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保险业论坛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19:18 新浪财经 | |||||||||
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与风险监管——中国金融迎接2006年”。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报告和金融产业、中国证券市场峰会、企业与金融、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论坛和新浪网友“最信赖银行”及“最满意银行卡”颁奖等。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论坛“开放的中国保险业”实录:
主持人: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开放中的中国保险业”,下主持人是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王柯敬先生,有请。 王柯敬: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下面的会议中心议题是“开放中的中国保险业”,接下来由我来主持,我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保险学会的副会长,今天下午应邀来讲演的嘉宾有: 上海保监局领导 张兴先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 徐文虎教授 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汪琪先生 国际金融保险管理学院董事长 Perry Chyau先生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企业年金部总经理 高松凡先生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孙兵先生 美国北美信托银行北京首席代表 陈金泉先生 生命人寿保险服务公司总经理 李政怀先生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连万先生 下面第一个演讲的嘉宾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资深教授徐文虎,请欢迎! 徐文虎: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刚才讲了留下来的都是精英都是骨干,也特别反映一个问题,现在保险行业还比较弱小,受到媒体、公众的关注程度还是比较低,特别是我们运营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造成了目前的状况,这不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我想这个局面会随着发展改变,保险业在中国是一个处女地,在国际国内都是被公认的,但是现在问题不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根据组委会的要求,我选择了商业保险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这个课题我们已经了两遍了,一遍是2003年的时候朱总理要求保监会主席来完成这个课题,去年中国保监局做规划的前提课题中又确立了这个课题也是我们承担的。 所以我想今天开放保险业主题是讲保障体系跟企业年金,围绕这么一个题目来谈点观点,给我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就不展开了。国务院颁布了一个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保险制度的决定,刚刚出台,这两天新闻媒体都在报这个事情,正好结合在一起。 第一个观点我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保险基金严重匮乏,所以只能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原来我们的养老体制都是国家统包的。养老制度转变以后开始成为社会社保局统筹的养老保险。 在近几年发展的过程中很突出的矛盾就是养老保险,老年人已经退休了,养老保险基金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我想基金匮乏是大家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当然在想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是一定要有的,没有就会成社会问题。第一个观点我想基金匮乏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观点就是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我们客观的说一下,这也是必然的一个现象,社会保险局下面有社会保障部,下面要盖房子、要有办公室、要有汽车、有待遇,所能收到的钱想办法搞这些东西,帐目上还存在,但是钱不在了,这个矛盾非常突出。所以要想办法怎么建立国家迅速发展国家的保障制度,又避免这些困难,这确确实实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财政现在看来经济形势很好,持续8-9%的增长,财政收入不断的增长,但是要去应付社会保障的建设,特别是应付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以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原来的测算,如果把8%、9%的东西全部拿去发展的话,我们国家的再发展能力就受到很大的牵制,不可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这样就是现有的现收现付制不可能扩大,那基金从哪里来变成一个很大的矛盾,特别是要发展国家保障体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解决需要有创新的路子,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就是实施好前两天讲的国务院发言人特别提到的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战略举措,核心就是要充实个人的帐户,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是防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倒退,为什么会讲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现在养老保险制度的空帐非常厉害,如果个人帐户是空帐的话,很多企业交不起养老保险费用,这个改革就是一种倒退。 所以在着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应该看到要充实个人帐户这块严格的管理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这个钱不能再挪用了,所以现在出台这么一个政策看起来11%降到8%,国家还要增加负担,不缩小每个人的保障程度,不断扩张保障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发展的问题,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所以我们很关注现在的个人帐户的发展。养老保险也好,企业年金也好,他可以分为国家统筹部分,以及个人帐户还是有层次应该区分开的,国家现在能承担的统筹部分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说基金不足,空帐严重。 但是在另一方面,老百姓和比较好的企业中间还是有比较好的养老保险的能力,怎么把这一块转化好,它的层次一分开,国家给政策,不存在国家掏钱的问题,就可以迅速的把养老保险政策企业年金做起来,三部分都要掏钱,增加都是负担,如果把它分开层次的话就比较好办,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政策对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有好处,这是第五个认识。 当然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打破企业年金养老保险一家统办的局面,一方面应该有一个竞争机制以后,适度竞争有利于健康发展,同时也不能失控,一旦失控的话后果是很研究的,但是怎么把这部分资金组织好,迅速把个人帐户发展起来,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六点我觉得发展企业年金、充实企业帐户、国家的养老保险,迅建设养老体系,一个是要做好统筹的养老保险基础上,有条件的开放企业年金的购买,现在在管制方面是比较严厉的,一段时间如果突破限期买养老保险的玖,不光从税收还是其他方面,有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的嫌疑。避免贫富不均的情况,把有效益的企业的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发展起来,要区别对待。现在各个省市情况不一样,江苏、上海都在研究,我觉得这块也是需要发展的。 同时应该鼓励个人帐户,这块除了国家规定现在加8%以外,应该有政策鼓励他,让他把一些闲置的资金运用于个人帐户里去,这样比较安全,只要有政策出台就会过去,我们知道在很多比较发达的国家里,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等这些国家,社会出现一些动荡但是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为他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完善,对某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很大的争议,但是基本保障面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所以迅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保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保障建设中,个人帐户可以实现参与管理,这些其他国家都有经验,带动中国国家的保障制度,这是应该联动的。 第七,现有银行储蓄应该部分转变功能,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好几年了,2000年的时候在经贸大厦开了一个闭门会议,这个会议有100人,有银行、证券、保险的等等,这个会议上我有个发言,当时预测银行的储蓄金额应该下降,保险业证券业蓬勃发展,但是现在现在发展的结果储蓄余额还在上升,这说明我们保险服务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多保险资源还没有发展起来,分析一下储蓄里面余额至少有5万亿可以转移,但从个人来说他要对付养老、医疗、教育、买房子、买车子…,总而言之都是有目的的进行储备,是中国传统两千多年来老百姓的心理,长期发展银行是不科学的,总是要转变功能,循环完全变成个人抵御自然灾害的模式。 商业保险在起着很大的作用,从我们自己的时机来看,商业保险现有的网点比较多,现有的人才也比较多,特别是对产品的开发能力,所以在经营中出现很多问题,中国保险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层面,比较实现转型,因为原有的、粗放式、以保费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行了,必须转移成为老百姓真正欢迎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效益型的企业。所以我想企业年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都是应该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这样的话会有低成本的介入。 商业保险最后我所要说明的就是一方面应该防止现有的传统的模式上排挤和自伤的社会保障体系狭隘的概念。在有限度开放的竞争的环境里面,我们的国家企业年金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才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是我的看法。另外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确实要依法办事,也要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建立专业化的公司,今后还要向这方面发展,特别是还要引进国际的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把国际的经验化为我们自己需要的,让他们来参与,同时也要加强这块的监管,确确实实这块如果出问题的话,因为在WTO谈判中间,始终不放这块也是有道理,这块涉及到国计民生、社会经济的稳定,没法放,一放万一出现大面积的资金流失和企业倒闭会产生很大的阻碍,总而言之我的观点就是商业保险应该进入企业年金和养老保险发展的领域,有利于国家的商业保险建设,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使我们有能力开发适应老百姓需求的产品。我就讲这些下来,谢谢大家! 王柯敬:徐文虎教授关于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非常有深度,面非常宽,我们对他的精彩的演讲表示感谢,下面请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琪先生演讲。 汪琪:谢谢,刚才徐博士非常精采的讲了社保方面的问题,我今天讲的问题可能跟我们的保险业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是从另一个层次讲风险问题。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汪琪,是GDS公司的首席顾问,今天我的讲演的题目叫“管理操作风险,保障业务连续”。 大家也清楚在我们一个企业经营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多种风险包括我们的保险公司面临着市场风险,我们面临着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同时还有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操作风险,也叫经营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定义是在操作程序上,由于人员、系统不足的失误而由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存在的,这个风险我们把它归纳为几个团队:核心的操作团队、财务管理团队、支持保障团队。应用这些风险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业务连续的管理体制,和业务连续的管理计划,以及要对我们利益相关者明确管理风险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我们谈到操作风险很大一部分是要保证业务的连续运动,保监会在2004年也发出了一个《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灾难系统备份工作的通知》,是由保监会的保险行业监管提出来的,另外一方面在国家27号文国家网络与安全小组在保障业务连续防范打击方面都做出过具体的要求,这也是在整个企业规避操作风险特别需要强调的。 同时随着各家保险公司,我们有外资保险公司、外资参与保险公司和纯融资保险公司,塞班斯法案例如美国的这个责任是落到了董事和董事会一级,凡是在美国上市公司在中国具有投资的这部分的保险公司,实际上他与美国公众的持股人的关系都是相关的,也就是随着我们保险业对外的开放和引入外资进一步的加深,也渗透到国外的公司。 作为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者、领导者和所有者我们都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说到这些风险,我们来看一下在“911”事件中,当时在纽约世贸中心三座大楼倒塌,Empire Blue Cross是在美国内领先的医疗保险公司,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有两千多名员工在世贸中心1号楼,500多名员工在2号楼,总共损失了30多名员工,本身在90年代就开始进行自己的业务连续管理方面的工作,对自己在经营、背后IT支撑、业务连续保证体制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出现了灾难之后立刻使用了第三方的服务提供自己业务的场所和背后IT的支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系统和业务的运行,重新对外运营。 类似的这种案例如果是在中国发生的话,包括上次上海地铁4号线铁路坍塌,包括深圳看到的社保方面系统的限制造成了屡次医保服务的停机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来未雨绸缪的。 这副图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为大家诠释一下,到底我们面临这些风险怎么去区别,怎么分类?对企业来讲,我们面临着像危机管理、应急响应、业务连续管理三个大的运营风险,他们相互之间有旁带,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保险公司这栋办公大楼,今天三楼食堂或者餐厅着火了,这是什么事件呢,这是一个紧急事件,需要我们进行应急响应,着火了我们首先要发现火源在哪,要灭火,疏散人员,请消防队过来,这些都是减少伤亡、减少损失、控制灾场、进行补救,没有影响整体保险公司的运作,这是属于应急响应如果这场火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烧到计算中心主要生产业务的部门,这时候就会影响我们整个的业务连续,要应对这种情况,火灾的发生涉及到了我们的业务连续管理,怎么去防范呢?我们需要有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备份,对IT一旦出现了问题切换的备份,有我们的业务恢复的系统,有我们的人员流程、组织架构和资源一旦发生问题,我们怎么在异地重新建立起这套经营的班子,这些是属于我们可持续的管理的范畴。 如果这场火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我们异地的灾难备份的场所又没有起来,或者是我们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对公众停止服务,上报保监会,我现在的公司因为遭受灾难打击对外停顿了,告诉股东对不起我们对外停顿了,企业现在已经处于生死危机关头,媒体过来采访,这就是我们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就是我们整个企业一旦出现了不利的传闻,出现了财务危机,出现了人事的异常,我们怎么让企业尽量减少损失,能够安然度过这个打击,能够让我们的投资人、我们的客户重新对我们充满信心,怎么样让我们监管机构对我们放心,那就是危机管理方面。所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从业务连续的角度讲,我们说平常要考量这十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整个企业组织要对业务连续的运作和连续管理要有培训,要建立这种机构,对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自己的业务,比如说我是一个寿险公司,我的团险的业务、个人险的业务等,每一项业务如果一旦发生问题停顿的话,我停顿四个小时损失是多少?12小时、24小时又是多少的损失,我到底可以忍受多长时间的业务停顿,根据这种分析得出一个制订业务连续的策略,我希望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比如说要在48小时恢复第一等级的业务,72小时内恢复第二等级的业务,一周内恢复第三等级的业务,把这种策略建立出来,建立应急响应、危机管理的机制。我们要制定一整套的业务连续管理计划,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到异地进行恢复,地方在哪儿,需要哪些资源、业务人员和IT资源的支持,我们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抵御灾难的打击,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我们要对这个计划进行演练、培训,跟公众当局和公众关系协调准备一旦灾难发生媒体的发言人稿件,事先经过法律人员和媒体公关部认可。 整个流程来讲,就像我刚才说的,包括整体的规划系统,建立组织架构,对风险和业务进行分析,制订策略,对业务的恢复和IT恢复预案,建设应急响应的体制,对整套系统和预案体系进行维护,持续的推广培训、测试演练,业务连续管理不是一个项目投一笔资备份就可以万事大吉,不是的,需要每年不段进行维护、评估、修正和演练,让企业内形成一整套灵活、长期存在的机制。 从一个大的方向来讲,一个企业建立连续业务管理,规划可以从公司最核心的业务系统的IT部分,因为对金融公司来说,IT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所有的数据都我们的财富,要建设我们自己的备份,接下来设计的可能是IT部门数据中心、核心业务系统,如果是只恢复了IT系统,没有各个部门切换到异地,人员怎么切换、业务流程怎么恢复,需要哪些资源,你的业务一定是恢复不起来,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接下来是周边的业务和管理系统,比如说我们跟各个银行之间的渠道,我们的外围系统、各个运行中心和业务中心要进行一个备份。再接下来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公司职能和各个信息系统进行备份。 最后是供应链,设计第三方外联单位的,包括银行、渠道、周边共同开发产品基金的,如果他们产生问题的话,据我知道,上海一家很大的保险公司,可能有60到70%的业务量是从银保通过来的,一旦银行出现问题,他的产品的销售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说的供应链的。相应我们做供应链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最后向大家介绍这种我们希望能够在全国形成一个网络,不但要考虑IT方面,也要考虑流程方面、资源方面,包括对IT系统支持、数据的恢复、业务人员、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整个构成我们的业务管理体系,我今天的讲话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王柯敬:汪总刚才对业务连续管理的理念、思路做了系统的理解,应该说他推荐的理念思路是很实用的,对我们很有启发,下面我们请国际金融保险管理学院董事长Perry Chyau先生演讲。 Perry Chyau: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透过金融教育提升金融智慧”。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把这个主题在今天下午和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当我们探讨国内金融产业的发展,大家常常会忽略到,我们全民的金融智慧什么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在中国未来金融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的基石,我们从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待我们国内产业的发展的话,关键中的关键大家可以看到究竟我们全民在金融业好保险业好这方面的理解到什么水准,跟我们的产业发展有非常高的关联,我们看到国际大型的公司,特别重视今天当我们做理财规划、当我们做保险教育、当我们做金融产品规划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者究竟对这块的礼节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关系我们未来在这个产业上持续的发展,当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国内金融保险发展速度增长非常快,所以大家忽略到这个问题,一般大众对保险、风险管理这方面的了解是非常的薄弱,大家想想看在我们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你参加了多少金融保险方面的教育,金融保险的教育这块在过去学校里所提供的课程是非常的微弱,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举个例子,讲证券市场,整个证券市场大家过去投资的时候还非常的盲目,刚开始大家看到证券时戳每一个证券公司门口,都是人满为患,大家看到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证券市场刚开开始发展的时候看到每天都有暴力的机会,可是你检讨五年十年的时候,究竟有多少大众在证券市场获得非常好的投资报酬率,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亏损的非常厉害。 我代表的组织LOMA就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保险教育组织,成立在1924年,所以我们对全球金融保险教育在75个国家执行,所以我们在国内金融保险教育里面跟各个院校也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跟大型的保险公司培养国内的寿险管理师,在过去五年到十年做了非常多的贡献。 第一个我们想想看上海市民对金融保险了解到什么程度,看看大家对这个部分的了解程度到什么机构?最近在前两三天,12月12、13号在吉隆坡举行了亚太区最大的金融保险教育的高层会议,大家就在探讨整个金融产业的发展要注意到的就是整个金融产业一般大众的金融智慧到什么程度。我今天稍微介绍一下几件国际在执行的事情,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亚洲的投资者不能达到金融的目标,因为他们是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另外一个我们要看到的是大家对投资来讲,当你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用钱规划出一些有计划的步骤,我们谈理财的规划、或者是年金的规划里面,究竟我们应该怎么规划在未来退休所需要的退休基金,退休的规划是另外一种规划,证券的投资又是一种规划,教育的投资又是一种规划,这种规划里面,我们在投资组合里面,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的投资组合我们该怎么做,就像看到国内非常多的企业在过去投资里面投资的是非常的混乱,什么都投,房地产好就投资房地产,证券好就投资证券,能源好投资能源、投资网络等等,他什么都懂吗,这就是我们要看到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在哪?这也是中国企业在过去整个发展过程中是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化、结构化经营一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也要来经营一个企业的风险,企业的风险大家可以看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里面,有的时候除了几家资本非常雄厚的以外,大家起起落落、成功着、失败着,这都是在我们阶段性市场开放完了以后,大家在企业的经营里面在企业财务理财过程中缺乏非常好的经验,需要非常好的基础教育,所以大家对这件事情有一窝蜂盲目的投资。 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分析亚洲人的投资上跟北美投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投资采取的是80%用在储蓄帐户,北美的部分是80%用在投资,就近我们应该保留多少的流动资金来做一个流动的工具,做一个妥善的规划,这是家庭理财的时候最需要考虑的东西,因为国内一方面金融保险了解不够,常常一窝蜂的投资一些东西,一开始把比例放的非常高,看到因为这方面的损失马上收回来,所以我们看亚洲的投资,大家非常重视的是金融机构究竟挪出多少资金从事金融保险教育,花旗在全球拿了两亿美金执行保险、金融的培训教育,怎么样从小学、初中开始到大学,让我们的人员知道怎么样去用钱做很好的家庭理财规划,怎么做企业的规划。 我今天强调的就是金融教育对金融智慧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这下面也有一个网站,这个网站是在亚洲执行网络学习中心,资讯交流的教育网站,这个部分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我们也是希望经过一个专业的教育能够学会如何管理跟转移风险,如何了解财富的概念,如何了解金融的商品和服务,对自己、家庭、企业来讲做一个完整的规划,这是建立在我们金融中心里面非常重要的过程,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件事情对整个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当然更不要做一些错误的投资产生严重的亏损,老年年金上面讲一定发生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个部分也提出提醒,未来我们怎么结合政府、企业的力量、结合社会的力量,对于我们从小学生开始就应该考虑设计有关教育,进一步从初中、高中、大学让更多人熟悉风险管理和理财的规划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透过这个规划还是可以得到金融智慧,这是建立我们现代化社会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里面我们也看到一些研究的报告,亚洲人通常通过潜意识判断投资,与实际收益损失恰恰相反,承担适当的风险以求提高他们的收益,而是承担过多的风险以求避免损失。也就是我们常常是个人只凭着感觉和小道消息做投资,国外最近做了一个研究非常有意思,包含香港、新加坡、台湾的华人社会,我们一般的投资基本上所冒的风险比美国高,大家说中国人比较敢赌,在这个事情上才需的是比较积极的作风,也常常看到你的假设是错误的,你投资的判断是错误的,所以我常常在金融理财的回忆上提出一个间接,大家思考很快,在你过去五年十年之间你在投资的部分赢的多还是输的多,判断正确多还是错误多,都值得大家去思考,在整个金融保险产业的发展里面我们也希望建立更多的专家体系亚洲人倾向于选择个人的投资。这使他们面临着与选择组合投资相比更高级别的风险。 这是几个重点,我就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报告,希望我们国内特别是企业、个人、家庭的整合金融智慧,大家共同的推动提升这方面的水准,谢谢大家! 王柯敬:谢谢Perry Chyau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企业年金部总经理高松凡先生演讲! 高松凡:谢谢主持人,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与养老保障的结构调整”,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企业年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养老保障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年金企业制度从04年5月1号两个办法出台以后,特别是今年8月份第一批合格的金融机构资格认证以后正式启动了,国家企业年金制度主要特征我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理解: 第一是以个人账户制、基金积累模式为主要运营管理模式。 第二以信托关系为法律基础。 第三完全市场化管理。 第四独立的市场、多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在这个问题上,不少机构理解不太一致,在座的保险机构人比较多,一方面觉得市场化对金融机构是一个好事情,另一方面,有新的金融机构进来竞争更激烈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有这个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短线来看竞争更激烈了,长远来看是一种拓展和延伸。这两年尤其是下半年8月2号是一个分水岭,被称为2005年金融市场上最为期待的事情,原来的期望值相差非常大,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就是企业市场的初期特色,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导致初期特色的出现:第一个方面企业需求没有释放。第二个方面,没有出台全国性的税收政策。第三个方面投资环境不理想。第四个方面是监管体制尚未建立、配套法规缺失。我们在做市场的过程当中发现有时候几乎是寸步难行,当然这是一个初期特色的必经之路。第五个方面是金融机构尚未形成成熟运营管理流程和服务能力。 正是由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市场上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规模不足与充分竞争的矛盾。 第二、企业需求及企业年金管理流程的完整性与角色分散的矛盾。 第三、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与角色分散的矛盾。 第四、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矛盾。 第五、委托人则受托人能力的矛盾。 第六、目标客户与税收政策的不匹配。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有一些对策,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解决: 一、全国性的税收政策引导对企业和员工的宣传。 二、法规的突破(生产关系调整“大脚穿小鞋”)以责任认定而非机构认定,坚持信托模式核心价值,简化运营管理模式,放宽机构经营范围,促进角色合并、混业经营。 三、监管体系的建立,能否有更高层次的行政部门或委员会进行协调,更高层次的法规出台。 四、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现代化人力资源战略的形成,员工自我意识的提升。 五、市场主体的自我提升(产品和管理流程设计、综合服务能力、管理成本的控制)。 下面讲第二个方面,养老保险体制的结构调整。 为了有效抵御人口老龄化压力,提高养老保障体制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养老保险体制进行调整,目标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集中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强大的市场。 基本养老保险的改革目标:一是扩大覆盖面,降低替代率,提高统筹层次,二是统帐分离,先做实个人帐户。短期内个人帐户基金将仍由国家财政兜底,由社保机构全权负责,委托商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有限的市场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长期来看,这部分资金应与政府机构完全分离,与现有的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层次和范围也需扩展)共同构成第二个主要部分,完全市场化运营。 个人帐户与企业年金形成五个方面的统一: 一、所有权与责任主体的统一。 二、管理法规特别是税收政策的统一。 三、筹资成本及替代水平统一测算,统筹安排。 四、运营管理模式的统一(以个人帐户制、基金积累模式为主,辅以其他模式)。 五、监管的统一。 这是结构的调整,希望国家今后高度重视养老保障问题,增加决策的理性和透明度,提高预见性和前瞻性,政府职能部门摒弃传统管理思维,行业监管部门突破行业利益,共同培育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动养老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希望尽早看到这一天,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高总。接下来我们请美国北美信托银行北京首席代表陈金泉先生讲演。 陈金泉: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全球托管人的职责”。 北美信托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资产服务公司之一,向全世界各种公司机构提供资产服务、基金管理、投资管理与咨询服务,本公司在芝加哥、香港、伦敦、卢森堡、纽约、东京及多伦多设有服务和产品中心,所有国家与市区使用统一的科技平台及操作方法,我们的客户分布于39个国家,在约100个国家提供资产交收服务。 我们的服务主要是存放和保护客户的金融资产、贵重物品或单据。全球托管人的职责是确保客户的全部投资资产被妥善管理,而且只有经过客户授权后才能取出资产。 北美信托在大约90个国家提供资产保管服务。把现金从买方最终转移到卖方以交换证券的拥有权。 我们具有大规模的业务范围和专业技术,托管资产达到2800亿美元、年度交易量155000亿美元、存证机构和交易对方1400个投资管理人。在45个国家提供合约收入,在原税地减轻扣税与回收扣税,对客户提供公司行为在线通知,回复与报表服务,在42个交易市场里提供主动选举代理人服务。 还通过减小风险与扩大收益的服务项目,促进创收潜力,信息资源,后台外延。 投资指引监控,风险暴露管理,绩效评估和分析,风险管理工具(事件分析师) 外汇交易:24小时交易,73种货币,报价极具竞争力。 短期现金管理:提供19种货币有息帐户和其他选择。 证券信贷:可借贷证券超过8540亿美元,在46个市场进行借贷。 全天性的内部网每天为员工提供相关和可靠的服务标准,工具与信息、有关行业法规、行业与市场的每日新闻,最佳处理方法库,供全球各分部们共用。载有话题分类的全球相关新闻,便于参考和回顾当日事件,便于员工了解时事。 有利于职责专门化,投资管理人可专注于投资决策。 全球托管人职责的延伸:减少风险、扩大效益,创收潜力及信息资源,后台外延,中国机构投资者需要全球托管人。 我今天简单讲一些大纲,谢谢大家的聆听! 主持人:下面请生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政怀演讲! 李政怀:首先对各位现在还在这儿听我演讲,表示感谢,我的题目是“让市场化行为及时填充制度变革的空档”,这就是我认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观点,我的演讲主要是两个部分。 首先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么多年来社会保障改革经历了哪些事情,也想通过介绍看看过去我们是怎么过来的,然后我相信在有利于今后大家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其实我觉得最艰难的事情就是现在演讲讲什么。刚才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美国的陈先生用美国的话讲,虽然也有中文,但是中文不是那么好理解的。看一下我们第一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循序渐进全面的经济制度的变革,成功的实现造就了中国经济今天的繁荣,多年来GDP的高速增长。特点是方向明确、步骤渐进。问题是新问题填充的及时性。在整个制度变革中,新的问题就是在架构中、制度变革中各个问题、各个责任,哪个机构应该做什么、哪个需求应该怎么样提供,这应该是及时性的。 我们来看看整个的居民社会保障建设的历程。 1984年,国家首次把社会保障作为一项改革的内容提出来,1984年4月6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决定制订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那时候领导是国务院总理,讲这些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基本上我们这个国家碰到什么问题提什么问题,政府解决什么问题。那个时候我们整个社会是全民所有制,从国有企业中又有一些集体企业,这些职工养老保险问题是参照全民制度来做。把社会保障的词汇放进了中国改革的历程主要是从1984年开始。 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养老制度改革。开始经历了将近十年,因为这个阶段本来有限,从4月16号开始我就在那个工作组做,那时候很多制度包括很多相关领域的改革确实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其实从1984年到1991年经过将近七、八年的考察,确定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改革,把不光是集体企业,把所有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制订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一个是新加坡的模式,一个是美国的模式,这个模式制订出来,一般是将来这个人怎么拿到钱,并没有对整个架构性做很明确的规定,国家承担了这些责任。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实施模式。每个人从这个体系里面拿多少钱的计算公式也统一了。 2001年,确定了建立独立于其实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资金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又进了一步,这一步又把整个的体系拉出来建立。距1984年将近17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社会保障改革制度比较明朗了。 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执行办法》企业年金正式引入。 2005年,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农村人口特别是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的保障问题。 这两天的报纸大家看到了,国务院又有了规定,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从11%降到8%,我在这里不做新闻媒体的报道,主要是怎么引导社会的认识,11%和8%是什么关系,这确实是需要媒体对很多定义解释清楚的。我记得1995年算出来的是16%,确保退休以后能够拿到50—60%的退休金。那个时候我们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家统计局里工资跟全民拿到的工资,工资和收入定义不好定义,以及那个时候工资跟现在工资里的内涵不一样,在90年代初期,工资基本上不包含住房,工资拿到是给你吃饭、穿衣服,日常的开支,今天定义的工资已经包含拿到的工资,已经包含了你可以买房子住。 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所有人都要养老、医疗、救助。还要建立多元结构,政府制度发力,并监督确保法律的实施。服务提供者要设计保障产品,并提供服务,成本的来源主要来自政府税收及制订相关税制。 从目前来看我们个人承担的部分应该是8%,企业到底承担多少,我认为如果指定的法律也是8%的话,那么这个8%指的是税前,政府的很多的部门也在研究,很快会有一个结论。 我们再来看看改革进程中的空档。 1、新旧体系中居民财务报长的资金来源分类,时代的劳动人口所积累为现在的国有资产,新制度下的劳动人口创造新的经济,实施新的保障模式。 2、衔接中的空档:目前尚未正常加入社保体系的群众(近1亿流动人口)。 实施办法有几点: 1、加速培育或建立服务机构,以市场化行为去填补新制度下劳动人口的需求。 2、制订新制度下的劳动人口的税收、法律规定实施。 3、明确市场化行为的监管者及相关的监管条例,并严格执行。 4、把旧制度中的劳动人口保障资金来源纳入国家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同时将国有资产作为国家财政拥有资产,从而形成新的规范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也就是社会保障部分。 解决问题的同时,以明确的资产责任与目的,形成庞大的长期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长期投资者。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出最后一位演讲者,也是很重要的演讲者,就是太平养老保险的总经理王连万先生,在王总演讲完之后还有一个简短的闭幕词。 王连万: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参加“CIFF2005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和各位一起探讨企业年金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今天我要讲的课题是“发挥专业养老金公司的优势,主力推动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繁荣”,我非常荣幸代表中国养老金公司探讨中国养老金公司在市场上的角色、能力、认识和实践。 公司介绍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们讲养老金公司将成为推动年金市场的主流,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开端,可以想象这将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 第一方面我们认为各类金融公司各有优势,但是就中国实施力而言,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专业养老金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企业年金业务,专业养老金公司将把全部的公司战略、资源配置放在企业年金上,生存的压力将逼迫专业养老金公司在企业年金业务的管理、服务和专业技术进步方面走得更远,相对而言其他金融机构则缺乏这种生存压力和战略高度的重视,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意味着专业养老金公司必然会全力以赴,推动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方面就是谨慎经营严控风险,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秉承公司的信用良好、谨慎勤勉的良好形象。 第三方面是根据目前中国企业年金的信托制度,设计企业年金受托人将是整个企业年金计划的核心要素,由受托人接受委托人全部委托来管理,运作整个企业年金计划,也由受托人来选择、监督、更换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帐户管理,因此获得受托人资格,将在企业年金的整个运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获得了投资管理的认可,在利润获得方面得到一定的保障,这也正是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核心优势。 第四方面多样化养老保险产品设计和提供能力,强大的精算技术支持。秉承寿险公司的强大精算技术,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企业秉承能够给年金产品设计、投资工程设计、传统年金产品设计和提供均有先天优势,能够给客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企业年金产品的其他年金产品,能符合企业和个人不同养老保险的需求。 第五方面是根据中国目前企业年金投资投入领域集中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而非权益类,同时企业年金的现金流特点也要求实施资产负债管理,而寿险公司出身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固定收益类投资公司和资产服务在匹配管理方面,具备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债券的投资专家基本集中于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寿险投资核心技能,这是行业的公式,因此在投资这个行业竞争领域,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也具备了领先的优势。 第六方面是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设计,实施能力。首先公司在雇员福利保障计划的设计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企业年金计划则是整个雇员福利保障计划中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秉承和依托寿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计划设计和实施方面,专业养老金公司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七方面市场拓展和服务能力。目前中国专业养老金公司均依托大型寿险公司,主要市场拓展只能由寿险公司担任,而寿险公司具备完备的机构服务网点,众多的销售人员和强大的销售能力,必然在市场拓展和服务方面处于优势,尤其是与其他受托人相比。 随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我们预计在2006年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估计到2010年中国企业年金管理资产达到3000到4000亿规模,年增长率超过30%,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年金制度实施将重大影响整个社会的保障体制和福利保障制度,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团体针对企业年金的意愿和行动会保持一致,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不同性质的团体、不同的行业、不同大小以及不同经济效益的企业,将会有不同的企业养老保障福利政策、不同的消费行为和需求。 让我们看一下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或团体的特征和对企业年金的态度: 1、国有特大、大型企业,电力、通讯、石油、石化、邮电、银行、证券业的部分国有企业将是这一类型的典型。 2、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这类企业的个体差别较大,不推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它们将是我们宣传影响的终点,并将成长为第二举办企业年金制度的主体。 3、三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这类企业也将迅速成为举办企业年金的主体。 4、民营企业,特别是成熟、中大型民营企业。这类企业总体而言需要较场时间的培育及以建立正确的福利制度观念和投资理念。 因此投资工具的设计变得非常重要,由于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复杂性,在设计投资工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样化的伞状投资工具,比较设计不同的投资风险收益的投资工具来满足不推的投资偏好的客户,比如债券基金、平衡基金、股票基金,另外作为保险公司,将能提供分红年金。 ②保证收益基金,由于众多的国营企业的投资比较保守,员工的投资风险意识较差,收益波动的承受能力极低,而中国的未来资本市场的波动又较大,因此非常有比较设计一种“保证收益基金”成本公司承诺一个最低保证收益计划成员将获得保证收益和实际投资收益两者最高值,这种基金不但能满足众多保守客户的需求,还能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时,充当企业年金的避风港。 ③就是各类投资工具的自由转变,客户不同时期的需求会半生变化,投资理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基准和管理模式,方便客户自由转型资产这是发展的潮流。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目标替代率规划和缴费的关系。在设计企业年金替代率时,一般认为企业年金养老的替代率控制作80%以下是比较恰当的。退休员工的生活品质根本没有下降,过高的替代率将导致企业成本过高,损害企业综合的竞争力,替代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年金的融资成本,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我们前期做了一个测试,以上海为例,经过一些测试和初步的测算,不同收入、性别年龄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如下所示,员工的收入越高的话,养老保险替代率越低。而一般的收入计划在假定的情况下,如果每月按个人收入综合和10%的公款不同收入性别和年龄的企业替代率我们也做了一个测试,基本上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每交纳1%的工资收入,男性替代率在1.5%左右,女性在1%左右,如果投资收益不错的话将会更高一些,而通过对养老金计划来看,定在2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现在我要讨论的是专业养老金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推广实践。 企业年金是中国的新兴事物,大部分企业对此是不了解的,或是不够清晰的,因此宣传培训和销售显得尤其重要,专业养老金公司依托保险公司有强大的销售力,对于推动企业年金制度,培养企业年金市场,保险行业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这个责任,在多渠道的销售模式方面,多渠道的企业年金销售模式是必须的,除了直销人员直接上门销售,专业养老金公司还要运用经纪人、代理人公司渠道进行销售,必须处理好各种销售互相冲突的问题。 第二方面就是要重视市场的培育,企业年金是个新兴市场,任何新事物发展必须十分爱护这个市场,这点保险业、金融界必须达成共识,因此作为专业养老金公司非常强调对市场的培育让企业年金市场逐步健康壮大起来。 第三强调对单位、员工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企业年金的复杂性和员工的自觉性决定了培训的重要性,这种培训是全面、深入、持续的。要不断对企业进行宣传、培训而且要直接面对计划成员,对他们直接进行宣传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老龄化危机、企业年金、员工权利、投资理念、投资技巧等众多方面。 最后就是讨论专业养老金公司面临的挑战专业养老金公司是新兴的金融企业,专业养老金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刚才高总已经很详细的介绍了现在企业市场运作方面的障碍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多说。 以上就是太平养老保险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实践,以供各位参考,希望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未来会有更多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发言到此结束,下面请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论坛副秘书长徐刚先生致闭幕词! 徐刚: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参加“CIFF2005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国贸促会和上海市政协共同主办,为期两天的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主要探讨了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银行公司治理包括证券、基金、保险、金融安全、企业融资等15个议题,具体的大会内容大家可以登录新浪财经上面的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题,在这里同时也要感谢新浪网的几位工作人员,为我们大会做出了精彩的专题活动。 本次论坛共有150余位演讲嘉宾,400余位参会代表,近百名主流媒体和新闻界的朋友出席了本次大会,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致力于发展成为定期定址在上海召开有影响的常设性国际金融论坛,希望论坛与各位能够保持密切的沟通,我们论坛也希望认真的听取大家的意见,努力将论坛打造成为金融家、企业家交流的高层平台。 今天上午也是在这个场地,“中国国际金融论坛”、《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网”三家共同主办的“中国年度金融家评选”新闻发布会在这里召开,这个活动推出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的阐述和推动中国职业金融家建设的步伐,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沟通企业家和金融家之间的对话,推出“在企业家心目中我们所选择的金融家”的活动。 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关注中国年度金融家的评选,最后我想借用本次大会的主题,对大家表示感谢!中国2006年国际金融论坛,让我们一起迎接中国金融2006,迎接中国金融开放,大家共渡浦江,明年再聚金融论坛,谢谢大家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