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 > 正文
 

张丽川:200强见证中国外贸发展历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0:44 新浪财经
张丽川:200强见证中国外贸发展历程

  由《中国海关》杂志与《商务周刊》杂志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2006年6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张丽川。新浪财经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中国海关》杂志与《商务周刊》杂志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于2006年2006年6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构建成熟的中国外贸战略与技术、重树中国外贸竞争力”。下面是海关总署综合统
计司司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张丽川女士讲话。

  主持人:让我们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中国外贸200强表示中心的祝贺。下面请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张丽川女士发表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200强见证中国外贸发展历程》。

  张丽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刚刚过去的“十五“计划时期,是我国跨入21世纪的头5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开端之年。尽管这期间经历了国际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国际局势骤变,以及“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我国对外贸易仍实现了跨越性发展。2001-2005年5年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1%;外贸进口年均增长24%,分别比“九五“时期高出14.2和12.7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十五“后期我国对外贸易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美元关口,稳居世界第3大贸易国位置,成为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外贸易的主体是企业,外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推动,而“外贸200强“企业更是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十五“期间,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7620亿美元,有出口纪录的企业个数也由2001年的6.8万家上升至14.4万家;同期,外贸进口总值由2436亿美元攀升至2005年的6601亿美元,有进口纪录的企业个数也由2001年的6.8万家增长至2005年的11.3万家,5年间进、出口的企业数几乎都翻了一番,而其中的外贸200强企业一直充当着中流砥柱的角色。

  出口200强企业2001年合计出口734亿美元,2005年合计出口2218亿美元,5年来其出口在当年我国外贸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成以上。进口200强企业2001年合计进口864亿美元, 2005年进口值高达2494亿美元,5年来其进口在当年我国外贸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5%左右。伴随总体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入选200强企业的标准也水涨船高,2005年出口200强企业的最低门槛已经上升至3.6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1.4亿美元的2.6倍,同时,进口200强的最低标准也由2001年1.4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4亿美元。

  5年来,“外贸200强“企业见证着中国对外贸易历程的三个显著变化:

  变化之一:外商投资企业的地位稳步提升,私营企业的力量逐步崛起。

  “十五“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相比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增长活力。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8317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5%,比2001年的50.8%提升7.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则保持更为快速的发展态势,2005年进出口额已达到167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8.2倍,年均增幅高达109.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比重也由2001年的1.7%迅速上升至11.8%,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4%。

  同一期间,外贸200强的企业构成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 在2001-2005年间,出口200强中的外商投资企业由100家上升至148家,所占席位由1/2攀升至约2/3。同期,国有企业上榜企业由91个锐减至39个,流失了52个席位;集体企业依然有9家上榜,与2001年持平。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有4家私营企业榜上有名,其出口额达到了33亿美元,而2001年还没有一家私营出口企业能够跻身前200位。进口200强中,外商投资企业由104个席位攀升至130个席位,国有企业由88个下降为60个,私营企业从无到有,2005年占据了4个席位。

  除了私营企业的抢眼表现之外,我国外贸领域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个体工商户从事进出口贸易从无到有。随着2004年7月1日我国新外贸法实施,个体工商户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开展对外贸易,2004年我国个体工商户进出口总额仅为420万美元,2005年已经跃升至1.4亿美元。相信不久的将来,个体工商户跻身外贸200强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变化之二: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分量逐年加重。

  “十五“时期,我国外贸领域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十五“期间,我国抓住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迅速成长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制造及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主要推进器。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跃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82亿美元,是2001年的3.7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17.5%提高到28.6%,提高了11.1个百分点。而同期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大宗商品在出口中比重出现明显下滑,2001-2005年间仅纺织服装一项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就下降了5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1150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1%,而2001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为53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的20.1%。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逐步让位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2005年,出口200强中前30位的企业,有26家是以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企业。出口200强企业合计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471亿美元,占200强企业出口总额的2/3,而同期全国高新技术出口占总体出口的比重仅为28.6%。近几年手机、计算机产品出口的异军突起,为造就大型出口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从2005年手机出口的单项排名来看,前10名手机出口企业的最低出口额也都超过了5亿美元,前10家合计出口额达到了155亿美元,而2001年全国手机的全部出口值也就41亿美元。

  “十五“期间,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以石油和矿砂为主的初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稳步上升,由2001年的18.8%逐步上升至2005年的22.4%,而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2001年的26.3%稳步提升至2005年30%。进口200强企业在能源进口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2005年进口200强企业合计进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原油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金额均超过百亿美元,分别达到540亿美元、45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3种产品合计进口额已占进口200强企业进口额的44.4%;此外,进口200强企业在铁矿砂及其精矿、成品油、印刷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产品进口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变化之三:地区外贸发展层次明显,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此消彼长。

  东部沿海省市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体力量。出口前10位的省市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90%以上。“十五“期间以珠三角为发展中心的广东省仍然是一枝独秀,但是它的地位受到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个省市的挑战。2005年广东省出口238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值的31.3%,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的合计出口值达到了290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值的38.1%,上述三省的总体外贸力量超过了广东省。而在2001年这一力量对比仍然倾向于广东省,2001年广东省出口值达954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值的35.9%,而长三角的三省市合计出口值仅为795亿美元,占29.9%。短短几年间,广东省出口在全国的比重下滑了4.6个百分点,而长三角的三个省市合计上升了8.2个百分点,彰显了我国区域经济与外贸的梯级发展动态。

  同期,各省市在200强的席位也发生悄然的变化,2001年有16家省市分享了前200个席位,2005年是由15家省市分别占据的。广东省始终保持上榜企业最多的荣誉,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1年广东省在出口200强中占得73个席位,鼎盛时期的2003年曾占有84个名额,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67家,比2001年少了6家,比鼎盛时期少了17家。而在2001年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有30家、29家和15家企业榜上有名,到了2005年,上述三省市的家数分别变化为49家、28家和6家,三省市的合计家数由2001年的74家增加到了83家。这一变化,也透视出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在外资的推动下,外贸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外贸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外贸出口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珠三角地区此消彼涨。出口如此,进口亦然。在进口200强的排行榜上,广东省的上榜企业个数由2001年的65家下滑至2005年的50家,江苏省则由21家增加至43家,浙江省有5家上升至7家,上海市保持32个席位不变。长三角三省市合计在进口200强中席位由2001年的58个攀升至82个。

  “十五“期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贸易大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则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着手解决外贸领域面临着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中国出口增长面临国际市场日益饱和的压力。2005年我国出口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出口总额的7.3%,比“九五“期末2000年的3.9%提升了3.4个百分点。2005年全球出口值最大的10个国家中,我国的出口速度远远高于其他9个国家,也高出全球出口贸易13%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出口增长空间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二是我国外贸发展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也在逐步上升。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直是支撑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广东地区爆发的“民工荒“预示着劳动力价格需要调整,靠牺牲劳动者福利换取出口商品价格优势的做法需要得到纠正;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调整力度,环境和资源压力成为制约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是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目前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品种已由原来小类商品发展到我国的大宗优势产品,在服装、家具、彩电、鞋类等商品上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知识产权的匮乏,尽管拥有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却不得不应付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争端;四是对外贸易失衡现象加剧,人民币汇率逐步进入了一个升值期,企业经营外贸进出口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进一步加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上升速度。当前,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贸顺差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对欧、美市场持有大量贸易顺差的格局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一定时期内会加大,这也对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海关统计作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官方统计,承担着对进出口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的职能,同时,进行进出口监测预警,编制、管理和公布海关统计资料,提供统计服务。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条例》(国令〔2006〕454号)正式实施,正式确立了海关统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海关统计的职责和任务。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行业的规范发展、企业的合法经营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当好决策参谋。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进出口情况进行快速反应、实时监测、科学预测和动态预警,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海关统计队伍,可以为我们的外贸200强和所有外贸企业,为行业组织、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外贸200强见证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过去,也将见证作为贸易强国的将来。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