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4年中国企业高峰会 > 正文
 
专题会:中国在当今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09:34 新浪财经

  主持人:丹尼斯.西蒙(美国莱温国际关系和商务学院教务副院长)

  我们这一节会议题目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我想欢迎各位参加我们这次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几年以前,我还记得很多的公司对于考虑把一些关键的设施放在中国都非常犹豫,近年来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中国已经更好融入全球竞争当中,各个公司把中国当成非常重要的平台使用,有全球生产,并且在整个地区销售中国的产品。中国实际上改变全球供应链的情况。今天我们请到很好的嘉宾,这些嘉宾愿意跟我们谈一谈他们的看法,谈一谈全球供应链和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并且谈一谈,在今后三到四、五年当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这里先介绍一下这些嘉宾。我们请到的杨敏德,她是溢达集团董事长,她谈一谈全球供应链问题,准备在中国做全球采购的角度谈一谈供应链的问题。KenMcCall谈一谈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的问题。第三位发言人跟我们谈一谈中国有巨大的潜力,今后几年将成为全球软件枢纽。第四位发言人是夏明伟、来自罗克韦尔亚太自动化公司,主要从全球供应链制造和自动方面的问题,从中国国有企业角度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最后是胡先生,在高盛工作,他跟我们谈一谈并且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现在我们先请这些发言人,每个人先谈五分钟,然后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进行非常生动的讨论,在他们全部讲完以后。

  杨敏德(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我想作为一个女性,总是什么事首先开始。在大部分人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在新疆种植棉花,然后也进行纺织,我们最终的产品是送到诺森这些公司,如果希望看我们产品的话,在东方广场我们有一个唯一的商店,我们在那个商店销售男性和女性的衬衣。在座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服装业是一个低技术的人们主要用劳动力工作,没有多大的技术,听起来不好,我这一行主要是销售廉价劳动力的,在中国今天公司思路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太愿意销售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必须跟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仅是生产廉价的产品,我们现在也试图或者说我们正在成为我们客户的伙伴,成为全球客户的伙伴,不仅给他们提供产品,同时也给他们提供服务。创造性的方法,提供服务,包括设计,不仅仅是服装的设计,并且也包括销售点、材料的设计、包装的设计、生产材料的设计,甚至使用技术,既有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以便使我们的产品功能性更强。我简要谈一谈变化的催化剂。

  因为我在这个行业显然由于纤维协议的结束,配额将会被取消,会给我们的行业全球带来很多的变化。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我们有七千多名员工,很多员工在中国以外,有一些是在中国内部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些不确定性,肯定会有一些保障措施,可能会有对中国的出口,向美国出口产品有反倾销税,从简单意义上来说征收反倾销税,有什么样的含义呢?中国的公司由于资源比较有限,他们会十分地小心,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能够销售或者是运出去,运到外国市场的数量十分地谨慎和小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于中国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往上走的,也就是说产品价格往上走了,我们的客户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更关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消息。因为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这会使得我们的竞争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因为对我们来说,我们一直都非常关注环境,我们一直遵守劳动法方面的规定,在今后几年,中国本地的企业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并且这种情况还意味着,我们更加重视中国国内的市场,因为在出口市场上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国内市场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同时重视亚洲和其它国家的市场,会迫使我们的行业不断提高竞争力。我们一个最大的竞争者之一在纺织业方面就是印度,如果印度在今后几年能够自由进入美国市场的话,对中国的行业是一件坏事,看看光明的方面,印度的竞争对手可能觉得进入美国市场太容易了,不会像我们那样刻苦的工作。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会有保障措施,即使对于中国出口纺织品行业,从长期角度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Ken McCall(TNT全球快递公司亚洲、中东及非洲首席执行官):我简要谈一谈,十五计划当中物流,十五计划物流是中国政府重点行业之一,物流行业取决于你看待的角度,对这个市场广泛角度谈,汽车对物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行业,汽车行业目前虽有一些波动,只是目前增长的速度减缓了,如果再往后看五到十五年的时间,这个行业仍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让人兴奋的市场,虽然目前有一些挑战,但是中国这个市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市场规模大小来说,到2020年达到1000到1500万个单位,我们认为中国会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快递市场,中国也是蛮重要的地方。从物流角度展望一下,我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中国会成为我们的第二大市场。根据投资界的分析,会成为第二大市场。物流的成本没有什么官方的数字,占GDP的18%到20%,和美国和欧洲的差别,大概是在9%到11%,这里要重视的就是经济的损失,也就是说这笔钱本来投资到这个社区当中,在供应链本身而言,有多种不同的分销的系统,有中介,并且交货的时间非常长,比如说汽车,从订货到交货时间平均是40天,库存水平比较高,有时候是50天的库存,像第三层甚至更低一级的城市分销是不可靠的。我们看物流行业,目前它是比较分散的,但是这要看它的分类,中国大概150万个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全球是不一样的。

  我谈一下定义,一般物流公司平均而言只有两辆汽车,很难进行一个归类,看一看我们有什么挑战的话,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并且国有企业占到了主导地位,也许最大的问题缺少很多真正的物流,现在没有什么科学计算表明,但是今天估计,今天只有一万个真正的物流专业人员,这些人参与重新设计物流的过程。到2020年,对物流专业人员达到100万个,因此最大内部的挑战,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就基础设施而言,我们应当祝贺政府,因为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建了公路,政府的工作速度还不够快,铁路每年增长的速度是2%,也就是说,公里数而言是每年增长2%,并且进展不大,中国建立高效的铁路系统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谈谈汽车行业的情况。我知道在座有一些我的客户,中国的汽车行业的结构非常复杂,但是为了推动供应链,并且做到强强联合,由于商业的结构,有合资企业,有物流的提供商,有物流方面的合资企业,为了实施,履行合同,就必须建合资企业,有的时候,甚至还不止如此。这种做法的问题和困难,人们不能够推动降低成本,不能做到强强联合,不能够经济优化,对于制造商来说,有多个合作伙伴,因为本地的合作伙伴不希望把他们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对于未来而言,我们非常乐观,对于未来是非常积极的。

  尤其是在高技术电子行业,汽车行业还有快递行业,我们比较乐观,但是也有很大的挑战,解决这些挑战交通部进行密切合作,有关物流的公司进入这些机构,必须推动这些变革,做着努力让大家遵守和执行这些规则和规定。

  西里尔.埃尔特辛格(爱特优信息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我不会谈中国市场的潜力,我不想谈中国从现在意义上成为软件发展的领先性的国家。我会跟大家谈一谈时间表,谈谈中国以什么样的速度能够成为领先性的市场,也就是说在技术外包成为全球领先性的市场。

  在九十年代早期开始,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环境,其它的企业和其它地方的市场看成生产制造业的天堂,主要是因为中国工人比较便宜,并且技能比较低,因而工人的工资比较便宜,使得中国也往前走很长一段路,目前的情况,通过这种变革,国际市场在过去的十二个月当中,第一次开始认识到了,把中国看作是非常有价值的出口基地,并且中国也能够提供越来越有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显然是一个正常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从成熟市场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正常演变的过程。因此,现在进入中国是非常让人兴奋的,由于生产制造业仍然是中国这个市场的关键支柱之一。第一次有史以来服务业开始被人考虑了,在美国大概三年以前,我们开始使用在中国的外包的服务,让很多高级管理人员感到非常心急非常吃惊,眉毛都挑起来的,他们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当时他们认为把中国看成非常好的市场,让中国给自己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方面,他们觉得中国还没有做好准备,今年我又做了这次路演,欧洲和美国,向各位报告,每个公司都希望把中国放在他们优选的地方,中国可以给他们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我们也开始签署了一些业务方面的交易,这些都很不寻常的。当然,对于海外的人,如果要找到方法和策略,如何与中国提供商业服务,现在还不是很容易,他们不知道有谁进行合作。因此他们想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他们一直在问的问题,他们是否讲英语呀?他们的人力素质怎么样?等等。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些主要的问题,他们的英语怎么样?中国人是否讲英语?是否讲很好的英语?他们会觉得,印度讲英语比中国好,中国是否有很好的IT产业?因为它需要一些工程,做一些编程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需要非常了解英语的,印度和其它的国家,像中国这样的伙伴,他们的总监都是来自于其它国家,因为他们有着需要交流的技巧,但是从素质上讲,国际调查公司,像ISO的国际标准,中国的公司使用这些标准,这样进一步改善供应过程,而且能够不断按照国际标准实现质量。

  最后,如果大家再看一下供应方面的数字。中国以前每年计算机毕业的学生只有4、5万,特别是大家看一下印度的数字,高得多,大概每年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十几万,政府也认识到这样巨大的机会和优势,特别是现有的基础,通信网络我们都有了,到2002年的时候,在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达到了7万毕业生,去年大概达到了14万,这些已经超过了印度的毕业生。

  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我现在正在想,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到2006年、2007年,中国在软件出口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同时会大大带动外购。当然,主要的问题还是要如何能够把中国与世界进行接口,特别是在高端服务方面,能够与国际接轨。在传统产业中,国有企业的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推广的策略,中国以前根本没有,在中国现在组织了很多的会议,今年是一个突破,而且这也是第一次,在伦敦召开了中国商品厅进行采购,这是今年六月份。因此我只是简单地帮助各位向前看,能与在中国的软件伙伴一起合作,我想他们能够提供一些高端的技术,中国市场现在已经具备了条件。

  夏明伟(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亚太区总裁):我给各位介绍的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从中国公司角度来看一下,也许我们是否有资格说。我们正在使这些公司进行自动化,当然与大家共同看法不一样,大部分公司,也许我们向跨国公司销售的是产品和服务,实际上我们80%是由中国本地的国有企业做的。而不是那些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主要充分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廉价劳动力,在某些方面是手工的劳动力。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其它国家,他们更先进的技术,几乎是没有的。大家看到在统计中,50%的出口从中国向外出口都是跨国公司做的,而不是中国公司。这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几点问题,如果我们到一个中国公司,问他们出口量是多少,他们说5%,也许是15%,特别是在纺织业出口额可能高一点,但是在很多行业他们针对于国内内部经济,这也是增长是非常快的。廉价劳动力不适于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我还要讲一下,中国现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他们如何能够在全球制造业当中具有领先的地位?我有几点设想。我想很多中国的公司,他们都有这样的作用,而且他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产品和销售,在海外来做。当然中国公司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他们必须有这样一个思想,制造和供应链可以是竞争力区别的指数。现在很多人没有这种想法,另外他们必须了解信息是力量。IT获得工厂的信息、公司的信息,他们有效做决策。他们必须要了解这一点,有些他们正在不断开发这项IT技术。第三,他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资产不是真正的实物的东西,而是他们能够创造世界级一流的服务,我想中国很多的公司,他们认为资产是好东西,他们主要外购一些服务,这一点并不是好消息。我想我们很多中国公司现在尽可能进行纵向的结合,纵向结合,它才可以,才行。为了结合而结合,并不是好消息,这并不能带来世界一流的管理方式。

  因此我们基本上来说,有六点,我认为是中国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从技术角度来说,他们要充分地利用标准的技术,无线身份识别、各种无线的技术等等。充分利用我们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平台,利用现有的技术做各种的控制,在单一的平台进行融合,另外必须在整个企业级实行技术。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教育,这是全球面临的问题,要成为IT的专业人士,制造业的工程师,他们需要共同合作,能够产生世界级的领先领导。我想对于中国的科技大学,应该更多地与商业学院进行合作来实现这一点。我们要充分利用供应链,可以成为真正的竞争方面区别的标志。另外,我们还要采用全球的金融管理体制,关于净资产的回报、资本市场,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指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说的,外购并不应该是核心的能力,而且不应该说进行纵向结合,实施控制,这样并不是好现象。中国有一些本地公司,他们今天正在做这样的努力。比如矿业正在从北京兼并蒙古的矿,他们还可以进行技术方面的维护,进行7天24小时不断的坚持信息体制,还有其它的技术,比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管理技术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还有一些公司,他们现在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是对中国公司来说,要长期的发展,他们要继续保持在制造业方面的领先的地位,他们就必须采用一些非常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跨越性的发展,赶上西方体制,这种经营方式,比如说他们的财务,会计制度,各种国际标准,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Frederick Hu(美国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国家,而且我们在整个金融界不断在讲中国的问题。在这两天会议中,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这是目前所谓知道的。而且这是25年前,邓小平第一次开放中国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在世界地图中,当时根本没有中国的位置,但是那时候,中国就像今天的北朝鲜一样,只是比北朝鲜大。但是今天,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国家,对于很多其它国家来说,对于香港、台湾、南韩来说中国是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同时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也就是说各种的产品的制造中心,比如说玩具、纺织品、衣服、服装,在世界上中国是最大的国家,还有彩电、DVD播放器、集装箱、钢铁等等,几乎占了世界生产量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因此,当我们从贸易角度来看,从生产角度来看,毫无疑问,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供应链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有意思的是,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区别于其它新兴国家,比如印度,我想有三点是中国与其它国家非常成功的因素。

  第一,中国有非常好的政策机制和商业环境。我想这些都是邓小平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所奠定的基础,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而且采用世界上最好的做法,吸引外国投资,在过去二十五年里,从总理一直到省长到市长和县长,任何政治家他们都把他自己本人变成了主要的投资促进者,这也是中国所做的,而且他们也极大的改善了税收机制,取消了过时的法律,把法律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看到了在整个中国的法律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具有国际标准,创造很好的商业环境。

  第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多年来,中国大概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比如说高速公路、铁路、新的机场、港口、集装箱等等。因此我们会看到,多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电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从电话普及率来说,以前比非洲国家还低,非常少,中国现在处在了世界电信界的前沿,现在有三亿六千万固定电话用户,中国现在从移动角度讲,有三亿两千万的移动用户,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市场,如果大家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话,使用手机非常容易,就像在北美和欧洲一样,你觉不出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三,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一些电子方面的或者纺织方面只是很少的地方,中国在电子、玩具等方面都有一些工业,因此中国不仅仅是效力非常高的生产商、出口商,同时中国会逐渐成为非常大的市场,因为有很多外国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进行投资,这是因为中国具有潜在很大的国内市场,因此中国的规模,中国的人口,但是更重要的,我想还是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这样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过去十年中,城市人口从26%增长到36%,十年中城市化增长了10%,这听起来并不算什么,如果变成净增长的话,新的城市消费人口大概达到两亿,为什么使中国对外国投资具有吸引了的地方,同时也使中国成为制造业的中心。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就像中国所面临的挑战而言,尽管中国在过去非常成功,成为中国世界供应链重要一部分,但是今后对于中国来说,仅仅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不够的,它应该像供应链的上游来走。因为我想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就像前面所指出的,我们需要在中国现在仍然是廉价的制造业、加工等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中国长期还会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中国有很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继续将在研发方面进行投资,在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投资,这样才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时我们要鼓励国内的创业,类似像中国远大集团,在非常先进的技术方面,比如空调等等系统中进行投资,大部分中国的公司没有或者有很少知识产权,这一点必须加以改变。没有知识产权的话,中国就不能够在竞争当中保持优势。

  第二部分,行业的整合,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看起来可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生产制造的发动机,但是仔细看一眼,中国很多的行业都是非常分散的,很多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没有多大的效率。但是,在中国入世之后,竞争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不是说一个国有公司拥有很多的公司,而且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并且也和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因为缺乏规模效益。并且在各个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比如说过去有十几个电视的生产制造商,也许有成百个汽车制造厂商,也有成百个钢铁生产厂,还有成千成万纺织和服装厂,因为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过度的竞争,实际上利润率已经变得非常薄了,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因此就需要行业的整合,也就是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并购进行行业整合。

  主持人:

  我想问一个问题,也许大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定要达到这个领域,也都影响到供应链、分销、采购、透明度等等问题,这一点你们每人都谈到了,请几位谈一谈中国入世如何影响到你们的行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不是产生了这个影响,还是说影响不大?

  杨敏德:对于纺织和服装而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影响就是消除了配额,取消配额了。但是进入了某种贸易限制新的时代,这个因素对于中国的纺织行业或者全球的纺织行业服装行业影响最大。

  主持人:必须把你们的产品从中国的西部一直运到沿海地区,在你们考虑这些问题,比如继续保持供应链高效率方面,你们的公司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你是否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改进你们应对挑战方面,产生了一些影响?

  杨敏德:这个影响是渐进式的,我认为最大的改进还没有出现,在新疆也有我们的基地,内地运输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这个问题对于国内市场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从一个方面的消费,是在农村地区,但是把整个消费品运到农村地区是非常非常高的。怎么能充分发掘这个市场的消费了,只有内地的市场和物流的效率得到提高,否则的话不能充分发掘这一块消费市场。我们现在还没有也看到这一块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

  主持人:有什么公司或者案例当中,确实涉及到了最优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的模式?在这些案例当中有人想出来办法,和中国供应链一起进行成功合作经验?成功的采购和分销?你们发现有什么样这方面的公司吗?

  Ken McCall: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中国的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各个行业不同,也不一样,如果看看快递行业是非常分散的,还有区域化,由于这种情况,在物流方面很难获得规模效益,需要很多年获得规模效益,因为有很多的零售店,有很多的网络,因此我不认为很容易的,就能够回答问题。如果看看物流成本的话,就必须涉及到基础设施,我们希望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快一点,并且各个行业也需要加以整合,这样才能够推动规模的扩大。西部的运输成本非常高,当然非常高,因为没有规模效益。具体而言,这些地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铁路的基础设施,如果铁路的发展速度,不能像全国公路网发展这么高的话,对大宗产品的行业有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对于国内的公司会怎么样?我注意到你谈到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如果中国国内工厂改进,技术提高,规模增加,中国的公司是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物流方面挑战的?他们是不是面临同样的挑战,是不是以独有中国的方式解决物流方面,外国人没有找到这种方式?

  夏明伟:他们会收购有关物流方面的能力,这可能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在今天用这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我刚才提到,在今后,在将来,如果是核心能力,不是绝对需要的东西,也许他们不应该有这种能力,但是今天这个办法可能是可行的办法,为什么看到一些公司收购物流公司收购物流方面的能力。

  西里尔.埃尔特辛格:我认为交通运输的费用在中国几乎是比美国运输费用高一倍,这很让人不安。这要看现有市场上的公司如何整合,中国大概有一千万个企业,99%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这就表示了市场情况。但是也会有一个成熟的过程,IT行业有一个成熟的过程,中国IT行业大概有九千个左右的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小型的企业,员工的人数最高不超过50人,随着市场的成熟,从物流的角度,并且可以从高端的服务和工程技术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可以认为,公司会有合并,公司的数量会减少,每个公司所雇佣的员工数量就会增加。

  主持人:你刚才给我们讲中国在过去一年当中做了很大的投资,刚才成思危生讲了投资的规模,而且有了投资过度的危险,同时我们听到了中国的铁路系统增长速度不够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增长不够快,两者结合起来,投资过热,投资过多,我们听到基础设施在很多方面发展不够快。

  Frederick Hu:毫无疑问中国必须要继续投资于某些基础设施方面,还有机械设备方面要继续投资,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虽然我们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资本密集的深度不够多,每个人工人使用资本存量还只是占到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数字的一小部分,为了完全更大改进生产效率,我们必须继续大规模进行投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并且建设一些现代工厂和添置一些新的设备,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做比较,和越南做比较,也许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得比这些国家好,发展速度比这些国家快,但是这并意味着说,中国基础设施方面没有瓶颈,公路就是很好的例子,北京,我在这儿上学的时候,没有二环路,北京现在已经建六环路了,也许可能让人想到了北京是否要建七环路,北京为什么角度还是一个恶梦吗?因为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经济不断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增加,需求增长速度更快,必须不断进行大力的投资,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有瓶颈,铁路就是很好的投资,铁路的投资就是不足的,五年以前我当首席执行官的时候,中国发电能力过剩了,电力的增长3%,而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是7%,人们这种看法错了,因为政府太多关心了能力过剩,因此过去几年,在电方面投资不多,但是突然之间中国出现了“电荒”,中国需要继续投资,病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杨敏德:我想说,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忘了一些其它的因素,一个因素就是城市的规划,还有一个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我认为我们把中国分成两部分,东部和西部,如果把钱平均在中国投资的话,钱一直不会够的,我认为很好的办法有重点,比如说不要在西部建太多的高速公路,保持农村和农业方面的价值,这是非常多的价值。如果我们看一看整个国家的发展,如果采用东部发展战略的话,有很大的问题,不仅针对中国的问题,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中国每个人开辆车的话,我们有非常严重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并且交通流量也非常大,因此眼光放远一点,还有公路和汽车,是不是解决中国物流方面所有的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认真加以考虑。

  谢谢各位参加这次专题研讨会,谢谢各位专家,他们出色的演讲,谢谢各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简报组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