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正文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会务公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 00:59 千龙新闻网

  千龙网讯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举行。来自全国的新闻网站、综合性商业网站、国内知名新闻传播院所、学术界的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网络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中国网络传播事业:挑战与对策”,拟集中研讨四个专题,分别是:子题一:网络传播与中国社会变革;子题二:中国网络媒体生态研究;子题三:中国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与学科建设;子题四:学术网站及传媒频道的生存与发展。

  据悉,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江苏网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的新闻网站、综合性商业网站、国内知名新闻传播院所、学术界的代表将参会。

  本网总编辑邵平东将做现场演讲,千龙传媒也将作为代表参与“新闻网站与传媒网站研究”话题专场。届时本网将发回现场报道。

  以下发布“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会务公告: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会务公告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将于2004年5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网络传播事业:挑战与对策”,拟集中研讨四个专题,分别是:子题一:网络传播与中国社会变革;子题二:中国网络媒体生态研究;子题三:中国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与学科建设;子题四:学术网站及传媒频道的生存与发展。

  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江苏网联合主办,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征稿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广大学界和业界的热烈响应,截止5月1日,收到来自海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学术论文93篇,Panel计划书4份,Workshop计划书3份。组委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从中遴选出论文60篇,Panel计划书2份,Workshop计划书2份。

  按照会议日程,2004年5月21日为报到日,5月22日至23日共分成12组进行专题研讨。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组委会

  2004年5月5日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日程安排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将于2004年5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举行。现将有关本次会议的会务日程安排公布如下(如有临时更动,请以会场颁发的正式印刷本《会议指南》和现场通知为准):

  一、会议总体日程

  2004年5月21日全天(9:00—23:00):会议报到;

  报到地点: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依照国际学术会议惯例,对与会代表,组委会一般不安排接站事宜)

  2004年5月22日上午 开幕式及大会主题报告(9:00—11:30)

  2004年5月22日下午 分六组讨论(14:00—17:30)

  2004年5月23日上午 分六组讨论(8:00—11:30)

  2004年5月23日下午 观光和自由活动。

  二、会场

  主会场为一个可容纳100人的主报告厅,分会场为两个可容纳50人的会议室及一个可容纳25人的会议室。所有会议室均配备电脑投影设备。

  三、客房安排、接待及回程票务

  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标准房每间价格:360元/天(会议价)。

  客房安排:会场客房有限,如未作事先说明,会务组将统一安排代表入住。

  票务服务:凡未事先提出要求者,订票请到会后自主与宾馆票务中心联系(电话:025-86645181转)。

  会议代表务必将会议回执及时寄达给会议组委会,回执统计截止日为5月18日。

  说明:(1)凡本地(南京地区)会议代表一般不由会务组安排住宿;(2)凡非受邀请人员,由于接待能力有限,恕不予会务接待。敬请包涵。

  四、与组委会联络

  邮件: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2004)”会务组收。邮政编码:210093。

  E-mail 地址: cmcrc@nju.edu.cn。

  电话:025-83686047(CMCRC);025-86645181转(会务组)。

  传真:025-83686049。

  联络人:巢乃鹏(手机:13951661121),秦州(紫竹)(手机:13512533886),

  李明(手机:13512546071)。

  五、交通

  (1) 自南京火车站出发:游1或游3路,海底世界站下。

  (2) 自南京禄口机场出发:乘机场大巴至星汉大厦,之后转9路至海底世界站下(或在星汉大厦乘坐出租车直接抵达东郊宾馆16号楼报到处)。

  六、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简介

  东郊宾馆位于古都南京东郊风景区的紫金山南麓,始建于一九五七年,主要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同时接待国内外宾客和会议团体。宾馆占地三十余万平方米,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漫步五分钟即可观赏风景如画的梅花山 、古四方城 、神道 、明孝陵等。循山而上,约十五分钟亦可游览中山陵、无梁殿、音乐台、灵谷寺、流徽榭、松风阁、红楼梦艺术文化园 、日本樱花园 、海底世界等名胜。

  另提请各位与会代表注意:中山陵风景区周围山高林深,请外出时注意安全。

  七、南京简介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 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 2470 年历史。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此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南京在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南京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风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南京.2004)会议指南

  2004年5月21日下午:会议报到(南京中山陵东郊宾馆)

  2004年5月22日上午

  7:00—7:50 早餐

  9:00—10:00 开幕式(地点:五号楼一楼)

  主持人:段京肃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教授致词

  江苏省领导致词

  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致词

  中国江苏网负责人贾桂林先生致词

  10:00—10:30 会议参加人员合影留念;会议中场休息;安排记者采访

  10:30—11:30 大会主题报告

  闵大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报告

  祝建华(香港城市大学英语与传播系)报告

  邵平东(千龙网)报告

  陈彤(新浪网)报告

  方兴东(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互联网实验室)报告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报告

  12:00—13:30 午餐(自助餐)

  2004年5月22日下午

  14:00—15:30 分组讨论会(一)

  论文第一组:“网络传播:社会与经济发展”(16号楼1楼会议室)

  主持人:陈霓(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评议人:熊澄宇(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网际网络中非正式经济活动之初探:以全球信息网之电子商务为例 李昀真(长荣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

  杨忠川(美国德州大学传播系)

  刘东官(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学系)

  (2)论网络异化及其负面影响 钟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3)关于世界顶级企业网络传播的质化研究:透视500强与中国大型企业网站首页的文化分析 吴垠,张慧(零点调查&零点指标数据网)

  (4)重新审视新闻网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理念问题 秦州(紫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论数字鸿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刘光磊(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论文第二组:“网络传播:民主与政治”(16号楼4楼会议室)

  主持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评议人:何舟(香港城市大学英语与传播系)

  (1)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 闵大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新老媒体在参与政治民主中的作用及其互动 张咏华(上海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3)网络新闻传播对中国政治民主进程的促进作用——兼析哈尔滨“宝马撞人案” 郑亚楠(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信息乌托邦”抑或“公共领域”:论虚拟信息交往对“公共领域”构建的影响 周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论网上民主的缺陷 彭伟步(暨南大学新闻学院)

  (6)试论网络传播中的话语权 吴晓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7)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解析 张品良(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论文第三组:“网络传播理论研究”(俱乐部2号会场)

  主持人:段京肃(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议人:祝建华(香港城市大学英语与传播系)

  (1)语言学背景下的网络传播与中国文化 殷晓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网络传播中的“小世界”模型:探讨复杂网络与媒介结构理论的新视角 汤书昆(中国科大人文学院)

  褚建勋(中国科大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李志刚(中国科大商学院)

  (3)试论网络时代效果研究的嬗变:基于理论与实证的探讨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4)关于网络聊天的视觉文化分析 祁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网络环境下关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若干思考 王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6)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心理调查报告暨粤语区网络语言使用记录 彭茗玮,唐旻,麦伟焰(广东商学院)

  15:30—16:00 会间休息

  16:00—17:30 分组讨论会(二)

  论文第四组:“网络媒体研究”(俱乐部2号会场)

  主持人:巢乃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议人:殷晓蓉(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博客作为媒体开放源代码的理论研究 方兴东(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互联网实验室)

  姜旭平(清华大学管理学院)

  关志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博客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共生、问题和对策 方兴东(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互联网实验室)

  刘双桂(北京大学)

  姜旭平(清华大学管理学院)

  (3)《强国论坛》的多重启示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4)论我国网络电子学术期刊的资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陈燕(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虚拟技术时代:网络广告的花样年华 陈国利,张卫斌(杭州商学院)

  Workshop第一场:“新浪网的运营之道--中国门户网站新闻竞争研究”(16号楼1楼会议室)

  主办:新浪网

  主持人: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贾桂林(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讲人:陈彤(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特邀嘉宾:待定

  Panel第一场:“网络出版研究”(16号楼4楼会议室)

  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主席:熊澄宇(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议人:杨忠川(美国德州大学传播系)

  (1)个人网络出版的动机与效果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网络出版物技术特征对其设计方式的影响 郭栋梁(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3)现状分析:网络出版发展和管理现状的国内外比较 周静(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4)期刊网络出版的优势研究——兼与图书网络出版比较 谭晓(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媒介大汇流:网络出版的媒介特性 陈思宇、贾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6)BLOG和WIKI:网络出版的新形式 周恒宇(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7)定义和定位:网络出版概念探讨 茅亚萍(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8:00 晚餐(中国江苏网宴请)

  晚上 自由活动

  2004年5月23日上午

  7:00—8:00 早餐

  8:00—9:30 分组讨论会(三)

  论文第五组:“网络受众与文化行为研究”(16号楼1楼会议室)

  主持人:钟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评议人:张咏华(上海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1)网民与非网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差异研究(北京地区) 熊澄宇、周恒宇、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身体的界面与界面的身体 陈月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系)

  (3)网络受众的存在条件与形态分析 夏文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4)互联网用户上网行为分析:基于网站访问日志的初步分析 巢乃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文化传播视野中的网名 杨新敏(苏州大学文学院)

  (6)试谈网络新闻受众的接受性 田勇(中国宁波网)

  Panel第二场:“新闻网站与传媒频道研究”(16楼4楼会议室)

  主办:中国江苏网

  协办:人民网传媒频道、千龙网传媒频道、中华传媒网、传播研究网、紫金网

  主席:秦州(紫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试论互联网发布新技术与传统的媒体编发体制的关系——以Blog和Wiki为例 杨斌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网络新闻原创问题研究 李海权(中国江苏网)

  (3)影响力—传播专业学术网站的生存法则 朱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胥正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4)BBS里的“宝马撞人案” 陈红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5)试析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种类与发展前景 熊江卫(江苏南通广播电视报社)

  人民网传媒频道负责人史江民发言

  千龙网传媒频道负责人张国伟发言

  中华传媒网传播学术网负责人何伟佳发言

  搜狐网原传媒频道负责人杨明发言

  自由讨论

  论文第六组:研究生专场A组(俱乐部2号会场)

  主持人: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议人:方兴东(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互联网实验室),夏文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网络媒体与社会变革:以《南方电子报》社会运动报导为例 陈湘岚(台湾中正大学电讯传播所)

  (2)浅析虚拟社区中的利他行为:以程序员社区为例 安晓璐(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3)从“木子美”现象看博客网对女性话语空间的拓展 陈佳(苏州大学新闻传播系)

  (4)对熟人虚拟社区中成员交流的调查分析:以某大学98新闻班校友录为例 孙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5)中国BLOG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析 庄曦(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9:30—10:00 会间休息

  10:00—11:30 分组讨论会(四)

  Workshop第二场:“网络调查和统计方法研究”(16号楼1楼会议室)

  主办:北京广播学院

  主持人:吴玫(澳门大学传播学系)

  主讲人: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内地互联网实证研究方法综述”

  汇报人:

  (1)王锡苓(北京广播学院):“亚太五区/国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黄刚(北京广播学院):“网络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如何实现良好的人机互动”

  (3)朱川燕(北京广播学院):“特殊群体的网络使用研究——以同性恋族群为例”

  (4)黄可(北京广播学院):“中文网络论坛研究的抽样设计”

  论文第七组:“网络新闻传播与教育研究”(16号楼4楼会议室)

  主持人: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议人:张允若(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刍议 赵志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2)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学科定位 杨雨丹(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3)关于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解决思路 李玉进(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4)网络新闻多元表述的道德冲突和整合 戴永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传播系)

  (5)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金振邦(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文第八组:研究生专场B组(俱乐部2号会场)

  主持人:潘知常(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评议人:冯继峰(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祁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中国网络政治传播优势的建构:特点、体现及策略 周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从社会性别意识视角看赛博空间中的两性关系 沈一明(苏州大学新闻传播系)

  (3)中国网络电子杂志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思考张健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共生共荣——兼谈从广度和深度发展网络传播 成瑶(兰州大学新闻系)

  (5)网络广告文案的符号学解析 张海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1:45 会议代表乘车前往南京夫子庙(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宴请)

  2004年5月23日下午 会议代表分两路游览夫子庙和中山陵。

  2004年5月23日晚间 会议结束。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网络传播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