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梁晶工作室共同发起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为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而召开,围绕“经济学教育培养体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经济学教育师资体系、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体系”四个主题进行探讨。
以下为第一主题分会上朱忠明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我觉得知识结构在这里面是非常核心的问题。这个经济学的学生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我觉得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最基本的层次,我们概括有四个层次,一个最基本的层次,我们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性的大学里面培养的经济学学生,它这个基础第一个层次就是最基础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包括大学开设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的相应课程,基础类的学校里面,这个要体现出来。 第二个层面,专业基础课程,就是经济学专业,财经类的,作为经济类的、财经类的这一类学生最基础的需要掌握的课程,这个层次里实际上我们考虑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属于理论性的课程,再一个史学方面,经济史等方面的。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第三个结构属于一种工具方面的现代经济学的分析。 第三个层次专业带有一定的特色,刚才讲到培养未来理论性的人才,未来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人才,原来不是研究的学生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个层次要体现你专业特色是理论的还是应用的。还有各个学校还要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像我们学校经济学有两个,一个是国际数理经济、数理金融,这里应该培养数学、外语比较多一些,数学要求,实验班的学生上数学系的课,学生应该拿数学系的学位。在理论这一块体现的比较多一点。第三个层面选择的专业课程,在经济发展理论这一块儿,在发展经济学这一块儿,在经济发展理论这一块儿,我们学生学的比较多一点这就体现了我们专业的特色。 第四个层面,学生个人的选择空间多一些,学生未来的发展,考研究生还是就业,知识结构是以上四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