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正文
 

第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18日实录(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09:22 新浪财经

  ——走向城市化的中国 企业的角色、责任和机遇

  时间:2005.1.17日——19日

  地点:西苑饭店宴会厅

  主持人:孙延祜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开幕式现在开始。(掌声)今天来自政府经济部门的官员、全国知名城市的官员、跨国公司、国内著名企业、经济权威共计160多人参加这次会议,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同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博士;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同志;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尹援平同志;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副总裁王小康: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董事长李彦贺(同音)先生等;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第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是我国企业界迎接今年的第一次盛会,也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一度的重要活动。本届论坛旨在打造一个我国企业界与政府、与经济界专家学者相互交流、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共同给我国当前的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全面的探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促进城市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届论坛引起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得到了企业界的大力支持,论坛的支持单位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山东省鲁能集团、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山西路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公司、鹤岗煤业集团公司、黑龙江华安集团公司、永城煤建集团、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五星电器集团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海王集团、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调味品有限公司、浙江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广顺集团公司、江苏远东集团、常州顶呱呱彩棉服饰公司,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对大会的支持表示感谢!(掌声)

  今天出席揭晓仪式的新闻单位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工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经济时报、新京报、京华时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经济观察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财经报、中国建设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企业管理杂志社、人民论坛、人民网、新浪网等三十多家媒体,现在也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掌声)

  现在我们有请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同志致开幕词,大家欢迎!

  陈兰通: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同志们,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当我们满怀豪情跨入新的一年——2005年的时候,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召开第二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值此,让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新年的祝福!(掌声)

  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特别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正确、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企业改革和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长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提高了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心情振奋,展望未来,我们倍感任重道远,2005年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第四个五年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计划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实现今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的企业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体制,建立可持续基础的艰巨任务。展望2005年,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应对五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认识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宏观调控的措施,科学合理的确定发展和目标,妥善处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把工作重点真正放在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如何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自觉性,这对企业改革和发展是重大的挑战。

  其次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2005年我国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其中包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这些都是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第三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在和全球经济不断糅合中,既有发展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同时在体制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我国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这些改革的措施,核心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的作用,在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如何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对企业改革也是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和挑战,2005年,我国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这其中,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继续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放能力,促进我国优秀企业创造世界宾派,创建更多地具有世界水平的企业,这也是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机遇和挑战,2005年,我国将继续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继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持生态环境,建立资源节约性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自然部分,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这五大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正是我们举办本届论坛的背景和意义。当前,生态破坏与工业化、城市化、就业压力、资源短缺、理顺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正式对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要有新的发展热情,更需要新的发展思路,有基于此,本届论坛确定的主题是“走向城市化的中国,企业的角色、责任和机遇”。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同志们,世界经济形势正处在深刻的变化之中,共享和互赢将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使大家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我们相信,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启发,增强企业战略意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我们衷心祝愿广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抓住机遇,有效的应对挑战,在新的一年里,中国企联将与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一起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期,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做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掌声)

  主持人:感谢陈兰通理事长所发表的开幕词,下面进行主题演讲。今天上午做主题演讲的一共有四位嘉宾,第一位做主题演讲的嘉宾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博士,他发表演讲的题目是“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企改革”。

  熊志军::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上午好,很荣幸参加这个论坛,同时很高兴跟大家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做一些交流,因为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社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不仅仅是去年以来的社会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议,现在我手头就有两份材料,平时各方面的渠道反映出来的,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手头两份材料一份是讲我们国有企业二十多年来改革依然滞后,所以影响到我们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潜在的很多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都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包括金融体制的改革矛盾。

  另外一种争锋相对的观点,说国有企业本来是很好,本来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支柱和经济基础,现在国有企业改来改去,改的比重越来越小了,和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相符合,而且这个意见是来自我们首都各大院校和经济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博士生、研究生,这都是最近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就是觉得国有企业改革只要把管理搞好,把内部人控制解决好,也就是说把请来的保姆,让她能够尽职、尽责就可以了,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可见国有企业改革本身的复杂性,经过二十多年,这些观点还这么对立和冲突。

  我是从国有企业改革的操作部门,亲身参与了这个过程,我想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前期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叫成效显著;第二句话叫任重道远;第三句话叫:弃待规范,这三据画纸间,不同的人强调的着力点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就是强调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很大成效,改革的任务不是很重,也有人说国有企业现在面临的主要是规范的问题,不是改革的问题,这三句话我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你只有全面地理解这三句话我觉得才能够认清当前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我想从我个人的体会,首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做一个分段,我们来回顾一下国有企业改革做了一些什么,取得了一些什么样的成效,来回应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第一个阶段是1997年以前是放权让利的改革阶段,我想说为什么把97年做一个阶段,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来看,97年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遇到严重困难的一年,经过前十多年的探索,放权让利取得很大成效的基础上,为什么97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困难,亏损面增加,亏损额上升,实现利润大幅度下降,这里面就表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离不开整个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当时就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们的金融体制、财务体制加快改革的进程,使国有企业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出来,导致了我们提出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而一系列解决国有企业矛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出台,我认为这一阶段是解决国有企业金融市场过程中政企之间的矛盾,但是对国有企业本身的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接触。

  第二个阶段是以制度创新为中心的改革阶段,这个时候开始提出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从98年到十六大,这一阶段应该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中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但是,我觉得现代企业制度仅仅只是开始起步,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改革阶段,标致是十六大召开以后。十六大召开以后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在这之前应该说我们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的主导,出资人是没有到位的,所有的问题可以说都与出资人不到位有直接间接的关系。那么在这个阶段,出资人到位,出资人的结构成立以后,就进入了一个以出资人为主导的改革阶段,这个配套改革是在出资人到位以后才有可能推进的,这里很多配套的改革措施我不想一一列举,都与出资人到位有关系,比如经理人的薪酬,并不是多年来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研究,没有人想解决,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已经专门做过研究,但是最终也是苦于谁是出资人,谁来操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阶段,除了出资人体制建立以外,相关条件更加完善,各方面对改革的认识比较一致,改革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是我们能够进入配套改革阶段所需要具备的若干条件,在经过前二十多年的探索,我觉得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我个人认为是三个飞跃,一个是放权让利导致的创新,先是放权让利,我们一般解决体制上权力的划分问题,第二就认为我们国有企业必须进入制度创新才能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第三是飞跃,从搞活每一个企业和国有经济进入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到由出资人来推进改革,我觉得也是一个飞跃,经过这三个认识上的飞跃,我们所取得的成效,我想简单地可以概括一下:

  一个是战略性调整,依然是当前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我们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最实实在在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我们政策性的破产退出,我们破产法在八十年代中期,84还是85年我记不清了,出台很早,但是始终没有实施,因为条件不具备,出台政策以后,三千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退出市场,整个国有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一个很显著的提高。

  第二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这个是遭到很多非议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实践中很多把“经”给念歪了,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通过配套改革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前期国有改革我认为最精采的篇章之一就是我们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为什么称为最精采的篇章之一,我认为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改革,由于各地在实践中的探索,我认为已经取得了实质上的突破,这个实质上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是从产权制度、劳动关系这些一些最深层次的问题入手,找到了一条解决的办法,所以我认为中小企业的改革应该说是前期的一个很大的亮点。下一步应该就是看我们国有大企业的改革了。

  第四个就是我们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正在逐步的减轻,平等、竞争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这里面包括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这可以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我们从七千七百多万国有企业员工现在减少到四千三百多万,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人员是两千八百多万,大家以厂为家的用工制度,到通过减员增效,应该说整个国有企业人员的负担是大大减轻了,再一个就是分离的企业社会负担,逐步分离,我不知道在座的企业家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怎么样,逐步分离应该说是我们大企业一项重要的政策,把原来所办的这些一些和主业关联不大的产业通过改制的方式分离出去,下一步我们还准备解决国有大企业内部的厂办大机器,这些问题解决了,国有企业就有了平等竞争的条件。

  第五个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应该说也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应该说这么几年,特别是熔基政府这一任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最终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样,简单来说就是逐步消除企业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为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现代企业制度,如果通俗地说,就是要改到国有企业能够和其他各种非国有经济成分同样参与市场竞争。改革的成效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一方面确实是改革取得的成效,如果没有破产的退出,没有大量中小企业的改制,没有人员的减员分流,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一个效益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但是并不因此认为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就大功告成,我们的状况就很好了,我个人认为,不能用效益状况来掩盖国有企业的问题,我们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回过头来看我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大家讲了很多,我觉得问题应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说改革不够规范,这个大家都看到了,改革不够规范是怎么造成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出资人代表,我们各自为政在进行改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因为你本身没有规范。96号文3号令都是在国资委成立以后才出台的,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有它客观的,不说必然性,确实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我们改革经验不足,比如出资人不到位,比如说我们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还有我们的市场制度、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当然,也有我们腐败的问题,内外勾结的问题,所以不能因为这些不规范的问题,就认为我们国有企业改革路子错了,或者说应该停止。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以偏概全了。

  另一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应该看到,可能大家一争论的时候,看不规范的问题,流失问题容易引起大家气愤,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很多学者指出,我们改革过程不规范造成流失,但是你不改革造成国有企业的流失这是无形的,第一效率运转也是流失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到底进什么地方?退什么地方?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还很不规范,历史包袱还没有完全卸掉,这些问题都意味着一点,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所以我说三句话,成效显著,任重道远,弃待规范。

  从下一步国有企业的改革来看,我想国有企业从始到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及我为什么说是动态的过程?过去讲逼上梁山,我们农村的改革是农民吃不饱肚子,要奋起写血书,搞承包制,现在看来承包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为什么当时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搞承包制,改革要逼到这种份上,大家才有这种认识,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开始进入市场就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马上要放权让利,没有这些国有企业没办法生存,但是现在国有企业状况越来越好的时候,往往改革的紧迫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容易忽视,我为什么把97年作为一个界限,我认为97年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放权让利导致国有企业的状况好转,大家放松了深层次的改革,所以一旦外部体制环境的变化,马上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导致效益下降。我们还是要接受这样一个教训,在外部体制正在变化的时候,我们的改革必须紧紧地跟上,外部环境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第二句话叫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第三句话叫全方位、款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第一句话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表明我们整个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现在双轨制,不是双轨并存,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确立的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十六大提出是完善这样一个体制,而不是在建立这样一个体制,那么新的体制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已经从根本上转到了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国有企业来说,我们原来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的时候,可以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倾斜,那么在新的市场经济企业下,只能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来配置资源,不可能得到政策上的优惠,可能有些国有企业觉得,我们并没有享受很多的优惠,我想这个话应该是两方面,一方面我们是承担了很多历史、社会的包袱,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不管是承包制、还是股票上市、还是银行贷款、还是项目审批,在这些方面,应该说在前期政府掌握资源的时候,对国有企业是更优惠的,那么下一步我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形成一个市场配置资源这样一个体制环境。

  第二句话,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这一点对我们国有企业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加上非公有制,这是我简单地概括,完整的说法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我们国有企业原来的竞争对手,我们进入市场的时候,绝大部分行业都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竞争,现在我们的经济制度是两个毫不动摇,前一段时间有一些人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我给他们一个建议,我说我们很多行业不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纺织、轻工竞争的对手在哪里?在国内,我从国有企业的角度看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比如像钢铁行业,原来90%以上都是国有的,现在不仅是民营的钢铁企业成长起来,而且我们国有的钢铁企业在改制成为民营企业,这样来对照一下,改制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成长起来的,和我们国有企业相比,我们有差距没差距,我们要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外开放的格局,我想不用讲,我们国内市场就是跨国公司角逐的战场,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大家认识可能都是一致的。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讲任重道远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下一步我们深化国有企业的任务,我个人认识一个重点、两大支撑、三个层面。

  一个重点,国有大型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这是我们下一国有企业改革,我们中小企业的改制面临已经达到80%以上,很多地方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国有大企业如何改,这个方针政策是缺点的,十六大提出的使股份制成为国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我们国有大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因为这个下一步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我想主要应该是集中在国有大企业,否则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句话本身就包含着我们公有制主要是分布在国有大企业,因为股份制就是大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所以这是我们要搞好大企业,首先就是国有资本最集中的地方,同时搞好国有大企业,现在不是像中小企业把它赶出去,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如何与市场经济对接,这个才是我们改革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

  同时国有大企业改革的难度确实非常之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本身和前期在三个阶段经历过来,它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下一步改革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这是我们从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必要性来看。

  从它的特点来看,不一样,它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的多元化,不是简单MBO的方式,也不是简单的非公有制的方式,再一个要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来搞活大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出资人必须到位,过去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我认为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出资人的问题,因为当一个出资人都不知道是谁,没有一个具体的产权代表的时候,它的法人治理结构怎么可能规范?这样就势必会出现像理论界前期争论中所说的,“保姆进房子,打扫完了卫生以后要做主人”,为什么要做主人,因为主人没有尽到责任,我想这里面可能是国有企业改革所需要解决的。

  两大支撑一个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二个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国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对管理体制改革,我认为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比较到位的,但是职能的转变我觉得是远远没有到位,没有像管理体制的改革那样同时向前推进,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是过多地利用行政受但,不要说对经济,至少对我们国有大企业的行政干预仍然比较多,包括项目的审批,我们国有大企业报批整个程序下来最快的速度可能也是半年到半年,民营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就直接制约到我们国有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以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能是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支撑就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现在我觉得需要澄清的一点就是我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不等于国有资产改革体制的完成,更不等于出资人到位,这之间是有联系,有区别的,这个体制只是为我们解决出资人到位问题创造了一个体制上的条件,但是国有资产这个机构怎么来运作,怎么真正行使出资人,我觉得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对运营体制也需要探索,比如现在中央监管企业180多需要重组,谁来重组,怎么重组?当然我们说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这是一个方面,那么出资人意志怎么体现呢?要通过具体的方式,这个具体的方式要由管理的构架来形成,现在并不是否认这些探索,而是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来完成往前的探索。比如出资人怎么到位,可能社会上对我们有一些非议的说国资委管了很多,应该是企业管理的事情,国资委也管,比如说对外招聘,海外招聘,那些应该是企业的事,是董事会的事,但是他们没有了解,我们180多户绝大部分的企业没有董事会,所以国资委应该行使什么样的职能?应该是做股东的角色,由出资人代表,但是实际上我们干了很多董事会的事,为什么?现在董事会没有建立起来,包括薪酬、包括考核这些问题,所以这些要逐一的到位,恐怕是有一个过程。

  三个层面,我想是这么三个层面,首先应该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包括中小企业改制,包括破产退出,下一步我认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重组、改制、上市、退出,这里面可能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不是大企业搞活,同样也不是一户一户去做,首先要解决战略性调整,首先把国有企业的布局进行优化,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企业的改革,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份制,首先是股权多元化,发展公有、集体、民营、外资联合在一起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是我觉得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从产权、制度的层面实现了多元化,法人的治理结构才能规范,我这里有很多现实的例子,一旦产权有了真正的出资人进来,企业形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是形式上的改革是不可能起到作用的。

  产权的多元化和股权的多元化应该是最根本的,和基本经济制度应该是一致的,而不是我们简单地理解为我把这个企业拿到市场上上市,包括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市,我觉得并不一定都能够达到股权多元化所要达到的目的,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起制约作用的战略投资者进来的时候,那么股权多元化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个层面就是配套改革,这是企业自身所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是操作多少年,很多地方的企业开始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掉了,今年要启动我们整个中央企业分离的工作,如果顺利,在一年多以内,中央监管企业的负担重问题,就会成为一个历史问题,不复存在。

  分离人员的安置,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重点放在改制,用国有存量资产分流赋予减轻企业的分离人员,前面讲政策是明确的,还有一没有明确的问题就是厂办大集体,东北是一百多万,国务院已经决定今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推进这项改革的试点,以期解决企业的历史性遗留问题,我想最终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之后,剩下的国有企业就是靠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科学的管理来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我想国有企业到这个时候,应该说它改革的目标基本上就完成了。

  所以今天我在这个会议上,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交流,有些观点可能不一定正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掌声)

  主持人: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熊志军博士的精采演讲表示感谢。(掌声)下一位做主题演讲的嘉宾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周绍朋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城市化:政府和企业的挑战和机遇”。大家欢迎!

  周绍朋:各位领导、各位老总,上午好,由于年底工作非常忙,前一段没听完,但是我听了一点熊博士的发言,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权威、而且我非常赞同他提出来的一些意见,我也简单说一些话,我前一段也在各种场合讲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我谈到一个很简单的观点,我说下一步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我提出叫一个减少,两个规范,跟熊博士的观点看来是一致的,一是尽可能的减少竞争领域的国有独资企业,我认为国有独资企业是很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规范一个是规范股权结构,第二就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另外关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我也有一些想法,我想在我们大型骨干企业的领导人会上,我提出除了按照中央设定的目标建立管理机构以外,我想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原来我们只分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我想对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也要进行分类管理,比如说分布在公共经济的国有资产怎么管理,怎么考核,分布在竞争领域的国有资产怎么考核,现在要组织两个体系,一个对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体系,一个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我想必须来分开管理。第三就是分布在那些自然垄断的特殊行业的管理。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半个小时,给我出了一个比较新的题目,围绕着我们论坛的主题,我这个题目叫城市化:政府与企业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这儿我只讲几个观点:

  第一,就是关于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结伴而行。

  第三,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第四,环保与循环经济,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共同机遇。

  先说第一个,城市化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上个世纪末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央宣布,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什么是从总体上呢?我理解是这样几个内容,一个它是低水平的,另外它是不全面的,另外是发展很不平衡的,比如八百美元人均GDP到四千美元就是一个小康阶段,我算了一下我们2000年我们人均GDP达到850美元,刚刚迈过这个门槛,所以说是低水平的。

  第二是不全面的,中央提出发展观的问题,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看小康情况不仅要看人均GDP,还要看各项指标,有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同志也提出了十六项指标,按照这十六项指标的要求还是差得很远,另外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差十倍多,去年我们上海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人均四千多美元,但我们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比如贵州在2000年只达到四百美元多一点,将近十倍的差距,尤其局部地区差距更大,所以中央提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来对待城市化问题,可以说我们现在整个城市化的进程还比较低,我看了一下资料,1993年达到了28%,2003年达到40.5%的样子,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们可以达到45%左右的城市化水平。当然这个城市化的判断和指标衡量在我们国家很复杂,也还有一个讨论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按照城市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是这么一个水平,到2020年大概达到58%到60%左右,有的预测可能达到65%,到2050年实现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的中国经济战略发展三步走,第三步实现以后就是赶上或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可能我们的城市化将达到70%到80%,这让大家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城市化的进程,我们这个现代化,全面小康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现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三农问题,我不展开了,与之相关的一个二元经济结构,中央提出要把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我想这两个转变,可能比经济体制和经济方式的转变难度更加大,要解决二元经济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六个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整个经济竞争力不强,这些主要的矛盾和问题,有许许多多都是跟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相关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化的水平标志着我们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水平,所以我们的二元经济结构,三产发展落后,二产发展质量不高,我们的一产还比较大,而且广大农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各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这些突出矛盾的解决我想有待城市化时候的提高。

  另外我想讲第二个观点,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结伴而行,也就是我们必在实行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决定了我们城市化进程的状况,所以十六大提出了我们的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前提下来加快城市化的建设,我的观念是“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下面我还要讲一些观点,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如果城市化落后又影响工业化的进程,我们很多大企业老总应该说在工业化进程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实当中,我们的城市化,刚才我说了,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相对还是比较高一点,我们工业化的主要标志怎么来判断?我们中央判断是“还处在一个工业化进程当中”,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一般大概衡量一个工业化的进程是不是完成了大概有这么几个指标,一个是农业增加值占整个GDP增加值的比重,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要低于15%以下,第二就是农业就业人数要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20%以下,再一个就跟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非常有关——城镇人口要占整个社会总人口的60%以上,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想我们第一个就是农业附加值增加的比重占整个GDP当中的比重15%以下,三产的比例,14.78:52.94:32.28,后两项指标差距就很大,特别是很多问题要解决的途径就在城市化的水平上。要解决城市就业人口,仅仅靠现状来转移农村劳动力困难很大,不转不行,转的太多了,城市化又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按照刚才说的指标,现在我们只有20%左右,还要转移一亿五到两亿的农业人口到城市来,这个任务是相当重的,我们企业也在这方面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我顺便说一句,我昨天也跟一个外国教授谈这个事儿,对我们的企业责任怎么来判断,我是要把它分开,不能笼统地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至少分为一个道德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比如我这个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遵纪守法、照章纳税,生产优质产品为社会服务,这是起码的社会责任,所以我这儿是讲到就业问题,是我们企业应该承担的一个很大的责任,也是转移农业劳动人口到非农业产业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这样转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我们现有的城市化建设,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另外我们的城镇人口,刚才讲了,城市的人口要占到60%以上到70%,刚才也说了到2005年到达到60%到70%,这个任务也是很重的。我想城市化,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我们都要做好这几个环节的工作,一个就是规划、布局,我们的城市,国际大都市,中小城镇,还有一些中心城市,包括老的城市和新建的城市怎样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另外要对每个城市有一个规划,规划做的怎么样,对我们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再一个就是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呢?刚才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城市化的思路也不能跟计划经济一样,必须要改变,比如说,我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呢?因为城镇化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我们要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要发展一些产业,但是我们的地方政府,说老实话,很多资金是不够的,怎么办?那么政府通过改革创造一种有利于资本流动和聚集的机制还是有可能,在这方面,我想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也看过一些地方,比如江苏的苏玉县,政府就做了一个规划,另外就是我原来一个同学在桂林市当市长时搞的桂林步行街的建设,政府派很多人到国外考察,提出一个规划,设计一个目标,然后创造商机,为谁创造商机呢?就是为企业家创造商机,让企业家进行投资,按照我的设计和规划来进行投资,在三天的报名期把那块地划出来,结果一天就报满了。苏玉县还提出一个洼地政策,本来落后,但是我的政策可能优惠一些,资金向“洼”来流动。

  再一个重要的是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化把人聚集起来,吃什么,用什么?他们怎么工作?所以刚才讲到三大产业的关系,城市化也好,整个国家来说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重要的是加快工业的发展,减少农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三产的关系当中,二产是尤其重要,在座很多老总都是从事二产、从事工业的,我认为二产对一产有一个拉动的作用,对三产有一个推动的作用,比如说要进行第三产业的发展,搞好服务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第二产业的支持和推动,三产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我也曾经到地方去,我们在东北地区,有一些很生动的例子,当时盖了很多大商场,加快流通领域的发展,结果到商场一看,到商场里买东西的人还没有售货员多,几次去看都是这种状况,这些企业不得不破产,不得不调整,我们那儿市委书记跟我讲,我真羡慕你们北京啊,王府井大街人山人海,购买力多强啊,人口少,有优势也有劣势,所以我说三大产业之间,目前在许多地区,在西部地区还是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落后地区是按照这个顺序排一、二、三,发展到一定水平是二、一、三,在大城市,在上海就是三、二、一的关系了,所以我们企业怎么样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正确对产业定位,来促进我们三产发展,这是一个要重视的问题。

  关于小城镇和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关系,前一段在城市化进程当中,我们中央提出要加快中小城镇的建设,后来几年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发展更快的是我们的国际大都市,应该说这可能也是一个规律,这种国际的都市对我们其他的生产要素流通有更多的吸引力,因为,它的投资边际效益比较高,边际成本比较低,我想资本的流动,生产要素的流动,我一再在各个方面呼吁,不能过多地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它的流动是有客观规律的。这就是经济效益,经济原则,特别是要解决西部的问题,城镇化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第三,关于政府和企业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自从中央去年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想在很多同志心中已经深入人心了,我们在城镇化建设当中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进行各个方面的建设,恐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就显得更重要了,这不仅是政府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企业面临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水资源,我们是一个比较缺乏水的国家,水的人均拥有量是世界拥有量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在水的消耗方面,浪费相当大,我们的农业灌溉,利用系数只有0.4,绝大部分都跑掉了,跑、冒、滴、漏问题相当严重。我们的科技很高,载人飞船都可以成功回来,但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记得朱熔基同志当总理的时候,讲到他家的水管也漏水,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想也是一个非常要值得重视的问题,今天早上我看新闻联播,我们的浙江马上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前一段时间缺电已经对浙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人说资源约束是我们下一代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吃着子子孙孙的饭。所以一方面我们人均资源低,消耗又大,其他各方面的问题都多,水电能源全面紧张,我们的电力发展以超高速发展,但是缺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涉及到一个消耗的问题,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消耗太大。

  煤,我们很多,但是也有一个资源,也有一个合理开发的问题,在座一些企业老总们提出了一些意见,比如说我收到路安的老总给我寄来的材料,把他们下一步的设想,怎么保护,怎么开发,向中央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不要认为我们的煤炭资源多就可以胡乱利用。中央提出煤、电、运全面紧张,电厂的压力非常大,他们提出全面保证煤炭运输,但是又提出来,光保证煤炭的运输,粮食运输怎么办?另外我们的矿产外贸依存度越来越大,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的铁矿进口已经达到了42%多,有色金属的进口,90年只进口了5%,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十种有色矿的进口已经占我们总消耗量的43.8%,增加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我们外汇储备还不错,有钱来买,但是世界都面临着一个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比如粮食问题,为什么中央那么重视,家宝总理几次讲到,我们的粮食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不得了的问题,我们十亿中国人,靠谁给我们吃粮?所以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发展的问题,当然也有好的现象,去年是党的政策好,农民积极性高,老天帮忙,全国春夏全面大丰收,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据说前一段古巴的总理卡斯特罗到中国访问的时候,临走的时候向中央政府提出,你们中国人是一个大国,我们建议你们不要到国际市场上买更多的粮食,如果你们买的太多,粮价上涨太快,我们小国家就没有饭吃了,我们中国领导人还是很重视他们的意见。美国打伊拉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伊拉克的石油比较多,它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我们的石油已经从一个原来出口石油的大国现在变成一个进口石油原油的国家,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前年我们生产了一亿六千七百多万吨的原油,我们进口了八千多万吨,当时预计今年,2005年,我们的进口能够超过一亿吨,但是2004年在9月份就超过了一亿吨,远远超过我们的估计,当时预计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达到一亿五千万吨进口,但是估计是保守的。我记得在前年的一次会议上,我们的领导同志讲,如果我们按照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我们的消耗如果不降低,我们没有新的能源革命,那么就石油这一项而言,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石油贸易的总量都卖给中国都不够,这是摆在我们政府和企业家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但是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这是内部讨论,前一段中央经济工作上也讲了,国际上一会儿这个风,一会儿那个风,一会儿说人民币升值,一会儿说人民币贬值,一会儿说中国威胁论,一会儿又说中国要崩溃,但是我们不要过多地宣扬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现在在国际市场上对石油的采购造成了国际上大的问题等等等等。

  前一段中央工作会议讨论,我们整个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是我们的资源,各方面的消耗更快,国家发改委的同志总结了一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靠高投资、高消耗、难以排放、低效率来实现的,我想这个重要的问题要引起我们各界,包括政府和企业家的重视,这就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前几天开会的时候,我们的会长讲了一个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他再三强调让企业家们重视这个问题,他说这绝不是中央凭空加给企业家们的,这是企业家们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这里我也想谈这么个观点呼吁一下。

  第四个问题我想讲一下关于环保和循环经济。我们城市化进程当中,刚才遇到资源的挑战,但是挑战就是机遇,就看你抓不抓得住,一个事物两个方面,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像我们入世一样,这儿我也顺便说一句,我们前一段提出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我们的企业家们也在这方面作出努力,最近我们办国有大企业劳动班的时候,有的企业家就说,我在国内的竞争力还不强,比如说有些服务业,我还走到国际上去,走到国际上那就会赔本了。我想走出去的战略老总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但是这里有个什么问题呢?我认为之所以提出走出去战略,因为我们入世以后,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各成员国之间有一个最惠国的国民待遇,我们扩大开放以后,其他国家成员国在我们这儿投资、生产、销售产品,我们必须对人家实行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而我们走不出去,我们入世的最大好处就享受不到,所以中央还是鼓励大家走出去,我想也是应对我们这个挑战的更大的战略,但是走出去还是要注意两个市场,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要有的利用国际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中央提出明年外贸增长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等等。还有我们的外贸市场要多元化,都是这样一些问题。

  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和政府怎么来创造环境,创造机制,我们的企业怎么来实行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来大力发展环保和循环经济,谁走得快,谁就会取得好的效益。那天锦华同志也讲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GDP占世界GDP的总量也就是百分之四点多,我们原材料的消耗占世界的20%到30%,如果我们再翻两番那是个什么样子?要消耗多少原材料?可能要超过世界的一半,显然这种状况是不行的,说到循环经济,我想循环经济最主要的特点,大家都看过很多材料,循环经济跟环保肯定有关系,但是不是一个问题,另外跟我们的综合再利用也有一个紧密的关系,它是一个更高层次、更综合的,把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又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主要的原则是减量资源化,资源化就是再利用,你排出来的我可以用等等。

  还有一个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只点点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们企业家要作出努力,发展的主体是我们的企业家,但是我们的政府要创造机制,要有法律保障,特别是价格机制,我们能源、原材料的价格,怎么经过市场的办法和政府的规置把它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刚才我还讲到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的业绩考核问题,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们的人才观和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三观,中央三个月提出三个观绝对不是偶然的,他们内在有密切的联系。我的观点是政绩观和人才观必须以科学观为依据,反过来,另外两个观必须能够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另外还有税收,山西一个煤炭企业最近开了一个研讨会,要发展循环经济,当然离循环经济还比较远啦,所以我就提出一个源头经济,从最上游就开始循环,不要排放到下面去,比如煤炭、焦炭是最重要的产品。另外我到日本考察,日本的循环经济搞的非常好,占的比重很大,他们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从源头控制,从产品的设计就开始考虑它的废物利用和排放问题,深入人心,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不像工厂,干工厂的活”它的工厂全部都像机关一样,像花园一样,过去不干工厂活的这些机关也在污染等各方面也是像工厂。

  刚才讲到消耗的问题,刚才说到水的问题,废水的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四倍,你是人家的四分之一,你高出四倍,工业产值生产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出十倍还要多。2003年我们的废水排放量达到53亿吨,前几年我曾经到一家企业去考察,让我们住在他们的招待所,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后来我们跟他的老总开了一个玩笑,说你这个招待所是您的门面,结果您的水管该漏的地方都不漏,不该漏的地方全漏,显然排放水平是不高的。我们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所以因为这种环境问题造成我们每年十三亿人口有一亿人口在24小时里很难呼到新鲜空气,由此造成的疾病就很多。

  我讲这么多,一个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要引起我们在座老总们的重视,不仅对社会有贡献,对您的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谢谢各位!(掌声)

  主持人:感谢周绍朋教授就我们会议主题做了全面的阐述。下面我们休息十五分钟,休息完以后还有两位嘉宾进行演讲。

  (茶歇)

  主持人:现在论坛继续进行,下一位做主题演讲的嘉宾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副总裁王小康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独特作用》,大家欢迎。(掌声)

  王小康:尊敬的中企联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十分荣幸站在这个讲台上,感谢组委会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来介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介绍中国投资业,以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如同今天的会议主旨之一,探讨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企业、责任和机遇,我不仅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获得最具影响力企业的殊荣而感到高兴,更为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和中国的投资业逐步得到认可而感到欣慰,我要真心地代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感谢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感谢评委和专家们为推动中国企业的进步,推动中国投资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影响力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刚才国资委熊志军局长从国有经济的宏观角度介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介绍一支大家不太熟悉的生力军——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和中国的投资业。

  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是国家为推进投融资的改革而批准成立的,目前由中央直接管理,国投公司现在有参股投资的企业二百多家,其中绝对控股的企业近六十家,多,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情况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利润稳步增加,2004年公司完成利润总额近四十亿元,截止到2004年底近八百亿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国资委、发改委等部委的领导之下,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走过了改革、创新、探索、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作为一家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始终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公司坚持改革,积极探索控股公司的企业组织模式,建立了适合投资控股公司特点,适宜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三个层次的管理框架,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公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对公司的业务领域作出了战略性选择,明确提出了阶段性持股的经营理念。初步地,但是也清晰地形成了公司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基本框架,构建了以提高效率、明确管理主线的结构流程和管理流程。公司从创立之初比较混乱的状况走到了有序发展的今天,从思路不清到认识基本统一、步调基本一致,经营管理工作从粗放走向集约,从追求局部的利益走向了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今天,管理水平也从盲目到制约,从缺乏章法到有章可循,公司推进企业规范运作,大力进行结构调整,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大力收缩战线,不断调整资产结构,从初期投资于一千多家企业,到今天只有二百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集实业、金融、咨询和资产管理四位于一体的业务框架,其中我们的实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煤炭、港口、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化肥等领域,在一些细分市场,国投控股的企业都处于领先地位,在金融方面,公司控股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参股了若干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在资金业务方面,通过控股的公司开展投资咨询、管理咨询为一体的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在国内目前处于领先水平,以处理内部不良资产为主,积累经验、走向市场,探索为地方所属的资产管理业务为主。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非常重视规划和研究,提出在五年内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十年内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投资控股公司这样一个战略目标,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国有投资控股公司运营模式和发展道路,紧紧把握投资控股公司的性质和地位,努力发挥投资控股公司的独特作用,通过资本经营、阶段持股,投融资结合,不断做强做大,已经发展成为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排头兵,是中国目前国有最大的投资控股公司。

  过去的一年,围绕着创建一流投资控股公司的战略目标,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多项业务取得了一些历史性的突破。比如,在金融业务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在参与若干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的控股上,以中外合资的形式收购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可能有些嘉宾也注意到最近国内外的报纸提到国外的瑞银华保与国内的开发投资公司合资共同收购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我们持有51%的股,瑞银华保持有49%的股,在国内造成良好的影响。作为主要董事单位正在参与98年以来唯一获得批准的国家银行银海银行的工作,目前已经开始在社会承接资产管理的业务,在咨询业务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我们的咨询管理公司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可以承担重大项目评估工作的机构之一。

  我们的重点实业投资,去年一年我们的力度加大,开发资源、调整布局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通过投资控股新疆罗布泊钾盐资源,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始筹建200万吨钾肥项目,目前公司控制的同时开始了四川雅砻江流域一千四百亿瓦装机规模的的水电建设,以上是我向各位介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状况。

  下面我向各位来宾介绍中国投资业与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我们公司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中国投资业的形成和发展,1995年发起和组建了中国投资协会,在国有企业里率先提出中国投资业的概念,作为会长单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经营理念、经验在全国所有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行业的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投资业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而产生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投资业逐渐壮大,专门从事资本投资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各类投资主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投资业中,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是一支重要力量,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作为中国投资业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加入中国投资协会国有投资公司专业委员会的公司共有72家,资产总和6000多亿九元人民币,投资企业建设的总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入围本届最具影响力的企业更进一步反映了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特别在投资业中的地位和影响,与产业控股公司相比,我们认为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具有四点比较明显的不同:

  第一,投资控股公司经营的是股权,投资控股公司并不直接从事商品或劳务经营活动,经营的产品就是所产投资的企业或者股权,它最关注的国有资本权益的增长。第二,投资控股公司遵循的是资本经营运作方式,根据钢国家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股权投资、股权管理到股权转让这样一个过程,不断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使资本在不断地循环往复中得到增值。

  第三,投资控股公司追求的是股权价值的最大化,公司从事资本利益,重视的是股权投资价值的升值潜力。

  领域相对较宽不具有行业的垄断性,一般都会涉及多各行业,按照资源配置的原则,具有相当的投资灵活性,国家投资控股公司除了以上四个特点以外,另外还有发挥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降,国家投资控股公司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积极与民营、外商合作,通过组建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用少量的资本,引导带动大量的资金和外资进入发展领域,促进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比如近年来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在电力行业资本投入四十多亿元,相应带动了一百多亿元其他社会资本的投入,进一步带动了八百多亿元社会资金的进入,目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或承担着一部分国债和高科技产业示范项目,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承担的资本项目在二十多亿元人民币,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影响和效果。

  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经营的是股权化的资本,从竞争性领域或非重点企业中退出,回收资金再进入国有经济需要的重点领域或企业,从而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由于资本固有的灵活性,使得资本进入行业的退出,这种有效的控制模式使得国有控股公司在培育新兴工业群方面起到了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第三,保持国民经济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要力量,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资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投资领域广,投资手段多种多样,投资方式灵活等多种方式,可以按照需要对重点行业、区域、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投入,可以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比如配合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以及发展三农的需要,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的进行投资,实现国民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四,是推进股份制改造与公司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刚才周教授在精采的演讲中特意讲到了两个规范,即规范股权结构,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我认为这两点对于我们投资控股公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需求。国家投资控股公司作为一个资本企业,我们所追求的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科学的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我们高度关注,十分投入。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建立标准的股份制企业,所以这一点可以看作国家投资控股公司以及其他投资控股公司天生的必然的要求。

  各位嘉宾,十年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发展是健康的,稳定的,同时也代表着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发展及我们相信,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只要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进一步明确、清晰自己的责任,抓住机遇,坚决按照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从实业开发入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下,稳健地进行股权经营,就必将在国有经济的发发展中,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更加显著地发挥出投资控股公司独特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小康副总裁的发言,下面请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徐亚平先生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城市化与首创集团的发展战略。大家欢迎!(掌声)

  徐亚平: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首先感谢会议组织者给首创集团提供了一个讨论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机会,下面我受刘小光总经理之托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国城市化进程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及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大家同做一些探讨。

  我讲的题目是“城市化和首创集团的发展战略”。第一,城市化进程为城市基础性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城市化研究步伐明显加快。1978年,我国城市化率只有18%,到2002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38%,预计2020年,城市化率可以达到58%,由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对房地产公用事业以及重要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重要增加,从而使这些领域进行大幅度增长,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每年8.7%,如大型供水设施、城市干道、高架桥、地铁、轨道交通等,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环境建设更为关注,建设了大批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和大面积绿地、生产、生活、能源结构更为环保,这些城市建设项目不仅大大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现代化水平,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上,我国城市化步伐将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城市建设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十分强劲,在城市道路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高速公路和轨道需求在急剧增加,根据预测,我国将形成8.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再建1.6万公里,待建约4万公里,在城市房地产方面,我国具有巨大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年度的再建总面积从五亿平方米增加到九亿平方米,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仍然巨大,据测算,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为23平方米,如果按照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居住面积应该达到人均35平方米,这就意味着,我国现有的五亿城市居民人均再增长12平方米。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8%,我国将有近三亿左右的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假设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还需增加住房50亿平方米左右,如果将改善城市居住水平和需要人口增加起来,到2020年我国需要增加一百亿平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目前有110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西安、青岛、大连等都是长期严重缺水的城市,另外,我国大中城市的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达到95%,但小城镇只有68%,非城关镇只有63%,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更低,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仅为29%,如果按照国际惯用标准来衡量,我国小城镇废水和垃圾处理率几乎为零,根据国家值得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70%,上海、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90%,按此估算,每年全国用于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投资估计达200亿左右,可以预见我国城市水污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城市燃气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只占3%,按照国家城市建设规划,我国城市将大规模使用天然气作为城市清洁能源,预计到2005年,使用天然气的城市总数将发展到140个,2010年将扩展到170各城市,天然气的需求总量将由2001年的277亿立方米,2010年将达到1100立方米左右,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发展势头将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不仅是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的推动了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会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北京创造一万五千亿的投资机会,为此,北京市政府承诺,对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进行全面扩建,并预计为奥运会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两千八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现有1200公里道路基础上再增加七百公里,同时,2005年将建成完善的环北京高速公路网络,总长度达600公里,在地铁和城市轻轨建设上,再建的有地铁5号、4号、10号,根据规划到2008点北京将全面建成的地铁网络共有13条线路,总长度将从目前的1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以上,在污水处理建设上,2008年以前将投资600亿元人民币,以便改善水环境。

  三,城市化建设与首创集团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的城市发展机遇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首创集团发展战略定位提供了重要选择。首创集团是北京大型国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综合实力居北京市前列,目前总资产360亿净资产110亿,其中拥有上市基金两家,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成败和核心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应当在市场竞争中高度关注这样三个问题,第一,强占战略性资源;二,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三,争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近年来,首创集团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和首创集团自身的实力,对产业做了详细的研究,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这两个行业,大家知道这两个行业门槛比较高,资金密集,带有一定的垄断色彩,政策性非常强,利润虽然不高,但是现金流稳定,对融资实力也非常高,所以这个领域我们感觉是不适宜民营企业进入的。对于国有企业,我觉得是非常适宜的,经过的探讨和论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们首创集团逐步清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企业的产业定位,这个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就是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首创战略定位的基本内涵都与城市建设有关,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如城市间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城市加油站,二是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如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城市燃气等;三是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运营,包括新城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另外,我们可能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不断扩展我们在城市产业方面的领域,但是无论怎样扩展,为城市建设运营服务这个宗旨不会变,我们将围绕这个宗旨,全力打造首创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我们的目标是把首创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水污公司和燃气公司,全国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商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近年来,首创集团根据公司确定的发展战略,加快了打造城市建设运营商的发展步伐,在做大做强企业核心主力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污水处理市场方面,首创集团通过旗下的首创集团股份公司,在全国的水污市场进行了一系列业务拓展,近几年,首创集团股份加快了与国际合作步伐,与国际一些一流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开始向河北、东北的经济发展地区和重点城市进行扩张,先后投资了徐州、淮南等水污项目,目前,首创股份拥有污水处理规模达到600万以上,服务人口超过一千万,为此,首创股份被中国专业水污网站,中国水网和媒体评为2003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水污企业之首。

  首创股份的目标是,继续加大全国水污市场的开拓步伐,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加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力争在2010年前后实现拥有水厂20到25个,日供水能力达到550万吨以上,拥有污水处理厂25到28个点,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50到1000万吨,五年内力争使自来水和污水处理能力由目前的600万吨增加至1500万吨,只要到1000万吨以上,就是世界级的。将首创股份发展成为中国水污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世界级水污服务商奠定坚实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创集团先后投资五十亿元,参与了京石高速路、城市轻轨及绿化隔离带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项目和经营,为首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赢得了十二条京唐高速公路天津段的投资建设权和运营管理权,目前天津、京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项目的评审工作也由国家发改委组织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已经完成,项目的拆迁、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二是首创集团与香港地铁公司,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合作,通过PBT的方式参与北京地铁四号线的投资运营和管理,目前合作协议已正式签署。三是首创集团和中石化合作,建设运营北京高速公路的沿线加油站,目前公司已经正式开始运营。

  在房地产方面,首创集团通过所属房地产公司首创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香港H股上市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在北京有影响的房地产项目,目前综合实力已晋升全国同行前列,自1999年以来,首创房地产已投资一百多亿元,先后投资开发了阳光丽景、温哥华花园等45个著名的写字楼和住宅项目,形成了由商务楼宇、高档住宅和低密度住宅组成的三大板块,实现销售面积90万平方米,净利润12亿元,由于首创置业的出色业绩,2002年首创集团置业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包括“值得尊敬的房地产企业”,“引领住宅风尚十大企业”“2004年中国十大运营商五十强”等称号,此外,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也获得了很多这方面的荣誉称号,包括“中国房地产十家”,“产业推动人物”,“中国十三亿地产英雄”等荣誉称号。

  以上这些荣誉称号不仅反映了新闻媒体和同行对首创房地产行业的肯定,也反映了广大消费者对首创的肯定,今年首创将继续努力加快开发符合市场要求的地产项目,用消费者认可的质量和业绩回报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把品牌知名度做大的前提下,要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以上情况是首创集团参与北京市和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简要介绍,实践证明,首创集团在分析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的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这个战略定位是正确的,实施这个发展战略,使首创集团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首创集团一定会在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谢谢大家!(掌声)

  主持人:非常感谢徐亚平总裁的精采演讲,今天上午,四位嘉宾围绕主题分别对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企改革、政府和企业如何面对很好的机遇和挑战、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独特作用以及城市化与首都创业集团的发展思路的话题发表了各自独特、具有魅力、非常精采的演讲,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思考和信息,在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演讲,今天上午会议就到这里,下午两点继续进行论坛会的有关项目,现在散会,谢谢大家。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