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机制性的原因造成电力的增长受到抑制
• 电力短缺是人为造成的,第一个是价格机制不愿意用,二是投资机制不愿意用,第三是市场配置不愿意用
现在迫切的问题不是在说电力短缺的问题,好像是在说不准投资的问题。这是一个
从今年以来或者是从去年以来从宏观上来说的一个思路问题,我们不怕短缺,就怕大家都来投资。现在我们看到一个问题,这次提出的问题是大家都来投资。在电力短缺时没有什么着急的,现在短缺马上要消失了,大家都着急了。这不是一个电力的问题,钢铁、水泥都是这样的。只要有什么市场机会大家都会上的。第一害怕乱投资,其次才是考虑是不是短缺、过剩。其实甚至可以不管短缺,或者是维持短缺都没有关系,就怕乱投资。再一个我觉得现在是乱了方寸了,在钢铁时还比较清楚,就是用行政手段,说一就是一,谁都不敢动。这次电力再改用行政手段好像胆子就没那么大了,好像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要么是害怕各种意见,要么是害怕效果不好,不知道原因在什么地方。现在这个情况比钢铁还要厉害,电力用行政手段要比钢铁用行政手段的理由更充分,都迟迟不用,显然是受了钢铁产业后遗症的影响。再从这件事上看出来,宏观上还是没有说电力过剩、钢铁过剩,现在所有要调控的都是短缺的。到现在为止钢铁仍然不足,还要进口。我们明明知道凡是短缺的都是想办法在搞成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的集中点是要保大、保强、保优的。到底有没有保住大的、强的、优的呢?十六大企业开始提出企业要做大做强。宝钢控股了一个江苏的钢铁企业,特别劣、特别差,设备之简陋就没有见过。宝钢基本上不用投资,派一个人去就可以占很大的股,也在宝钢的钢铁产量上,产量才在10万吨、20万吨,保了宝钢就保了它了。市场、行政看起来市场不能够保证优、大、强等等,用行政来做,到底目的何在?
周天勇:跑发改委多的就保下来了,跑发改委少的就切下去了。一个是跑的次数一个是跑的含金量。
袁钢明:宏观调控到底是干什么,有一个基本标准。在总量调控上也有很多问题,今年年初开始国家发改委就知道煤电原油短缺,但是有几个原则,宁缺毋滥,我们宁可短缺,不能过剩。现在可以看出我们大家担心的从来就不是短缺,在过剩的2000年时也是短缺,当时是二滩过剩,四川那个地方还是有建设电厂好的,当时是控制过剩,在电力上又蔓延到钢铁、其他各个方面,由国家行政部门来控制。在现在这一轮的短缺中确实是问题已经严重的,可能是过剩的。可以置疑将来的过剩和现在的短缺,短时期的过剩或者是很长时期的短缺问题。我还是不认为是过剩,现在的短缺不是真实的短缺,原来我还不相信是机制性的短缺,后来发现的的确确是煤不愿意给电煤,电也不愿意给煤发电,去年电力增长是14%,今年怎么也到18%到20%,所以电的增长、电力能量的释放也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程度。这说明由于机制性的原因造成电力的增长受到抑制,而且电力短缺是人为造成的,第一个是价格机制不愿意用,投资机制不愿意用,第三市场配置不愿意用。
主持人(结语):今天下午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两个现象,一个是电力这几年的短缺,一个是有可能出现的电力投资过剩的趋势,大家从原因、现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有一点是大家基本上达成共识了,(多数意见认为)过剩并不可怕,过剩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但是如何看待过剩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要警惕过剩,更多同志认为过剩正好是改革的最佳时机。但在改革的问题上,有一点也是大家共同的看法,无论是短缺还是过剩,大家都认为要加快电力体制的改革,而且是市场趋向的改革,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