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企业人力资源-大师说策 > 正文
 

著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16:13 新浪财经

  2006人力资源大师说策

  聆听头脑风暴下的巅峰智慧

  下半场主题:著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

  演讲:中华英才网总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 张建国先生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仍然能够精神抖擞的出现在会场上。下面有请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先生,针对他接触到的一些客户,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我们先请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先生。

  张建国:大家下午好,下午比较容易犯困,我会给大家惊喜。上午我们系统的讲了一下2006年的人力资源的变革方向。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非常实用案例。尤其是在2005年,中华英才网举办了一个《HR经理人》杂志,每一期就是有3个问题,都与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三人评,这是个非常好的亮点,所以总结这些案例,我们出了一本书《聆听智慧》。这些案例是非常有价值并值得借鉴的。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企业跟国际企业到底有什么差异,在国外很多的著名的企业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他的成长了100多年。然而,在中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哪个企业有100年的变革,大家能说一说吗?如果说对了就有一个奖,赠送一本书。

  与会者:张小泉剪刀。

  与会者:上海杏花楼。

  与会者:全聚德烤鸭。

  与会者:交通银行。

  张建国:交通银行是哪一年成立的,行长是谁?

  与会者:上海造船厂。

  张建国:上海造船厂也是一个。让我们为上海人骄傲。

  与会者:上海卷烟厂、上海家化、青岛啤酒、云南白药……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争相报出百年企业,并领取了奖品)

  张建国:接下来奖品还有,大家不要着急。刚才我们说的,都是企业都是一个产品的品牌,不是代表一个企业。比如天津麻花,这个企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管理的理念,他的实施项目是什么,这个说不出来。这点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跟国际的企业差别也是很大的。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对著名的有100年历史的企业,现在他们做的是什么,这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这个也是今天下午介绍的内容。

  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怎么样在企业里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应该考虑架构的问题,第二是著名的企业怎么样招聘;第三是企业里面的薪酬怎么来考虑;第四是绩效考核;第五是人才培养的问题。

  首先来介绍华为公司。他是一个本土企业,从一个几个人的公司,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3万多人的公司了。他是逐步的体系,对我们的中国企业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当时我去华为的时候只有20个人,到2000年就是有1万多个人,这些是我负责建立起来的。我简单的提一下,会有一个参考价值。首先是在一个企业里面做人力资源,我们这个部门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这个企业到底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给员工每个月发工资吗?是给每个员工打考勤吗?不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公司实现战略,如何实现这个良好的队伍,我们所谓的工作的模块,所谓的奖金制度,薪酬制度,激励体系就是为了建立这样一个良好的队伍。我想有一点应该说,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非常有价值的,就是在公司里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制度,从公司最高层,到基层的5级委员会,每级委员会都是有部门相关的一些负责人组成的,就是4到5个组成的委员会,执行也是这样执行的。大家想一想,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他肯定是武器没有国民党武器好,人的素质也没有国民党的高,也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就是靠什么呢?

  与会者:因为毛主席,给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美满的愿景。

  张建国:那个愿景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共产主义是什么,革命胜利以后就可以回家去种地了,这个不是正确的答案。

  与会者B: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回家种地有饭吃,当时的定义就是这样的。

  张建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是什么样的呢?

  与会者:我认为是政委。

  张建国:对的。因为他的党支部体系。支部建在连上,就是把思想做到一线,就是共产党员他要先上,冲在前面才行。HR也是这样的,我们贯彻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一座大厦,屋顶就是业务为导向,四根支柱就是四个主要功能:外部调配、培训开发、绩效管理、报酬认可。四个支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基础,他的根基就是文化。大家要注意就是在学习其他的公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公司的背景是什么样的,你的行业背景是不是一样,你只有20个人的公司,要学习2万个人的公司,这个肯定是无效的,公司很小的时候,他不肯定是有这样一个架构,它随时应变,所以在不同的阶段他的策略是不一样的。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体系中主要有六个问题:1、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问题。2、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3、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体系的执行体系问题。4、人力资源管理的软系统和硬系统结合问题。5、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6、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角色定位和作用问题。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要思考的,把六个问题讲清楚了,人力资源管理也就好做了。

  下面,我们来探讨IBM的招聘策略与方法。IBM是在1911成立的,到现在为止是有95年的历史了,全球的员工有31万人,在中国的企业里面是很少见的。中国也有一些企业拥有很多人,但它们不是真正的企业。比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很庞大,但不是一个企业的运作,而是以一个部门的性质在运作。IBM它经过了不断地变革丛生,包括几年以前,他的业务流程的变革以后,发展还是不错,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这就是人才的问题,就是招聘的问题,你招聘的人的话,能不能支撑我们公司的战略实现,这个是非常的重要的,他在选人的时候考虑的比较长远。我们就是招聘一个人进来,过了半年就不合适了,再招,这样对企业的成本就太高了。IBM招聘的是有规定的,并不是说某部门经理来面试人员,也不是说谁的官大谁说了算,只有带人的经理才有权利去招聘人、评估人。很多企业在招聘的人,部门经理不重视,人力资源只是根据部门需要,就随便找人来面试,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第三点就是考核的时候就是有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企业文化要求他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员工进入公司后,能不能跟老板是不是合拍?是不是认同公司文化?因此志同道合是招人不二法则。

  还有,IBM建立了一个动态的人才库。它利用网络平台,对简历的数据,每天进行统计。

  一般情况下其它公司从面试到录用,大概要两个月的时间。IBM通过动态人才库,只要4周左右,大概是1个月的时间可以完全招聘任务,对公司是非常有价值的。提高招聘的速度,是做的非常领先的。还有就是举贤不避亲,允许内部推荐。这是有关IBM的招聘。

  下面我们看一下宝洁公司。 它始创于1837年,拥有169年的历史,虽然有169岁了,但是它却非常有活力。宝洁广州公司的一个招聘经理,他的思路非常的活跃也是非常的年轻。他认为,经营人才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和做法,更是一种组织文化、组织风格。他们在内部不断在灌输这种思想和理念,企业招聘的员工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问题,而全公司的问题。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把招聘工作和产品划为等号。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把招聘工作和产品划为等号?

  与会者:就是人力资源部把人当产品。

  张建国:还不够全面。

  与会者:产品有时效要求和品质要求。

  张建国:答对了一部分。

  与会者:我觉得招聘工作也是一个公关的营销的工作。

  张建国:这是一个方面。

  与会者:我觉得这是一个产品化的工作,需求、研发、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张建国:宝洁会去校园做大型的推广会,一来推广他们的产品,二来推广企业品牌、企业理念。这个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一次推广费,费用很低,但是他的人群是非常的集中。宝洁公司是把校园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根基来经营,这是由宝洁本身的组织发展策略决定的。宝洁公司招聘不看学校,他不会到北大清华去招,他也不看专业,只看重他的素质,也就是胜任模型,只要你具备了这个模型的就录用。只要他们认为是一块玉,仍旧可以把他雕刻成件工艺品。

  接下来讨论一下企业的薪酬激励的问题。那么我们用的是惠普这一实例。惠普是在1939年成立的,营业额是867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28名。首先,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薪酬的策略是什么?他是怎么制定的?如何来制定这个策略?他提到的有三点,第一是业绩,如何就是完成业绩,第二点就是留住核心人才,第三点就是员工满意。在一个企业里面不可能每个员工的工资都是最高的,如果每个员工都是最高的话,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企业的成本最高,产品就卖不出去,他的分配是在28个原则中,就是80%的价值产生于20%的员工,所以他的核心员工待遇应该说能体现出来这样一个20%的成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员工满意度,这个问题在很多的企业里面不太受关注。在惠普,他不光是靠钱,他要给员工更多的权利和空间。例如项目经理,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会接触一些管理系统,包括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不是说我当项目经理就是拿工资,他很愿意干,而是很觉得有挑战。在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里,大家越来越不追求在一个企业里面终身就业,而追求自己的终身就业能力。

  还有就是个性化的激励“包”。对高层,中层,基层待遇是不一样的。高层他的待遇本来就是很高的,再多给他些钱也是没有感觉,而他需要的是社会的成就感,例如,高级俱乐部会员、荣誉、头衔等。对中层来说,也不光是钱的问题,你要给他出国培训、读MBA等,这些对企业的中层干部是非常好的方法,因为他要提高,要充电,要对管理思想的一个掌握。对于基层,基层往往生活压力比较大,需要买房、结婚等,因此更需要的就是奖金制度。不同层面奖励方式也不同。

  我们随便分析一下员工的离职的原因在哪里?第一就是他的部门经理。他的部门经理是员工离职的最主要的原因,员工离职比较大的量的话,该部门经理需要好好反省一下,他的管理是有问题的。员工不光是要看政策,还要看部门经理的管理能力。那么有以下几个问题有待于部门经理去思考:1、如何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如何在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间找到平衡?3、如何解决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问题?4、如何建立多元价值分配形式来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5、如何解决绩效考核与薪酬调整的挂钩问题?6、如何解决能力评价与业绩评价关系问题?

  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在企业里面怎么样解决内部的公平性应该怎么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大家可以回答一下。

  与会者:一个企业内部的绩效和需求两个方面,落实在绩效方面的话,首先是绩效的一个考分和他们的工作的特点,第二是在绩效的过程和考核的过程当中分工也是非常的重要。

  张建国:在你公司里面,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的经理和其他的经理工资是不是一样多?

  与会者:应该是不一样多的。

  张建国:应该谁高一些呢?财务高一些吗?这个不一定吧。应该高多少呢?

  与会者: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人的投入跟他的对企业的贡献和报酬是平衡的,他有一个公平的管理激励,售价理论,你个人的投入和你的报酬是和其他人是相同的,这个才是公平的。

  张建国:你能不能拿出数据来?

  与会者:一个相同职位的人,肯定是一个努力的人报酬多过于偷懒的人。

  张建国:这个我们大家都同意的,但是怎么样考核呢?

  与会者:要量化的,还有他对这个工作有没有考核的,你工资可以保密起来,员工他心里面知道,我在这个公司里面的层次和地位是什么样的,你不能让别人感觉到,我和他同样的努力、有同样的资力,但是报酬却不同,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不合理的。

  张建国:我非常同意你的意见,公平是怎么样做到的,就是说在内部企业里面的职位,光是看名称看不出来。比如说人力资源部的部长,跟财务的部长,在你们公司里面部长大还是总监大。我遇到一个企业就是部长比总监大。企业应该有一套职位评估体系,首先是把人的职位分开,对他的价值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等级体系,我们在内部建立一个公平的基础,这点不做的话,在公司里面建立一个公平的评价的体系就不太可能,包括绩效考核、评价业绩都很难做到。因为每个部门他都认为他自己非常优秀的,都认为他的付出比别人多,要有一个规则来评价,就容易得多。

  那么,外部竞争怎么做呢?你们的企业的薪酬有没有竞争力?大家怎么样了解?

  答:通过调研。

  张建国:国内也有调研公司。然而真正要得到某行业的数据,某地区的数据还是比较困难的。许多企业在提供数据的时候都是藏了一手,每个公司结构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又获得一个好的薪酬的数据应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做外部竞争数据要有一个比较,怎么来做,今天没有时间来做了,我推荐给大家一个东西,就是“招聘宝”。它是把你的企业的规模,包括部门人数,职位输入进去后,就可以查到薪酬是多少,国有企业是多少,民办企业是多少,外企是多少?

  再谈谈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微软的绩效管理比较困难。它主要是搞开发为主的,完全是一个软件的开发企业。首先是非常明确,在微软是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它不是平常的积分卡,评积分卡往往对中层、基层员工考核是很难的,它不是一个平衡积分卡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一个企业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一个循环管理的过程。

  中华英才网同样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在2004年初中华英才网不到200人,现在有1000人,短时间内招了很多人,把关不严,往往招来的人的业绩很难上去,吃了很多苦头。后来就是对招人非常严格,选好人,才有可能去培养他。如果做不好的话,企业培养人就没有基础了,一两年以后,提拔不上来。因此招聘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在绩效考核里,还有一个研发的体系的考核和项目的考核。为什么研发不好考核?有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是两点,第一点就是在很多的公司里面,研发部门的头,本身就是一个技术专家,他却没有管理能力,不知道怎么样去管理,很多公司开发没有这样一个项目管理体系,没有项目制的管理,很多问题他不可能用过程来控制。

  我要提醒大家,在做HR的时候,光凭你一个人要去了解公司的业务结构,人员的特点,而只做简单的推定是做不好的,所以绩效管理不只是HR的事情还是全员的事情。这里我列了6个问题,对我们思考如何做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如何建立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2、如何建立分层分类绩效考核指标?3、如何处理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的结合?4、如何解决知识型工作的绩效评价问题?5、如何解决业务部门经理作为绩效考核责任主任问题?6、如何有效地使绩效考核结果与其他人力资源模块相结合?

  最后,我介绍下在企业里面人才培养的问题。我曾经和GE做了访谈,有一部门叫“组织发展人才战略部”,这个部门在其它企业里基本是没有的,大家可以感受到,GE已经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组织的发展战略来考虑,这是非常重视的。再就是谈到的员工的个人生涯,怎么样来规划? GE他们在选拔的人才的时候,曾经走了一个弯路。以前为了培养一些核心的人才,包括部门经理,都是有意识的让一个人到各部门去做,半年以后把这些部门都了解了后,最终上任反而不行,为什么呢?很多的决策,他没有自己的判断分析,没有自己的观点,整个运作是平庸化,所以没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后来GE改变招聘方式,从喜欢“万金油”到钟爱“专长”,这是他们的经验,值得借荐。

  职业生涯从招聘做出。如果招聘时选择了不合适的人话,在培养就很困难的,你下很大的本钱培养,你训练火鸡上树的话代价太高了,还不如直接去招凤凰,他是有关联的,前后呼应的。

  另外再介绍GE提出来的人才的PRE模型。什么样的人是可以培养的?第一点就是P(Performance业绩),就是业绩好的人。另外就是I(Image品牌),在企业里面大家对他的认可度,他的风格。第三点就是E(Exposure曝光),他的曝光度,他是不是能经常参与一些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研讨,把他的思想,把他的方法,经验与大家共享?具备这三点的人是非常有前途的。所以GE推出来PIE的品牌效益是很有影响的。

  接下来谈谈联想。联想是著名的国内企业,在公司的成长经验,首先提到的就是“办公司就是办人”。公司刚起立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主导思想,怎么样把人用好,这个非常关键的。第二点明确的提出来是“三心”标准: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HR有职业型HR和创业型HR,其实在创业型的企业家和职业型的企业家需要的HR是不一样的。职业型HR是建立制度和规则的。创业型HR是平衡科学与艺术的,他要掌握一些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平衡。例如,我认识一个企业的老板,公司的发展很快,一年内人力资源总监换了5个,他们都是很专业的,然而很多事情搞不定,他们纷纷不到2个月就走了。后来我建议找了一个40岁以上中年女性,她却能处理得很好,她知道如果协调矛盾,如何把思想传播下去。

  在此,我归纳一下人才培训体系的主要问题有如下:1、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双赢问题。2、人才选拨和培养的标准问题。3、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和运作系统问题。4、职业通道与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的建立问题。

  今天下午我利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一起交流,更详细的内容在《聆听智慧》这本书里。另外有一个建议,请你把书带回去给老板看,这不是一本专业书,恰恰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亮点,老板应该会喜欢看的。如果给你们的高层和中层看的话,对公司人力资源的推进是有好处的。我就介绍到这,谢谢大家。

  主持人:短短的两个小时,我们对张总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话题是意犹未尽,为了把这个环节做的更好,我们休息10分钟时间,参与到下一个环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