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与盛典 > 正文
 

白长虹:文化创意与《印象丽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9:53 新浪财经

  2006年5月24日,已历时九届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首次举办“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及首届“创意中国盛典” 。下面是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白长虹演讲。

  主持人(刘湘明):非常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更多时间提问了。下面的嘉宾来自美丽的丽江,他是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白长虹先生!(掌声)

  白长虹:大家好!上天对丽江这个地方,对丽江老百姓非常眷顾,给了它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非常有魅力的元素,一些景观、文化的元素都留在了丽江,我今天要谈的是如何在创意产业当中,把丽江、丽江玉龙雪山,丽江多彩的文化给大家介绍。丽江给出一个探索和做法就是引入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丽江的资源,很多朋友都去过。我们实际演出最主要的景观是丽江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当大家看到天国神奇的地方,实际上看到的是丽江香格里拉地区。丽江在1997年12月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获得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丽江是有着110多万人口,海拔164米的高原古城,但是它也保留了中原地区、沿海地区、江南水城特色,现在给大家展示的图片不是经过加工的图片,而是照出来的图片。也被认为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玉龙雪山是丽江最美丽的雪山。雪山并不稀奇,但是天天可以看到,早晨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雪山,找不到第二座,它非常神奇,离人们这么近。在我的办公室就可以看到雪山。这样的雪山在发展旅游的时候,自然就会引起很多的关注,再加上这个地方有12个少数民族,包括纳西族,以东巴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丽江这么美丽的元素如何为广大旅客服务,同时又不破坏自然景观,又不伤害到民族习俗的文化传承,就是我们在这样的课题之下,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总结起来,如何保护自然、开发它为人所利用,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游人来了,文化的体验如何进行消费,而且文化在当地来讲是最瑰丽的价值所在。我们做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把自然的风光和人文魅力元素很好地结合。这几年丽江旅行迅速发展,改善了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对丽江考验和压力也带来一些影响。比如说雪山,人到雪山多了就会对雪山有一些影响。原来是终年积雪,近几年加上游客的活动,雪线不断往上走。古城也是如此,原来是静谧的地方,很多人喜欢丽江,是因为在城市喧嚣之后,可以在丽江找到一种心灵洗礼的感受,这是丽江的魅力所在。但是人来得多了,当然的环境就会多少有一些影响。这是一个矛盾。

  当地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发展旅游,同时,又面临如何保护资源的问题。游客到这里往往是走马观花的感受,到雪山发狂,到古城里发呆,到酒吧里面飙一晚上的歌,第二天就走掉了,其实体会的都是丽江比较表面的东西。跟当地文化相结合的,真正的人文价值并不能领略,人文特色其实是深居于当地居民日常劳动、日常行动当中,而这些东西又是分散的。

  怎么能够做到在这个地方既保持一份对文化的全面体会,同时又能够多元地享受这个城市,是我们需要考虑,需要探讨的问题。时间有限,分散的文化元素怎么样集合在一起,获得一种享受和体会。丽江在这个背景之下,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来探索引入大型的实地演出《印象丽江》,我今天想利用这个案例来谈一下如何利用文化魅力来发展文化产业。丽江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就是实景、原生态的环境,加上人文。如何创意出文化的产品。

  实景演出是以真实的演出作为艺术的全新理念,以真正的地貌环境转化为演出场地,以真实的自然风光为演出背景。演出当中把当地人,特别是少数民族日常生产、民俗民风、生活行为等转化为艺术素材,将艺术的真实性与现实感紧密结合。观众置身在其中,可以说也是演出的一部分,观赏的演出亦真亦幻,体现艺术的魅力。这个演出邀请了著名导演张艺谋全部电影班子参加。这个剧白天上午会做一个演出——雪山篇。之后是世界上最长的午间歇息,之后是晚上,当星星出来之后,开始晚上的演出——古城印象。这样既是实景的,又使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体会其中的。

  雪山演出并不是在山上演出,是人们和山脱离出来,感受雪山的魅力。以玉龙雪山为舞台背景,利用玉龙雪山脚下当地原有半地下建筑改造为剧场,让大家感受到雪山的魅力。

  (图)这是茶马古道,非常真实的古道,后面是玉龙雪山,这是现场的观众。

  《印象丽江》中篇,事实上是大家在雪山、古城里面的游览过程,你可以看八百年的古城,它的水、它的民居,纳西族悠闲、淡定的生活乐趣。雪山和水是相连的,雪山的水化掉之后遍布全城,而且古城里面有356座各式的小桥,古城里面的道路是用非常漂亮的五花石铺到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有这样的水,有这样的景观,家家流水,户户流水,游人在里面走就像在风景里面走一样。丽江里面的水不光是给人看的,有一句话形容水就像人的灵魂一样,丽江的水不仅供观赏,还供人使用。还有井水,第一口水是用来洗菜,第二口水是用来洗衣服。而且丽江里面水有鱼在里面游,而且不会有人往里面扔东西。

  到了夏天的晚上,会形成古城印象,不是在古城里头,而是出了城,在城东,通过灯光打成创意的表现,让古城像在天上一样,游人好象在城外观赏这座城,心目中神圣的古城就在眼前。上中下篇三个元素把实景和艺术组合在一起,形成旅游文化产品。这样的“产品”,我们希望它能够解决若干问题,不要所有人都在城里待着,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去看演出,人不要都去看雪山了,可以去看以雪山为背景的演出。丽江的人民劳作生活场景都可以表现在演出当中,把文化、人、风景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印象丽江》。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发展旅游,同时保护环境,对环境既可以利用,又不破坏。

  给大家放一两分钟《印象丽江》的小小片子作为我演讲的一个补充。

  现场观众提问:我们知道在前几年,云南省的一次地震对丽江古城建筑造成一些破坏,你们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有什么比较明确的措施吗?

  白长虹:十年前一场地震七级多,对古城造成比较大的损害,20%的建筑完全坍塌,80%的建筑里头也有相当程度的损害,幸运的是,就在那一年地震前一个月,丽江在申报世界遗产,这也是一种评估,如果古城毁掉了,就没有那些东西了。当年的民居保留的相当完整一点,做了一些修缮,还是保留了丽江古城的风貌,丽江也把这个灾难作为一个契机,有一些水泥建的房子倒掉就倒掉了,规定从那以后不许再建水泥房子,而且拆迁了和古城风貌不和谐的建筑,比如说砖瓦建筑,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清理的差不多了。云南省立法通过了《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使丽江成为保持原有风貌比较好的城市,再加上丽江人民知道丽江对自己的价值,所以,不仅是法律的强制,也有自觉的保护意识。在技术上、资金上、交流上的引入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现场观众提问:犹豫在那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对它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说雪山线越来越高,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看似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你们的宣传会导致去丽江的人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也会造成对丽江的破坏,你们做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改变?

  白长虹:您提的问题非常好,丽江原来开发的旅游资源比以前的旅游资源要丰富,比如说除了雪山之外,只要出了城外面到处是风景如画的地方,以前太突出城了,所以没有往外走一走,城外东侧有拉什海,在西侧有老军山,是三江并流的地区,所以一些资源还有待开发。我们希望这个开发有序一些,同时有利于开发。同时希望观光游客不要太集中,这样可以领会观光、科教、文化的、探险的游客或者产品可以在其中占据主流,这样游客也可以参与到它的保护当中。另外,在古城这样的地方,我们考虑把游客分离出来,到外面看山,在城外看城,不要全部都集中在城里,这也是我们做的一个努力。

  现场观众提问:前面几位都提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在的创新,您讲的是关于丽江市的人文和景观,据我所知,在丽江这个地方,常住人口110万,游客40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游客进入丽江,他们的通信状况如何。如果把丽江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先进技术结合,更快推向世界,在这方面是如何规划的?

  白长虹:您对丽江非常了解,丽江有113万人口,城区常住人口也就20万。实际上是很小的城市,而且绝大部分丽江区域是山区,是非常美丽,非常贫困的地区,31.8%的人口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年收入在117块钱以下,因此丽江一定要发展旅游,因为什么都不能做,要保护环境,不能发展工业,这是丽江的规定,通过发展旅游是丽江比较好的选择。游客多了会不会影响丽江的空气问题,不用担心,面积2万多公里,幅员大得很,空气不成问题。至于现代和丽江的结合,这点不用担心,丽江是文化古城,也是现代名城,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把丽江这样一个文化古城和现代名城进行结合。前段时间有一个民族文化节,有一家人在文化节上进行了演出,这个家里的70多岁的老奶奶和下面的孩子、孙子和崔健一起进行了演出,如果在现场不是看到他们那么相融,那么如梦如幻,你恐怕很难想象。这个演出将会发布出来,你会体会纳西族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的心灵感受,更多的是心灵相同的力量。崔健唱了两首歌,把古与今进行很好的相融,天与地进行很好的相融。

  我所说的山水景观、历史文化元素不是离你远远的,不能看,不能和你亲近,不能和你有对话感,不能和游客、居民有相融感,还能有魅力吗?所有的魅力元素都是心灵和心灵,人和城市相通达到的境界,这是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