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最近,全流通的概念被股市提了又提,研究了又研究。从理论上来说,全流通理论决无丝毫可以怀疑之处,但证明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中国非流通股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转变中,这曾经具有相当的进步性:所有资产可流通,在当时存在国有资产完全私有化的风险,必然造成整个体制的动荡,而流通一部分既可实现国企股份制改造,又可避免承受这种风险。
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投机心理和利好消息比肩接踵,中国股市牛气冲天,并持续了好几年。而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本该是一对孪生兄弟,资本市场应该反映经济发展。但13年后,大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竟似乎已经萎蔫,而纠其根本正是几年前的进步手段。这个进步手段,最大的问题就是造成了股权分裂,相关词汇讲到一股独大,而最终汇成了该不该全流通的问题。
全流通才能使资本真正流通起来,让股民可以真正实现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才能真正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但在目前却不是说流就流那么简单。在最初想要推出来之前,就造成了股市的巨大跌势。因为中国股市素有企业圈钱工具的称号,非流通股原价每股几元,而流通股入仓通常每股几十元,把非流通股直接投入市场,流通股股价必然更跌,对于近年饱受套牢之苦的股民来说,无疑视之为利空。进一步想,企业似乎可以借此机会又一次圈钱。所以,股市闻讯的反应只有跌,甚至于要监管部门喊停才能止跌。转眼又是两年,股民终于想通了全流通是“长痛不如短痛”,但接下来怎样实施,如何权衡各方权益成为焦点。到目前为止,解决方案一直在提,但却一言而概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佳方案还没找到”。
“当前最迫切、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应该是‘全流通变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著名的先锐经济学家和金融证券专家吴晓求教授这样说。从三年前,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全体专家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在资本市场面临大变革的今天,全流通的解决问题也愈发变得迫切,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由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合各权威机构一年一度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把主题就定在了“中国资本市场:全流通之路”上,这次资本市场的盛会定于明年1月10日在人民大学的逸夫会议中心召开。主办单位出FSI即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外,还有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有限公司及《中国证券报》。
全流通从本质上解决股权分裂的问题,让资本市场可以真正“活”起来,但实施起来却众说纷纭。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正面全流通问题。届时,官、产、学三方专家会聚一堂,不知全流通问题能不能得到最终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