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鲍总的发言特别的实在,谈出了中国创业者的心声。这些年来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对中国人来讲是非常新鲜的。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了,前期说市场经济有了商品,突然供大于求了,开始是买方市场了,很多民营的企业家是第一次接触到什么是资本市场,原来民营企业连贷款都贷不来,更别说上市了。投资资本,特别是风险投资这个行业,跟上市联系得非常的紧密,可以说通过互联网行业,带动了整个这一代创业者、企业家很多新的概念。
我觉得唐总发言说的资本,他的意思并不是说资本不重要。实际上在这些年来,一个最大的变化,如果说互联网从理性发展到非理性,主要的变化就是大家不看一个公司是否盈利了,那个时候提出了一些概念,一个是新经济,一个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网络经济等很多新的名词,不再看这个企业直接的所谓的财务报表。到后来由互联网的高潮跌入低谷,这个过程大家重新返过来看,资本市场属于理智地剥削,从93年到98年都是IT的支持,如果说疯的话,首先是投资者疯了,这个疯是可以传染的,为什么可以传染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是做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果做服务的时候,我定了一个商业模式,大家每发一个电子模式我收费二分钱,这种商业模式可不可行呢?完全可行的,有什么不可行呢?以前发一个平信8毛钱,现在我不发平信了。做了商业模式以后,你发现有两家公司出来了,电子服务是免费的,比如唐总的公司收二分钱,我这个公司不收钱,显然收费的公司无法生存,为什么不收钱呢?一开始有他的理念,可以通过广告来收钱,后来变成了一个概念,并没有人证明他将来能收多少钱,是大家的一种猜想,总觉得将来可以赚非常多的钱,变成广告也不考虑了,有一个概念成一张招牌就可以了,甚至不收钱反而送二分钱,这样商业用户就跑到他那去了,这是可以战胜免费的电子邮件。资本市场只要支持疯狂的行动,企业家能不疯吗?否则全都变成了傻子。如果当时唐总不把商业模式变成发一个电子邮件送二分钱,同时还有唐总的签名,那么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生生存下去,在那种环境下带动了一批的企业家。那时候企业家错了吗?如果跟上那种形势,就变成了丁磊、王磊,就变成首富了,冲不过去的就不能变成企业家了。刚才夏总说了我们也是上市公司,看生存下来的公司,马上根据自己的商业模式调整了变化,当时把免费邮箱变为收费邮箱,挨了很多的骂,说很愚蠢,应该想很多的办法,现在资本市场再也不拿一块钱支持不理性的活动,在互联网当中很多网络公司已经转型了,但有些网络公司从资本市场赚资本市场的钱,而不是赚客户的钱,环境一改变就无法经营了。但是其他的公司,很慎重很有效地进行了转型,我想坐在这里的每一个公司,可以见到的公司都是这样的。既然互联网给大家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怎么不可能赚钱呢?换句话说讲,如果所有的电子邮件公司推行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只要发一封电子邮件收3分钱、5分钱,所有这些人都这样收的话,敢保证在座每一位不会少发一封电子邮件,因为资本市场已经离不开它了。这就是说资本市场决定了你产业的模式,换句话说,资本是为产业模式服务的,当中也有其他的因素,比如人呀,还要有资本,就是财,当然的其他的物是可以买来的。这些条件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企业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企业能利用资本市场,说明他更成熟,说明他的能力更强一些,综合能力更强一些,在这个方面,给鲍总一个建议,尽快在团队找到,说唐总这种人才世界难寻的,唐总的徒弟能不能找两个补充到公司团队中。经历了七八年时间,互联网已经恢复到非常理性的环境,这种理性的环境很难说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唐总说得非常好,看你的公司是否好坏,如果资本公司再坏,你也是差的中间最强,如果资本市场非常好,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把公司推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步。利用形势也是企业要做的,同时最基础的还是企业的本身,这是我做的一个补充。
今天的话题叫“新生还是昙花再现”,先不说新生的问题,先说昙花再现,昙花再现就必须有花的存在,是不是再现,我们分析分析有哪几朵花,花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我想请教在座的各位老总,你们心目当中,在03年年底出现的包括原来一直存在的你心目中的花都是什么。然后讨论这些花是一现还是开到什么时候。首先请鲍总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