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 > 正文
 

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24日上午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3:19 新浪财经

  由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上午会议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今天在这里就要开幕了。我是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的社长王建华,谢谢大家,也谢谢组委会给我这次非常容幸的机会主持这次论坛,下面我代表论坛的主办方和承办方和合作单位宣布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正式开始。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本次论坛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不但得到了主办单位各合作单位和各大媒体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国内外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论坛的领导和贵宾。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生官先生,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先生,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先生,巴基斯坦电信总局副局长Syed Nasrul Karim Ahmad Ghaznavi先生,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先生等等。今天荣幸的请到了这么多的嘉宾,同时也感谢各位嘉宾出席本次的论坛。下面有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生官先生致词。

  金生官: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天来自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的官员和企业家、学术界的知名人士相聚在此,共同研讨新形势下高新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大家给予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支持和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发展的方向,谁拥有的高新技术最多,谁就取得了未来经济社会的领先地位,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个竞争激烈的焦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社会决策是重要决策,在社会主义竞争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们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要抓紧制订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的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视。北京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力提高首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辐射能力和科技支撑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理论创新、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力争到2010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2020年进入世界创新型城市的先进行列,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具有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北京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相关的规定,努力培养一批善于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多,

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和创新企业创业活力强的企业,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辐射能力,筑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点,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必将对促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就如何建设创新型演讲做专题演讲,大家欢迎!

  成思危: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早上好!

  我很高兴能够出席这次活动,这良田我正在率领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在进行专利执法的检查,今天上午我是到北京法院检查,我跟他们商量了一下,检查组的同志到他们那里参观,我到这里讲话,然后就要赶过去,所以后面的会就不能参加了。向大家表示抱歉。

  大家知道,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高建设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我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实力的必须,而且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所必须的举措。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财富差距主要要缩短知识差距,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建设创新国家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也不是一场迅猛的运动,而是需要我们长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确实离创新型国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从今年的定义说,就是引进新事物造成变化,实际上引申一步,创新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采取新的举措。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可以看到,最能够生存下的物种,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的采取新的措施。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呢?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离创新国家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衡量创新国家不单是从经济实力和科技的发明数、专利数发表的论文数来衡量,更主要的是看,是不是真正以创新作为国家的发展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大概有这么几个数字,一个是我们现在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说明一半以上的技术是靠引进,我们现在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全国只有万分之三左右,我到中关村调查,根据他们的汇报,即使在中关村这样一个我国高新技术比较集中的地方,拥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也只有3%,综合要素包括科技、教育管理,对我们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现在也只有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是在60%以上。从这几个数据来看,我们现在确实还需要一种很大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国家的目标。

  建设创新国家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今天我讲四点,第一点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这个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是明确这一点的。

  但是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也不是这么容易,刚才我说了,从全国企业来看,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肯定不能创新的主体,这个是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长期以来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因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是由计划来确定的。所以它只要完成计划就可以了,没有创新的动力。而且从企业本身的管理者来看,由于有一个任期,考虑的就是最大化在任期内的绩效,而不是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绩效,也就是他比较关心种草,不关心种树,因为种草在几年之内就可以得到效益,而种树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效益。所以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首先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要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使企业能够真正来引导创新,企业能够在创新方面能够承担主要的投入,企业能够承担创新的风险和享受它的受益,真正做到这样,才能说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改变现在研究和开发的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研究和开发的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上是苏联的模式,所谓科学推动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主要是靠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人员搞的发明和成果,然后找企业去应用,看哪个企业愿意用,然后找到了用的企业,然后结合起来,再进一步通过运用实践最后取得成效,当然这种模式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话,恐怕这种科学推动的模式就要有所转变,要转变成为需求拉动的模式。

  什么是需求拉动的模式?就是由企业先去研究市场,然后根据研究市场的结果,确定目标,然后根据市场的目标——开发目标,由企业邀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来进行研究开发,这样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就可以变化产品,变成生产力,能够取得实际应用的效果。这就是需求牵引的模式,只有这种模式,才能使企业能够作为创新的组织者,来组织创新。当然绝对不排斥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作用,而主要是题目的来源不是从文献,不是从研究人员本身来做的,而是从市场来做的。这点我想是很重要的,因为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大概有3万项,但是真正转化成产品的大概只有15到20%,真正形成产业的恐怕不到5%,这就是我们在研发的模式上,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去贴近市场,以企业为主来确定研发的目标。既然以企业为主要的研发目标,企业如果看准了产品、技术有前途,他就应该进行投入,他作为投入的主体,当然也不排斥国家的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靠他作为投入的主体,而且这个投入主要是要支持研究、特别是在开发,就是说要把实验室的成果变成能够产业化的技术,变成真正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企业作为投入的主体以后,企业就成为承担风险和享受收益的主体,真正做到这样,才能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制度上、管理上进行创新,逐步的把我们的企业推向创新的主体的位置,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说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你就要允许他列入成本,如果不允许列入成本的话,怎么办?而且企业在跟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合作的支出这类费用,也应该允许作为成本里面扣除,另外还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因此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企业研发的指出占销售的比重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的比重。这点说来,也是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说要使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一定要使它成为确定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我们就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这是第一个问题,时间的关系,我不展开了,大家可以到网上看以前的讲话。

  第二点,创新的基础是学习,我在广东专门做过一个报告,就是创新型国家与学习型组织,就是宏观意义上的创新国家,必须要有微观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做支撑。我们对学习的了解不是狭义,学习狭义的了解就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实际上学习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个实际毛主席早就说话,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我们的思想适应新的变化,就要不断的学习。创新不是凭空的东西,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去创的,大家知道创新有三类,一类是原始创新,一类是集成创新,一类是跟踪创新,现在是叫引进、吸收、消化。引进、吸收再消化首先要学习,然后再创新,集成就是通过组合来创造新的东西,必须要学习已有的技术,即使是原始创新,也不是完全凭空的,它有的一部分还是要学习人家的东西,昨天我到中科院计算所检查专利法执行情况,它的所长就给我说了一个观点,现在媒体宣传一说就是完全知识产权,这个实际上是不够科学的。因为现在任何一个技术都不是一个专利、一个东西能够构成的,都是有一个专利、一堆专利,甚至一个专利池才能支持,如果说所有的专利都是自己的,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你要花很多的精力,所以我们说核心专利是自己的,其他专利可以跟别人交换,可以通过相互交换的办法来取得,甚至有个别专利可以这样来取得。

  现在舆论上误导的什么完全自主创新就高一档,这个没有必要的,我觉得只要是自主创新就可以,因为你必须要学习别人的东西,如果我们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使我们的每个组织,包括政府、科研单位、企业、院校、事业单位都能够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民的学习热潮,才能形成创新的动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皮特提出的观点,学习型组织的五个特点,其中的核心就是要系统的思考,要对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系统的思考,不要只看到局部,一定要全面的来思考问题,当时例子很多,今天就不讲了。首先一条就是要超越自我,就是不满足现状,不断的要超越,只有这样一种不断的超越自我才能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包括三个层次的,最低层次的学习是个体的学习,每个个体不学习,组织怎么能学习,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在现在知识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不学习就会落后。如果我们说上个世纪不识字就是文盲的话,这个世界很可能不会用电脑就相当于上个世纪的文盲,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学习型第二个学习是群体学习,主要作用是通过大家互相之间的交流,互相启发,找出更好创新的点子。所以创新不是个别天才人物的灵机一动,而是整个组织里面的成员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过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一些新的想法。

  当然第三个层次就是整个组织的学习,就是把个体和群体产生的想法成为组织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任何一个组织,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设想或者说叫愿景,比如说你的组织五年后有什么发展的情况,要有一个愿景,然后根据愿景,然后去计划如何达到你的愿景,然后去制订战略,然后根据战略组织的结构,所以就是愿景决定着任务,任务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的结构。所以学习要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每个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然后根据环境确定目标,然后根本环境的变化来采取行动。

  第三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人才。现在各国的竞争,背后是技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实力的竞争,人才实力的竞争核心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没有人才,不可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育人才,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改革。我们的教育现在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要能够改革,不断的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上我们也应该鼓励创新,要想鼓励创新,就必须在分配上能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近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社会的公平,这点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考虑公平效力的平衡,更主要的是在二此分配上要注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要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等手段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但在一次分配里面,政府实际上不应该去主导的,是让市场去分配的,要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去分配,要使哪些有知识、有创新,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带来更大效益的人能够取得更多的报酬,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就不可能去鼓励人们创新,如果创新和不创新一样,大家都是铁饭碗,还有什么创新的动力?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通过人才发现、培养、选拔人才,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关键的岗位上,比如说作为政府的

公务员,作为企业的领导,作为科研的主力,只有这些,才能把整个社会的创新水平提高。我们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如果不是优秀人才,怎么能够关系国家事务呢?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如果不是优秀的人才,怎么能够搞好一个企业?所以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面临国际上的竞争,在金融方面确实在竞争力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如果没有金融方面的人才,怎么能够去提高竞争。在这个问题上,不可否认的,你要给这些优秀的人才以适当的待遇,否则的话,怎么可能吸引这些人才?所以我说对人才一是要加强自己的培养,二是要通过政策给这些人才以适当的待遇,才能够让这些人才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还是要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能光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来体现这样一个目标。

  最后我简单的讲一点就是青年。现在看了一些议论,好象我们的年轻人不怎么样,一代不如一代。我不大同意这个看法,特别是说现在的学生不如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我不太同意这个看法,我本人就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我觉得一代比一代强是一个客观的规律,而且事实上,现在的青年一代,他们所吸收的知识,所处的条件比我们五十年代强多了。我前些日子回到我们的母校,看我们以前八个人一个宿舍在一起学习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现代的条件都没有,现在的青年好多了,知识面多了,从创新能力上来说,肯定比我们要强的。这是从统计的观点来说的,从这个观点上说,现在的青年我认为比上代应该强,而且也一定会强。青年是祖国未来,如果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不寄希望于青年,不寄希望于我们青年的工人,我们不寄希望于他们,我们的创新型国家难道靠我们70岁的老头去做吗?那不可能,所以说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青年要学习,要努力。我说了,学习不是一种自我的娱乐,而是一种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要成为学习的动力,就是要不断的上进,在工作上要有责任感,对新事物要感兴趣,有一种求知欲才能不断的学习。所以我希望我们青年的同志们,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创新,成为我们创新队伍里的骨干和主力,当然我们这些老头也能起点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靠大家。

  我今天讲的综合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寄希望于企业,寄希望于学习、寄希望于人才,寄希望于青年。我这些话可能都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这番心情,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大家的努力,15年后2020年,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看到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取得很大的成绩,真正到那个时候,我们说,我们是可以在世界的竞争中占领了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一席之地,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成思危副委员长给我们做的精采的演讲,接下来我们请巴基斯坦电信总局副局长Syed Nasrul Karim Ahmad Ghaznavi先生给我们做企业之环保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Syed Nasrul Karim Ahmad Ghaznavi: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大家知道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影响到我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些环境有些是可以消亡的,现在我们的环境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沙漠化,还有全球变暖,人类的行动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口工业化及城市化是我们造成世界污染的三大主要因素,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缺乏。

  环境政策的那些官员们,现在在他们的政策方面已经开始考虑到了我们的欢迎。国家机构比较加大我们的保护力度,首先政府本身还有公共部门,还有非政府组织,就我们所称的NGO非政府组织,这三个部分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治理污染方面,一个臭氧层的消失,还有沙漠化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世界资源机构的预测,现在人类的活动造成了导致大气变暖的因素,这也导致了我们臭氧层的空洞,现在大众必须对我们的自然资源加以保护,来减轻我们对自然的破坏,控制发展的速度。但是现在污染是非常迅速的,影响了渔业、林业、农业,现在尤其石油对我们来说变成一种非常紧缺的资源,这对于我们其他行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紧缺都造成了很重要的影响,这些环境问题都非常重要。它会导致我们的贫穷,会影响我们的发展,当然现在人口增长很大,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造成了水土资源的紧缺,我们的人口现在增长的非常迅速,每年大约以4.3%的速度在增长,这对于水电、能源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尽管在工业方面会造成很多的污染,这就是造成我们大气污染的主要资源,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获得纯净水,有很多人首先化学成份的污染,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所有的公司和部门都要求获得一些工业生产方面具有可以信赖的一些信息,我们要进行不断的、持续的发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改善工业的做法,在一些方面就要减轻对我们设施的影响。

  要推动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物种,提高农业的生产力,还有我们要降低水资源的恶化,我们在未来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们必须要致力于保护我们的环境,进行良好的规划,来建设一个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要求我们充分的、很好的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来提高资金还有其他一些资源使用的效率,比如渔业资源,我们也建立一些机制,来为人类提供服务,那些矿物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充分的利用他们,同时来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因为在很多人类活动中,我们必须去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同时找到一些可替代性的资源,比如说太阳能的资源,可持续发展可能是这样定义的,需要能够满足当代人生活和生存的需要,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们需要发动一个国际性保护环境的行动,组织起来,来不断的进行活动,在这个结构里面,使人们不断的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加强环境保护,而公司各个部门必须联合起来,确保我们的环境保护。

  我们的政策必须关注几个方面,一个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治理污染,第三能力建设,提高机制能力。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训。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可能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要加强我们的技术能力、规范能力、管理能力。其次,要建立一个持续性的规范环境和发展的框架,要建立一个广泛的环保行动,要执行联合国,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谢谢!

  主持人:感谢巴基斯坦的贵宾给我们做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演讲的嘉宾是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国企改革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请邵主任。

  邵宁: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并代表国资委对北京科博会的举办和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在中国经济持续20年的高增长中,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阶段,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原材料等产业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进入这个层次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制成条件将会发展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成本的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大大降低,而技术因素在很大成为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正因为这样,“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自主创新的方针,我们觉得具有飞机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中央企业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体制状况有所改善,企业的结构在逐渐的优化,目前总体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与几年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长远看,从面对的市场竞争态势看,中央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尤其是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差距仍然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差距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的规模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能力方面,在前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用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来源,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解决的。但是随着国内外产业差距的逐步缩小,技术引进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情况说明,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因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央企业把自主创新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要完善自我完善科技战略。紧紧围绕企业定位和主业范围,在企业发展和规划调整工作中,正确选择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二是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目前研发投入占销售的平均不到1.5%。近几年,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有所改善,因此应该干山投入效益,重视产业化、讲求汇报的原则,根据企业的情况加大投入,确实保证研发自主创新的需要。三是要保证研发机构的建设,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分工合理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强集团层面对企业研发和战略层面的功能,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全球的科研资源。四是实现人才强企的战略,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着力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领军性的科技人才,大胆启用青年科技人才。五是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经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工作,我们也希望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能够更加关注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共同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环境。

  最后祝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及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邵主任在百忙之中来给我们演讲,接下来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金融自主创新战略思考与科技需求。

  苏宁: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很高兴参加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增强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近些年来,为了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1998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高要加大科技贷款投入总量,同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意见,进一步要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扶植产品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意见》199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要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贷的作用,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油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服务制的指导意见》,2005,银监会颁布《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这些这些政策对促进我们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处于转轨的时期,投融资渠道狭窄,主要是银行贷款和上市,金融产品少,不能满足投资主体的需要,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金融系统主要是为国有大企业服务。在企业初上期间,规模比较小,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都要不断的支持他们的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受到不少制约,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金融业要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利用政策型金融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保险政策、外汇政策等共同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型银行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三,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相互配合,主要通过基金、贴息等手段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科技产业。四,通过有利的金融欢迎,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五,发挥创业风险投资,制订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六,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

  以国际化的视野促进我国高新企业的发展。要更好的发挥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作用,还必须通过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来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注意以下极点。

  加大企业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发展不同层次的市场功能,满足不同投融资主体的需要。

  应该通过基金的运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加大对金融机构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自主创新,实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互动。

  通过不断完善金融机制和金融政策,有效引导金融机制,提高金融效率。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苏行长的演讲,接下来演讲的嘉宾是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先生,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企业家与自主创新。有请马部长。

  马部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一起来谈一谈作为科技部或者个人对企业家和国家创新能力的看法。

  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科技界在谈企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界在谈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我想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现在在报纸上出现最多的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但是我也表示一个忧虑:我觉得大家谈的语言和语境并不太一样。对创新这个名词来说,企业家的语言环境、经济学习的语言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语言环境,大家都不完全一样。

  英文里面的创新和中文里面的创新的含义也很不一样?当然也有理解是一样的,所以我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创新的理解,国家创新的理解。我想这样一种理解,对我们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很大得好处。后面我讲一下中国科技部在建设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或者是创新企业的发展正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这个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大家可以看一下英文里面环境和中文环境里面的定义,这里面语言环境是不一样。按熊比特的说法,创新就是少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这是经济学家里面严格定义的“创新”。

  这样的一种创新包含很多方面,包括发明一种新的产品,包含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包含形成一种新的市场环境,所以当时熊彼特就当是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等等。国内现在也在讲自主创新。

  这里面我只是讲这么一个概念,发明和创造,为什么发明创造和创新是两个词,发明和创造是科学技术的概念,而创新是经济学的概念。蒸汽机、电动机、计算机报道体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互联网都是科学技术伟大发明,上述发明在各行各业中的大量采用并产生出大量的产业,是创新的成果。

  而大规模生产流水线在汽车等行业的采用是工业时代最伟大的创新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家是干什么呢?企业家的职责就是组织和实施创新,按照这个意义来说,这个是经济学学术意义上“创新”的概念,企业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是否能够发现与实现这种“新组合”。而且每个企业家只有当真正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对创新的研究,从而使创新理论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与讨论,突出了为使企业家提高创新能力社会体系建设。最后提出了大学、研究所、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去、技术市场、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政府基金、风险基金都要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服务,都是企业伽师县新的要素组合时的资源,都是建立一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实际上是企业家的职责。

  中国经济的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政府与全社会必须为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做贡献,政府主要是构筑这个环境,企业家面临挑战与巨大的机遇。

  当前中国正处于三大转型期,当前中国正经历农业社会向工业水的转变,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400美元,按照PPP计算的话,已经跨过4000美元,正在向必须依靠高附加值、低能耗、低的高技术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过渡。

  第三中国虽然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但仍然处于转型期。中国的制造业在全世界已经排到第四,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一,在全世界占第四。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表,中国在低技术制造业的出口已经占全世界第一,所以中国生产了70%的鞋子,60%的组装计算机、复印机、微波炉等等,但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占GDP不到10%,而且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88%来自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

  当前世界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基本上被发达国家极少数跨国公司垄断,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大量使用被发达国家垄断的高技术或高技术设备,高技术及其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占据战略制高点,实现高国民收入的基础。重要现在世界能源的20%多,每年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40%,但是GDP只占全世界的4%。

  2001恩年世界主要国家R&D经费支出的比较,美国用43.8%的R&D来支持他们的GDP的发展,中国有2%的R&D来支持不到4%的GDP。大家可以看到,在专利机构,根据2002年的统计,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中,信息技术领域占90%,计算机领域占70%。

  刚才成副委员长讲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对外依赖度大概是80%多。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我们中国还处于另外一种转型期,就是GDP跨过了1400美元,全世界的发展经验都可以看到,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就是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研究开发比例大概在1%左右。这个时候R&D由于受到需求的大量牵引,会快速增长到2%,周期持续10到15年,我们正处于开始的时期,这是韩国的例子,韩国在80年代初期进入了这样的时期,后面进入研究开发期,就是快速增长期,中国增长这几年研究开发经费也是快增长,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已经占到了1.3%,后面就是快速增长到2%左右,我们的科研人员,我们的企业家能不能完成这个,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第三个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我觉得是三种,一种是计划经济模式,政府投入,大量的买进技术,这个也是很好的路径之一,尤其是一些特别高的技术,甚至包括国防安全,也不可能完全靠政府的全部投入,但是这条路径现在大概占30%左右。

  第二条路是外资跟合资企业的的技术引进也占30%左右。

  第三就是最有希望之路,就是民营企业通过大学科研院所来自主创新的。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地三条路径,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是通过民间资本的投入,企业从小到大,正确主要做的是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包括,国家科研计划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包括创新孵化器的建设,包括高技术企业集群基地,包括投融资体系,包括政策。

  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里面企业的参与度已经达到60%以上。我们支持了一些研究开发,但是我们只能支持研究开发,产品定型,但是后面必须要考大学科研院,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3年建设了各类孵化器近500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是一个典型的,也是做的最好的开发区之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半,集中在53个高新产业开发区,这些高新产业开发区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建立政府、大学、企业共同管理与投资的共性平台。

  99年,科技部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今后为了使更多的能够支持VC的话,我们政府建立了创业投资VC。今后的政策会有所变化,我们要建设创业资金投资,我们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者丙型投资的支持,当然这一点也可以看到,由于我们民营的投资办的并不好,所以目前在中国的创业投资里面,外资也看到了这个机会。这个是创业投资在中国的行业分布,今天时间关系主要讲这这些。

  企业家知道当其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或者说创新的时候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所以建立与企业为主体的体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不应该成为问题。

  第二,政府与社会各界要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为企业家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

  最后,中国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历史机遇,主动整合社会资源,你的任务并不是完全把眼光放在你的企业,而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懂事、亚太区总裁、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先生演讲。

  许为平:谢谢各位,时间关系我想简单说一说,本人对自主创新的一点心得体会。

  创新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人发展永恒的主题,不仅仅是现在,在过去,发展过程当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创新都是我们的永恒的主题,同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未来,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个永恒的主题我的体会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个主题向民众提出的同时,就意味着我认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创新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科技创新的问题,大大的超越了一个产业和科技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理念和意识、灵魂思想的创新,也就是说,我认为这是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到现在二此改革开放的开始。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时间有限,不可能就这个问题展开去讨论,重要的是,我想通过今天的会议,能够把个人的一点心得带给大家,供大家去讨论。因为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高速的改革开放,高速的发展到现在,将近30年时间,确实中国从一个粗放型的改革开放的时代,进入到更加精致、更加细致更加讲科学、更加讲创新的年代,在粗放型的年代,可以理解,我们首先要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欧美成功的高速成长的案例,为我所用,所以在这个年代,在那个年代,我想中国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掌握了一个抓大放小、粗放型的发展,抛去各种传统的保守的意识和思想,来迎合开放的经济模式,我认为这个年代也称之为初级的阶段,也是一个开放的促进阶段,但是我想中国不可能始终停留在开放的初级阶段,中国一定要进入到一个开放的中级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要摈弃在初级阶段当中粗放型、模仿型甚至照办照抄胆大型,我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一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也就是说,搞经济可以用胆子来搞。但是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天我国提出自主创新,我个人理解,绝对不是一个狭义上的创新问题,恰恰是一个国家的创新,不仅仅是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更多的是意识、思想和灵魂。就是说要经历二次改革开放的年代。

  而二次改革开放要摈弃一次的问题,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的成果,刚才我们科技部的马部长已经提到了,70、80%的产业都在世界上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在今天二次改革不仅是满足中国制造,而是要更加的去实现中国创造。可能大量的早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厂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也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时期,大量的沉淀,但是我们仅仅是用劳务、生产型去占据世界的市场是不够的。但是中国人的空间还有很大,所以我想二次改革开放,也就是说,自主创新现在是恰当的时候,我们在新的一个世纪,二次改革开放的时代,我相信,一手继续要抓好学习、模仿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一次创业过程当中的,中国制造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做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去做好创新问题,只有在中国创造的运用上来,得到更多的收获,我想中二次的改革开放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

  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的思考,尤其是由于通过一次的改革开放,通过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我们沉淀了很多问题,留给现在新的世界要去解决的。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金融问题,如何去适应高效发展的市场机制,比如说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的成分和我们非公经济成分的比例关系,最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不是我们也要走向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同样包括刚才马部长提到的科技创新园区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确实出现了几十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还有各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区未来得发展又是什么样的模式呢?这些都是改革深层次的问题,我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用创新去实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创造一种新的思想,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提升到二次改革开放呢?那是因为,创新关系到国家创新发展的未来前途,所以是一种创新的模式,同时只要是改革,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改革者来说,要冒着很多的风险,特别是很多提出改革的方案,和去实践改革方案的人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自主创新提到这个高度,可能会影响一批人买不开这个步子,我记得92年,邓小平先生南巡讲话,充分的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说步子再大一点,胆子再大一点,事实上,做改革有一定的风险,今天我在这里,我是代表企业讲话的,我们的部长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如果说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去加以定位,又如何让我们的部长去放开手脚,去做出有胆识的改革方案呢?时间有限,我只是抛一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演讲的是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参议院国土交通委员长田名部匡省先生演讲。

  我叫田名部匡省:大家好,我是1957年在莫斯科在举行的世界体操运动会上,我作为当时的选手参加了那次大会,当时从东京到了香港,然后通过香港来到中国,当时接待的的我们的是现代奥委会的副会长,当时翻译小王一直陪我们在北京,在沈阳哈尔滨三地。比赛一直继续进行着,后来我们从那里坐飞机到莫斯科。现在北京要举办08奥运会,我们在日本也庆祝中国08年举办奥运会,我们也经常的来到中国访问,与中国进行友好的访问。

  我经常受到中国政府的邀请,来中国跟大家见面交流感到非常的高兴,二十一世纪是环境发展的时代,日本经历过产业革命,也就是在现在的环境时代当中,我们以环境为基础,我们的生活,企业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的发展,也获得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现在的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和日本一起来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我们进行环境革命。

  就是促进亚洲世界环境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节约能源,创造一种对有利于环境绿色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节约能源,并且促进环境经济的发展。在日本,我们的企业不断的环境意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帮助,我们不仅仅是出口一些技术,也执行一些有利于环境的企业,生产有利于环境的企业,并且开发一些对环境有利的技术,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向发展中国家派遣相关的专家,培训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人员,我们利用这样的机会促进环境人类文化的发展,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我们也祝本次大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田明先生,接下来是日立制作所执行专务、中国总代表,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塚田实董事长先生。

  塚田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环境和自主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一个重要的战略,这对于中国人民和我们之间的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为二十一世纪建立了一种元件,主要是与世界人民建立共赢,进行合作的基础。我们推动这样一个能够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保护环境的良好的社会,来不断的提高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力,要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给大家非常先进的医疗。

  日立在1910年建立,当时通过自己的技术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来推动和谐、自信、真诚。换句话说,日立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公司,从今年4月份,我们的总裁指出,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要进行一个全球性的战略,推动国家之间的创新、共赢和谐发展。日立的这些精神都可以体现出中国的观点,尽管我们的历史并不到100年,但是我们月的我们的历史可以跨越1000年,我们非常了解,我们总是要竭尽全力能够为将来进行创新,尽管这些创新在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可能有机会去实现,但是这也是得到了日立公司创始人的认可。

  首先我们的创始人是进行了PHD社会的建立,就是进行回报机制的建立,这种回报的建立是在日立的创新当中具有很多的优势,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日立对于公共的回报,是在1918年的时候开始的,尽管那个时候日立的规模是非常小的。但是从去年开始,这种回报就达到了1000多个项目。日立同时又自主创新的经验,我们看到,三个期望值已经被建立起来了。

  第一个是,建筑型的创新,创造出世界所需要的产品,跟我们的客户联系起来,我们要创立一个具有高尖端的产品,对于我们长期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样培养和配需这些人员。

  我们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挑战就是建筑型创新,就是推出全新的产品,这个技术的经理在日立的业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合作是由现在产品的可持续性创新来获得的,比如说电脑、记忆存储卡等等,但是我们看到,这种合作更需要更多的这种创新,比方说怎么样创立一个完全崭新的市场,这些市场必须赢得客户的需求,比如说在市场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的市场,另外一个建筑创新,就是在日立集团当中,要建立非常积极的系统,这个系统是要进行改革。在我们的合作层面中的一些目标,有可能不会实现,但是还是会不断的获得在不同的社会当中所吸取到的创新点和灵感。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要跟我们的客户联合在一起。

  日立非常清楚跟客户的协作以及跟这种调研机构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普遍来说,这也是双方互赢类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和政府、大学、客户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不单只是在中国,在全世界情况也是如此。

  给大家举出一些非常成功的合作案例,比如说高精的技术产品,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研发,来研发进行记录的设备,经过30年的研发之后,我们生产了非常高级的驱动器,我们相信这种结果比较得到研发机构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创新,我们这些是不能够实现的。

  同时我们跟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同时签订一些协议,而这些协议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大更有效的项目,包括人员的培训,以及人员的参与。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怎么进行文化方面的培训和人员的培训。

  日立公司提供了很多的机会给我们的员工,包括向他们激励创新,比方说给我们所有的员工提供培训计划。在中国的日立公司也正是这样做的。我们很多的培训课程都是由高精端的人员来进行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一些非常有用的课程,接着我们相信,我们成为员工最满意的公司之一,日立公司还提供一系列的计划,对于这些发明者来说,他们会获得发明产品当中的将近,而这些也是我们激励计划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提出一些建议,提出来进行双方合作的建议,日立公司现在正在中国设计核计划一系列的业务活动,比方说像电视,还有建筑等等,还有在中国自己生产产品,同时我们在中国的业绩在某一当中当中,已经达到了700亿美元。在日立公司,中国有3.7万名员工,我们认识到,我们想跟中国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来建立中国日立公司,进行更快的发展。日立在美国、在欧洲、在中国,在新加坡都有自己的机构,在中国的机构是最大的,有一家新公司是在2005年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研发中心来说,只要支持日立业务的发展,同时还得到了中国研发人员的支持,并且和中国很多的研发机构合作,吸收了很多新一代的研发人员。同时我们看到,这个研发结构囊括了信息以及技术方面的部分。这是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产品,比方说像电视、空调等等。我们在汽车方面也会有很大得劲不,同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比方说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还有复旦大学,特别是在清华大学,我们已经进行了四年多的合作,主要是下一代代的电信进行。同时我们感谢中国对于我们的支持,对于中国的客户来说我们将会在将来推出一种新的电视产品,而这些是我们顶尖清晰度的产品。很快中国将会有最尖端DV的设施,与此同时,更尖端的空调设备正在中国设计,同时将由中国向四面八方提供,这些产品将会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国家,作为中国日立公司的代表,我想提出一种新的合作协议,能够保护我们世界的环境,我们将会提供更多的这种新的节能设备以及技术,贵国也能获得真正创新的实现。

  最后我们的合作可以推动双方的创新,第一我们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要将中国的市场更广泛的对外开放,第三对个人进行更多的鼓励和刺激,这三个方法能力使得科技创新能够更快进步的一个措施,中国日立将会永远支持你们的行动,感谢诸位。

  主持人:下面有请AMD全球副总裁郭可尊女士,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深化核心技术合作,AMD与中国共赢。

  郭可尊: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北京市政府科博会组委会邀请我参加这次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其实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这个富有建设性的论坛活动,今天我讲的题目主要是创新,如何推动发展。

  我们甚为一个企业的创新,对于一个行业,来自整个我们的社会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创新除了能够带给企业本身持续发展的动力之外,还能够给一个行业带来更加积极的变化,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AMD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微处理器的企业之一,通过自己的自主创新,成功改变了微处理器竞争的格局,也给全球的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所以我想借这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AMD过去30多年创新之路。

  最近美国财富杂志半导体行业最具创新力公司评选当中,AMD位居榜首。大家都知道AMD推出的64位技术,是机遇X86技术的,这个是微处理器的一个各个,普遍的消费者在不需要装软件,不需要培训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的升级到64位的平台上,这个对全球的半导体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可以说,AMD的创新加速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我们认为,创新是高科技企业发展和成功的永恒的主题,我们今天回顾AMD公司30多年成长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AMD经历三个主要的阶段,在80年代的时候,AMD只是286、386、486芯片的供应商,在这个阶段只能追随产业的发展,通过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来立足。但是在这个极端AMD也是在积极的追随中寻找突破创新的方向。在90年代之后,AMD设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开始创新,这个时候我们研究出了K6产品还有速龙系列的产品。我们没有满足于一个挑战者的地位,一直在坚持不断的创新,2003年成功了把握了IT行业从32位跨越到64位的机遇,推出了AMD64位领先的产品,确定了在微处理器领先的地位,引领整个行业迈进了多核的时代。从上面大家可以看到,AMD整个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竞争,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下面我就举两个最成功的创新例子,一个是AMD技术64位的创新,以及我们双核和多核的发展。推动AMD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我们非常重视新技术和旧技术的兼容性,这样使得我们的用户在享受高科技、高技术的新产品的同时,不用放弃旧的资源为代价。一个是我们以大众服务为目的。大家知道芯片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而且正在改变着其他行业的竞争。作为我们行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就是要确保我们的最新技术能够满足我们的用户需要,而且要跟给我们的用户提供尽可能的使用。这就是AMD64位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大家可以看到,为了使我们的用户能够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量,我们也引进了超传输的技术,使得处理器和我们的输入输出直接的相连,同时增加了IU通道的带宽,解决了数据传输中的平静问题,我们把64位指令集以及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加上我们引进超传输的技术,把三大技术整合,成为AMD独特的架构。这个创新的成果也成为了世界芯片产业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倾听用户的声音,在创新中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目标,这是我们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最起码的条件。在多核技术上的创新,由于今天的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内容和多媒体娱乐今天正在改变我们新的一代一种新的娱乐生活方式,就给我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我们在64位微处理器设计的时候,就采用了很多架构的需求,本身就为双核和多核实现了一个坚定的基础。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AMD实现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核方案,我们就是要求在软件和硬件保持一边的情况下,使用户以最低的成本,平滑的过渡到多核的时代。今天AMD的多核技术正在帮助全球各地的用户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持。

  我刚才多次提到,一个最重要的创新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我们的创新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得我们的客户在成功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我们把客户得成功与否作为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我们倡导我们的技术应该以大众服务为目的,AMD工作已经率先推出了50×15的计划,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为全球50%的人口能够提供互联网和接入服务,我们为全球50%的人口提供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互联网的设备,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全球将有72亿的人口,使得他们能够享受到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生活和娱乐。

  我们行业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创新理念,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要勇于承担风险,因为风险可能来自各个方面,比如技术的本身,资金的投入,市场环境变化等等。我们现在获得AMD64位和双核技术来说,我们很早就提供了上亿元的资金。所以鼓励创新就要承担风险。

  另外我还想的是一个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是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世界上所有的投资、研究和专项教育就不能够推动我们的经济,竞争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愿意为大众谋取利益。AMD的成长过程也让我们深深理解到,开放的竞争环境才能促进创新和行业的发展,当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研制成功一个很好产品的时候,不应该由于不公正的环境,造成大家没有办法应用和选择最好的东西,所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我们政府和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公平的责任保护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且使得我们广大的用户能够及时享受到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推动整个创新的发展。

  大家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的技术春心,为AMD近年来营造持续的市场成功。从最新发布的报告来看,去年年底,AMD64产品已经达到了17%,这是历史最高的记录,在服务器和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中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在今天财富100强的企业中,有90%是AMD的客户。

  我们回顾几年前,当时市场上高档电脑的微处理器就高达900美金,而我们今天的价格还不到一半,整体CPU的价格跌幅也超过50%,所以由于AMD的崛起与成功的建设,使得我们全球信息化的建设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另外一个举的例子就是今天AMD浩龙的一个服务器,他的功耗只是同类产品的51%,如果我们有500台数据中心的话,每年光耗电量就可以节省180多万元。

  在今天的世界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力,而整个核心部分就是微处理器技术。AMD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之一,我们积极的投入到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以支持中国自主创新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并把AMD未来得成功与中国信息产业得成功仅仅相连在一起。

  近几年,我们在中国芯指中国的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自主创新。我们去年也成立了大中华区的总部,我们对于中关村享有中国硅谷声誉的科技园区有很大的信心,这里强大的生产力和不断的创新,和不朽的文化,这里也聚集了最有活力了高新技术,以及最具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我们把大中华区的总部建在北京中关村就是要把我们融入到这个创新中间去,同时我们有一个X86核心技术转让,我们转让这个核心技术,就是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X86技术,并且推动产业化的项目,目前在科技部已经有进展了,不久将听到有创新的X86芯片技术问世的情况。

  最近我们的投资超过了1亿美金,我们在北京又成立了软件于系统开发的工程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了平台技术和移动技术的研发中心,在苏州设立了测试和分装的工厂,这些把我们全球最领先的微处理器技术尽快的带入中国,并和中国的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紧密的相连,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培养一批拥有世界最高领先技术的创新人才。我们还在广西合作,在南宁胜利了64位软件开发和应用中心,而且还在国内很多高校成立了64位电子教室等等,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了推动64位双核多核的广泛应用。今天在结束我的报告之前,我们想总结一下,通过AMD30多年发展历程,他从一个很小的芯片供应商的公司,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微处理器的领先者,同时发展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相信,AMD公司成功的经验,会让中国坚信,通过我们持久的努力,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我们一定可以发展成为自主创新信息技术的强国。最后我祝北京科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郭女士的精采演讲,下面演讲的嘉宾是荷兰OXYCOM奥赛康节能空调技术设备有限公司Hans Reinders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应用奥赛康创新型通风制冷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及世界建筑能耗。

  Hans Reinders: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新技术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叫做奥赛康节能空调技术,就是在节能和通风上面能够提供很好的性能。

  在一个新的黎明到来,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关系已经建立了,我们看到,在珠三角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合作关系,接着我们的代表团来到澳门,然后被邀请来到北京,超过400多年的友谊,我们的政府已经进行了很多的联系,并且和中国人民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我们的关系不单只是商业,而且我们还建立在诚信以及互赢的基础之上,今天展望我们将来的关系,我们的关系是非常乐观的,并且是平等的。今天我们看到荷兰的小小的创新公司,正坐在各位的面前,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够在这边和大家讲一下,我们看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线,就是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事实上,中国在经济上面的发展非常大,同时中国的人民正改变着世界的趋势,同时中国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在中国的温度并不是非常适宜的,我们看到全球的变化,在中国的北部已经开始了一些影响,在黄河流域我们看到土地也严重的流失,与此相比,有一些非常好的环境保护的措施,而这些保护措施跟其他国家相比,也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看到还是需要一种战略,怎么样来发展可替代性燃料,来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创新的想法,同时要进行有效的政策,以及全方面的战略,非常荣幸和幸运的是,在中国有一些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奥赛康在1988年成立,应用空调的设备来改善室内的环境,利用非直接制冷的设备,我们的设备可以改善势能冷却的性能。

  我们可以通过压缩器将外部的空气排入到室内,让室内有四季如春的感觉。只有我们合作一起,将我们的优势共同结合在一起,这些面对环境问题挑战才能够被解决,合作伙伴、朋友我们应该将我们的技术进行应用,来解决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可以看到,这些系统由奥赛康公司开发的,是能够改善室内的环境,以及改善环境的影响。怎么样能够来为客户提供低能耗的冷却功能,能够提供给在中国的用户将来的低成本的空调舍本,并且将中国作为一个出口的市场。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欢迎来到我们公司的展台,非常感谢!(播放短片)

  我们开始这个发明是在很早之前,我们想开发这些生产线,并且测试市场,同时我们还看到,还有全球的产品,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正因为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可以给全世界找出一种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是一种需求,比方说在这种空调当中的需求,空调的需求对于氟利昂的污染可以降低,同时由于专利的保护,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好的,以及更好合作的前景,所以我们相信,我们的合作伙伴将会有这种被转让的技术,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能够开发将来的项目,非常感谢诸位的聆听。

  主持人: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他创造了著名的爱国者品牌,2005年获得十大杰出企业家称号,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自主创新是民族工业崛起的动力。

  冯军:最后压轴的是两个民族品牌,大家今天辛苦了,能够坚持到论坛的最后,特别是到最后的民族品牌,我在这里也代表所有的民族品牌对一直关爱民族品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主题一方面是说咱们的创新,是民族工业崛起的动力,同时我想把它凝聚到一个具体焦点上,其实就是民族品牌的确立。我们知道,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指创造新的价值,咱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要在15年之内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的理解是要鼓励全民族都投入到创造新的价值的事业当中,中华民族如果说在15年之后能够成为一个全世界创造价值的民族,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自然成为一个事实。

  我们知道所有的创新,特别是高科技的创新在今天不断的创造着价值,一部分是有形的价值,另外一不能可能是像信誉、无形资产这样的价值。对于有形资产的部分,所有的创新在今天的价值是比较大的,可能过上两年、过上五年就被新的技术所取代了。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创新是必须持续进行的活动,否则,任何一个行业的老大,特别是在高科技发展过程当中,随时都可能被新的取代。如果要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国家,就是我们如何用民族的品牌来凝聚来积累我们在创新过程中所不断创造的无形资产,而这部分价值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的,恰恰相反,是在不断的积累。

  所以大家看,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在目前的成长空间是非常大的,中国是国际贸易中非常强大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但是非常可惜,中国的品牌还非常少,在中高端定位上讲,中国的品牌更是少而又少,而恰恰这端是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崛起的重要的机会。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是如何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来发展自己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包括组织的创新,包括文化的创新,所有的核心点,作为中国企业,如果把这些凝聚成一个核心的品牌,后面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大家都知道,商品经济人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每一个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了购买一个东西,去考察非常细节的东西,所以品牌实际上是信誉的焦点,是过去历史上对一个产品的体会。所以大家在时间越来越紧张得情况下,品牌是消费者选购自己产品一个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也是一个企业历史上经验值的积累。

  其实对于中国的企业所面临的机会来讲,民族品牌还承担着其他的特别的意义。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人才流动应该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对于目前底子比较薄的民族企业来讲,从无做到有,从小做到中等,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中是容易的,但是要想中等的规模的企业要想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是中国企业最大的危机。原因很简单,现在我们所在的理想国际大厦,除了我们公司以外,还有新浪、百度,我们几家一起去创业,现在在我们楼里面最活跃的就是猎头公司,他就是拿出你的工资单,他可以×2给你介绍到一家外资企业去。对方就是要挖走人才,第一个目的是挖走人才,有一些企业不是良性的目的,有一些是想把竞争对手挖垮,特别是对国内正有发展势头的公司,让他们人才匮乏,也许他们损失了一定的商业利益,但是从长远上看,可以巩固市场。这对于正在创业的、正在从无到有的民族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品牌的共同的愿景和焦点在这方面可以共同环节这个压力,因为当一个团队有一个共同愿景的时候,待遇只是其中追求的一部分,共同的理想实际上是确立起一个中国人自己拥有的、可长期发展的品牌,在长期发展的品牌中,将来大家可以共享这个未来,对于每个人的利益才是最大的保障。也许在短期内可能待遇比不上国际企业,但是随着品牌的积累,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自然每个人的个人理想都可以涵盖在这个愿景之下,最后通过分享未来的成果,而回报为之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这点对于正在发展中民族品牌意义是格外重大的。

  在这里可能有一些好朋友,可能没有听明白,我这里举行一些例子,可能大家就理解了。其实目前在东亚地区,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首先他们是一个民族品牌,首先以服务国内的消费者为第一目标,建立起稳定的民族根据地之后,才走向全球。

  大家都知道“松下”,它的品牌含义最早在全球注册之前,叫做Nationala,包括NEC,它也是日本的民族品牌,它是日本电气公司的缩写,它的研发以本土的需求为核心,自然会赢得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和理解,形成的良性循环,包括富士通,它是代表了富士山,代表了一种图腾,还有SONY,这些日本的民族品牌在40年前,他们也是面临一个发展的机遇。当时通过索尼以及日本一批品牌的不断的努力,最后逐渐的改变了这个印象,从而在全世界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同时在全世界形成了日本品牌的氛围。同时在85年的时候,四小龙崛起了,当时诞生一大批国际品牌的韩国人口是最多的,这4000万人口就是在竞争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团队精神创造出一大批国际奇迹。

  对于中国的企业我们的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就更大,因为我们有13亿的根据地,最了解13亿的需求的话,不管从天时地利来讲,民族品牌机遇是最好的,作为研发人员来讲,正是这13亿的一分子,所有的研发活动,所有企业活动,都能够围绕共同的愿景,我们成功的概率会很高的,早晚会有追上索尼、松下的民族大品牌。所以希望大家把创新的焦点最后都能够凝聚在民族品牌的建立之上,形成一个产业链,共同去赢得全世界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尊重。

  说到创新的落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的创新,品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活动,所以我们的科技创新,我们所有的技术创新其实可以参照“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思路来进行品牌的积累。因为创新在今天叫做创新,可能到了明年或者后年很可能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如果我们只看田里的、锅里的、不去看这个碗里的现实,可能就不太合理。所以我们就是要把创新做一个安排,就要做碗里的创新,还要做锅里的创新,田里的创新。

  在四年前的时候,我们的自动运转的技术,还是在田里的技术,当华旗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时候,作为一个长远的发展,所以当时我们就投入所有人不理解的技术,就是自动运转。在两年前科博会上我们正式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自由运转的技术标准,我们已经将田里的研发变成了锅里。更加喜人的是,锅里的已经成为碗里的。目前华旗的贵宾王项目,就是一个应用。如果把这个接到互联网上,就会有一个餐饮的网站,比如说某个餐厅有打折信息的话,他可以给你优惠。各个餐厅也非常需要沟通平台,除了消费者又好吃又便宜的以外,另外可能有一些餐厅有几天生意不好的话,可能会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餐厅的使用率。本来我们的自由运转是为电子公务设计的,现代成为了碗里的。它不但自己作为一个U盘,平常又可以作为一个优惠卡。这是一个案例,把原来大家风马牛不相及的餐饮业和数码时代两者结合在了一起,而且是一个典型的田里的、锅里的,现在已经成为了碗里的,已经开始为公司积累客户,积累资源,积累客户忠实度。可能一个100多元的卡,一年可以省下几千元,对于餐厅来讲,他们在餐厅空余的时候,可以用比较低成本的通讯方式,来通知老客户群,这些老客户群可以在价格比较合理的时候过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动。这种就是我们需要耐心,把田里的变成碗里的。其实这个就是客户管理的工具,客户和密码是硬加密的技术,用帐号和密码来管理会员制是非常不安全的,如果用硬加密,相当于诸位的家门钥匙一样,成为个人信息的最后一道屏障。我们最早的理想是做电子政务,但是这个工作是长期的工作,所以我们就干脆先把谈变成碗里的,让每个人享受到这个服务,从而在进入到其他合作领域的时候,就打开了道路,这是一个相对系统的思路。

  我们希望所有的创新活动到最后都是围绕民族品牌的确立。包括我们的硬件产品,最后形成一种1+1=11的创新模式,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有团队坚决,还有企业文化上面,我们将国际象棋和

中国象棋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其实爱国者这几年在跟国外抗衡的过程中,很多人奇怪,你们凭什么的销售量可以超过三星?其实我们就是在团队内部用一个组织结构的创新,把国际象棋的组织结构跟中国象棋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打造我们的团队。

  作为民族品牌,一旦积累起核心的愿景之后,以国内为根据地,走向全球市场,并为国内赢得外汇,从海外获得利润,这也是民族品牌的责任,为未来发展获得空间。现在目前欧洲是我们今年和明年的主打是市场,希望可以给大家交上一个满意的答卷。

  华旗最终的目标就是我们1800人的共同愿景都是凝聚在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之上,要讲爱国者建设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

  主持人:下面最后由北京锋众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桑钧晟先生发言,他演讲的题目是自主创新,推动移动信息化发展。

  桑钧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中午好,像冯总讲的一样,感谢各位对民族品牌的支持。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提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创新能力作用科技发展的基点,作用国家战略体现在各个方面。

  我们的体会是增强对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的敏锐度,上个月,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史丹利发布了一个新报告,这个报告指出,这次美国不再领头,而是跟随,因为全球80%的手机用户和93%的无线互联网用户都不在美国,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如果看到摩根史丹利这份报告,开始关注这个投资是合适的,但是在这个领域创新,尤其是原创技术的创新最多最好的机会是产业发展的初期。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机会,03年的10月开发了利用短信关键词连接信息的技术,并申请了专利。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3W和域名技术是互联网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没有互联网的3W和域名体系的建立,就没有今天使用的互联网,就没有过去十几年中,整个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就没有互联网对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带来的竞争、产业格局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发展是基于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只有根治与市场的技术才有生命力,企业应该是创新的主体,因为企业活在市场中,我们看到中国手机用户和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比例是3.6:1。如果我们能够使得中国无法通过上网的用户能够通过手机上网获得信息,我们就能使中国的移动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当中指出,信息化是前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指出,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我们的锋众为解决这些技术提供了一些方案和方法。把一个消费工具变为生产工具。

  基于我们的无线域名的产品,短信域名已经被利用,我们也将这项技术利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而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也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我们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良好、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的支持和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合作是绝不可少的,我们和其他企业一起成立了移动信息化联盟,因为我们的技术解决了多种语言连接的问题,可以使众多地区,尤其是众多不发达地区非英语国家提供了解决方案。

  最后祝科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下午的论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各位中外演讲嘉宾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企业等问题做了不同的阐述,对中国的高新企业的发展很有启发和帮助,感谢各位嘉宾的精采演讲,上午的演讲就到这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