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新财富投资峰会 > 正文
 

最受机构投资者欢迎董秘:勇于创新 无惧代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6:33 新浪财经

  作者 肖莉/文

  中国证券市场终于在2005年一步步地卸下了股权分置的历史包袱,上市公司、大股东、机构、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达到巅峰状态。而过去一年,或许也是所有董秘们目前经历过的职业生涯中最频繁的“投资者面对面”。虽然创新难免需要付出代价,但我始终相信,创新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而万科是一家在任何时候都希望走在前面的公司。进
入2005年,股市熊途漫漫,尤其“千点铁底”神话的破灭,令人一时扼腕,而受宏观调控影响,地产类股票更风声鹤唳,创下历史新低。作为地产行业的代表企业和内地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的万科,这一年来受到了太多的关注,也经历了太多的波澜。我们在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变化的同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维持投资者信心。

  2005年5月“黄金周”,远在海外的郁亮总经理打来电话,要我们尽快报股改方案时,万科一贯的“老实人”风格就展现出来。在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万科的非流通股比例是较低的,仅14.58%,能送出多少对价呢?而且要命的是,这些股份分布在28家公司,超过100个实际持有人手中,而当时对报送方案的要求是“非流通股东一致认可”。那么,什么是“一致认可”?最麻烦的一种解释,大概就是“全部同意”了。经过内部讨论,我们当时就选择了最麻烦的这种解释。  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股东华润的支持下,根据首次颁布的规则,收集了所有可以联系到的法人股东的签名,做出了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送股方案—这段描述,说起来很轻描淡写,但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为了找到所有的实际控制人,“我们可以开一家寻人公司了”—我的一位同事这样自嘲道。尽管,这个方案因为B股对价的不明朗而未面世,而且后来也被我们自己否定,但在参与股改这件事情上,万科和大股东华润表现出的态度是毫不含糊的。

  人们常说,创新需要付出代价,因为结果无法预测。但我特别相信付出所带来的结果,相信创新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而万科是一家在任何时候都希望走在前面的公司。在万科股改尘埃落定之时,万科董事长王石颇有感慨,他说,看来任何改革都是事在人为。熟悉王石的人可能能感觉到,这句话其实很有点嘉许的意味。

  2005年,虽然我们看到了股价的波动,但我们也看到了每一次努力的结果。我们看到,万科股改方案公告前至去年末,股东从公司股改和公司股价的获利达到40.85%;同一年,万科A股涨幅26.76%,B股涨幅73.23%,这是投资者对公司所投的最大信任票之一。

  作者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会秘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