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第九届资本市场论坛 > 正文
 

唐旭:商业银行混业之路的五大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6:48 新浪财经

  2005年1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主办的第九届(2005年)中国资本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新浪财经作为网络独家支持媒体正在全程直播本次盛会。论坛第二模块: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混业之路如何走。以下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的局长唐旭先生在论坛第二模块上所发表的观点:

  分业和混业是最近十多年来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分业和混业,但是那个时候的讨论是基于国际的背景,也就是国际的商业银行是走的怎样的路子,分业还是混业?分业的效率和混业的效率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讨论的结果是国际上的两种模式,各有千秋,都是基于自己的文化、历史和经验创造出来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当时的讨论。

  以美国为代表的是分业经营,以德国为代表的是混业经营,这是我们当时的讨论,美国的分业源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危机,这个危机的反思使美国的银行业非常强调分业,就是说,银行大量的资金投到资本市场上去,投到股市上去,或者市,银行大量的介入股权的交易会带来大量的风险,这个风险会随着企业的倒闭使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资本市场的转化成一种股权所有权关系,这两点之间的不匹配会造成巨大风险,这个风险会引起连锁反应,在银行业就成了银行的破产。因为银行破产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风险,会引起社会的混乱,为了使危机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美国人制定了哥拉斯斯蒂格尔,这样一来美国的资本市场充分的发展起来;

  在德国的市场,采用的是混业经营,为什么呢?德国人的金融市场,特别是他的股权市场是比较不发达,也就是他们大量的资金需要银行的资金去支撑,大量的企业也常常是由银行持有企业的股权,因为他们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大家用直接持有的方式来控制企业,所以市场的风险相对比较小,由于市场的风险比较小,那么银行受资本市场拖累的概率就比较低,所以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变成了一个金融百货公司,哪一种模式是最好?哪一种模式不好?但是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了混业,在监管加强了技术手段加强的情况下,在业务上某种程度的分割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现在美国也开始转向混业,同时也保持着资本市场的繁荣,因此在美国资本市场你看到了混业的趋势,但是也肯定了资本市场繁荣的趋势,这是现代的一个发展。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回顾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经济改革,我们经历了什么呢?中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分业、混业、再分业,现在又要准备混业的这样一种趋势。开始在分业的时候,在八十年代开始改革的时候,我们的银行是专业银行,不仅银行与银行之间是严格分业的,到八十年代终认为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在八十年代后半期我们开始容许商业银行搞一些其他的金融机构,比如说信托投资公司,所以你看八十年代末,所有的金融机构,除了商业银行本身之外,都是银行办的,那个时候银行办到什么程度呢?办到省分行,甚至县支行都办金融机构,混业,绝对的混业,但是这个混业带来的是绝对的混乱,所以我们不应该叫混业经营,我们叫多业经营,混乱概念,混乱的行业概念,确实,八十年代混业造成了九十年代初的混乱,我们知道,九十年代南方经济的泡沫,直接的原因就是混业,为什么呢?那个时候银行的贷款是受很大的限制的,但是我们的信托投资公司不受限制,我们的租赁公司不受限制,我们很多信用社也不受限制,他们从商业银行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了泡沫,最后为了整顿市场,有了93年的整顿,有了95年的银行法,建立的分业经营的原则是基于92、93年南方经济的混乱,所以我们看,95年的商业银行法,都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形成的。

  从95年商业银行法形成以后,很多人又开始讨论,银行业是不是要进行混业经营,所以有时候说,经济学家也是容易的,你只要坚持一种观点,哪怕是很错误的,你只要坚持,十年以后也许你就是对的。因为所有的经济理论都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变了理论也就对了,当年的弗里德曼也说过类似的话。

  当时的潮流是混业,我们的法律是走向了分业,所以混业和分业之间两个有了差距,所以我们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国际标准是混业,所以我们就改革商业银行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循环,但是我们每一次循环,现在都在进步,也就是我们已经经历了分业这个阶段,也就是说我们经历了西方商业银行过去经历过的一个阶段,即使我们这个阶段是很短的,但是我们经历了这个阶段,现在我们谈混业比我们八十年代末的基础牢得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实际上是占主导地位的市场,肯定是银行,这是毫无疑问的,按照M2来算,我们有25万亿,按照银行业的资产来讲,我们有30万亿,资本市场按照市价来算也就四五万亿,所以两个市场现在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所以银行主导现代经济,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不要有任何怀疑,大家一定要注意。银行逐渐走向混业,从我们现在说,商业银行要办基金就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一个信号,说商业银行将来的发展是混业,我们经历了一段分业,那么我们要进行混业经营,路如何走?我们至少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来讨论我们将来的混业之后怎么走:

    第一个,混业以后,我们现在的监管体系是三大监管机构,是分业监管,那么银行混业以后是不是要混业监管?在没有实行混业之前我们混业经营如何监管?现在说主监管制,你是银行办保险,你归银监会管,保险公司办银行归保监会管,好象有点问题,究竟怎么管?保险归保险?银行归银行?还是要并掉?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混业的时候要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我们现在监管,叫合归性监管,现在是风险监管。银行在混业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创新,每一项创新都要经过银监会的审批,银行实际上是在一个划好了路线的情况下去发展。所以我们说,我们是不是也能够转向资本监管?不管银行怎么做,不管下面办多少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我只要控制住你的资本、你的业务发展、机构发展,你混业也好还是主业经营也好,都和你的资本相联系,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用管你具体要做什么,我只管你的资本金能不能覆盖住你的风险,能不能覆盖住你所有的业务,其他事情都变成次要的,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银行也好,银行集团也好,或者别的什么集团也好,你的资本金一定和你的资产规模和你资产所包含的风险是相匹配的就可以。所以这也是你要走混业,你必须要走到这一步,走不到这一步实际上也无法进行混业。

  第三个要讨论的混业采取什么形式,实际上现在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你在一个机构里边混业,比如我现在办保险是不是可以在银行里面做?我们的基金可以在银行里面设一个部门,来搞一个货币资产基金或者别的基金也好,这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比较简单,另一个方式就是做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来并到你这个集团里,就是一种控股公司的方式来进行混业,可能不同的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会有不同的选择,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和我们后面改的专业化的问题有关系,但是我们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银行的方式。

  第四个问题,是否要混业现在还缺乏一些法律上的保障,比如说我们现在要混业,刚才我们说要搞兼并独立法人式的机构,把它兼并到一个控股公司里,那么我们现在说的要立法,控股公司法,我们现在没有控股公司法,我们就开始兼并,二十多年来的经验,先干后立法,但是我们还能不能这样做,需要我们思考,比如我们要收购兼并,有没有收购兼并法?也没有,只是先干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先立法,再做事,比如收购兼并也好,控股公司也好,银行的兼并业务,最好是先立法。

  第五个问题我觉得要讨论的,其实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究竟他们的成本收益有没有人做过很好的分析?混业的时候你的收益一定大于分业吗?或者分业的成本收益一定大于混业吗?不同的银行可能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讲范围经济,超过一定的范围可能就不经济了,你要保持多大的范围是经济的?这需要研究,我们不是每一家银行都有混业的优势,或许有的银行混业是成功的,你的混业就是失败的,就像我们做企业一样,过去几年企业有无限的扩张,扩张的结果是失败,扩张的最快死的最快,相对以前说不能稳健、保守的,可能活的比较长,这也是你要分析。美国也有经济学家分析,美国的银行从效益来看,哪种规模的银行效益最好?他们分析的结果,中等偏上的银行效益最好,大银行的效益并不最好,所以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多大的规模是最好。这个本益分析其实每家银行都可以做。

  第五个问题,关于组织结构的专业化,现在的银行组织是总行、分行、支行、储蓄所,有的银行到了六级,有的可能扁平一点,三级,但是在混业经营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组织结构是按专业、产品组成所谓的产品线,有了产品线以后,你这种产品可以卖给其他的银行,我把这个产品卖出去,我这个银行不动的,我在这方面有专业的优势,去把别的银行买过来,比如做资本市场产品可以买一个证券公司,或者银行内部产品,做信用卡不行,我可以买做的好的,或者我这个公司以前是做批发业务的,把另外一家公司的零售业务买过来,我这个机构是一个综合体,没法儿做的,所以将来的银行要做成一个产品线,分行行长就变成一个协调人,而不是现在的分行长,这种改革对我们的国有银行来讲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对新建银行来讲,设立这样一种概念,中间的环节是协调的,那么这个管理就会非常好,而且我们的混业就可以自由组合了,就像积木一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混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