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正文
 

欧盟政经发展可能提供的商业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9:31 新浪财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阮宗泽

  当前,在观察欧盟的政经发展和中欧关系时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一是《欧盟宪法条约》遭到法国和荷兰的否决,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严重受阻;一是由于欧盟就中国的纺织品设置各种限制,中欧在纺织品贸易上的争端硝烟弥漫。

  2005年是中欧建交30周年,经过30年的共同努力,中欧正致力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双边关系现正处于历史上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新的拓展,同时在经贸领域的摩擦也日益增多。

  一、光荣与梦想

  建立一个“大欧洲”是欧洲人的光荣与梦想。从《罗马条约》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再到《尼斯条约》和《欧盟宪法条约》,欧盟一直致力于内联外扩,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1957年3月根据《罗马条约》组成的区域联盟组织,1958年正式成立。1973年1月,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1月,西班牙和葡萄牙被欧共体正式接纳;随后,瑞典、芬兰、奥地利也相继加入欧共体。1992年2月7日,根据12个成员国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易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建立在三个基础之上,即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协调各国内政与司法事务。同时,欧盟内部实现了人员、物资、资本与服务的自由流通。

  2004年5月1日,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将会创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拥有4.5亿消费者的单一市场,这一数字比原15国增加将近一亿,大于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总和,占世界贸易量的约20%和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已经成为国际上一支不断上升的追求独立的战略力量。

  欧盟的扩大使欧盟的经济多样性更加突出。新成员国的经济会在某些领域带动欧盟的发展,同时,新老成员在诸如科技和生产力等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欧盟扩大还意味着进入新成员国市场的手续大大简化。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这意味着欧盟东扩后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欧协议也将适用于新入盟的成员,从而减少以至免除中国同该10国分别谈判,降低操作成本。这些新入盟的国家将统一执行欧盟现行贸易政策、贸易规则、关税标准、管理程序,使第三国家同欧盟做生意更加容易。例如,新成员国加入后的平均关税水平将从原来的9%下降到4%。 这将意味着在诸如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市场和竞争规则方面的经贸活动的可预见性更强,有助于简化外国商品在欧洲范围内的操作程序,提高效率。而新入盟的东中欧国家都面临不小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挑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有何经验教训等可以成为中欧双方开展交流的一项内容。这还有助于加深欧盟方面理解中国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二、跨上新台阶

  1975年,双方政治交往不多,今天,中欧已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多层次政治对话机制。中国与欧盟前身欧共体于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我与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全面建交。欧盟自1995年以来已经连续发表5个对华政策文件,表达了对华发展关系的强烈愿望。

  自90年代以来,中欧关系拾级而上,连续上了几个台阶。1995年,欧盟通过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报告。这既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文件,也是欧盟调整对华政策、将中国置于优先位置的重要标志。文件指出,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正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崛起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机会和挑战,鼓励并保持中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改革进程符合欧洲的利”。

  1998年,欧盟又通过了《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政策报告,进一步提出应“将同中国的关系提升到欧盟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同等重要的水平”,并建议依照欧盟与美、日、俄首脑会晤机制,与中国也建立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度。欧盟十分重视中国在“全球和地区安全及全球经济稳定”等方面的作用。2001年,欧盟在其通过的《新亚洲战略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已“牢固”地确立起其作为地区大国的地位;“大量海外投资和技术的流入使得中国经济在技术上升级迅速”,加入WTO必将进一步增大中国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使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事实上,近年来欧盟在发展对华关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的发展不仅对欧盟有利,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利。中欧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符合双边以及欧盟各国的根本利益。2001年双方决定建立中欧全面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中欧第六次领导人进行会晤时,欧盟发表了第五份对华政策文件,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一份对欧盟政策文件。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同意中欧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使中欧关系的定位有了一个新的提高。从过去的致力于建立“长期”关系,到“伙伴”关系,到现在的“战略伙伴”关系,是递进式的提升。中欧自1998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迄今已经举行了七次。

  什么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呢?温家宝总理去年在访问欧洲五国和欧盟总部前夕接受欧洲记者的采访时解释说:“所谓全面就是指中国和欧洲的合作不仅包括经济和技术,还包括政治和文化,不仅双边,也有多边,不仅官方,还有民间。所谓战略是指它的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伙伴就是互利、互信和双赢。”中欧之间除了政治、战略等方面的合作外,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人文、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合作的内涵不断丰富。

  中欧间经济互补性十分明显。1975年,中欧年贸易额仅为24亿美元。去年,中欧贸易额超过1770亿美元,是30年前双方建交时的74倍,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的第四大来源地(前三位是香港、美国和日本)和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双方在40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绩的合作。中欧双方都还有如下意愿: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技术贸易,鼓励双向投资,争取早日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投资伙伴。双方应积极进行宏观经济及各类经贸政策对话,发挥磋商机制的有效作用,妥善处理经贸分歧。拓展在环境、信息、交通以及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在空间、重大疾病防治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积极探讨商签新一代伙伴合作协定,以适应和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双方顺利实施伽利略合作计划,并就和平利用核能、空间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空前活跃,中欧旅游目的地国协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了人员交往。

  三、既是甜蜜的也是酸涩的

  当前,中欧之间存在这样几个制约性因素:

  一是反倾销成为中欧贸易关系的主要障碍。欧盟是对中国产品最早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贸易伙伴,也是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最多的经济体。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占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件的约70%。鉴此,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至关重要。中欧去年12月举行的中欧第七次领导人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中方重申对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关注,强调该问题的解决对深化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双方欢迎成立工作小组,旨在积极确定切实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二是军售解禁问题。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是一个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政治歧视”,却因为少数成员国的作梗或相互推诿而不能及时取消,与中欧发展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相悖。中国与欧盟领导人2004年12月8日在海牙举行第七次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欧方确认,欧盟有解除禁令的政治意愿,并将为此继续努力。中方欢迎此积极信号,认为这有利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还应当看到,欧盟一边在准备取消对华军售,一边在制订更为严格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而外部因素的干扰也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美国与日本等都对于酝酿中的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横加阻止,指手划脚。

  三是欧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保护主义倾向。这次法国公决中,反对者担心的就是经济自由化、企业外迁、移民涌入导致福利减少、失业增加等问题。其实,这既反映出法国人对欧盟扩大后的担忧,也体现了他们对全球化带给法国的影响忧心忡忡。这些忧虑不是法国人所独有,而是欧盟国家民众普遍存在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反全球化”运动在欧洲此起彼伏的根源。这也是“精英欧洲”与“平民欧洲”两个欧洲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的反映。

  法国新政府或其他国家为了迎合公众的需要,不得不承诺采取措施保护其利益,这必然会进一步张扬在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最近欧盟在纺织品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就可窥见一斑。欧盟这次在纺织品问题上大动干戈,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法国公决的需要。由于法国民众对现状不满,中国纺织品成了一个无辜的靶子。其实,欧盟用了10年时间,都没有对纺织品的“后配额时代”做好准备,才是造成中欧纺织品问题的症结所在。欧盟的所为是逆自由贸易大潮而动,可能打开贸易保护的潘多拉盒子。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不利于欧盟自身的经济改革。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阿尔穆尼亚最近说,法国说“不”将对欧盟国家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冲击,因为这将产生一种“政治上不确定的氛围”,使经济改革更加困难。根据欧盟在2000年达成的里斯本战略,欧盟将在2010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但法国公决的失败将使欧盟国家推进经济改革的步伐受阻,这一目标更难实现。

  中欧关于纺织品贸易的国际博弈刚刚开始,有可能延伸到其他领域,最近欧盟又试图对中国的鞋进行限制即是动向。 因此,中欧双方建立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十分必要。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从广度与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难免不出现问题,一些小事可能因为处理不当变成大事。这在经贸领域尤为明显。就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除了经常保持敏感性和沟通外,需要从机制方面加强重视。如对某一问题,在其影响放大之前有早期预警,或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时,有危机处理机制来应对等等。这需双方加强信任,加强沟通,并辅之以广泛的机制联系。而国内行业的整合相当重要,既可依法维权也可提高企业的应诉能力。当然,还要大力培养研究欧盟的专门人才。欧盟是一个十分复杂难懂的多面体,其决策机制、法律文件、运行机制等都相当复杂,只有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更好地与之打交道。

  总的来说,中欧双方关系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稳定健康的中欧关系将有利于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繁荣。双方应排除干扰,充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如温家宝总理2004年12月9日出席在海牙举行的中欧工商峰会上时讲到的:中欧关系应遵循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合作共赢。认真按照这些原则去做,中欧关系将会更上一层楼。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