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考——《中国经济周刊》从一开始就明确表明它要成为一份政经杂志,而不是单纯的财经杂志。拿政经和财经两个概念相比较,显然政经更大。用政经的眼光看待经济和社会与国家政府的紧密联系,会更全面。而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背靠大树,依托了母报的资源和权威性,也使《中国经济周刊》极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大量来自于高层的信息,使它更容易把握方向、把握报道热点、把握未来趋势。
也因此,《中国经济周刊》的读者群主要是领导层,具体的说就是政府和企业的领导。政府的领导主要是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的领导层,企业主要是大、中企业的领导层。核心读者层主要是决定中国经济走向、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这些读者。
从地位上确定了自己的读者群,使得《中国经济周刊》步入了一种高度,也使得其发行方式是以订阅为主,不可能通过零售发展。但《中国经济周刊》在群众中的影响极大。这主要归功于其在网络上的应用和报道手法上的探索。
《中国经济周刊》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都有链接,而它的文章在主流网站的转载量更是达到了80%,重复转载量达到了40%。
而在报道手法上,《中国经济周刊》一直在探索:虽然以高端的眼光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更具专业性,但同时也导致了受众的局限性,怎样能够把复杂的经济问题形象化,生活化,以一般投资者或是大众的眼光来解读经济政策,传播经济信息,分析市场变化,从而把中国经济现状更好地传递给关心它需要它的读者呢?
《中国经济周刊》强调“实而透”,遵循三贴近的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其报道过很多重大的经济现实题材的报道,但是切入点是很具体的,比如2004年的一篇文章,《中国离农民义务教育还有多远》,讲的是中国农村的义务教育,这个是中国目前很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周刊》对它的报道很具体。通过报道数据,对现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差距做了深刻的分析。这给读者提供一个非常详尽的报道,使读者不会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2005年10月,《中国经济周刊》被列入63家中央级重点新闻单位,成为目前中央级新闻单位中惟一的经济类期刊。《中国经济周刊》正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