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商业实践,催生新一代企业领袖。——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领导力?他们将塑造什么样的未来?
新浪财经讯2003年12月6-7日,由《中国企业家》主办的“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京开幕。主题为“新领袖—决定未来的商业力量”。新浪财经将对本次会议全程图文直播。
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力:中国的企业国际化过程,如何做成沃尔玛这样的规模,这是需要非常严肃认真地考虑的。
曾文祺:但是最终还是要作出选择,要选择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品牌。但是国内很多的品牌没办法学,也学不到,包括联想都学不到,就别提其他的品牌了。
观众:首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他发言有些是不负责任的,我看来有的是不正确的。引进外资或者是到中国来参资国有机构,引进外资有很多目的,它不是外因和内因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发展不好是引进外资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引进外资方面有两个主要的目的,第一个帮助中国的企业学习或者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在管理良好竞争环境,这两点在中国这二十多年改革开放过程当中被历史所证明的,这个工作是最早开始,现在是大面积的、逐步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我认为不能说我们中国的市场让给了外国人,有些行业不让民营企业进,我们引进外资,要把观念引进来,不要让民营企业进来。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引进的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理念。民营企业的优势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你是想进来干什么?你想进入银行以后干什么?
提问:大家好,我来自湖南长沙,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本身没有准备发言,我来必须要感受一下我们这些企业家有些什么样的素质,这些素质能不能从基础教育里面培养,也就是说我们企业家哪些人的成功是偶然的,哪些人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我有一个朋友是大企业家,他说刘总的成功是必然的,无论他做什么工作,他的成功都是必然的,所以我站在这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刚才这位同志的发言,我非常不赞同,我们应该是公平、平等的,你凭什么在民营企业没有做之前,你就把民营企业定位为它会转型调整呢?近百年来,西方有西方的教育,中国因为是没有文化的教育、全盘西化的教育,所以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你们知道什么是快乐吗?面几千家企业,快乐就是麦当劳,快乐就是肯德基,我们现在这种民族虚无主义或者洋人教育已经深入了很多中国人的心中。首先要强调一点,你凭什么说外资引进,民营企业就不可以。
提问:我的工作就是研究民营企业家,我们一直跟民营企业打交道,根据我们跟民营企业家打交道的过程来看,我觉得的确中国民营企业家是受到了很多限制的,在这个前提下外因是很重要的,我想问TOM的王选先生一个问题,你们的公司是李嘉诚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华人公司,在国内、海外都有产业,根据你的职业经历,包括你的个人交往,你觉得现在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家,给你印象最深的方面有哪些?或者中国民营企业家最缺的是什么?
王选:从民营企业角度是讲公平、公开、公正的。围绕你刚才这个问题,我认为所有成功的大企业,世界级的大企业都有几点核心的因素,在这里面大家都谈到了很多,我觉得有一种,一个企业家有一种事业,有一种包容感,但是这种包容感包括两个:一个是用人,另外一个就是遵循自己不一定能够很自然遵循的法则。市场规则不一定一样,但是这对很多企业家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觉得在最近三五年,我看到大量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冒起来的速度非常快,主要是素质的提高,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财富的创造,都是跟他在短期所做到的事情有关,如果他们要做的再大,可能从各个方面来讲,无论是从人、从不同的股东,从改进社会的法制还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方面,这些可能是他目前最大的挑战。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哪些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你们在自己做各自企业国际化的时候,你们认为应该以哪些做得途径,比如通过产品输出,是产品营销,还是在国外做并购。
王林祥:怎么能够把华人企业做大?其一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单单是外因,我认为它是历史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从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政策面越来越大,但是大家心态上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创造更好的环境,或者不过分地要求给予平等的待遇。大家回顾一下,中国的企业在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这十几年来创造这样的奇迹是难能可贵的,尽管我们的企业和世界上500强企业相比较还差很多,我们现在单个对单个可能差一些,但是我们企业怎么能够做大,这里面有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叫企业家也罢,叫企业经理人也罢,你到底把你的企业定位在什么地方?你有多大的能力?你能做多大的事情?第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把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要着急,慢慢来。过去在日本、在欧洲,他们搞的羊绒发展用20年走了人家100年的发展的路,2006年做到世界最大,可不可以,可以,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有资源优势,我们可以把这个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我们可以在产业方面做到世界最强最大。如果政策在好一些,我们的企业发展一些,经过中国企业的共同努力,经过中国人勤劳、勇敢的努力,我们中国的企业一定会发展得很快。
二十年创造了世界奇迹,现在走到哪儿,到处都在谈发展,这一点,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地冷静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如何找准自己的地位,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这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提问:我们谈的国际性的范围太小,刚才谈到做强做大,要做大我有几个想法:首先战略上的定位是一部分;第二,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我们要加强自己的核心,这个方面需要时间。世界上有公平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时间就能解决效率问题。第四,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法律上的问题,法律上是平等的,希望大家更加呼吁平等。
何力: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社会是越来越发展的,不会完全照搬西方经验,甚至也不仅仅是从过去二十五年经验基础上简单地重复,因为中国有太多的特殊性,未来的中国的大企业,一定有非常主要的特点。最后在论坛结束之前,我们请各位嘉宾作一下总结,最后再请我们的刘总作一下最后的总结。
夏鸿:我的观点是中国的企业要从小做大。
曾文祺: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多,但是人才不是很多,如果中国能够重视人才,我觉得中国企业必将会做强做大。
尹家绪:一个企业要做大,现在要有很多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水养鱼”,我们中国的企业都是小鱼,要借别人的水才能养大。做适合自己的企业做的事,如果把中国的企业全都集中起来讲这就是大。我赞同王总说的,国际上的企业并不等于竞争能力强的企业都是大的,那就是做得专,在专里面他占行业里面的第一、第二,先做强再做大,我想中国的经济就会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了,整个国家就强盛了。
王林祥:扎扎实实做好现在的事情。
何经华:在企业做强做大过程中,创新是比较难的,我很难遇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情况,一个企业最后的成功与否,在于他的管理。我是一个非常相信管理的人,管理好了才能出效益。
王选:我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核心是相辅相成的矛盾,但是又有相辅相成的必要,核心就是管理和创意,但这两个又是矛盾的,管理强调严,创意强调发挥,所以管制和创意的机制是企业强大的根本原因。
刘持金:谢谢各位嘉宾的探讨,今天大家都谈了很多,华人大公司为什么在中国的大陆比较少?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从国资委角度来讲,我们的目标是三到五年产生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在财富500强来看,美国企业占39%,西方的企业占25%,中国的企业占1.3%。并不是片面地强调做强做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大的企业作为命脉,我们国家的发展就会被约束。一个小小的补充,三星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企业,甚至没有到财富前100强,但是有一个指标它超过了所有的企业,就是品牌价值,三星作为一个亚洲的公司,对我们大的公司也是一个借鉴。
再次感谢大家,感谢各位嘉宾的演讲,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