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梁晶工作室共同发起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主题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为纪念《经济科学译丛》出版十周年而召开,围绕“经济学教育培养体系、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经济学教育师资体系、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体系”四个主题进行探讨。
以下为陈平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我的感觉,梁晶他的同事做的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是以民间创新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新的标程,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不是领导设计的,而是民间创新,然后领导认可。在我的感觉里面,中国经济学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不克服一些中国文化固有的障碍,中国经济学想要在世界上变成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对人类经济科学有所贡献,我认为还有很大距离。 我讲几件非常具体的事情,一件事情我认为中国经济学要成为一个科学,就要实现责任和荣誉的对称。《经济科学译丛》以后的出版,要尽到责任,所以希望每一个经济学家要非常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挂在上面,你要挂你要负责。 第二,我对办新的经济学报非常高兴,一跟现在的经济研究做竞争,但是我也有忧虑,握有一个非常大的感觉,学的是越来越分工的科学,我在国外做研究定位非常清楚地回到国内发现学通用化,我觉得中国经济学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因为人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像现在的学报都是全方位的,比如说你做国际性的杂志,金融的杂志,应该有越来越多杂志和传统的杂志进行竞争,这样才会显示各个学校,各个杂志的特色,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希望大学把通用学报改版, 第三,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我很赞成林毅夫的多数观点,但也有不同的意见。第一没有什么普适经济学,经济学如果没有争议,应该是全世界都能适用。但是我们也承认现在所谓的主流经济学,主要是美国为中心,并不代表吸纳了德国、法国其他过的主要贡献。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即使在芝加哥学派,都是芝加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重大经济学上是没有共识的。我看到后面有一个想法,中国能否建立统一的经济学,我的看法西方经济学的好处和长处恰恰是一个多元的、竞争的。我想在这一点儿上,我们不仅要跟在主流学派前沿我觉得比较平衡地介绍不同学派的观点。我们应究的方向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而不是建立新的统一。最后我补充一我们现在办的最好的研究中心,以北大为代表,里面的学生经济基础非常弱,所以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要加强中国案例的教育,如果我们不能做类似的中国典型案例,中国的经济学离世界主流还有很大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