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梁晶工作室共同发起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为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而召开,围绕“经济学教育培养体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经济学教育师资体系、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体系”四个主题进行探讨。以下为第一主题分会上
严清华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我觉得知识结构在这里面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即学生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经济学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我觉得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而且是动态性的。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我们概括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一般基础课程,是最基础的课程,包括大学开设的数学、外语、思想品德和通知课程等。是所有大学本科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只是不同层次的大学各自体现出不同的特色而已。
第二个层次是专业基础课程,是作为经济类、财经类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这个层次里最重要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属于理论性的课程;再一个是史学方面的,如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课程,它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第三个属于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方面的课程。
第三个层次是专业特色课程,它体现你的专业特色是理论的还是应用的,而且体现各个学校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像我们学校经济学有两个类型的,一个是国际数理经济和数理金融试验班,再一个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育基地班,前者更注重数学等现代分析工具的学习和应用,后者更注重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侧重我们学校有相对优势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熏陶,以体现我们专业的特色。
第四个层次是学生个人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走向自主组建知识结构,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以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如是考研究生还是就业。
这种知识结构还应该与时俱进,是动态性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摄取知识,即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合理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