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国入世的第4个年头,2005年,随着金融、保险和汽车等领域的深度开放,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又一个时代的早上,浓墨重彩的中国经济画卷正缓缓展开,2005是新的拐点,从上一个4年,到下一个4年。《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会12月2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最优秀人群”一年一度风云际会的日子,每一个时代人物一起在这一天共同相聚,放眼中国经济的下一个4年。新浪财经独家直播了此次盛会。以下为新闻集团顾问刘香成发言实录:
我只能够说一两句我个人的想法,我记得在四年前刚看到这个报纸的时候,做新闻的人有一种兴奋,觉得这个报纸看起来很兴奋。最近看到北京《新京报》的时候,印象也很深,《新京报》很短的时间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之外已经持平了,这两个事情就是说在国外,在成熟的市场21世纪经济观察跟新京报,在国外都是可想可做的事情,但是这两个事情同时在几年事情都在大陆这块土地上,而且做的越做越好。基本上把他们可贵的平台删除,奉献给新创的报纸,我觉得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有特点的。所以过去的四年是怎么个情况,我回答你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点如果国外的媒体进入中国他会怎么看?第二作为中国的媒体今后发展的道路应该更注重什么?过程各位的发言,我听了以后,大家现在都很显然的挂住这个机遇,去做这个事情。今后要做的事情在媒体上是最难的事情,对于怎么样加深。另外第二点我想说的就是,今后国外的平面媒体要进来的话,他们要注意什么。这个都是代表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中国现在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也是美国、欧洲作为一个记者所盼望的空间的机会,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有兴趣的人,他们有很多选择。但是目前所有的报纸所看到,哪怕是中国的报纸也好,是财经类的报纸也好,越来越注重报纸内部的记者也好,他们越来越看的项目不是综合的报纸,在综合的报纸他希望看某某人的文章,某某人的报道。其实大家所看的都是报纸历史比较悠久,大家也比较熟悉,拿起这个报纸,如果是我,我会选一些人去看,那有台湾的事情、有中国的事情、有韩国的事情,因为你生住在这个区域,都比较关心,但是一般人看报纸,越来越觉得说,某某人的文章我比较相信,或者某某人写的文章我觉得比较有观点。所以反过来说作为一个文字记者,作为一个专栏作家,他越来越对问题的深入,现在我们的体制之下就,因为我在中国也没有经营过报纸,也没有管理过报纸,所以我不知道这个过程里面是怎么样使中国的报纸能够吸引一支最良好的队伍。
现在从我的观察来说,很多记者他一天去忙很多很多的事情,这里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报纸对他的报酬是否能够满足他个人的要求,他会把他做的事情,把心沉淀下来,一天到晚去想他要报道的事情,而现在遇到很多新闻工作者,他会比银行家要忙,比经商家要忙。我今后的四年也好,作为一个报纸的平台,所有理想工作者都要愿意,哪怕是条件不这么好,也愿意去为这份报纸工作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中国的平面媒体就会稍微比较,从现在这个阶段走向更深的,更成熟的阶段。而且我相信这个阶段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在中国这个国家有13亿的人口,比临近的国家日本也好、韩国也好有将近10倍的人口,有这么多中国人,有这样多读书的习惯,有这么好的教育,那么比日本前10位发行量来比较的话,你会觉得非常不对称,所以这个就是今后要做的事情跟中国的机遇,也在于怎么发展怎么类型的报纸,我觉得21世纪经济报道,显然在这条路上引进。
第二点就是说国外的报纸以后如果要进中国,它会选择什么?或者会存在一种什么样的竞争?虽然报纸本身是非常本土化的一个文化产业,但是最近这两年来的每一个现象,上海申请世博会、还有北京申请奥运会的报纸,一个是经营报,还有纽约时报等在这两个很大的事情里面,北京市政府跟上海市政府都选择了,他们买了大篇幅的广告,所以在今后中国跟世界越来越全球化经济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外国人会居住在中国上海市政府跟北京市政府申奥的广告或者世博会的广告会放在一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第一《ChinaDay》在国内有没有外商读者群?今后如果一些集团进来买报纸的话,所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外国媒体投资中国的平面媒体的话,他们一定会报纸管理的团队,报道的团队的质量是怎么样的。第二就是你这种报纸在市场上面发行量的定位,我觉得这两点是很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