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博鳌文化论坛 > 正文
 

齐勇峰:文化主权应该是传媒产业开放的底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5:55 新浪财经版权 ©

    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2005年11月18日至11月19日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以下为国家发改委文化传媒产业中心主任齐永峰博士精彩发言实录:

  苏纲宪:谢谢汪康懋教授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史坦主办的基本上是内部会议,所以专家的演讲,也是一家之言。接下来演讲的是国家发改委文化传媒产业中心主任齐永峰博士
,他今天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我国最新的传媒文化产业趋势和最近中央将出台的一些政策,大家欢迎。

  齐勇峰:大家好,博鳌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举办,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是第一次来到孙中山的故里,这个给予一种历史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么一种感觉,我想大家都有这个心情。今天我讲的是关于“传媒文化产业的市场”。

  市场开放数字趋势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时间比较短,简单地说一说,然后下面再进一步讨论。大家知道,今年我们国家的传媒文化产业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在试点,广东也是试点大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文化传媒产业在一些领域与市场开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说在电影方面,除了进口缓解以外,上下不开放,所以导致了电影产业的不能快速发展,虽然总量与国外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刚才汪教授也讲到了,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和前几年我们处于低谷时期的情况相比较,确实有比较大的成功。电影产量如2002年的以前这几年连续五、六年100亿左右,2003年增长到170多亿,2004年增长到212部,票房记录从2003年的10亿左右增长到15个亿,后来增长到30个亿,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前几天刚到三亚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我听到业内有关人士的看法,大家对电影发展的态势,大家的看法认为目前发展态势不错,总体情况是健康的,所以从整个传媒文化产业来说,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开放,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节目制作领域,通过开放,可以引进外资,外部可以进入,包括发行这个领域,全国已经有十家民营企业到了全国首发权。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制的决定,这个决定在8月份正式向外界公布了,8月份又下发了关于外资的意见,这两个文件下发以后,大家也看到了,这两个文件肯定了我们在文化产业开发市场,对市场开放做了一些肯定,同时对某些领域不允许外资进入有了明确的界定,所以方方面面有一些看法,我想对这些东西谈一些看法。

  我个人认为几个文件,以前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做出这个决定,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信息,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文化传媒,特别是传媒文化产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市场开放的一些特点,是一个渐进式的,分阶段的,有计划,有步骤,不能指望一步开发到底,一步到位,就是全行业对外开放,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文件的开放度还是一个阶段性的开放程度,就像当年我们四个特区的开放,沿海开放是一个阶段,随后有沿边开放,最后有了国内的沿线开放,以至于到今天达到了和国际接轨全方位开放,这个最终是经历了20年,所以有一个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开放,都是对前一段成就的肯定,都是阶段性的,开放了以后,这个市场是需要消化的。目前我们正处于消化前的这么一段时期,同时还应当开放,就是这个市场开放我们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监管跟不上,政府监管跟不上,外资包括一些民族资本,也进入了国家的开放领域,有些地方跟不上。市场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事情也都是需要经过一个消化,所以传媒文化领域的开放,也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的开放,目前的开放是有限度的,只是一个初步性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第二个,我们传媒文化领域的市场开放,它是一个内外有别的开放,这个我想要提醒大家,它是一个内外有别的开放,和经济领域不同,经济领域我们现在开放,市场开放有一句话,凡是外资,对外资开放领域,对内资都开放,但是文化领域,特别是传媒文化领域不同,因为这个领域开放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和文化信息安全,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传媒包括了平面媒体,包括了互联网,包括了广播电视,包括了电影文化,有线、无线,包括数字化。那么媒体资源,是以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为主,关系到国家的文化改革和文化的安全,全球都一样,都是对这个资源进行了控制,由国家发放。当然在经营权方面,有些是可以放开的,而且在市场开放方面,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不会说几乎是全面的开放,这样的案例非常少,所以文化有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重要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是物质的外表,但是传导着精神的产品,所以在文化市场,对外开放,我们实行的是内外有别的政策,和经济领域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文件所说的,我们对非共有资本采取了鼓励、允许的态度,对外资只是允许进行,没有鼓励,而且对外资不允许进入这个领域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设置了必要的投资背景,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

  第三点,整个文化产业,包括传媒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这种趋势是不会变的,还要逐步对外开放,现在试点工作已经进行将近两年多了,已经大大超出原来的预期了,最近中央可能要很快下发一个关于下一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意,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可能会作出新的规定,但是目前这个大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个领域从长期的趋势看,要继续进行改革开放,这个中国的趋势不会变,因为我们

传统文化体制在传媒文化这一块儿来说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这些体制都严重束缚了我们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同时市场也会逐步地进行开放,只是这个开放是一步一步的,是渐进式的,这是对目前的政策导向的基本判断。

  关于产业发展的趋势,我觉得也有四点可以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因为在座的传媒文化界的一线同志不少,他们更有发言权。第一,随着市场开放,非公资本在传媒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三方格局,民营包括民营独立经营权的和外资包括和国有合开的,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接近80%的份额,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其他领域,比如说在广告领域,民营发展也非常快,其次在新媒体,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大家知道,我们有一批互联网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且多数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那么未来在传媒文化产业这个领域,国有资本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结构方面来说,就是一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混合经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前那种条块分割的传媒文化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预计未来会来自出现产业、行业之间大规模的重组,还需要有一些时间,而且来推动重组的力量,不光是行业的力量,也有政府的力量,目前我们有80多家传媒文化,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而且传媒文化也是文化产业跟资产达到最高点的一个产业化特征最强的一块。要使它获得新的竞争能力,必须从结构方面来进行调整,来打破目前我们条块分割的局面,这样的话我们目前的传媒文化产业,这些国有的文化企业,可能就会像一个条块分割的小树长不大,因为在全国,我们这些企业的成长,就像上面有一个

天花板一样,阻碍了或者限定了它的成长,他一定不可能长大,所以必须打破这种格局,而打破这种局面还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去调解,但是从总的趋势来说,是必须打破的,我看在座的,今天参加会议的有《新京报》的,《新京报》是《南方都市报》的组团,在北京办的一家报纸,这家报纸成长非常快,它就是打破了条块分割,也是通过宣传部门批准的。再一个《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也是和《北京青年报》一起发的,三家办了《第一财经》,成长也非常快,这都是非常好的案例。所以未来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产业、行业之间的融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中间还包含了重组,我们目前重组的80多家文化产业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以行政化的手段推进施行了区域性的融合,而区域性融合就是行业性融合,不能说一个地区,比如说在广州,在深圳,我们整合起来的报业就是报业集团,整合起来的行业就是行业集团,本来在深圳这个地方含有《深圳商报》和《特区报》进行整合,但是整合以后反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垄断性的行业,行业是一种分割的,不仅没有打破,反而是区域性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导。所以目前80多家的重组的文化产业,目前的改革还不够,而且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探讨。

  根据国际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看,它一定是上下游的,一定是一体化的,这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未来传媒之间的行业的、产业的重组,市场的融合,将会成为一种长期的趋势。从领导部门来说,他也会看到这种趋势,目前也在试图鼓励某一些试点企业,在这方面初步有探索,我们刚才举到了《新京报》和《第一财经》,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

  第三个趋势,就是新媒体发展非常快,随着技术进一步的推动,现在技术发展非常快,除了技术进一步推进,新媒体层出不穷,先是网络,接着是数字化电视,数字化产生,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在数字化电视,在移动媒体,在网络媒体这方面将会生长出一大批新兴的业务。新兴媒体将会在市场中占越来越大的份额,所以推出新兴媒体,可能会得到不少的发展。我们一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他们成功的案例,我想这点大家是不言而喻的。最近我们已经也走出了一些企业,发现包括我们国有的一些文化产业集团,也在向新媒体方面进军,更多的是民营文化企业,包括我们今天会上的移动传媒这一块领域发展,这是和当代技术发展趋势相吻合的。

  第四个趋势,就是传媒,我们的传媒一定要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我们证券市场一句话,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复合市场资本发展和资本市场结合不一定成功,因为和资本市场结合中间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我们很多上市公司都跨掉了,是不是?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反过来说,复合资本是好的,这是微观经济一般的规律。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生产要素,各类生产要素的资源聚集,促使产业成长的一些大企业,一个强大的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品牌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已经有很多企业有成功经验,在传媒这一块,我们长期以来不允许进入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我们把传媒当成意识形态,现在随着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传媒中间有一块是可以进行产业化的,这个在方方面面都已经拿出了例子,特别随着文化融资体制的推进,最近中央有关决策部门现在已经在这一方面允许了,现在已经初步筛选了12家传媒文化企业,主要是国有传媒文化企业,也包括民营,12家作为第一批上市的预选企业,现在正在进行改造,正在培育,正在做上市的各种工作,我们预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文化产业,特别是传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市必然是越来越迫切。我们预计今后会出现一个和资本市场结合的上市的高潮,会出现这么一个持续的时期,形成一股小高潮。应该说如果中国有那么一大批传媒文化企业,能够到资本市场上市,特别是要境外资本市场上市,那么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目前可以说是还处于蓄势待发阶段,但是无论如何,大家可以看到,《北京青年报》已经成功了,如果这12家企业在资本市场能够如期上市,将会对后来起到一定的强烈的示范作用。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促进,这一方面的工作,我想会速度加快,这也是可以预见的。

  今天我想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苏钢宪:齐永峰博士长期为国家部门起草中央文件和报告,所以机会很难得,还要各地的跑,也是难得碰一面,所以今天专门提一个问题,看有谁举手。

  现场提问:齐永峰博士,我是《中华新闻报》的首席记者,刚才听到谈到中国传媒产业的政策问题,我想知道传媒产业政策有没有一个底线,如果有的话,底线是什么?这是第一;第二就是说传统的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一个开放的问题,新媒体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传统媒体的老总也都感到了新媒体的压力,就是说政策跟新媒体的政策是不平等的,是不在一个线上,那么您从政策的层面怎么回应这个问题,谢谢。

  齐永峰:第一个问题是说开放的底线,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苏纲宪:《中华新闻报》的首席记者,权威部门提出权威的问题。

  齐勇峰:这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用一个定性的语言说,不用定量的语言,这个开放的底线就是要不影响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为底线,那么各国的媒体都是有保护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即使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大家知道也是对自己的媒体进行保护的,也不是全方位开放的,包括像韩国,韩国在电影这一块,很明显,40%都是自己国家,必须是40%,所以如果说是要底线,我认为文化主权应该是一个底线。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新媒体近几年发展太快,所以我个人的看法认为,我看有关的管理部门对新媒体怎么样进行监管还缺乏经验,那么这中间有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所以相对而言,大家现在看到的新媒体监管好像比较松,好像还缺一些办法,那么甚至有一些刚刚产生的新媒体监管还是灰色地带,所以国有的文化单位反映发展慢,民营企业“哗哗”一下子起来了,结果发现一下子形成一大块产业,当然了,它会对我们传统产业形成一个压力,这个是肯定的,这个竞争格局可能今后压力还要越来越大。我觉得从美国媒体发展的趋势看,报业这一块在储量是逐渐下降的,这个趋势是可以看到的,储量一直在下降,发行储量、广告储量都在下降,新媒体发展很快,但是也要看到,新媒体发展将来可能也会遇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会遇到老百姓的认知水平的底线,在一段时间以来,长期看,如果从几百年长期趋势看,可能大家知识是越来越高的,但是从一、二十年看,可能到一定时期,比如宽带,互联网已经达到1亿户,不可能像手机一下子达到3亿多,城市人口是多,我们现在城市人口才多少,农村大量的地区还没有这个消费,但是不管怎么说,新媒体肯定是要给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我觉得传统媒体必须形成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如果不走,恐怕将来发展很难。监管这个问题,现在我同意这个意见。

  现场提问:我是《香港商业报》的,首先我要表明我的建议也好,问题也好,就是有建设性的,作为一个香港人,一国两制很多人感觉我们要组织一些爱国的行动,爱国的组织,同时当然要靠传媒的宣传,可是到今天为止,香港很多的有建设性的爱国的杂志和传媒,国内现在还是禁止的,我想知道有没有一个时间表,当然我们国家可能在政策上定了一些目标,但是总是有一个时间表,如果没有一个时间表,让大家没有准备,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没有目标,所以我想,从这方面了解一下国家的政策对传媒的自由,应该有什么样的时间表,怎么样的进度?比如说现在国内都不准香港的电视进来,深圳是可以收的,其他地方就不准收,甚至深圳收到一半,突然摸黑了,这是给大家一个非常不好的反感,谢谢。

  齐勇峰:这个问题也很有挑战性。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以后就是一个地方,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觉得有一点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去年11月份去香港参加了亚洲文化合作论坛,我们也在一些小巷子跑了跑,和一些市民聊了聊,我看大家对CEPA提到媒体这一块,媒体这一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有时间,我们下来可以聊以聊,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