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主办的“新阶段新抉择新路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第五次论坛”,于2003年10月17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开幕,中外学者、官员100余人参加研讨会。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中国电信、民航、电力等基础领域通过分拆重组、构建市场竞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提高垄断行业的市场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基础
领域公司化重组的效果和效率离预期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当前,以开放市场为导向的基础领域改革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基础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基础领域改革中政府的作用、基础领域开放市场中的有效监管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探寻、抉择。
本次论坛集中对当前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进展情况、面临的主要矛盾及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和方向等议题进行讨论,为促进相关政策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在开幕式上进行了主题演讲,《处在十字路口的基础领域改革——我国基础领域改革下一步的五点建议》。他指出:在中国,推进基础领域改革不仅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至关重要,而且还是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基础领域改革已逐步开始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性弊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基础领域改革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看,我国铁路、邮政、电信、电力、民航等基础领域的改革还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如何尽快缩短这一差距,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差距?是继续按照政企合一、由国有经济垄断投资和经营的模式,还是进一步广泛地、积极地寻求市场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就我国基础领域下一步改革来看,还有相当多重大的问题、甚至是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有待深入地研讨。
他还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一、客观地评价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现状;二、全面地分析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基本动力;三、应当严格地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的范围;四、加快股份制改革,广泛而积极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基础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政府改革应当与基础领域改革同步进行。
在此之前,主办单位已成功地举办了四次“中国基础领域改革国际论坛”。
1999年11月1—2日举办了中国基础领域改革第一次论坛。结合当时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现状和实际需求,第一次论坛的主题设定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重点对基础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讨论。会后,出版了《走入21世纪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一书,我院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22条建议”。
2000年11月1—3日以“中国非国有经济发展与基础领域改革”为主题召开了第二次国际论坛。这次论坛以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基础领域产业改革的现状为背景,重点讨论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的作用、时机、途径、政策和制度环境。会后,出版了《走向开放与竞争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一书,我院又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交了“促进非国有经济参与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25条建议”。
2001年10月22—24日又召开了中国基础领域改革第三次国际论坛,主题是“WTO·开放市场·反垄断”。这次论坛对加入WTO、开放市场与基础领域促进竞争及反垄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研讨。会后,出版了《走进WTO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一书,我院再次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交了“WTO条件下加快基础领域反垄断的19条建议”。
2002年11月2—3日,举办了第四次相关研讨活动“中国基础领域的下一步改革座谈会”。此次会议围绕基础领域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领域的相关政策、基础领域的政策规制及基础领域的反垄断及其立法等议题,对当前及下一步基础领域的改革任务进行了讨坛。
上述四次“中国基础领域改革国际论坛”,对推动中国基础领域改革的研究和决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