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博鳌文化论坛 > 正文
 

文化产业会议沙龙演讲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7:14 新浪财经版权 ©

  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2005年11月18日至11月19日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以下为论坛商务演讲实录:

  苏纲宪: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商务演讲,首先我们是不是从那边开始,介绍一下我们跟新媒体的一些关系,跟互联网的一些关系。

  夏鸿:非常感谢给我一个机会进行交流,简单说一下,一个是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上刊登了比尔•盖茨的一句话,说出来很的人吓一跳,说“在未来60年传统媒体将消亡”,然后肯定会有传统媒体人会说不同意,我自己就是干传统媒体出身的,但是我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假如在1900年前,有一个叫蔡伦的人给皇帝上一道书,说在未来100年内用竹简写书将消亡,可能那时候皇帝不相信,但是实际上历史就是这样的进程,我今天讨论新媒体,我个人跟大家说的是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衔接关系,可能很多人认为说我们现在已经是数字媒体了,比如说很多报纸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传统媒体的特殊化,不是数字媒体,对于数字媒体而言,它不仅仅是用户在数字媒体上进行消费,更多是通过一种资讯的互动和社区的建立,然后能够感知个性化的资讯。随着Web1.0、Web2.0的运用,如果技术没有波动,大概就会从几个角度上升,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做分别,数字媒体在传播速度和规模,包括制造内容的成本,知识管理的成本以及互动性、娱乐化的程度,这个都和传统媒体有分别,因为限于时间不能展开阐述,但是数字媒体绝对不是孙悟空,一定是和传统媒体有非常好的结合,但是传统媒体怎么和数字媒体结合呢?很多人说我传统媒体是法宝,什么是法宝?内容,内容是传统媒体最好的东西,但是我告诉你,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你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这个,而是内容体现出的价值,和在这价值体系下,吸引下来的稳定客户,以及传统媒体在传统媒体时代的时候拥有的品牌和各种资源的聚集,对于传统人员的挑战而言,你怎么样有效地向数字媒体过渡,怎么样沟通,限于时间不讲,有时间再说。对于数字媒体有三大特征,第一是有非常清晰的可盈利的能力。第二是机遇的能力,后面的增值服务空间非常大。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第二个区别皆是增值服务可以一次性通过数字,而传统媒体是需要产业构建完成;第三就是由于技术和资源的相对垄断,包括市场的相信,因此数字媒体在现阶段具有强大的空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可以借数字媒体的机会获得机会。具体比较的话,我专门研究了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的形式,内容怎么形成,包括营销模式,限于时间都没有说。

  最后说一个简单的金字塔,在数字媒体时候,金字塔塔尖上是专业出版,就是现在在座所有传统媒体的专家们,包括可以借助数字媒体的工具,使你的用户群进行延伸,产生新的利益增长点;第二个金字塔再下一个是什么,我们管他叫商业出版,比如说现在很多的IBM也好,这些大的商业机构,他们要做广告,一定要找数字媒体,但是进入数字时代的时候,他们会直接找到用户,这非常可怕,因为传统媒体是通过广告到内容,到用户,而到了数字媒体,非常可能有广告主越过你,直接找到用户,因为他们自己的增值服务就是有效的内容,金字塔的底座是个人出版,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比如像博客、播客这些,这些东西的聚合都是个人出版要做的,金字塔的东西是从专业出版到商业出版这个大金字塔怎么构建,并且有可能改变新的商业利益,是我们现在传统媒体应该想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我自己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现在从事的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网上数字媒体的门户,其实我们一年没做任何宣传,就在互联网上,我们现在有600万注册用户,我们去年一年通过互联网发行的数字媒体杂志达1000万,这个数字想起来可能非常可怕,这个时候我想有机会的话,愿意和传统媒体的各位专家一起来分享数字时代的技术和我们怎么样探讨合作,通过合作使我们找到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中新的增长点,谢谢。  苏纲宪:段社长,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现在感到压力很大,现在美国总部压缩,你们现在新京报蒸蒸日上,你们有没有这个压力,你们的发行越来越好,怎么控制这个成本?

  新京报:我来的时候是跟邵总同车的,我在路上跟他商量,到这里来讲一些什么好,刚才谈了一个数字技术,我是搞传统媒体的,搞了十几年,我想这个产业目前有消亡的可能性性还不能监控,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想还是老老实实地服务于我们的传统媒体,但是我觉得应该借鉴新的技术,一个是数字技术,还有一个是资本能力,我个人觉得,新京报是合办的,是中国第一家跨地区,主管部门批准的,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允许举办的第一家跨媒体、跨地域的报纸,新京报成长快,对业绩本身支持比较领先,是在企业化运行的,有一个管委会,这个管委会负责管理新京报的一切,这个下面是李社长负责的总编、总经理,总编就是利用生产部门和总经理的营销部门,这个架构支持着新京报。新京报可能是差异性最明显,最独特的这么一张报纸,所以通过内容创新,自主创新,还有营销上的创新,刚才苏总也讲了一下,新京报有独特的广告营销制度,它的广告是直销的,我们有300多人的广告营销队伍,他们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它的资源牢牢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中,发行的话,我们又立即覆盖,就是北京市500公里以内,高度密集的覆盖,像党政机关,还有

写字楼,还有高校等等,重点媒体突出,新京报的客户就是营销客户,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些机制创新,通过内容的创新,还有通过一些营销的创新,我们可以传统媒体得到自己拥有的市场份额,新京报创办到现在刚刚两年,它的广告,估计今年实收3个亿左右,发行收入7、8千万,家起来有将近10个亿的规模,我们新京报的投资两个集团,初创投资了2000万,去年因为我们有好多一些机构,资本运营机构跟我们合作,包括报业集团的,制定正规的品质部。短短两年时间,让整个报纸的价值我们翻了20倍,我觉得传统媒体不是说业务无作为的,而是有机会的,我们将来有希望接触新的媒体,包括我跟夏鸿在探讨,觉得内容可以探讨,新京报一个周刊是做的比较广的,还有《北京周刊》,完全可以在内容方面嫁接,所以我觉得内容方面,因为传统媒体最有利的一个竞争力我觉得就是原创新闻,原创类的东西,把这个东西怎么转化为它的价值,我们会探讨,我个人觉得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一个双赢。

  举个例子,前几个月去了美国看了一些,纽约时报它的盈利是20多个亿,我们现在的报纸网站是没有赚钱的,但是纽约时报赚钱了,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到了新闻的改革,报纸的改革首先很多限制,但是我想通过我们自己的现有情况的研究,把资源重新地整合一下,还是应该有潜力的。昨天得到一个信息,就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政策,我们马上又要出台了,这个政策可能会对新闻方面进行相应的限制,特别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可能会有一个限制,但是只是出版社,对于电视又彻底放开,搞企业化管理,但是对于报纸,毕竟我们还是党的喉舌,基本的定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情况下,我们用现有的资源,用新的技术,把自己的传统媒体做大做强,我想新京报还是有前途的,我个人觉得,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苏纲宪:新京报是报业的奇迹,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有价值投资媒体”,新京报榜上有名,第一年提不上,因为时间太短,怕成长性太快,今年又被是评选为“最具成长性的媒体”,很多有兴趣投资传统媒体的,都是谈新京报,我不知道是找,您还是找南方报业集团的。有些投资方想跟你们接触。

  新京报:主要是新京报这个形象,报纸的形态,这份报纸的形象是第一,第二是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比较优秀,就是说一般所有的投资能跟我们谈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团队,是一个核心团队。第三个就是说新京报能不能到外面去搞报纸,有的时候品牌跟人加起来,说白了,我看了外国的报纸,它除了每一个地方有之外,洛杉矶、德克萨斯什么的都有,其实大多的内容,它的品种有7叠,中国版有6叠。到《纽约时报》有纽约的新闻、洛杉矶有洛杉矶的新闻,地区性和区域性很强,至少新京报,我们也在想,这条路能不能走,我现在分成5叠,把部分内容拿出来,把其他的加进去,比如中山的,加上中山新闻,其他的国际国内、文化经济基本上一样,我觉得完全可以嫁接过来,但是这个碰到一个政策问题,就是跨地区办报纸,行不行?一号周刊能不能行得通,因为相对来讲,我们目前的新闻是区域分割和行政分割的,像《中山日报》肯定是中山市的集团报,允不允许你进来,如果进来的话,像新京报,刚才讲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应该是有竞争力的,这跟市场的准备一样,我们也在探讨,有关部门也在做,以后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现放开的话,让一些有品牌竞争力的,有市场影响力的报纸能够到外面去,第一个减少成本,还有一个是可以提高报业集团的整个水平,也可以提高报业的影响力,更可以为报业的经营收入创造很大的条件,这个有利于国家整体政策方面的需求。

  苏纲宪:下面麦格理投资集团的温天络总裁,他们也是有丰富经验的,我们想听听他的意见。

  温天络:在投入银行里面做了十多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周期的波动,我在去年的时候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地方,发现传统的就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可能投资四个项目里,两个项目是超级成功,落差可能有10倍、100倍,但是其实有一些投资者是香港,是比较稳定的,传统的机会里我们看到是房地产,其实从传媒领域来讲,我们觉得很多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把上面运作的一些企业或者是产品,怎么样把这个产品从平台上面释放,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在差不多半年前(苏总在大会里面也提到),很多传媒上的证券化,在国外来讲,像一些收费的通信塔,或者是一些稳定收入的,其实我们说很多的,最近也在台湾去见一个当地企业里(是我同事介绍的),发觉这里有两块不同的投资者,一块是说他们纯粹是看PED,如果纯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达到一定的收益,是6%、7%的话,其实可以在这个投资领域里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在今年的4月份,我们在新加坡搞了一个5亿新加坡币的产业基金,把一些现有的资产,7%的年回报率,是按照美金来算的,结果出来的话,非常好,差不多是20倍的差额,当然现在的概念可能有收益基金的概念,跟风险投资很不一样,它把现有的消费注进去,所以在挑选这个过程来讲,资金比较大的金融机构,就是把它累计到一个投资组合,这是希望跟大家做一个分享的东西。其实最近来讲,等一下王树会跟大家介绍,很多中国的企业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融资方面取得很惊人的轰动,其实很多人也是不愿意见到的,像百度上市,上市的新闻打进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报纸,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其实很多时候成功的例子,也是有一些类似的跨国企业的盈利模式,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不是说从运作的角度看,所以这个里面来讲,有人说如果国外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容易理解,或者是可以找到一些企业,也会受到追捧,最后来讲的话,目前我们也跟几个客户,本身来讲也是重组一些通讯方面的基金,是在亚太地区的,当然总的来讲,风险投资都是具备的。从收益投资来讲,大家也不是说每年都要求翻一番,同样如果是7%的回报,前期是非常稳定的,这块来讲其实也有大量的投资,这是我要跟大家介绍的。

  苏纲宪:王先生,昨天我们晚宴上说好的,有一个项目,李峰董事长不确定,他在麻省是搞投资的,如果是战略投资,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

  王树:刚才我们同事已经讲了,首先我谢谢主办方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在这儿进行交流。首先我非常想向在会场的听众致敬,觉得挺不容易的。简单讲一下,首先我作为投资人来说,我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提供给我的机会非常重视,在美国这一块,包括了媒体,传媒、娱乐、体育、影视占GDP差不多美国的1/3,所以份额非常大,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势头来看,再加上这么多人口,这个市场谁都不能小视的,这是一个客观的分析;再一个现在体制方面越来越开放,很多传统方面的媒体,已经提到开始出现很多迹象,要进入市场化的运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三个机会的原因就是现在由于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快速兴起,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新技术平台和传统媒体结合的契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很多新的运作令人眼花缭乱,大家对超级女声应该有非常深的印象,我非常注重这个趋势,爱立信在这方面也一直走在前面,比如百度、搜狐,还有A8,音乐什么的,我想这都是正面的,还有更多的一些新的,新的Web2.0的技术,BBS,还有Rss,还有移动方面的博客,我们都已经做了一些投资项目。在今天这样情况下我想讲,我们对传统媒体应非常重视,传统媒体国家管制的比较多,但是它有很强大的内容,有些是原创的资源和比较强势的影响,它的资源如果能够通过一种新的技术平台结合,创作一种新的模式,引进一些新的机制,再跟国际资本市场接轨,通过我们的投资跟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我们相信是非常好的前景。我们对这方面的机会是非常重视的,也希望有这种想法,包括国企和民族企业,有这两个方面想法的朋友,我们愿意进行探讨,现在实际上在进行探讨,很多在进行之中,我们这个方向是比较乐观的。

  另外一点我想强调,作为一个创业投资基金,爱立信今年大概有四、五亿新的合作基金,是跟传媒的有关方面。在这个方面我想强调,引进国际资本的方式,发展下一步的增长,对做大做强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们是一个财务投资,我们不易控制,我们是实业的投资,到退出的时候还是你们,还是中国的民族企业,你丁类还是丁类,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助推一把,我们不是外资,你还是中国民族企业,还是你们的事,所以我们当台阶,你踩着我们走的更快,走到更高的地方。今天有一个老总,他跟复兴合作——21世纪报系,他的策略投资意义挺透的,我想我们也是,我想我们的国际资本也是,中国发展到这么前的速度,有很多在国际市场,我刚才说的百度都是。这种速度不跟国际资本市场结合,不跟新的技术结合,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希望,有这个想法,有这种野心的公司,不管是民营还是国营,都希望有这个机会。

  现场提问:现在博客非常流行,刚才也讲到,这个概念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说Web2.0还没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我想问一下王先生和温先生,在投资界是不是看好Web2.0和Web3.0?

  王树:这个问题一时没办法回答,但是从他的发展趋势来讲,还有一些先例,也不知道走在哪儿,确实也是,当时资本市场的评价标准也是,也没有来衡量,有那个情况,经过几个轮回之后,大家会担心一点,但是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非常大的机会也不敢放弃,所以最终我想作为一个投资人,你怎么去平衡,就是你那个投资组合里面,行不行,太大了可能也不行,要找到一个平衡,这是一个投资技巧的问题。我承认这方面是有点难,但是要么很大,不可能完全放弃,至于具体的模式,可能还要在实践中探索。

  温天络:目前来讲是关注了,是在关注这些情况,我的看法跟王树类似,这些方面趋势是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一些现象。

  苏纲宪:我们这几个投资界的优秀投资家,说法都很实在,他们都很忙,不是做实物的,每次开会都问我项目,昨天就问我,怎么回事?项目到哪儿了?所以如果有兴趣在史坦国际做,最好是有备而来,认认真真作一个准备,这样不仅是来听投资策略在传媒产业的观念,更多是认识一些朋友,特别是投资方的朋友,在投融资信息的对称,带来对产业根本的变化。下面请问李先生,你对哪一家感兴趣?

  李峰:其实刚才诸位都谈到了,实际上媒体的发展在产业的法尤其是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需要资本的积极参与,而且特别关键的,在关键时刻,资本的支持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向王树提到的,他提到了国内现在目前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应该说这几家新媒体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基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刚才王先生也已经讲出了辩证法,就是说它并不是说变成外资企业,还是民族企业,就像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吃面包,喝牛奶,不是说吃了,喝了就不是中国人,一样的道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资本跟长远发展是有机结合,而且我一直有一个观念就是说,风险投资还有资本,其实并不是做企业的对立面,它实际上是企业家的朋友,一定要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个事情,尽管进来拿了你的股份,但实际上并不是站在你的对立面,他会进到董事会里面来帮助你参与整个公司战略层面上的一些决策,但实际上一定要看他们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合作伙伴,不应该对他们有伤害,这时候我有一点感觉。因为我本来是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在硅谷也创业过,回国来,现在是在国内创业,有一点点区别就是有时候本土的一些企业家会对资本有又恨又爱的感觉,需要钱的帮助,但有时候又担心控制权等等这些东西,实际上其实你如果用比较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摆在公司层面上,而且有平衡机制,实际上它是企业家非常好的助理。

  苏纲宪:我们在座的可能具有双重身份的是博瑞传媒董事长孙总,原来是做资本市场,做项目融资,现在又在新媒体各个领域进军,是以投资方的身份,也是不愿意做公司,更愿意做投资这个角色。邵总是我们长期的投资顾问,我看他的简历,更多的是做过什么项目,我们请邵总对这个论坛做一个总结。

  邵岩:这个不敢当,表达一下。谈到数字传媒和传统传媒的关系有两点。刚才有一位嘉宾讲,内容,包括报纸也好,传媒也好,永远是发展的基础,数字只是把这种内容传播的效率更高,其实这个关系颠倒,数字化是为了原来的内容传播的更快,效率更高,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数字传媒,我听到刚才有位小姐提到,博客也好,Web1.0、Web2.0,实际上大家看到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先有一个现象,2001年的时候互联网有一个泡沫,其实那时候有互联网这种东西,新的一种形式出来,没有找到适合于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那时候就是一种状况,就是大家是一种泡沫。但是刚才我们讲到在投资里面,不同的阶段一定可以找到投资人的,只不过它的比例占了10%,比如说早期可能15%到20%,稍微晚一点,大部分在后期,但是我想这种现象是可以受到投资者关注的,而且Web2.0很多的点击,这样巨大的市场,实际上在未来产生了和它相应的商业模式,Web1.0的时候是搜索引擎变成了很大的市场,这个在一开始互联网发展的时候是不可估计的,所以我想Web2.0或者其他的数字化,或者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产业,在自己摸索到适合于产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的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具有爆炸性的利润增长或者是产业发展的机会,谢谢!

  苏纲宪:接着邵总刚才讲的商业模式我再谈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叫做打开传媒导向的金钥匙,我想现在传媒产业定位是一个产业,经过大家的努力,这是毫无争议的,这个产业的导向在哪里?就好像开发一个矿一样,它的定位,它的成本在哪里?我想今天上午包括南方报业集团、《第一财经》、《新京报》还有博瑞传播,他们这些在传媒内部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天通过一个上午的学习,我的感受很深,做传媒我想无非是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做内容的,做内容就像在座的做渠道的,做内容,做产品,要么就是资本,像博瑞,像我们原来有一个电视台,从这一家卖到那一家,再买过来卖出去,这种资本市场的倒买倒卖是最容易赚钱的;再一个是不以媒体盈利为目的的,比如说培森集团,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最近还有一个同事在意大利学习,他们说《金融时报》一直在亏损,前一个月才开始盈利,但是总编辑辞职不干了,这给我们留下一个印象,为什么不赚钱的事还干?培森集团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大家知道朗文教材,靠它的品牌,这是我一点个人的想法。现在是这样的,中国传媒产业这个大球已经开始滚动,它朝哪个方向走?是我们下面的关键问题,下一个月我们将在北京举行产业年会,希望大家能光临,谢谢大家,我们北京再会,谢谢诸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