际热钱进来的话我们绝对比不过他们。

  陈浩:我总结五句话:第一,大家已经关注到,在中国做VC本土化已经开始了,这是一定的,未来还会更加本土化。第二,对于本土的VC,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你有没有一个自己的战略,投什么阶段的企业,投什么方向的企业,怎么帮助他们,怎么提供价值等等。第三,现在钱很多,我认为未必是坏事,至少创业者更容易拿到钱了,或者对中国的创业氛围是一个很好的事。第四,我呼吁在座的VC更关注技术创新在中国的潜力。第五,钱多了责任更大了,不仅是VC身上的责任,也是融到钱的企业家的责任。每年我们把钱投进去,有没有可能几十亿的把钱拿回来。我们希望每年超过十亿、或者上百亿市值的公司。

  孙文海:我非常同意陈总的总结,把自己的思考说的非常透彻。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还是有一个很长时间发展的行业,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如果所有的VC都在追逐,如果所有的创业者都在急者融钱的时候,这个市场中必定会有泡沫,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往后退一步,中国的传统哲学就是上善若水,流水是不争先的,谁先流过去就流过去,一切都看缘分。所以,我觉得在这点上作为我们基金本身来说是不急于把自己的钱在多么短的时间内投出去,更多要看长远一点,看一个企业也要看长远一点。希望他建立一个国际投资,而不是短时间能冲上纳斯达克的投资公司。这点上把自己的策略想清楚,不急于做一些短期的投资。第二,把投资对象看清楚,认为他是能够跟你合拍的,也愿意做基业常青的企业的话,这个投资相对来说成功率就会比较高一些,对自己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徐传陞:我刚才提到了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我个人坚决赞成做VC要靠微观。如果在座各位对宏观不看好的话我今天不在这里,未来五到十年肯定是向前进的,中间有起起伏伏。微观来说,河南、内蒙古这两个地方出了四家百亿的企业,蒙牛、伊利,还有杀猪、养猪的企业,都是百亿的企业。中国的小企业有很多的机会,他们不一定是高科技,不过一定是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环境上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是非常看好这个市场的。

  叶冠泰:谢谢。我也比较赞成未来的三五年甚至十几年,我觉得对中国的创投产业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就像我们讲到,创投本来就是一个风险大,回报期也比较长,并不是很短暂的,也是三五年的回报。所以我也赞成我们提一个长期作战的看法,以一个产业发展的看法来作为切入点。我们英特尔当然有自己的资源以及自己对科技领域的看法,我们没有办法跑到河南去投蒙牛,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也不是我们了解的地方。所以还是投资一些自己比较有竞争优势、比较了解的企业。

  在这方面我们对IT有独特的看法和资源,我们就集中在这些地方,然后小心谨慎地去投。

  李建光:谢谢各位专家,实际上大家说了很多,总结起来,我们说的东西就是:竞争更强了,机会更多了。坏人是有,但钱是好的,红旗不会倒下来,盯住微观,有长远观点,最后我们赢在项目投资上,不是项目融资上。

  提问:非常幸运有一个请教的机会。向今天舞台的明星徐新女士提一个问题,融资的挣钱和社会责任的问题,融资是营养素还是激素,营养素是养一个小孩,小时候喂一些营养素,让他健壮、有力。激素是短期把他培养大,让他赚钱。

  我们的VC是长期的让企业发展,对社会做贡献,让这个企业产生更深远的价值还是在短期内培养一个企业,让他出名、让他有很高的市值,市值达到之后资本输出,有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对于社会责任并不是对私人,企业上市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市值很短,就掉下来了,对于VC公司来讲这个问题怎样考虑的。

  徐新:第一,我们一直强调找到基业常青的企业家,我们非常看好它,一般的基金都有一个生命的周期,大概是八到十二年,像我们就是十二年,我们即使出了之后,这个公司还是继续进行。比如这个娃哈哈卖到之后,已经卖得很好了。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帮助企业家扶上路,走一程。企业是基业常青的,它的事业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拿到我们的钱就想自己赚钱,如果以赚钱为目的,今天想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多元化的诱惑是非常大的。我们希望企业家有事业心,能把公司做到行业的排头兵的目标。

  企业家的诚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么多的钱给他们,要他们说了算,我们又不管经营,我们投了这么多金钱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没有关系,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关系,我们继续打钱。而且我们发现一个特点,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企业的核心品牌在、销售渠道在、管理机制和核心文化在,通常来说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增加的,不是减少的,这就更加增强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只要选好这个企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红海肯定是下降的,但是没关系,我们再继续加钱,过了红海,其他的小公司都死掉了。所以我们和很多的企业都经过了很多的挫折,像非典。我们希望企业家能够做到基业常青,我们希望在困难的时候还是继续支持他们。

  提问:我是英国异化证券做投资银行,今天听了各位专家的讨论之后,我觉得现在中国的VC大概有四类,一个是LP是境外的,GP是境内的,有决策权。第三类是像联想这样的。还有一种LP也有境内的,孙先生刚才讲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在中国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你在中国准备如何和本土的VC竞争。

  孙文海:这个问题问得很直接。首先我们作为一个基金投资者,我们看项目,不仅仅看中国,要看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项目非常的挑剔,我们到现在为止,在国内我们只做了12个项目,除去六年,每年只做两个。我们击中率是很高的,包括在国内已经做完的12个项目中,已经有4个上市了,而且这四个中我们都算是成功的。

  我们看的更多的是成功率,要说策略,这可能是我们能够区别于其他VC的地方,我们更看重的是投的项目要精,每个项目的成功率要高,每个项目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占的份额要高。这是我们总体上的一个策略。

  李建光:我必须要补充一句,GP和LP都是国外的。所以我们不想成为霸权主义者。

  提问:我是来自赛迪网,刚才各位专家谈的,我非常的认同。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还是刚刚处于开始的阶段,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上半年在互联网中也存在泡沫,接下来很多的VC都会有非常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互联网网站的融资,我的问题是在接下来的下半年,各位专家对网站价值的评估的关键性的指标会有哪些?相比上半年会有哪些变化?请徐新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徐新:谢谢。我觉得互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让我很满意的,VC赚钱主要靠互联网和V,这两个能赚的钱都赚了。还没有找到一条黑马,如果能找到,我觉得价格不是很大的问题。绝对值是多少,在这种阶段,如果它成功了你肯定能赚到钱,我们对企业家,第一他要控股,我希望你上市的时候还是第一大股东,能够控制这个董事会。我们希望他能够说了算。在初级阶段多一点、低一点,问题不是太大。

  李建光: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