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与盛典 > 正文
 

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9:23 新浪财经

  2006年5月24日,已历时九届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首次举办“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及首届“创意中国盛典” 。下面是圆桌对话:创意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主持人路彬彬:刚才我们谈到了人才问题,接下来要请三位跟人才有关系的嘉宾。有请王志东先生(点击科技总裁);摩托罗拉工程学院院长邵京一女士;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创
意学院院长李天铎先生。

  志东一是管理过很创意的人才,现在仍然是跟互联网有关系的,志东是非常厉害的。我非常佩服志东的老婆,跟他说话的时候就是随便应付,所以是很难管的。随着宽带和数字的推广,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大的突破,摩托罗拉学院最早就是在这个方面做研究的。志东,现在你在什么地方?

  王志东:我是84年到现在,一直在海淀。

  主持人路彬彬:你觉得海淀人才比较多?

  王志东:按照你刚才说的,我是一个很难管的人,所以很佩服我太太。

  主持人路彬彬:对。(笑)

  王志东:其实我一直在关注创意产业,点击科技从去年开始酝酿了一次转型,其实这个转型很大程度在于,我们会更多的面向个人提供的产品。现在的个人产品跟企业级产品,或者是跟以往的个人IT产品,我认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加追求时尚化。所以对这种文化、艺术、创意的感觉或者是要求,越来越深。我原来是工程师,大家觉得可能是科技上是有创意,但在生活上、工作上不可能有创意。我现在不是工程师的,又有说人年轻人有创意,年纪大没创意。我一直在想,如何能培养我自己的创意。这个问题可能跟创意产业如何创造环境会有一定的关联。我最近有一个感受很深的体会,最近家里买了一堆电器,是买了四个Ipod,包括音箱,还有台式机电脑,最近我和我儿子,有时间就泡在书房里面玩儿这堆东西,我儿子就是看热闹,我也差不多是看热闹。其实我是在感受一种世界顶级设计,顶级创意的气氛和氛围。我希望在这种感受过程中,能获得一些灵感和体验。其实,我在有小孩之后,也经常带小孩出去,包括去海边(三亚)。我当时为什么要带小孩去那边呢?希望小孩从小能感受到,不管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一种美的感觉,一种顶级的享受。我讲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创意产业我是从几年前一个英国官员访华,跟他见面时,我第一次听到“创意产业”的概念。简单来讲,跟人的意思、创造力直接相关的一种产业。所以包括的文化产业、电影、软件、艺术等等。如何去吸引这种人才,如何让这些人才产生创意?其实我说半天,就想讲人才是需要环境,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受,要感觉。如果缺乏这种气氛,一个人自己关起门来,让他有创意,这是非常难的。北京798工厂,你进去以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创意、艺术的氛围。如果一个艺术家在这边待时间长的话,没艺术感觉也会感觉到艺术。或者说IT艺术产品,如果没用过Ipod,没有接触过

苹果这样的世界顶级产品,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中国创意产业真正的黄金时代,或者真正具备这个条件的时候,可能还不太成熟;我也招过很多工程师、设计师。如果他设计一个海洋风格的,我问他见过大海吗?他说没有,我说没有的话怎么能感受到一种大海的格调呢。中国一个真正好的创意,需要有物质条件。现在的年轻人、小孩有机会去接触一些世界顶级产品,接触一些世界顶级的自然景观,当然还有机会接触一些世界顶级的设计师,有这样的一种交流,它的整个创意才有和平形成。回到你刚才说的话题,比如是我84年来北京之后,为什么一直在海淀,准确来讲,一直是在中关村。基本上方圆两公里之内都是在这里生活。

  主持人路彬彬:我觉得可能有一个情结。李彦红是从北大出来,希望一出办公室就看到北大,张朝阳是从清华出来的,公司现在公司也是在旁边。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情结。

  王志东:798有798的情结,硅谷有硅谷的情结。海淀有一种优势,的确是有一种关于IT产业的氛围。比如去吃饭,可能会有很多IT人士,大家可能都在喝几块钱的一碗粥。包括我去硅谷的时候,确实有这种感受。

  邵京一: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主持人路彬彬:刚才志东讲的是人才环境问题。人才是不是能在区域里面感受到创意的环境,生根、做企业发展,邵院长这边,创意产业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我想问您,在最先开3G课程里面,尤其是做一些增值业务,大家知道彩铃彩信,前两年刚刚开始推的时候,有一些网络公司的朋友跟我说,我们要做彩铃彩信,不知道找谁做。你们是做电视节目的,可以帮我们找一些人来做。摩托罗拉开了一些专职人员的培训,有什么感受和结论告诉我们。

  邵京一:我自己觉得,刚才各位区长也说了,如果真想感受世界顶级的科技,支持数码创意产业,可以来看一看摩托罗拉工程学院提供的一系列课程,包括短信平台设计、彩铃彩信、Web等等,所有第四屏幕、第五传媒,这些课程在我们摩托罗拉学院都能提供。谢谢!

  主持人路彬彬:最早的彩铃彩信确实都不是很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专门人才来做。我们门口有一个影像空间,翁菱你是做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很多艺术家的资源,比如说外滩三号沪申画廊这样的项目,在北京哪个区最有可能成功?

  翁菱:朝阳、东城。

  主持人路彬彬:为什么?

  翁菱:我户口在东城,所以我绝对不会说东城的坏话。(笑)我以前的中央美术画廊也在东城。如果是高科技的话,可能是在西边,但我是不懂科技的人。朝阳、东城确实有时尚、当代艺术的人才和环境,也有很多空间的可能性。

  冯仑:我觉得在北京哪儿都可能。因为做的东西不一样,做画廊、演出、艺术品展示,确实是东城、朝阳相对好一些。但如果是做IT,包括互联网上的一些创意,还是在海淀比较好。如果要是休闲、娱乐的话,石景山也提供了一些内容。区长在推广自己的时候,也是结合本地的情况吆喝,而不是脱离了本地情况瞎吆喝。

  卢彦:大家看一下冯仑同志的思想进步有多快。

  翁菱:东城、朝阳都还必须要在引进人才和各类文化艺术的项目上直接投资,否则要成为全球的文化中心是有距离的。

  主持人路彬彬:其实创意经济,有时人们会觉得很模糊,并不是很量化、控制、可管理。从区领导的角度上,你们给企业家提一些建议。

  冯仑:我举一个例子,

房地产这么糙的活,跟西方的差距在哪儿?我们卖的房子是卖水泥,物理空间根本赚不到多少钱,从资本回报来说,我们在中国房地产的成本构成上,80%是水泥空间,这就是差不多的成本。在西方,我们在纽约做一个项目,大概40%都是在创意上,比如说灯光要找一个特著名的灯光师,还包括色彩,所以第一代是地主和建筑工头,第二代是厂长,目前纽约大地产公司都像张艺谋,报表没有土地储备,但赚得钱仍然比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高两到三倍。即使在这样一个传统产业里,怎样让创造力在中间赚钱,实际上就是要这些大量的创造人才,在成本里面打进去。在中国所有的GDP水平因为现在比较低,都是卖原料。比如说做摩托车的时候,按斤卖,做电视的也说是按斤卖的。

  主持人路彬彬:在中国有这样一个问题,主意或者是策划、创意经常是卖不出去的。

  冯仑:在充分竞争,GDP要到四千美金以后才能卖出去。律师市场北京是20亿,西安是八千万,北京律师就容易卖出去,就可以买很贵的办公楼、汽车、房子。律师在中间做了什么呢?最贵的律师实际上是创意的律师,不是说我们理解的刻板合同。在纽约最贵的律师是架构律师,每小时800美金,最便宜的律师是写合同的律师,200美金。这一个生意是放在左手、右手,是这么交易,那样交易,这样的结构,利益差距很大,这都是创意。在北京为什么有20亿的律师市场呢?北京GDP到5000美金,西安3000美金,3000美金解决问题都在酒楼、茶室解决问题,不是在律师楼解决问题。到九万人民币,律师市场可能就是50亿人民币,北京市场就会养活一大堆律师。目前来说,人才在每一个物化的产品当中,他的创意带来的价值,要等市场整个竞争环境成熟,经济发展到四千美金以上,纽约是六万美金,所以在一个建筑当中,40%的成本是智力的成本,而不是钢筋水泥。

  王志东:创意对旺盛的应该是美国,但美国并没有点子大王,靠卖点子挣钱发财的。其实我心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创意真正的加以不是在创意本身,而是在利用这个创意去让一个产品变得更加有价值。同样一个房子,因为这个房子有创意,它可能卖价就比旁边的高,同样一个产品,因为有创意,比别人卖的就好。同样一个电影,因为有创意,就会更加受欢迎。所以我想,咱们有创意不是空谈的创意,而是最终要落地,跟一个总结的产品、业务、产业真正结合起来。刚才有人谈到了科技,科技在创意产业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呢?科技提供了一种可能,提供一种技术上的可能。有了这个科技,有了这种技术,我能做到的你做不到。现在美国出了这么多美国大片,比如说哈里波特,这些大片如果没有一个科技,没有一个技术能力的话,是拍不出来的。于是技术在这时能体现出一种它的价值。

  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里面,我如何对待人才,如何对待技术,如何看创意,其实最终都是如何通过产品体现出来的价值。现在人才也都一样,我们公司,我不是要天才,如果天才很有能力,但对业务没有帮助的话,在我看来跟旁边的庸才一个价值。同样一个好技术,如果不能够结合到产品,让用户感知到它的一种价值,或者有不同的吸引力的话,这个技术就是没有用的技术,最好是别用。在过去,大家谈的都是硬件,比如说各个区的建设。刚才大家谈到了除了硬件,还要重视软件。从我刚才谈的这些话里面,除了软件和硬件之外,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东西,可能是大家所忽略的,就是文化,也就是氛围,如何去营造和创造一种创意文化的氛围,通过这个氛围吸引相关人才,让这些人才在这里面能够有更多的创意。我想好莱坞有好莱坞的氛围,硅谷有硅谷的氛围,曼哈顿有曼哈顿的氛围,北京的CBD也有不同的氛围。

  主持人路彬彬:现在很多财经媒体编辑经常会喜欢在星巴克写稿子,可能就是要感受这样一种氛围。我觉得一家民营公司去大规模进入现代服务业,而且做文化创意产业,这是一条非常难走的路,史飞先生是做文化产业公司的总经理,有什么信心吗?因为这是一条没有怎么走过的路,而且冯仑讲了,我们水平没到,GDP没到,人才从哪里来?我们能做什么?

  史飞:可能一条赢得起,输不起的路。其实均瑶文化在02年就成立了,只是尝试着搞一些演出和展览。公司真正下决心走是在04年底,决定走一条文化、体育品牌传播路线,以及中国文化精品的品牌服务。走了这么一年多,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和未来。

  我们做的是中国文化,选择东城区,也是看中800年中国文化的积淀。文化创意产业大家举的例子都是哈里波特什么的,没有一个中国的东西,甚至大长今都是韩国的,都不知道举一个乔家大院。我想举一个例子,去年11月11号奥运吉祥物公布,火爆了一阵,为什么这样火爆?是因为前期营销策划的好以外,这五个东西真正是中国的东西,一看就是中国的,给人一种亲切感。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中国有四大名秀,均瑶要做一个锦绣中国,把所有刺绣文化精品做主要。而不是创意一个东西卖,我们一直是想整合资源,搭建一个平台。上海我们有自己的创意中心,为什么这次在北京成立创意中心,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合作方式,委托一家设计公司、策划公司去做,但觉得不是很好,我们决心打造自己的创意队伍。在运作过程当中最难打造的就是人才队伍,通过这样一年多的积累,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网上有一个故事,就是google的员工办公室,可以把狗带到办公室来,可以四处转,让一个企业的老板下这种决心是很难的。

  主持人路彬彬:但是让老板进行管理很困难。

  史飞:人才应该是先打地基,再盖楼,而不是盖好了再把人挖进来。我们北京创意中心人均面积是3平方,可以取消考勤制度,上班你们可以喝啤酒,但不喝多,吃薯片。我觉得创意人才不同于我们的经验人才,更多是智慧和情感同时的往外迸发,而不仅仅是曾经干过什么。所以如何让情感迸发,除了物质的待遇以外,更多的设计都非常关键,同时作为上下级的情感交流也很关键。我不知道这条路怎么样,但我们在做,欢迎大家参观我们的创意中心。

  主持人路彬彬:我记得去年在主持一个论坛的时候,大家都在谈现在很多科技公司,像互联网公司会说,我今后会做创意公司,我是一家媒体公司,我们讲数码动漫产业,是创意产业很重要的一块。现在有一个很大的争论,IT公司认为转到创意产业的人才会很容易,有先天优势。另外一个,做文化、传播的人转去做创意人才最有优势。对于现场的听众来说,或者是他们的朋友、孩子来说,现在创意产业这些年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我们在选择职业生涯的时候,应该选择坚持自己的技术道路,还是应该选择一个文化的方向会更适合新的转型?

  王志东:我先说个笑话。我跟一个大学同学交流的时候说,原来在学校里面明显搞技术的人一见面就谈管理,不再谈技术。原来对技术一窃不通的,一开口全是技术。技术可能一个围城,里面想出来,外面想进去。我更相信一种可能,最终文化和技术其实要走向融合。我的概念是,融合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补课,有技术的人需要补文化创意的课,所以需要去海边,跟文化人接触,受一下熏陶。同样,文化只是从艺术、创意、文化出发的人可能也需要其他的方式,来进行一种结合和融合。技术说文化,文化说技术,我想这是一种融合的最好注解。

  邵京一: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在文化氛围之下生活,不可能有人超出文化或者是光学技术没有感受到文化,所以我个人认为,每个人肯定都是在一种文化氛围之下。就像刚才王志东先生说的,你能不能感受到世界顶级的文化、科技,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看你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客观的因素。我个人觉得,技术如果转向为文化创意产业里面去的话,如果有一定的文化天分或者是受到一定综合性的训练,更容易进入这个行业。

  现场提问:我是来自北京动漫城的。我想问一下石景山区的侯区长,我认为您园区里面的很多漫画家和做数码技术的。一直在谈创业,都是政府给政策,企业唱主角,但都是大企业在唱主角。我想知道各位区长有没有一些有效的给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对动漫行业一些引申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侯玉兰:从我们区来说,我们跟海淀、东城区、西城区老大哥没法比,我们都是做工业的人员居多。现在最多的发展中小企业,我们现在发展的动漫、数码,大多数都是从小企业里面培育。而且发展文化创意不是企业大了就好,在我们区里面有一个姚非拉工作室,就是做动漫的,一个小伙子,30多岁,全国的连载动漫连环画,他占了60%,所以创意产业不一定是企业大,人多,就做的好。如果创意好,也许一个游戏做出来就可以产生几亿,几十个亿的产值,但风险比较大。有一个韩国企业,前年来的时候一共是十几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人,产品都已经出口到了国外,前期投了几百万,一点回报都没有,但现在做出了东西。总体来说无论是大小,而是有没有人才,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创意。我觉得文化创意主要是中小企业,所以我们区里的政策是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现场提问:刚才卢区长,包括西城区的区长都讲到了自己的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这种文化底蕴怎样发展成创意产业?

  卢彦:不是所有科技和技术文化都可以做创意,但做创意的人一定要有激情,一定要贴近职场。东城区有一条归结,档次不是很高,如果这几年留心一下,每年都有新品出来,比如说开头是

水煮鱼、麻辣烫,现在是麻效果,现在是鸭脖子,一个最小的店,9平米,一个月卖30万人民币,所以做创意的人一定要有激情,一定要贴近事情,这就是作为文化底蕴转化为市场的关键环节。

  主持人路彬彬:大家现在看到的,最有潜力的创意人和事是什么?

  冯仑:在互联网上产生爆炸性的事最多,在北京特别是这样,机会特别多,去年风险投资40%都是投在了北京。

  翁菱: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希望马上产业化。当代艺术可能不是一个大产业,但给一个健康、宽容的社会带来的思想力、创新力的刺激是不能比的。我们做高级汽车,用最高级的Ipod是为了去剧院,下载最好的音乐,所以文化给人的是永远的追求和想象力。

  主持人路彬彬:于区长,如果台下都是文化创意的企业的话,用一句什么样的广告词来吸引他们。

  于军:上风上水,上海淀。无论是搞创意产业的人,还是研究创意产业的人,还是政府部门,我觉得都需要创意产业的研究、推进,以促进的思维做我们创意产业的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宽,需要做很多东西。希望大家都一块努力。

  卢彦:要想发财,紫气东来。

  侯玉兰:到石景山去感受自然气息,享受现代生活。

  白云生:西城区会用创意的思维方式,为创意产业提供创意的环境。

  史飞:希望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后都深深烙上中国文化的印记。

  王志东:创意不等于创意产业,鸭脖子是个很好创意,但饭店绝对不是创意产业。第二,创意产业化不要搞成一个全民运动。我很奇怪,为什么每个区都要发展创意产业,除了创意产业就没得了?第三,最开始的创意产业概念,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根本的产业,我想互联网、IT、文化应该都是属于创意产业的主体。

  主持人路彬彬:我再次感谢台上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区长。大家都说了,有很多问题,志东又提出了很多新的悬念,我们远远不是今天一场论坛可以讨论和解决的。很多问题留我们下次来讨论,正式因为创意产业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困惑,才使我们有这么大的热情和潜力,让我们有机会进行更多的探讨,希望大家以后多来参加创意产业的活动。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