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企业成长论坛
暨第五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颁奖典礼纪实
文/本刊记者 中 展 林 涛
部分嘉宾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谢伯阳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冯 并 《经济日报》社总编辑
沈柏年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
李新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陈德康 兴业银行副行长
张育军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刘惠文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兴浩 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Jeff.Lowe 美国湾流公务机公司亚太区副总裁
麦广帆 海港饮食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陈 浩 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任晓彦 天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楚隆 万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伍少波 名匠轩家具(集团)总经理
李凤祥 华通行物流集团董事长
周连期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斌 中信出版社社长
刘东华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
牛文文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编
“5年前,一个年轻人看到一本杂志评选‘未来之星’企业,心里就期盼着自己能够在将来成为其中一员,今天我终于做到了!”这是上海优博展览集团董事长单大伟在第五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颁奖典礼台上发表的获奖感言。
在5年多的时间里,单大伟的优博展览集团已经把“住交会”做成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展会,其举办地址也从广东移到上海。而同样在这五年里,《中国企业家》主办的“未来之星”从浩如烟海的中小企业中共评选出105家具备高成长能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鲨鱼苗,这其中不乏像用友、盛大这样已经成长为行业领袖的大鲨鱼企业。
“前三届颁奖在北京,去年在上海。今年是第一次来到中小企业发展的福地、旺地——广州。”2005年5月20日,在广州凤凰城大酒店的毕加索国际宴会厅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的这句话解释了第五届“未来之星”颁奖典礼由京沪移师至广州举行的原因。
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福地”,广东本次共有5家企业入选了“未来之星”,出席颁奖典礼的广州市常务副市长沈柏年显然对此很是高兴,民营企业的“娘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在给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颁奖时的笑容同样真诚。《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冯并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褒奖则获得了与会500多位企业家最热烈的掌声。
当然,这天最受关注的主角是这些从全国2000多家候选企业中选出的21家获奖企业,他们因为过去三年的高速成长以及发展潜力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并最终使得他们登上颁奖台,除了本届“未来之星”,还有40多家往届“未来之星”企业参加了今年的颁奖典礼和随后举行的“中国企业高成长论坛”。
阮福德是2003年“未来之星”的获奖企业——浙江杰克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他抱着学习、交流的目的来到会场。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姜鹏明则希望能在会上认识更多的业界朋友,绿创环保集团是2004年的“未来之星”。
本届“未来之星”获奖企业北京瑞斯康达公司副董事长朱春城认识到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他认为中小企业之间的互相交流极为重要,因此他对5月21日举行的“2005中国企业成长论坛”抱着极大兴趣。
颁奖典礼的第二举行了“2005中国企业成长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突破成长的瓶颈——中小企业走向成熟”,上、下午两场论坛共包括四个议题:高成长企业的管理控制与领导力;成长性企业的战略远见;改进金融服务,成就“未来之星”;新兴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在论坛上,上海聚众公司CEO虞锋贡献了自己的融资经验。没有演讲稿的天津泰达控股集团董事长刘惠文则用“生傻孩子”来比喻投资失败,这个比喻引起了听众的轻笑,但笑过之后,企业家们更多的是陷入沉思。当年的畅销书《联想为什么》的作者陈惠湘也以企业家和学者的两栖身份出现在论坛主席台谈起了超越“学习万科”的“新三个学习”。
“对于今天‘未来之星’的颁奖典礼来讲,获选的21家明星企业是理所当然主角。”《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冯并在演讲时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未来之星”实际上也是“未来今日之星”,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企业明星。
21家“未来之星”获奖企业的领导者都是清一色的男性,这也让与会的华友世纪副总裁王筱平女士提出抗议,她的抗议很快就获得回应,《中国企业家》刘东华社长当即表示考虑在将来为女性企业家设立奖项。
本届“未来之星”获奖企业广东惠州雷士工业总裁的吴长江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希望未来之星们的未来不要太久。”显然,他的意思是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早日成为今日之星。
5月20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105家“未来之星”企业共同倡议和发起成立的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俱乐部在凤凰城宣布诞生。2003年21星企业深圳市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杰宣读了俱乐部宣言。这是一个集高速成长和健康发展企业以及投行,管理学术界,咨询机构等众多服务性机构于一体的部落,该俱乐部强调相互合作,共同成长,促进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就是在关注大企业、关注企业领袖(年会)之外,再建立一个关注成长型企业、关注未来的‘第二平台’。”《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在闭幕辞中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显然,这是一份为未来的无数次聚会所下的邀请函。
“今日未来之星”的盛会
冯并(《经济日报》社总编辑)
“未来之星”更是“未来今日之星”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生活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出台了鼓励、支持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分别从市场准入、金融支持、政府服务、产权保障、完善监管和政企互动等方面决定了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这对民营中小企业是新的激励。随着这次环境的成熟,中小企业的情况也会不断地得到改善。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在逐渐地形成。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未来之星”出现。
沈柏年(广州市常务副市长)
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特色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众多的高速成长的新兴企业。如今,这些新兴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全球化的竞争和大企业的挑战。这些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快速成长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中国企业家》把本次论坛主题定位在“突破成长瓶颈——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所在。
广东的工业结构一直以新兴的中小企业为主。今天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些新兴企业都在为将来成为商业巨人的远大理想而渴望突破,都在为中国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座的各位大企业家、经济学家、投资机构也在为这些企业提供管理与资金各方面的支持。据我了解,前四届企业成长论坛和“未来之星”颁奖典礼都是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这是第一次在广州举办。并且,本届“未来之星”评选广东省有五家企业入选。我相信,通过本届论坛的举办,必将进一步促进广州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刘东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
创造明天涌现更多的市场经济“国王”的环境
从今年开始,我们的“未来之星”颁奖典礼以及“中国企业成长论坛”,“未来之星”的获选企业们成为真正的主角。这一点非常值得祝贺。
“未来之星”颁奖已经5年,我们有的“未来之星”三五年就超过了许多企业三、五十年没有达到的高度。但是另一方面,时间的确又非常能说明问题。第一届的“未来之星”我们通过分析调查,发现遭遇失败的企业是最多的,第二届又不一样了,表现普遍好。第三届又出现了很多像盛大、腾讯、携程一样的企业。一届比一届更喜人。如果你带着梦想出发了,不怕离开时不是特别到位。怕的是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没有操守。就像我们“未来之星”评选一样,一开始很小,但是我们有非常远大的梦想。我们坚信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将会变得不一样。
西方分析家说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国王。我们评选“未来之星”的过程就是要发现、研究、鼓励、支持、创造明天涌现更多的市场经济“国王”的环境。
新兴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在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成就未来之星”的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们就企业如何重塑银企关系,推动金融服务的完善,加强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的理性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陈德康(兴业银行副行长)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需要不断改进金融服务
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要多方面努力。从银行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改进金融服务,提升对中小企业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门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1、明确银行的自身市场定位,深入研究分析,强化对各个行业中小企业的认识和把握,成为中小企业的得力帮手,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在服务中提高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同时,在发展的基础上,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定价的合理性,使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收益能够准确反映承受风险,弥补银行可能造成的损失;2、针对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着力建立健全一套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级等体系,而不是简单地照办照抄目前大型企业融资管理上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3、加快金融创新力度。通过金融产品收益平衡风险。
张育军(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中小企业应主动接受资本市场洗礼
在我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对国民经济真正发挥实际影响力产生控制作用的往往是受资本市场扶持的一些企业。所以更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主业突出,成长性较好,具有广阔市场的企业,应该踊跃地主动接受资本市场的洗礼,逐渐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运营机制,早日发展成为大企业。深圳某公司在1988年首次上市时融资额为2800万元,此后通过五次再融资累计筹资31亿元,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龙头。 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 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夯实管理基础、强化规范运作的过程。像中兴通讯、中集集团等优秀企业,正是通过改制上市,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实现长远发展。另外,资本市场有一套完备的企业家培育机制,通过改制辅导,使企业家熟悉资本市场理念与规则;通过股东、监管者、社会方方面面的约束,迫使企业家树立诚信意识;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兼并等的洗礼,以及相关产权制度的安排,使企业家逐渐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张楷雍
(深圳市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永远不会解决,但是永远在解决之中
事实上,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1、它的贷款风险和回报很难匹配,中小企业的风险要比大企业高,而回报却增长有限,尤其在过去利率没有市场化之前肯定是这样的。即使是在美国这么完善的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利率一般也比大企业利率平均高一倍以上;2、信息对称的成本比较高。因为单笔资金数量小,而银行要把这些企业的信息调查清楚的成本比较高,银行的成本高了,贷款难就是难免的。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首先要有正常心态。贷款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谈判,是我们跟商业银行之间,跟担保之间,投资机构之间正常的商业谈判。中小企业要有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这些机构的认可,不要别人来帮助、怜悯。请求是没有用的,要靠自己。而且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如果一下子要贷一千万,或者上亿,确实很难,但是贷10万不难,我们有一个客户,最开始只贷了10万块钱,现在我给他的担保额是3000万,要有这样一个信用累计的过程。
虞锋(上海聚众传媒CEO)
为什么要选择风险投资
是直接银行去拿钱?还是找一些风险的投资来帮助你一起成长?尽管都是钱,但是对你发展是有很大不同的。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要真的变成国际性的公司,当然一定要找一些国际性的风险融资来做。而且一些风险投资能帮助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就样既解决了金融的需求,也对整个企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有帮助,有利于企业更长期和国际化的发展。
国外的风险投资最关心整个团队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治理结构是否很透明化,按照比较国际化的水准来做。第二,团队的人是否在专业领域有经验。
风险投资当然是要拿走企业一部分股权。但事实上,国外的风险投资者并不希望拿到企业的控股权,因为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这样不利于激励创业者。在盈利的情况下,他会鼓励你占有越来越多的股份,因为这样公司和你自己的利益越来越相关,整个创始人和创业团队会拼命做。他不占你的大股,但是会有非常好的一系列严密的手段监视你的体系,可能有时候你签的时候感觉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条约,有些事情的决策上风险投资是一定会要求拥有一票否决权,比如你要跨行去做房地产,或者去开别的工厂,他是肯定会一票否决。国外风险投资最强调是你在专注的领域里面做得最大。
陈浩(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认识中国的风险投资
作为企业家本身对风险投资应该有更多理解和了解。企业家可能觉得风险投资的有些要求过分,会要求有很多权利,其实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在中国的融资环境中还是新鲜事,大家互相还是不太理解。风险投资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我们的企业家在找风险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哪些风险投资偏好哪些项目?哪一些项目是他们看重的?这个很重要,而不是盲目地到处去找,结果效果不好。
李凤祥(华通行物流集团公司董事长)
国内银行需要竞争压力
我们跟很多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银行服务业务也在提升。但是,虽然他们也劝说我们去开户,事实上我们发现国内银行贷款还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实际操作的时候,可能手续繁琐,或者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审批的问题啊,过程非常漫长。未来几年国外的银行进入中国会不会还是这样?是不是我们中小企业再坚持到国外银行进入中国以后,再去(和银行)打交道?
卢楚隆(万和集团总裁)
一切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还是和企业竞争能力相关。目前中国的市场化刚刚开始,金融行业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市场化的平台,银行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作为企业还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比如说:要更加认真研究市场,要把业务国际化。要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构,包括资金治理结构。企业自身的能力非常重要。
周连期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规范企业才能获得更多融资
比如在创办企业的过程当中,曾经就有过用品牌向银行融资的过程,如果不是在银行用品牌抵押融资的话,就没有今天的“七匹狼”。现在七匹狼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而且企业经过上市辅导,经过规范,通过付出以后,感觉企业各方面更规范了,银行对我们也信任了。企业跟银行的关系就是鱼跟水的关系。现在,很多银行主动找我们要求贷款。
任晓彦(天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本场论坛嘉宾主持)
资本结构演变和流动可能是场革命
资本结构的演变和资本的流动可能是一场革命,资本是我们企业和企业家最重要的营养成分,资本会影响我们的心态,会影响我们企业成长的路径,也会影响我们的未来。我们应学会多渠道利用资本,贷款难不等于融资难,资本不是魔方,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被我们的企业家所利用。
新兴企业的战略远见
在关于“高成长企业的管理控制与领导力”的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们就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来控制高速扩张期的企业、如何转变领导风格适应不可避免的变化、如何重新审视并更加重视战略管理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李新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新兴企业驾驭战略远见的4大原则
快速成长型的新兴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有战略,因为他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和凶险,需要有具备远见的企业战略。但企业的战略有时像一匹野马,怎样驾驭得当,走向自己的目标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在我看来成功的驾驭战略远见需要有4大原则支撑:1、必须要有大的战略图谋。新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诱惑很多,认清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是最核心的问题;2、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危机感是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它会驱动企业进行风险规避和未雨绸缪;3、必须要有持久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是模仿和跟随型的,到最后因为缺乏差异化和领袖力只能去打价格战。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去超越,才能在市场竞争里获胜,让远见变成现实;4、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制度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核心,任何一个企业战略,必须要有合适的制度来配合。
刘惠文
(天津泰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兴企业避免投资失误的三大箴言
企业最终失败,原因很多,对于快速扩张的企业来讲最大的危机来自于投资失误。投资失误与经营失误不同,经营失误就像丢了一个钱包,但心疼一下就过去了。而投资失误就像生了一个傻孩子,为他一辈子操心,受累,承受无穷无尽的心里折磨,最后可能死在傻孩子的身上。
我认为有三大箴言来避免投资失误:1、在哪儿干。哪里是你的发展领域,哪里最有利于发挥你们的优势这很重要;2、和谁玩。现在的社会完全自己干不和别人形成伙伴关系,肯定不行,因此要找准自己的伙伴,互相借力,共同发展取得双赢;3、同谁争。不竞争是不可能的,但是必须知道和谁在争,这个很重要。如果对手强大到你不堪一击,那赶紧退出这个领域。如果对手太小,也赶紧退出这个领域,就如同你是正规军,你的对手是个游击队,你打不过游击队,因为双方的竞争成本不一样。
陈惠湘(北京丰收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房地产行业超越“学习万科”的“新三个学习”
企业具备旺盛的赢利能力很重要,建立能拷贝的基础管理能力也很重要。所以做为有房地产业务的控股集团的老总,我跟公司的同事们讲“学习万科好榜样”是需要的,但仅仅学习万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万科也是房地产这个幼稚行业的先进企业。因为从目前来讲房地产行业的这些公司,没有哪一家真正是赚到房子的利润,而是土地的利润,也就是从来没赚过产品利润,我跟我的所有同事讲,如果未来还是这样的话就不要想活命了,一定要具备产品盈利能力,能赚房子的钱。
所以我们要有新三个学习:1、向金融企业学习安全与服务;2、向工业企业学习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3、向高科技企业学习创新精神和团队打造。
周炜建(美涂士集团董事长)
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主
成长型企业会经常遭遇人才瓶颈的问题。我最初引进很多职业经理人,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都走光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我的企业里面水土不服,在当时我还不具备生长职业经理人的土壤。后来我自己进行反思,企业要发展不能靠老板一个人去做,必须要有职业经理人队伍,而且企业里要有职业经理人生存的土壤。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现在有董事会、决策委员会,积极的孕育职业经理人生存的土壤,让他们有空间发挥作用。现在非常高兴的是在我的企业里,基本上所有的管理岗位上全都是职业经理人。
李兴浩
(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没有对手
我一直认为,志高空调没有对手。为什么说没有对手?因为我一直认为别人可以做的事我为什么不可以,所以我没有对手。但另一个方面我也认为有对手,因为对手可以做我的老师,我可以通过学习和竞争,在市场中锻炼自己。
志高空调发展到现在就是用这样的心态走向自己的市场、让自己不断地完善。最后依靠这种文化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麦广帆
(海港饮食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我的回报是品牌
我从25岁开始做第一家海港酒店,到今天我已经把海港酒店的品牌做到每一个省会城市,现在整个中国有九十多家酒楼。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都在用投资人的钱,我卖的是管理。在十几年的发展里,我享受的是品牌的回报,虽然我们赚的钱不是很多,但我的理想是要做一家中国的餐饮管理公司,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外国的酒店管理公司一样。
《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俱乐部宣言》
2005年5月20日,我们——5届105家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俱乐部”。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对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认可;我们将努力促进俱乐部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为此,我们郑重发布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俱乐部的目标规划与行动方案。
(一)目标规划
1、增强俱乐部成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赢得社会的关注与尊重。
2、培育形成行业性或区域性的战略联盟,提升全球化进程中的企业竞争优势。
3、切实推动中国新兴企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协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壮大“未来之星”的队伍与实力,使其能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群落。
(二)行动方案
俱乐部将为“未来之星”提供一个与商界领袖、知名学者、投资机构等各方高层次的对话平台,以应对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并实施以下行动方案:
1、把握行业与区域发展态势,创造新的投资合作机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建立“未来之星”与各地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有效沟通渠道,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
3、举办各种活动(如论坛、研讨会、沙龙等),研究和讨论相关重大话题,促进内外的沟通与协作。
4、与研究机构合作,洞察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发布,提高企业应对不确定环境的决策能力。
5、引导并培育俱乐部成员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2005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