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午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2:28 新浪财经 | |||||||||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每年一度的资本市场论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想这是源自于中国资本市场一次高峰思想对话,每年的这个清冷的
今天在主席台上就坐的还有我们这个论坛主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是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银河证监会副总裁朱利先生,中国证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陈乃进先生;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先生,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先生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关负责人和学者,还有中国证监会监管局局长张新文先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唐旭先生;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先生,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董事兼中国首席代表张磊先生;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还有中国人民大学董安生、张杰、郭庆旺、林清泉、韩小民; 北京大学教授平新乔、南开大学教授刘骏民;还有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贺强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云荣)先生;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先生;证券市场周刊主编方泉先生,韩国三星集团中国金融总监王先生;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也会在今天下午来到我们现场参与我们这个思想的对话,他们也将在这个论坛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还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先生因有事所以不能到现场,但是他们专门打了电话,并派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我们的会议,并祝我们的会议圆满成功。 今天我们这个论坛可以说是嘉宾和学者云集,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向大家做隆重的介绍,敬请大家谅解,我们将在后面的主题演讲以及今天下午论坛的分演讲和讨论当中,把他们隆重地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我们这个论坛的媒体总共有80多家,记者有110多人,我们对以上各位领导、学者、专家以及新闻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们就请本次论坛的主席朱利先生致开幕词。欢迎! 朱利:非常高兴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05年的会议开始。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下面请陈乃进先生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 陈乃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现在开幕,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的主办单位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及其重要的一年,在行政法(处置)和宏观相协调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证券市场走势却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上证在下半年屡创几年来的新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基改组设立我们公司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大幕,作为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初出台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提出了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正确措施。 展望2005年,在上述意见政策组合下,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高速、平稳运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走向全面深化,资本市场也会进入改革与发展的全面攻坚阶段,参加过去年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朋友或许还会记得,当时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尽快解决股权分制,当时叫做全流通,眼下改革股权分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相信包括解决股权分制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在2005年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我们在这里讨论市场主导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这一问题,应该说意义十分重大,应该看到,迄今为止,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系统运行效率低,金融资源浪费严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直接融资内部机构失调,多层次市场发展滞后等多种问题,尤其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长期严重失调,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加剧金融体系风险的积聚,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未来的中国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 长期以来,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孰优孰劣,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决策者政策权衡的难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是,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市场主导型的优越性就会越来越明显,今年的论坛将围绕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这一主题展开系列讨论,希望专家学者和经济工作者畅所欲言,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由衷希望本届论坛能够对参会的同志有所帮助,最后再一次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掌声) 朱利:下面请人大的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讲话。 程天权: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很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此,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我校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银河证券、中国证券报社、北京银行、湘财证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掌声)对吴晓灵副行长、唐双宁副主席等各位来宾、专家学者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金融学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今天来到论坛准备演讲的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来自上市公司、国内外证券公司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国资本市场论坛1997年时创始于我校,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八届,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在学术界和金融证券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论坛,看到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成长和壮大,我们人民大学感到十分欣慰与自豪。从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金融体制的选择和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与现代科学技术共同构成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并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其典型国家如德国、日本;另一类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其典型国家如美国、英国。从理论研究上看,很难得出哪一个金融体系更优的结论,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建立一个适合于本国国情的金融体系。对中国而言,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推动经济增长、有效配置资源,又能平滑经济波动,合理分散风险,同时还能够使居民分享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的金融体系,不仅关系到中国能否在未来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也关系到中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的优势。 正是在这样一个理论和现实的背景下,本届论坛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目标和远景路径,已经成为金融业每一个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成为中国金融界亟待集中力量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到会的嘉宾中,既有理论界的著名学者,又有银行界、证券界的杰出代表和专家,大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时代给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提出的重大课题,我相信这样一个论坛的召开,可为中国金融界的各位精英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汇集智慧的平台,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迎接挑战和攻克课题的思路和办法。 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2004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都把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充分认识到深化金融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我认为,不论我们将来选择何种金融体系,无庸置疑的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可逆转,并将在中国经济体系的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我认为,本届论坛的主题《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抓住了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中国与会专家学者们的深入研讨,必将产生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衷心地祝愿第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掌声) 朱利:下面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吴晓灵女士做主旨演讲。 吴晓灵:谢谢朱先生,我有讲稿,已经提交给大会了,他们会复印给大家。《中国现有金融资产结构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 (略) 我想就讲话主题说一点儿观点,讨论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战略,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我觉得这个题目提得很好,但是我有一点儿个人的看法,如果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提法,是指的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机制的话,我同意。如果要是引申成为直接融资为主,我想应该有一个考虑,正如刚才陈书记讲话当中也讲到,一个国家当中的金融市场,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不完全取决于你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政策的导向能够起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很多其他经济方面的因素,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 如果定义为直接融资为主的话,要想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变成一个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咱们国家要解决这么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对产权的充分保护。我们宪法的修改,应该说为保护私人产权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我们现在整个的法律体系,还有我们几十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文化理念,使得我们很多的法规本身对产权保护非常不利,今天不是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只点出这个事实来,最近在修改很多法律当中,金融界和立法界的一些不同见解,这个归结为生存权和银行债权之争,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应该是我们怎么样通过不同的法律来保护、调节不同的社会关系,而我们社会经济赖于金融的基础是要保护产权,所以,第二个是我们的法律体系立法宗旨是应该平等的保护各类产权。 第三点就是社会要有风险意识,到现在我们的公众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党的温暖怀抱下,都非常相信政府,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于政府去解决,由自己承担风险,自己解决自己应该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不是非常强。所以要想把直接融资发展下去,每一个市场参与者要有明显的风险承担意识。 第四,中国的文化也要向保护产权的文化转变,中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我们在封建社会的时候,“概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说没收就没收,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没有明晰的产权概念,然后我们就一步跨到了社会主义,我们又强调公有制,因为中国的文化没有非常明晰的保护产权的文化,我就说,如果我们要想发展直接金融的话,这四点:第一有明晰的产权概念;第二,我们的法律要平等的保护各类产权;第三,我们的每一个公众要有风险意识;第四,我们的文化也需要随之而改变,我想在这四个前提之下,我们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发展我们的金融体系。最后的结果是间接融资为主还是直接融资为主,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历史演变的结果,我就说这么多观点,谢谢大家!(掌声) 朱利:下面请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郑跃文先生做主题演讲。 郑跃文::今天我觉得这个题目是我们这几次论坛里,非常好的一个题目,一个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的严厉,特别是我们做企业的人盼望已久的,因为前年我去美国访问,美国的金融界的朋友,包括商务部的部长建议我们的时候,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一直也在琢磨这个观点,他说你们中国的企业要想真正发展健康、壮大、走出国门,可能还早了一点,主要你们有三个体系不够完善,一个是金融体系,一个是贸易体系,一个是科技体系,我们也在考虑这些问题,到底为什么这些体系不完善。去年的一年,我们的改革可能更深了,因为去年一年中央是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当时我们企业,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下来,中国民营谈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金融问题,融资问题,但是去年的宏观调控以后,大家的感受更深,从发展的投资,我们刚刚在英国开完我们全联系统的会,我们想去年十一月份我们开常委会的时候,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当时我们还请的专家和一些领导去我们常委会上讲话,讲话的时候认为没有过热,当时定调很明确,至今还记忆犹新,但到了一季度的时候,大家还在拼命商量今年怎么干的问题,但到了二季度,情况就有一个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我们有几种感受,过去我们的融资相对就比较难,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的民营经济在这几年发展是一个高速期,包括今年这么难的情况下,中国民营GDP的贡献率,税收的贡献率,就业的人数都是大幅度增长,但是融资确实难的问题,给中国的民营企业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节点,有很多企业可能在今年就过不了关了,有些在寻找一个新的渠道,在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了,就不再讨论,有些什么方法,有些什么建议,能给我们的一些主管部门领导多汇报,希望得到尽快的解决。 今天恰好有这么一个活动,又是有这么多金融界的各位领导到场,所以我们也借这个机会向他们汇报汇报,诉诉苦。 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十几二十年下来,我们每次开会,谈的问题都谈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每次得到的回应都是要大力解决,但最后我们觉得效果并不太好,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从中央不断出台的政策,我们觉得有很大优势,一到具体问题上就有一些反复,通过中小企业的促进法,这个促进法实际上有十二条,不管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有12条融资的问题都有一些明确的说法,这是从法律的角度,今年的宏观调控以后,温总理和副总理是专门召开会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又是非常明确的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个支持,但是我们也提了一些建议:首先是间接融资难,过去我们的银行机构相对比较少,整个机构里,国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加起来,可能也就十几家,加上信用合作银行,加起来可能也就两三百家,就这样一个种量,但是我们的企业就感受到,和银行打交道太难,因为银行也很明确,民生银行,我们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也是做买卖,你们机构少我们不愿意花成本去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我们在中关村做了一个调查,七千多个企业里,只有330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大多数企业,效益虽然好,但是它获取不了银行贷款,这个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在小企业机构的审批上就已经有了问题。前年我们也去浙江专门为金融问题进行一些考察,浙江省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政府说,我对金融机构是不放心的,金融的社会问题是政府不愿意承担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在研究,是不是能够向国外的一些机构学习,过去我们为什么机构审批过严呢?过去机构审批过严的原因就是怕出现这样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的监管部门,只是政府监管的角度在进行一些监管,但是真正的一些监管体系,我认为在建立的时候还是相对偏弱,所以就造成一些问题,像在美国,它的监管基本是四层定位,首先它在现在股东的时候,股东监管这块,治理结构这块它做得相对合理,所以股东自身对金融企业的监管,我们国内的企业是做的非常差的,所以就出现很多金融机构,一些民营企业控股的金融机构,利用这个金融机构给自己企业融资,造成了一些社会风险,所以这样的话,更引起监管部门对这个问题的不放心。所以我认为,在股东的选择,这点监管上我觉得过去就把的不严; 第二个监管是市场监管,完全是市场主导下的监管,像在美国,银行建立了以后,是通过保险公司,因为它是市场化的一些监管,所以保险公司对它的风险控制,对它的不良率,对资本充足率是有一个很好的完善监管体系,所以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才使得银行的风险大大降低;另外还有中介机构的一些监管,最后才是我们监管机构的监管,我认为有这种完善的体系监管,可能我们今后,像一些商业银行如果审批多一些,我认为能够为我们中小企业的直接贷款获取多一些渠道。 第二我看刚才谈到的直接融资市场,我们有一个比例,03年,我们民营企业从间接融资市场获取资金是一万三千亿,但是直接融资市场获取的资本是一千亿,去年的这个比例相对好了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去年我们大量的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市场,银行贷款这一块获取的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下降,民营企业就被迫在去年,到海外上市,在这个上市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我们的贷款也逐步转向海外,国际的融资逐渐加大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转向海外,但是现在发现很多政策性的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这些融资,国内不贷我们转向国外,国外贷很多政策就阻碍,打个比方,我们的H股,H股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融资,人家正常国外的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非常方便,如果上午到监管部门提出报告,可能下午融资就完成了,但是我们是H股的企业就必须到证监会报告,证监会同意以后要挂牌,一个月以后如果没有什么反馈问题了,才能够到人家的市场上去融资,别人在这一个半月里,又审了一个半月,所以去年很多企业国外资本市场非常好,大家都想通过这个机会在国外得到融资,但是由于这个政策,二季度一期融资,所以你再想融资,效果就大大下降。 我们是讲企业,讲核心竞争力,我们企业在平等的情况下谈竞争,如果在不平等的情况下我们这种竞争是没得谈,所以我们是落于国外的企业。 另外讲国外的融资,大家就转向融资了,既然是资本市场,有一些问题我们就转向国外的融资,现在国外企业是认真看我们企业,现在很多好的企业转向国外的贷款,我记得是96年,联想当时出了一点问题,中行当时就把对他们的贷款基本上都收走了,我上周还碰见当时科学院的院长,当时他带着联想的柳总去中国银行谈,中国银行表态也表的非常好,我们坚决支持,但是后来发现,表态很好,但是实际上获取资金相当难,国外银行看他们到底是什么问题,最后发现是一个小问题,最后就把资金贷给他们了。 由于要调控,大家按规模必须下降,所以你的企业增长这么好的情况下贷款比例也要下降,不管你多少,要帮我一个忙,把贷款缩减,另外就是你这个企业我收回,再贷给你的时候利率要上调,是不是给了支持?都给了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和企业的发展有时候你感觉不是那种“市场导向型”,我们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解释。 刚才讲到在国外的贷款,外汇管制实际上我们贷到再多的钱,外汇管制我们也根本用不上,当企业为获取自己的流动资金也会大量的寻找一些贷款,但是国外的银行愿意给了以后,因为后来我们也是去找一些外汇管理部门交流,他说我们可能在有一些地方要控制一些资金,甚至要严格控制,所以要得到这个资金,要能够使用你可能程序就要走半年,所以这都是阻碍我们企业发展的原因。去年七月份宏观调控以后,总理组织我们召开一个座谈会,会我参加了,当时总理没来,副总理开了两天,座谈会上温总理非常重视,特别来了一个重要指示,这个重要指示里讲了一点,就是我想谈的一点“切实落实对于非公经济的支持,尽快废除一些阻碍我们发展的相关政策”,所以我认为领导的话,包括我们的法律法规,包括重视程度,让我们有时候感觉到非常激动,也觉得这些问题可能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可能还要走漫长的路,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经常有这样的活动,能够真正做到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多做沟通,能够把我们真实的一些想法,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这些部门做一个广泛的交流。因为现在WTO以后,中国的企业已经把自身置到国际背景下谈企业发展,我们在这种形势下,和国际的企业比较,我们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我想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能还是要走过一个很漫长、艰难的路。所以我们希望各家齐心努力,特别是我们企业更应该在等着自我规范的基础上,我们也一定要牢牢把握,用信用、规范来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取信于我们的各个部,监管、主管部门,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们的路会越走越稳,中国的经济也会越来越得到一个大的、好的方向。感谢大家!谢谢!(掌声) 朱利:先请吴晓灵女士回答一个问题。 吴晓灵::刚才有一个同学给我递了一个条子,要发展资本市场刚才我讲了四点,有一个同学跟我说,前两条可操作,后两条无法操作,所以说了等于白说。 我想说这样一个问题,要建立一个直接融资的体系要靠制度,制度其实是两种,一种是约定俗成的“软”制度,一种是明文规定的“硬”制度,任何一个国家的硬制度往往都是在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之下的软制度的基础上的一种归纳、一种认可,如果要是没有文化的认可,你把外面的制度拿来,强行加给一个社会,最后是贯彻不下去的,所以我想后头的两件事情,看起来是一下无法操作的,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大家意识的转变,没有文化的价值观念的一定转变的话,前面那两件事情也很难做到。当然,我们过去处置金融风险的办法也误导了公众,从98年关闭金融机构以来,个人的全部存款都百分之百的兑付了,所以使得社会的公众没有风险意识,再破的机构,再违规的产品,他也敢去跟他打交道,也敢去购买,这次,从处置德隆事件开始,十万以下百分之百的收购,十万元以上的收购90%,体现领导人说的,让投资人吃点儿亏,本来市场经济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自担风险,由于我们的大锅饭体制,由于我们政府对投资人的过度保护,使得大家根本没有风险意识,因而,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让大家树立一点儿风险意识,吃点儿亏,就让吃这么点儿亏还有好多人闹事,我们动员了各地政府到营业场所去做工作,有的时候是几千人围攻,他存款的机构倒闭了,他要负责任,他买的债券不能兑付了他要负责任,就这件事情他是不接受的,当然这件事情是有我们过去文化的基础,也有政府过多的保护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当然也有制度上监管不够严格这些问题,所以从现在开始,真正让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意识到“我要对我的行为负责。”这个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每一个投资人不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的话,那么我们最好回到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去,咱们就别有什么证券公司,闹这个麻烦干什么?所以要发展金融市场关键的一点是要在公众意识上、文化观念上,要树立尊重他人的产权,看好自己的资产,承担你的行为后果这样一种理念,谢谢大家!(掌声) 朱利:现在休息十分钟。。 有请北京银行的代表发言,阎冰竹先生因事没有来。 北京银行代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样一个专家云集的盛会,北京市商业银行董事长阎冰竹先生对本次论坛高度重视,因公务不能出席今天的会议,特委托我在这里做一下今天的发言。我是北京市商业银行的副行长(),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商业银行》。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今天发言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商业银行将在今后的中国银行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通过两个部分发挥作用,一个是金融机构,一个是资本市场,在今天的主题当中,是以建立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是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金融机构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当中,金融中介都是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在这种大的格局下,商业银行发挥作用是客观的和必然的,从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聚集了大量社会的资本和资金,具有能力和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从社会资金的需求来看,金融机构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资方式,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资金,从消费者的金融习惯来看,中华民族具有节俭的传统,因此,大量的资金聚集在银行也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而且具有长期的趋势。 基于以上四点,我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今后若干年,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一个加强和提高的趋势。 第二个观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应该是共生共荣的局面,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中介的繁荣,在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当中,除了商业银行以外,还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专门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对于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机构的发展有利于资金配置的效率,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支持。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所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从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发展都需要银行体系的介入,在欧洲,商业银行是混业经营的,银行对资本市场的介入,对于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观点是关于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几点认识: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应该注重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本质是用新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具有价值的金融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一个银行成功的标志与否是在于你获取了多少利润而不是多少存款,金融银行要发展必须要在多个方面对稀缺的金融资本进行配置。金融机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交易方式的创新,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还有许多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金融工具的品种上还十分的单薄,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只有30多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显然是不能够满足投资者、储息者和资金需求者的需求。 目前,商业银行在经营意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方面,满足客户的特定需要做的还不够,我们最明显的感受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商业银行在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个人融资也是一样,我们现在也可以发现,个人住房贷款方面,有许多未满足的金融需求,银行应该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的力度,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于银行业发展的第二点思考是尽快建立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公共担保制度。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而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存款保险法规,在这种体制下容易对存款人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因为银行的信用就等于国家的信用,所以导致了各个金融配置在金融机构之间并不是按照效率的原则进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保险公司积极的对银行的风险进行评价,要求风险高的银行支付较高的保额,这是对银行的另外一种方式的监管,也是一种市场化的监管,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应该是对目前监管体制的一种有效补充,当一家银行风险比较高的时候,公众就会远离这家银行,这也是对银行的一种外部有效约束,从而迫使银行不得不按照市场原则、审慎原则进行经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长期的作用。 关于公共存款担保制度的思考,在美国,政府存款属于公共存款,是要商业银行提供合格的证券作为抵押和保证的,当银行破产的时候,公共的存款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偿,在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实行公共存款的担保制度,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各家银行为了规模,疯狂的竞争存款,而这种制度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也是没有效率的。当银行出了问题的时候,公共存款最先遭到损失,按照我们现在的商业银行法,是对存款人的私人存款、个人存款进行全面的保障,而对于国家公共的存款没有任何保障,现在已经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一些社会保障资金就遭受了损失,之所以要对政府公共存款进行担保,是由于在这里面存在着代理制度,因为,无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他们都是中国政府的机构来实行存款的管理,存放在哪家银行都是由政府具体的事人员来决策,他们的决定并不代表公众的利益,或者并不一定能够代表公众的利益,对于私人存款和公众存款有着本质的区别,个人存款是个人的行为,自己愿意把存款放在任何一家银行,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要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公众存款就不能实现这一点,所以说建立公共存款的担保制度,我认为是和存款保险制度一起成为必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第三点思考,应提高银行的专业化程度,目前,按照商业银行法,关于银行名称的各类银行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基本上是相同的,无论它的资本多达几千亿,它的资本只有几个亿,它的经营范围都是一样的,所以说中国的银行存在着经营业务趋同的趋势,因此造成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我们看一下,在美国,美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是经营商业贷款,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和近期存款,而储蓄银行是以居民抵押贷款作用主要资产和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分别,应该说在主要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二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历史,我们看一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都存在着大量的储蓄银行,而在我们国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储蓄银行。在美国还存在着消费者财务公司,他们的资产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贷款,比如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他们的资金来源并不是存款,而是债券。因此,就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诸多问题来看,提高银行的专业运营程度势在必行。 举一个例子来看,比如我国的汽车贷款,目前的贷款余额大约是1800亿元,有数据表明,其中大概有40%左右的汽车贷款存在着不良,甚至是坏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就是没有一家专门的汽车贷款的专业金融机构,因为他们并不是专门从事汽车贷款,所以各家银行在管理技术、内控程序方面都存在着欠缺,因此,我建议中国下一步银行业的发展,应注重银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建立更多的专业银行。 再举一个例子,注册贷款难,之所以出现贷款难,就是因为前期出现了大量不良的注册贷款,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但是从银行业本身来看,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情况。 关于银行业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加强银行的社会责任,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利益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消费者权益保障、环境污染等问题,那么公司的社会责任概念,在上个世纪初已经有美国的学者提出来,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公司不仅不能仅仅以为股东赚钱为最大目的,而应该最大范围的促进消费者的最大利益、物源的利益、当地社会的利益和环境的利益,社会弱者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银行作为特殊的公司应该具有一般公司所应有的社会责任,除此以外,银行还应该兼顾下列责任,首要的责任就是保护银行存款人的资金安全,银行之所以应该保护存款人的资金安全,是由于以下原因,银行是公众,尤其是个人的主要存储地,银行运用的主要是别人的钱,而不是自己的钱,银行的资本比例比较低,银行的破产会给存款人带来极大的损失,这是第一点。银行应该肩负保护存款人资金安全的社会责任。 银行还应该肩负公平配置社会资金的社会责任,社会公众,无论是大公司、中小企业,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需要依赖金融进行生产或者更好的生活,银行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果银行不肩负这种社会责任,那么社会的总体福利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目前,一些银行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量的资金聚集于少数的大公司,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有效的纠正,为了防止信贷启示和社会公平,在上个世纪美国的立法采取了很多措施,1974年,信贷法就规定,银行在性别、婚姻、种族、宗教、年龄方面不得歧视,我想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这一点,在中国目前很多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和个人,他们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银行不仅是为了赚钱,而且还要有良性的道德,只有这样,银行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最大化。谢谢大家(掌声) 谢平:我现在已经不是(),因为上个星期二把我免掉了,按证监会的官员说,这才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热烈地掌声)下面我们有请湘财证券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先生发言。 陈学荣: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七大主体、一大市场,七等于一》,和我们主题是紧紧相扣的,金融体系,我们就把它列为七大体系,银、证、基、息、信、保、(),一个市场,在讲主题之前,我想引入一个佛教的哲学概念“缘起”,缘起概念讲的就是大千世界的一种因缘关系,“若此有则彼有,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生则彼生,若此灭则彼灭”,一个大市场,我今天再把它引入,引入到我们的一个生物链,就是我的副标题,这个生物链是我们的动物世界,我们的动物,我们的植物,以及我们的微生物所赖以生存的一个食物链,有一个相互依存的环境、一种关系,当然如果更形象点,大家对战争更感兴趣,那么我们就把它列为一个战舰,作为一个旗舰,航空母舰,有我们所谓的驱逐舰、护卫舰等等等等,所以我今天为了形象一点,就做了一个PPT,中间的航空母舰,毫无疑问是银行,我不知道证券在哪里,我们会找,所以我今天就按照幻灯片跟各位汇报一下。 先看银行,银行业无疑是航母,其他各个主体都发源于此,大家都看到了,包括我们的主席谢平先生也是银行的,都是发源于银行,但是银行的改革已经发展到了攻坚阶段,有赖于证券市场来化解它的风险,可以看两个数据:第一个是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例,2000年,我们的比例曾达到过12%,但是04年的比例已经不足了,不足4%; 第二,间接融资中存贷款的比例,长期贷款的比重从98年的24%,上升到目前的41.34%,短期存款的比重从99年的54%上升到目前的61.17%,资金、借短贷长现象十分的普遍,这是银行体系潜藏的流动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直接融资的比例过低使目前的企业70%左右的资金要靠银行的贷款来解决,权益资本不足30%,致使经济和金融风险进一步向银行体系积累,所以现在就讲前景银行,好象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当时开玩笑说拿点钱,给证券市场,尤其带来的潜在危险是宏观经济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下降,这也是从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因此,我国一直把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放在金融改革的重要位置,通过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的化解金融市场的风险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一个核心的有效选择。但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证券市场功能萎缩,如何能够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如何能够化解银行的风险呢? 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国家金融安全取决于金融改革的力度和程度,而金融改革的核心,又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这是我们不断期盼的两行上市,因为两行没有起动的话,后面的无法启动,银行的股改上市又离不开一个充分活力的资本市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银行业已经和挣钱业天然的联系在一起,割裂开来谈发展只是一厢情愿。 第二,我们一起来看看证券业,这可以算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舰,可能我高估了,因为自己也在这条船上,但是目前伤痕累累,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金融多米诺骨牌的引导牌,我讲的“引”,是第一张排牌,推倒的,十四年的发展历史证明,证券公司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券商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总数达到1348家,为上市公司发行、配股并筹集资金8674.54亿元,这有个图表,为国家累计征收应发税2100亿元,当然,这个银行的大数来比这还是小数,所以我经常提一个概念,不要把银行和证券做简单的数量上的对比,应该做功能上的对比,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什么?就好象我们不能简单的拿一个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来和一个某某金融机构进行对比,同样是中介机构,中介公司的注册资产和规模远远大于所谓的律师事务所,你就不能因此而说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不重要,道理不一样。 但是,为中国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年轻的中国证券业,正在经历严峻的生死考验,股市连续四年低迷,今年开市以来迭创新低,投资者亏损累累,投资的责任既要投资人来负,又不能完全来负,在一个完全公平的条件下,这是前提,才能由投资人来负。二级市场交易清淡,一级市场融资几乎停止,昨天中央台公布了,可以开始发新股了,整个证券行业已经连续两年全行业亏损,被监管公司接二连三,中国证券业挣扎在生死的边缘,现在我们到年关,见到面第一句话“还好吗?”当年困难的时候没饭吃的时候老师问你吃饭了没有?现在很少人说吃饭了没有了。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勇敢的承认,中国证券公司当前面临的风险是系统性的行业风险,这已经不是某一个公司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行业本身的问题,它已经演化为大金融系统的问题,中国大金融的多米诺骨牌的这张牌若被推倒,必将波及到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基金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得失问题,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关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 第三,保险业,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实力强大的巡洋舰,大家可以想想巡洋舰的功能,但如何寻求与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双赢,成为当前考量我们智慧地分水岭,自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到03年,它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税收入从4.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3880亿元,年平均增长的速度大约是35%,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很遗憾我们的保险上市多在海外,它的成长利润空间都被外国人享用。04年,保险业的总资产已超过了一万亿,形势大好,但是跟资本市场好象没有带来正面、直接的影响,从国外保险行业的经营情况看,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股票市场是保险公司投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在所有的投资渠道中,股票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然而,由于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保险业在证券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的下降,04年上半年,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亏损5.04亿元,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投资分别为12.98亿元和7.86亿元,总计(),04年中国证监会、保监会为中国保险资金放行,已经超过一千亿元,面对累积亏损已经接近50%的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如何作用,成为考量我们智慧的一个分水岭。我再一次说“智慧”,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最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第四,基金业,堪称中国资本市场的护卫舰,是最活跃的力量,我国已经正式运作的基金共有164支,基金总份额3381.6,净资产为3867亿元,现金净流入的场所,基金数量的扩张与规模的膨胀,使证券投资资金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基金实股占整个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日益上升,截止04年9月,144支基金的股票投资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超过了13%,我们有一个图,基金在活跃中国资本市场完成上市公司作用引领市场投资价值转型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02年以来,基金投资理念的更新使基金投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连续两年大幅度超过同期股市大盘的收益。然而,随着基金规模的快速膨胀,可供投资的优质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成为制约基金投资的资源瓶颈,基金投资在少数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成为扎堆的现象,截止04年9月底,基金持有的50家重点的,由03年底的33%升至43%,而且基金在少数上市公司的投资占到该公司流通市值的30%以上,使得基金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日趋加重,并且,由于基金集中投向股票大都是()权重的股票,基金博弈所导致的股价升跌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股市的大波动,成为不稳定因素之一。 第五,信托业,中国资本治厂的驱逐舰,中国信托业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起点,信托公司在最高峰的88年达到了1000多家,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此后一系列的整顿逐渐使我国信托业走向规范的道路,明年4月份信托法诞生,标志在新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法的基本框架下,中国信托业的行业定位已经开始了由高度银行化的混合经营模式向针叶化受托理财经营机构的转换,截止03年底共有59家信托公司完成了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受托资产达到2500多亿元,其中信托资产1600多亿元,全行业,资产负债率49%,03年,全年共盈利15.5亿,这几年,信托投资公司积极参与了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有关统计显示,03恩年有21家信托公司发行了约45个证券类的信托计划,总规模约为44.29亿元,到03年底,完成重新登记的59家信托公司共完成了资金信托1366亿元,其中,投资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达到了159亿元,占其总额的10%以上,尽管信托业是中国金融体系创新的主要载体,制度上的优势比较明显,但,证券市场的不断下行为证券业的未来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六,期货业,打通证券期货的两栖舰,证券公司有不少在成立自己的期货公司,当然,一方面瞄准的是商品期货,但是更重要的是标准未来可能的金融衍生品,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在酝酿新的机会,目前中国期货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品种交易的规模急速上升,2000全年,04年10万亿,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持平,中国期货市场不仅在规模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且期货的因此也更加丰富,04年新上市的燃料油、棉花等交易品种,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全面活跃,互同、证卖、连动、上海的()正在逐渐成为全国的期货中心,上海的燃料期货日均交易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引起国际市场的瞩目,按照发达国家的规律,期货市场在商品期货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将产生金融期货,并且金融期货将后来居上,成为市场的主导,也就是说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它的交易总额中金融期货已经超过75%,所以推出金融期货将是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将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带来新的机会。 最后,就是QFII,QFII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力军,登陆舰,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QFII进军中国A股的愿望非常非常地迫切,上次我有篇文章专门谈到市场估值问题,有人说中国市场高估,达到什么时候?达到海底,中国不断往下降,降到哪里?沉到海底,但是一方面,境外的资本在大举排队,截止04年11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已经批准了24家合格的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累积达到32.25亿美元,不大,这个数字很小,目前还有近十家境外机构提交了QFII资格的申请,QFII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新力军,目前基本上有资格的应该都提出了相关申请,综上所述,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多元化势必带来资本市场本身的深刻变化,由银证、保基、信基Q,七大主体的共同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层次的构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实,就是各个金融产品市场之间被人为地,或者说制度化的分割了,一个被分割的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加剧局部利益的冲突,形成七个方丈一个和尚,九龙治水天下旱,就像水缸破碎不能蓄水一样,我曾经听过一个专家讲,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是最好的市场,它像一场水,这个水已经快干的时候是我们最好打点的时候,他说不要忘了,这个水的底部有裂缝在漏水。 资本市场的金盆就像水缸破碎不能蓄水一样,资本市场的金盆也是未见的,所以要不漏,一旦被分割就难以聚拢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九条的落实与此密切相关,资本市场从本源的意义上讲包括了中国证券,而在中国目前交易所的市场上,主流产品仍然只有公司股权,而公司股权占大部分的是国有股权,于是,一个充分交易的资本市场,不得不受限于股权主导者的话语权,目前C股市场的降升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市场更加复杂,沉重打击了为中国资本市场早期改革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预期,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前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往前追溯12年前的前期投资人可能要承担这一阶段的重要责任,具体说,就是损失。 股权市场的分割日益加剧,股权和债券市场的分割则更为严重,99年,债券额在交易所和银行业的市场尚且能平分秋色,但是到今天,C股市场的处置方式已经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债券市场刚才吴晓灵行长谈的比我更加充分,但是谈了很多银行间的,没谈交易所的,所以我想,我们在不断的说,说,说,边缘化,已经快找不到了,新的一年,大家都在祈福,中国市场有美好的一天,因为市场好,大家都会好,这样的主题报告会会在一片丰收的赞歌中开得更好。谢谢!(掌声) 谢平:咱们下一个发言是中国证券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女士。我有幸跟李青原女士是同学,我们俩是人民大学经济系1985级的博士生。 李青原::如何看待当前的资本市场,什么是资本市场?我愿意这样概括,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机制。它是一个机制,它不能保证你进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它不可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因为预期在变,上市公司的情况也在变,我觉得大家谈这个金融体系,我曾经也向有关领导建议过,我觉得现在确实需要讨论中国金融体系的目标模式和体制的目标模式,有什么样的体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当然市场主导这是一个大的设计,在具体的,还有比如主业经营、副业经营、监管模式等等。 大家刚才讲了很多股市和银行资本市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有一点应该强调的,虽然他们都是金融,但是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我们都知道,经济活动无非是一个对利益的追求,那么一个客观的经济现实就是当大家都在争取得到利润的时候,这个利润被逐渐的平均化,成为一种趋势,而总有一部分资本要追求超额利润,实际上平均利润的形成是由于大家都想得到超额利润,所以客观会有一个超额利润的产生,这个趋势。抽象笼统来讲,银行在做什么?我刚才讲了资本市场是什么,银行我认为基本可以概括为“转储蓄为投资的中介金融服务体系”,他们俩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我们看利息和资本市场收益,它的区别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银行所支持的基本上是平均利润的产生和不断再产生,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社会的平均利润是3%的话,你很难想象银行的利息是8%,一个很简单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就是“利息是产业资本利润的分割”,银行家之所以能拿到利息,是因为他分割了产业利润的一部分。因为钱放在银行里是绝对不能生钱,那么资本市场是干什么的?因为永远有一部分资本有能力产生超出平均利润的产额利润。这部分资本是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最有活力的,最需要人承担风险来实现这一部分超额利润的实现,因此在资本市场应该是实现超额利润的分割,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社会金融体系两个不同的功能,它所连接的两部分,投资者、筹资者和中介,后者的风险大于前者,收益也应该大于前者,否则,投资者如果安于利息,为什么要到资本市场冒风险?这是两个基本的不同体系的作用,和它所形成的不同的场。刚才陈总愿意讲佛学,我愿意讲气功,我们人民大学有一个老师就讲“社会场”,我觉得用什么东西都不重要,只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就可以,描述的方式大家可以去选择,我个人倾向于这样来看待不同的体系,因为它是不同的,它所要求的监管也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我们在谈论目标模式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资本市场和银行到底有什么区别,虽然都是金融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观点的话,我们在看待这两个市场,在解释它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根据,这是第一点。 我们的目标模式肯定是这两个市场要同步发展,有一个课题是哪个为主,我认为不是为主,而是这金融体系的两部分共同运作产生出来的合力,是支撑一个经济能够稳定,能够发展,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它一定要发展,刚才陈总讲的很清楚,现在我们的情况就是资本市场严重滞后,九条意见的出台,实际上是对经历了十年的资本市场发展而对资本市场实际上需要在体制上脱胎换骨的一个思路性的指导。发现这十年过去,资本市场还是这样,什么原因呢?在最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对资本市场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就是有一些误区,所以现在回过头重新整理,资本市场到底干什么?要把它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是我们的战略决策,放在这个高度来认识,那么对以前的一些与之相悖的思路进行清理,这也就是我吴教授要我讲的如何看待当前的资本市场,首先要搞清楚资本市场是什么。 至于这十多年出现什么事情我就不讲了,因为九条意见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清理了,那么这两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我想讲的第二点,什么是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观。 从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九条意见也是提出了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观,我们的经济科学发展观需要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财富积累中,人、社会、自然三者要有一个协调,资本市场要协调发展的话,要协调什么?我觉得主要是协调三部分人,他们的利益和风险的均衡,我刚才讲了,资本市场是干什么的,参与这个市场,使这个市场能够持续发展,第一就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创造者——上市公司;第二个部分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发现者——证券公司;第三,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实现的支持者——投资人。这三部分人,他必须能够在资本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得到自己与风险相适应的回报,这个资本市场才可能运行,有这么一个运行的机制的话,它就能够持续发展,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那么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九条意见已经明确的清理了过去一些错误的思路,比如重筹资,轻改制,重上市,轻回报,如果像原来的思路就没法儿继续发展,持续将近四年的低迷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么九条意见出台之后,投资者是非常有希望的,从1300点上到1700多点,大家对这个充满了希望,九条意见发展一周年了,市场二度低迷,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九条意见是一个思路性、纲领性、开放性的文件,它是一个指导,而落实九条意见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要对这一系列的重要任务作出顺序的排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落实,后落实,哪些事情做出来是事倍功半,哪些是事半功倍,哪些事情你先做会为后头的任务设置障碍,哪些事情先做会为后面的任务设置条件,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做详细的论证,因为需要时间,需要陈总刚才说的智慧。而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市场的反应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是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是我的第二点,九条意见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三点,我想谈一点我一向的观点,应该做什么,我一向的观点是仍然要坚持尽快解决股权分制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在去年解决全流通问题如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已经做过一篇演讲,在那个论坛上我也多次发表了我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改,另外我认为,如果要解决股权分制问题的话,必须要搞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国九条里面讲的,要特别注重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这个公众投资者指的是谁,指的是已有的七千万个帐户代表的投资者,还是指的理论上十三亿人,甚至包括外国人,都可能随时成为的公众投资者,我认为是前者,为什么?因为这部分人支持了我们迄今为止这些上市公司的上市改制所应该支付的成本,承担了他们的风险,因此在解决股权分制问题首先应该保护他们的利益。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全国人民的资本市场,比方说可以用某些方式让十三亿人来参与解决股权分制问题中两种不同股东的谈判,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样做,首先它在理论上是有误差的,第二就是在现实中,如果这样做的话,会造成巨大的社会代价或者社会成本,是不是就不能做?不是不能做,我觉得世界上,从哲学的观点上没有不能的事情,它都会发生,只不过发生之后,社会代价不一样,而我们现在讲,要三个代表,要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管是理论的研究也好,对具体政策的落实也好,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否则的话,由于概念的不清楚,在具体制定落实政策的时候产生误差,会给我们股的解决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是我要讲的第四点。 咱们经常讲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都是指导我们经济工作,指导我们改革开放的基础,但是具体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在当前的情况下,特别要强调邓小平理论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讲得很笼统,在中国面对着产业升级城市化,提高国家竞争力,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承担科技商品化在转化中的风险,那么这个时候我认为让哪些支持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这部分人我们广大投资者,特别要注重他们的利益,而且这部分人也应该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最后我想讲,资本市场发展非常重要,在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特别在决策中,我们执行长提出来要提高执政能力,为什么要提高执政能力?因为不够高,所以才要提高,那么要提高,这是一个过程,所以因此我认为,股权问题大家在担心,是不是不解决了,我个人得到的信息和我个人的理解是证监会正在做很大的努力来落实这一条,分裂表决机制实际上是为解决股权分制问题做一个基础,大家还是要有信心,执政能力的提高不但要靠执政者本身,也要靠公众、靠舆论,也要靠公众所聚集出来的一些有社会良知有专业精神的知识分子,谢谢大家。(掌声) 谢平: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吴晓求教授。 吴晓求:各位中午好,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呢?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按照正常情况下,按照现在的技术还是能活四十年左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不希望中国出现金融危机,那么这个金融危机一定是毁灭性的,不应该出现,之所以不应该出现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不善于学习别人,应该说是没有智慧的,是一个没有智慧的民族,在我们之前,很多国家多出现了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在未来的岁月里,比如说到2050年,以后的可能我们管不了,不要出现金融危机,有人说要防范或者杜绝,堵是堵不住的,你必须在你的金融结构上做一个科学的安排,那么这种金融危机是可以有效的平滑掉,我们可以平滑掉金融危机,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的阻止金融危机。可是这样一个梦想,实际上今天的标题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想了很久,人民大学的金融与证券承办到今年年底就是十年,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所有研究都是为了实现我这个梦想,一定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特别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平滑金融波动,分散金融风险,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能够让全体的居民,全体的投资者,通过这样一个金融体系来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这就是我的梦想。 那么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达不到这个梦想,实现不了这个梦想,尤其是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更是使这个梦想带有某种灰色的色彩,带有某种悲壮的色彩,可能在最低迷的时期,也是最有希望的时期,因为任何一个体系的成熟,市场的成熟,它不可能从一建立就成熟了,它一定会经历某种波折,甚至是重大的波折,对于中国金融体系来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波折,莫名其妙的四年下跌,从正面来看,会说它是一种正在慢慢走向成熟的必要阶段,所以我确信,人只要有信念,我始终确信,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是市场主导性的金融体系,金融在当今的中国,在现代生活中,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在2000年以前,我们就有一个原始的金融主题形势,钱庄也好,票号也好,都有了,那个时候的金融是非常简单的,它可以完成非常简单的资源配置,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在那个时候由于技术,由于组织结构的差异,不可能实现这种跨区的配置,那种金融组织的配置及其功能和当时的农业社会是息息相关,完全符合农业社会对金融的要求,到了300年,400年前,我们就慢慢进入工业社会,对金融要求提升了,简单的金融资源不够了,因为现在的工业需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集合社会资本来完成现代工业的过程,那么那样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完成不了,所以以现代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出现了,它可以帮助产业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期内集合资本,来完成它的目标,到了今天,实际上我们对金融的要求又升级了,我们不仅仅要求金融要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经过这种配置资源可以实现跨期套利甚至跨区域的配置,我们对金融的要求在今天不仅仅是这样,虽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我想金融发展到今天,除了那个配置资源的功能以外,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以外,还必须承担两个功能,第一个一定要平滑长期经济增长所遗留下来的风险,做分散化处理,不要使这种风险积聚在一起,同时要平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不要出现三十年代的大危机,金融必须承担的第二个功能一定要全社会的投资者,全社会的居民来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当的资本规模来进行直接投资,大多数人是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享受经济增长给他所带来的财富效应,这是金融必须提供的一种积累,所以可以看出来,银行主导性的金融体系,我确信它完成不了,虽然我这个观点应该说从总体上看是占少数派的,但是我确信我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而且这也是我差不多七八年以来一直都反复看待的这样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资本市场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所的,Market based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基本布置市场配置,不指市场导向,是指一种平台。所以我刚才看了陈总的演说和我的一个理念高度一致,航空母舰都在大海里行驶,这个大海就是我心中的资本市场,航空母舰是商业银行,最大,旁边有很多功能不同、吨位不同的舰群,但是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个相应的大海,航空母舰就会搁浅,航空目前就会没有战斗力,及其他的舰群跑不远,所以可能看到资本市场及其重要,但是放到中国目前市场来看,及其悲观了,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没有那么大,可能还是一条小河,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一条小河变成长江,再变成汪洋大海,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这个市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缺陷,这个缺陷最严重的就是设计上的缺陷,它维护的成本,改造的成本非常巨大,如果你不改掉设计的缺陷,房子迟早会倒,所以这个与生俱来的设计制度缺陷必须把它改掉,我们不要苛求十四年前的人们设计这样一个的资本市场,但是到了今天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十四年前设计的制度缺陷一定要坚决克服掉,这个制度设计与生俱来的缺陷指的就是刚才青原主任提到的股权分制,它把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的能量通过这个制度吸纳掉了,剩下来是一个外壳,一个空壳,必须把那个黑洞堵住,可是黑洞怎么堵?思路就很多,最近我刚刚,前几天说C股要设立,因为C股的设立倒是可以使非流通股的流动过程、透明度、定价机制、结算方式比以前改进,同时也可以使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够有一个充分的推出机制,但是C股的设立将会为未来我们解决这个制度黑洞带来更大的法律障碍,因为它不可能由于股权分制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只会加剧这个矛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C股是不能设立的,不能以B股的存在而设立C股,B股终将和A股合并,所以我们不能拿这个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股而设立C股,为这些非流通股提供一个半流通的渠道,这个思路是完全错的,他没有看到会未来会带来新的更大的障碍。只要有一天我们能够把股权分制所引发的制度黑洞解决掉,中国的资本市场就会实现,到那个时候,我的梦想也会实现。 谢平:因为时间不是很多,请四位主讲者到台上来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 新浪:您好,我来自新浪财经,请问证监会李青原李主任,刚才您提到了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是中国C股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有价差大家都明白,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拉低现有股票投资者所持有股票的价格,请问,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不是与国九条表达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原意有违背呢?谢谢。 李青原:我现在代表我个人,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来回答你的问题。对于这个非流通股转让业务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它的实际效果,市场已经表明了,是非常消极的,这个反应我认为应该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并且应该尽快向市场作出反应,我个人的看法,像刚才这个记者提出的,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做法,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了它对解决股权分制问题有很多消极的影响,我认为事实是如此,下一步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对市场负责,作出解释,至于作出解释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决定,那是决策者决定的事情。 问题:我是上海第一财经电视的,我的问题想问李青原女士,我们了解到,证监会从昨天恢复了新股发行,您认为现在是最好的发行时机吗?另外我的问题问吴老师和陈老师两个人,新股寻价现在开始实行,想听听二位的意见,对市场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呢? 陈学荣:最后点到我,最先发言,现在券商也是急不可待,寻价机制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吴晓求::这个寻价机制从技术层面上看可以尝试,但是它对市场是有利还是不利,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中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问题不在这个层面上,这只是一个技术完善的问题。 李青原::关于发行的问题和寻价的问题我同意刚才陈总的意见,应该赚钱,目前股市长期低迷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股权分制问题,其他的改革措施我一年前讲了,我一个字不改,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是推不动的,因为股权分制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所以我不能说在这之前我们就什么都不干,证监会还是需要做事情的,要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能出台任何为解决股权分制问题设置障碍的政策,其他的加强监管,技术上改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等等这都是应该做的,但是就是不要做任何伤害投资者信心、伤害决策者公信力、有碍解决股权分制问题的事情,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做。 问题:为什么股权分制是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是股权分制存在,就会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缺乏动力性,它的利益机制受到了破坏,从而市场没有动力性,所以没有动力系统的市场不可能发展。 李青原::什么是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配置资源的机制,资源要向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去配置,而价格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关系,股权分制问题直接影响到供求的预期,根本不知道你这个市场上会有多少东西要卖,如何会影响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了,其他都是扭曲的。因此,我就想再一次进行结论,为什么我说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陈学荣:刚才青原同志发言的时候有一段我很激动,她讲到了,去年发言的时候,到今年一个字不改,在中国,智者不少,勇者少,所以当时我准备鼓掌,看了左右没人响应。(热烈地掌声),我们希望不要再过一年让青原同志又重复这句话,前年我讲的问题,我一个字不改。 问题:我想请问吴教授一个问题,刚才吴教授在谈话的过程中谈到了金融市场主导的体系下,一个是市场,一个是商业银行,那么在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这是第一,第二是使居民享受经济增长的利益和福利这是第二,那么在这两个过程中,作为商业银行和作为资本市场这两个方面,他们的主体和功能的最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谢谢。 吴晓求:中国的银行体系在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仍然是中国体系的主体,这是没有问题的,只不我它是个平台,我们的这个平台虽然是主宰了中国金融体系,它的平台应该从高原、沙漠、平原、河流移到大海,这种下移是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它不下移中国的银行体系不可能实行脱胎换骨的变化,因为它的外部环境是稳定的,下了海之后他才发现周边环境,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这样竞争体制才会提升,中国的银行体系竞争力提升是以充分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前提。 问题:我首先想给吴晓求教授提一个问题,我是香港记者,我想问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在资本市场中起到实际作用和最大作用是什么?另外一个相关问题就是,研究所所研究的这些成果会不会受到中央政府行政干预手段的影响?(掌声) 吴晓求:第一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启蒙,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启蒙非常重要。第二,我们的研究能不能让我们的领导部门接纳我不清楚,谢平在央行,青原主任在证监会,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看过我的文章,我不清楚,如果他们看到以后再转述给他们的领导,那就起到他们的作用了。 问题::我想请问吴教授,刚才您提到中国最大的市场是制度设计的缺陷,那我想请问,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伴随在我们中国整体经济改革过程当中的这种改革,它的制度到底是让它设计得越复杂越好还是简单一点为好,目前的这种制度黑洞是否和我们现在频繁推出的种种不统一的制度之间有点关系?比如说中国现在税制改革当中也伴随着简税制、低税率等制度,我想我们是不是从出发点上就存在问题? 吴晓求:因为我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如果我老是来回答,有事先安排之嫌。理论上说简单,实际上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事,特别它的微观结构应该很复杂,复杂了以后,它主要有一个弹性,我强调金融体系的弹性,美国的内部微观结构非常复杂的,那么这种复杂的结构对于风险的消减起了很好的平缓作用。 谢平:好,今天上午的会到此结束,大家去吃饭。(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