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 > 正文
 
中外名家讲座第50讲:成思危谈风险投资与创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3日 20:27 新浪财经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正在演讲

  新浪财经讯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第50讲2003年9月23日晚在北京国宾酒店二层大宴会厅举行,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将纵论风险投资与创业。新浪财经将全程直播。以下为直播实录:

  主持人(王忠明):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是9月23日,两年前的今天,我们创办了“中外名家系列讲
座”。今天我们以非常朴素的心情和方式,来纪念创办两周年。

  我们首先请成思危副委员长与大家一起共同观看部分中外名家演讲现场回放。

  (观看名家讲座回放)

  这是部分中外名家现场回放。作为一种回放,我想表达一种心愿,对于一个学习活动,最好的纪念就是深入学习,所以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这是大家共同敬重的一位非常有学问的国家领导人,大家热烈欢迎。今天成思危副委员长演讲的题目是“风险投资、创业与竞争力”,他一定给我们带来很多深层思维、深层思索的精神食粮。大家再一次热烈欢迎。

  成思危:各位朋友、各位同志,我很荣幸作为两周年、第50次讲座的嘉宾。刚才看了回放,我也有点担心,特别是王蒙说的,弄不好我也是无趣,大家不感兴趣就不好了。今天主办人给我出的题目比较多,又要讲风险投资,又要讲创业,又要讲企业竞争力,这三个课题哪一个都够讲一堂的,所以我只好把它压缩,把这三者联系起来,压缩起来。另外,我讲不超过一个小时,大家自由提问。不然我讲的问题是你不感兴趣,你感兴趣的我没讲,既浪费了你的时间,也浪费了我的时间,鲁迅讲过,“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我从三个问题讲起,第一个是风险投资。我对风险投资的研究是从我在美国读MBA时开始的。我在国内一直在研究部门工作,在现代研究院,从技术员当到研究室主任,后来又在化工部的科技局,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就是科学研究成果怎么能够市场化转变为生产力。到美国学习,遇到风险投资的课题,我就很感兴趣,后来就修了一些这方面的课,回国以后一直在鼓吹,但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所以一直到1998年政协提案,才算鼓吹有了结果,我1984年—1998年,用15年的时间鼓吹风险投资。在这个问题上,这几年的发展我也有一些体会,所以今天想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这方面的情况和几个主要的观点。

  首先,什么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本身是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是专门能够对创业、创新者、支持创新者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任何科研成果要商业化,特别是创新的科研成果,它要承担很大风险,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用银行贷款或者用传统的投资方式都是很难解决的。所以,风险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工具的创新。

  风险投资的特点归纳成五个方面。

  第一,它是高风险的投资,因为它投的都是创新的东西,创新的东西未来的风险是很高的,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等。

  第二,正因为它是高风险的,它的投资机制是组合投资。组合投资的道理就在于我绝对不投一个项目,我投十个项目,成功三个,失败七个,这是一般的“成三败七”的风险投资规律。成功三个的高收益就能够把那七个失败的损失补偿回来,才能给投资者带来利益。

  第三,它是一种权益投资,就是说它着重的目标不在于企业短期的赢利,而在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就像鸡蛋孵小鸡一样,把小鸡再养到一定大小卖出去,本身着重于企业价值,不在于企业短期的赢利。

  第四,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正因为它是一种权益投资,因此它必须是长期的投资。风险投资从投入到退出,一般是要三年到七年。它一般是经过初创阶段、开拓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才能退出,所以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

  第五,它是一个专业的投资。风险投资和别的投资不一样,别的投资是投给你了,你就去经营,给他赚钱。风险投资不但是资金给你,还要跟你共担风险,还要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特别是重大的财务和人事决策。风险投资家运用他的知识、经验、社会关系等等,来帮助你成功。

  对于风险投资的作用,我归纳成两句话:第一,支持创新者创业;第二,帮助投资人投机。支持创新者创业,这是风险投资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创新者往往只有技术或者是只有创新能力,没有钱,也没有抵押品,不能去抵押,也没有人给他担保。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敢于支持他,而且就是这个理念,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分享收益,失败了大家就共同承担失败,我投的钱就认丢了,这个理念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可不是慈善事业,风险投资的钱是筹集来的,是投资人给他的,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在美国,风险投资家本身在风险投资基金里占的比例也只有1%、2%,大部分是他筹来的,既然是他筹的,他就要帮助投资人赚钱,这个赚钱就是在于他能善于投高风险项目的机,虽然是风险项目很高,但是他有把握来投机。

  如果把这两句话延伸一点,就是支持创新者创利国、利民之业,帮助投资人投高险高报之机。这是风险投资的特点。

  风险投资,在国外公认是1946年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的创始作为开始,到现在将近50年。美国风险投资经过了大起大落,从60年代到90年代,两起三落,一直到90年代中期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对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也产生了泡沫,2000年四季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保持着一个相当大的规模。在美国以外,其它国家的风险投资,相对于美国都小的多。美国最高的时候是600多个亿美元,这是相当大的投入。

  中国的风险投资的理念引进得比较早,80年代初,一批学者在国外学习,还有很多官员到国外考察,接触到了这个理念,在1985年,关于改革科技体制的决定里提到了要搞风险投资,并且科委出钱搞了一个中创公司,中国经济投资创业公司。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没有发展起来,第一是不具备客观条件,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产权根本就没有很明细。第二,很多有关的保障系统也没有建立。第三,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没有经验,把风险投资看成和一般的投资差不多,每一个项目都要成功,每一个项目都要有回报,最后经营者受到这个压力,只好放高利贷了。第四,没有好项目的时候,他为了有回报,就去炒股票、炒期货、炒房地产。最后,中创公司被关门停业了,各地搞的风险投资公司,有的失败了,有的是成功了,但是成功以后企业卖不出去,所以把风险投资就变成一个企业集团了,投资完了以后没法退出,像母鸡孵鸡蛋,孵出小鸡不能卖,带了一大堆小鸡,资金不能变现,就不能从事风险投资了。

  一直到1998年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中央明确提了一个关于加速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提案,被大会列为一号提案。这个提案的提出,是经过我们长期的研究和思考的,包括1997年我们在《科技日报》搞的风险投资征文和“国际风险投资”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搞风险投资条件已基本成熟。

  第二,适应当时的形势,我们从短缺经济中走出来了,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渐转成买方市场,这样企业就需要有新的产品,国家的经济有新的增长点,科研单位的成果需要有一种转化的机制,学术界也需要探讨新的机制,金融界因为有大量的钱,也需要有新的投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所以中国的风险投资从1998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1998—2001年中,中国风险投资可以说翻了10倍、20倍,形成了一个热潮。在形成高潮以后,也不是没有问题。总的来说,发展是非常显著的,为今后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也不可否认,中国的风险投资在它的发展过程里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有些地方还不能够适应风险投资的发展要求,法律等等方面都有这个问题。比如《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投资,对外投资不能超过注册资金的50%,如果这样,风险投资筹了100万块钱,只能投50万。另外,技术入股,规定最多不能超过30%,如果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他就不愿意这样做。这是制度方面的一些缺陷。

  第二,对于怎么结合中国的情况发展风险投资,认识还不是完全一致。我今天在这儿讲的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可能你们听别人讲就有别的看法,今天我把我的主要观点跟大家说一下。

  我的主要观点大概有几个:

  第一,风险投资应该是支持创新者创业的。现在有些人主张把风险投资叫成“创业投资”。我不同意。当然,学者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为什么我不同意呢?创业者未必都是创新者。假如说开一家小餐馆,他也是创业者,但是他不是创新者,风险投资不可能支持这类的事。风险投资支持的是真正有创新者的创业,就是说他确实在某种方面有创新,技术上或者管理上,或者商业模式上,风险投资才能支持,所以我不同意叫做“创业投资。如果叫“创业投资”,就把风险投资支持的面拓得很广。

  第二,中国风险投资的重点应该什么。这也跟第一个问题有联系。我认为中国风险投资当前应该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从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高技术可以说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代表,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技术不但包括它本身,还可以用高技术改善传统产业。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不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那么它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就很难取得优势。VCD、DVD的产量是世界,但是解码器、激光头都是买人家的,前一段发生了DVD知识产权问题,你的销路大了,他就收买你的专利费。我们国家的计算机产量现在也很大,但是芯片是用Intel的,个别用AMD的,软件是用微软的。我们国家计算机产业真正赚钱的就是装配的钱,卖设备的钱,这就说明如果不掌握制高点的技术就不行。风险投资的重点,我说的是重点,我的定义就是70%起码才算重点,美国的风险投资同样把重点放在70%的技术上,以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说大一点叫“保健技术”。

  第三,风险投资应该投哪个阶段?我主张风险投资应该投在创始和开拓阶段,但是也有人主张应该投在成长阶段。实际上在中国风险投资的实践中,很大一部分投资是投到了后期,前期投资占的比例不是很高。前期就是我说的两个阶段,我认为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特别在1999年听说二板市场要开,中国的风险投资很多公司都去收购有可能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一般收购的价钱都是按照市赢率的6:1,前一年的赢率乘以6,希望二板市场一开马上能赚钱,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风险投资是鸡蛋孵小鸡,孵了小鸡以后,养到一定程度卖出去,而不是买了小鸡进来,给它注水、吃激素,再把它卖出去赚钱,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风险投资主要是前期,是创始阶段和开拓阶段。从国外来看基本上是这样的,有投后期的,但是后期的比例不高。第二个方面,后期投入的机制也不一样,简单地说,风险投资在开始投完,到第三轮融资的时候,开始创业融一次资,然后他再开拓,是第二次融资,第二次融资就有钱融进来。第三次融资就是后期融资,第三次是靠思路的钱,靠养老基金、退休基金,美国是允许1%的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养老基金用于保险金、风险投资,1%就是很大的数字,量很大,但是他们投不起。我认为风险投资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越帮越忙。

  第四,风险投资本身的组织形式应该是采取有限合伙制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风险投资家、管理者是负无限责任的,一般的合伙人是负有限的责任。所有的合伙人都要负无限责任,一旦赔了,包括你家的房子、汽车都要赔。公司是有限责任制,要赔了就赔我的投资,不涉及个人。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应该介于这两者之间,就是有限合伙制。为什么?如果合伙人都是无限责任,我不放心把钱交给你,交给你以后我陪了,我怎么能放心。反过来说,都是公司制就容易产生管理者没有什么约束,最后投完他的资,在风险投资基金里占2%,赔就赔,没什么了不起。对管理者来说是无限责任,要赔了,连你家里的财产都要赔,但是对其它的就是有限责任,机制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有些地方还是搞有限合伙制,但是从国家来说还没有明确的立法。我们做过几次研究,有些人说现在有公司制就搞公司制,我认为公司制最大的问题是管理者的责任、权力不对称,权力很大,责任很小,这样在管理学上来说都是不对的。

  第五,风险投资二板市场是风险投资的重要投资渠道,但不是唯一的退出渠道。二板市场应该积极、慎重地去推进,在这个问题上我挨了不少骂,很多人买了公司后期的股份,准备上市捞一把,说我主张风险投资,不同意,马上开二板市场,所以我挨了不少骂,我跟大家说清楚理由,中国对二板市场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第一,把纳斯达克看成二板市场是不对的,它不是二板市场,小型资本市场才是二板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一个是NISE,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它很明确,1971年成立的纳斯达克,成立的时候主要是希望推进第二种交易方式。从纳斯达克成立到现在,发展了,成为了一种体系,包括三个块,第一块叫做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最多的时候有4000家上市企业,现在大概剩下3000家左右,可能是2000多家。第二种叫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最多的时候有1800家,现在大概只有1000家左右,不是很多了。还有一个叫OTCDB,叫柜台公告板,这是柜台交易。纳斯达克形成这么一个体系,它的主板都是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小型资本市场有利于风险投资。小型资本市场,简单地说就是两条:第一条是门槛低,上市的要求比主板的低,而且不要求过去的业绩,因为创业企业在开始阶段的现金流多半是负的,它不断扩大,你要看它的业绩,它就是亏损的,就不能上市了。雅虎上市的时候还是亏损200万,ALAZA上市以后还在亏损,它的总收入是2.93亿,按照正常的情况它是不能上市的,但是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允许它上市。在美国还好,皮包公司少一点,如果在我们这儿,有很多皮包公司,不要业绩,他说我有什么发明,我上市,上完市以后是假的,这就很危险了。但是这个体系的好处就是如果他上市成功,这个企业发展得好,可以通过在投资银行的支持,通过杠杆收购,或者管理者收购,MBO,到主要板上市,他就能够跟主板联系起来,如果它不好,退市,可以到柜台交易。纳斯达克这个体系,把纳斯达克说成二板是不对的,如果是这样,就是美国的二板在1999年超过了一板了,这不可能。

  第二条,上市本身不是风险投资唯一的退出渠道。根据美国的统计,一般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70%是通过兼并、收购退出的,只有30%是通过上市,它不是主要的渠道。实际上兼并收购,因为收购者是了解这个公司、创业企业的,所以他才答应,他更清楚你的价值,而上市主要是根据投资者对这个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取决于人们的信心,他对你究竟搞了什么,他内部是很清楚的,这样带来很大的风险。相对来说,在美国来看,最多、最热的时候也只有40%的风险投资公司或上市的。那个时候明明知道这个企业不值这么多钱,我还要买他的股票,我买来以后还能卖出去,这样就造成上市特别热。

  我讲过一个笑话,一个叫花子在美国要钱,开始要不着钱,后来挂了一个牌子,写着“Begger”,有一个教授说加个“.COM”,很多人都来了,又来一个教授说你再加上“E—”,后来就变成“E—Begger.com”,后来就有风险投资者来问这个网站值多少钱。兼并收购还是最能了解企业的价值。二板市场也非常有必要,因为它能给投资者信心。如果兼并、收购了,不一定有人来兼并、收购,有了二板市场,投资者信心就增强了,将来这个企业好了就可以上市,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很多人都看重股市那几年飚升。我当时在人大提出来,提出《公司法》的修改,在主板市场里设计科技板块,支持科技企业上市,条件放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当时就是这样考虑的,真正够条件上市的公司给他一个机会,但是绝对不能一下子把门开得太大,鱼龙混杂,因为当时做过调查,上市的公司里70%是1999年要上二板的企业,70%是听到一点风声以后才成立的,这个风险就太大了,我们还是要站在网络投资者的利益来考虑,所以当时就没有开二板市场,还是要推进科技板块。当时有些人因为头脑特别热,觉得科技板块不够热,一定要搞二板,二板风险又很大,搞不起来,最后板也没有,块也没有。如果我们当时真的做科技板块,我看现在二板也差不多了。这是历史,也不能怪罪谁,但是事实是这样的。

  现在怎么办?我的主张是,第一步现在搞科技板块,先不降低门槛,现在通过小盘股,好几十家,先把这几十家里挑一挑,组成科技板块,先到深交所上市,表明中国要支持小型科技型企业发展。

  第二步,逐步研究,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中小型的、创新型的企业通过科技版来成熟。

  第三步,建立科技板。二板市场肯定要建立,但是建立的过程要分成三步来走。我曾经提出过中国风险投资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推进风险投资事业,这一步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现在全国的统计不完整,起码是200家左右的风险投资公司,有几百亿的资金,这个做到了。第二步,通过修改法律,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实行有限合伙制,这个工作现在正在做。第三步,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这个工作恐怕还要再晚一点。我现在正在提议立“风险投资促进法”,这个法对我们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包括二板市场将来的投资体系应该是一个帮助。

  下面简单谈谈创业的问题。风险投资是支持创新者创业,它怎么支持呢?

  首先,它要发现好的、创新的苗子,他就是通过筛选风险投资的建议书做到的。风险投资的建议书一般是筛选命中率是万分之八,大概是千分之一,1000份里面能选上一份。虽然美国风险投资很发达,各种建议都有,有的甚至主张小型化,放在家里用,什么古里古怪的想法都有。

  第二,筛选到好的项目以后,他要帮助建议人修改建议书。

  第三,从风险投资基金里直接投资支持,或者是直接去路演,Road Show,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四,帮助建议人组建一家公司,组建这家公司的时候,包括把这个公司的管理团队做得更好,光有创新者不行,还要管财务、市场创新等等帮助组织。然后参加公司的董事会,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但是有两点是必需的:第一点,主要管理者CEO的任命,他有否决权。第二,公司关门、增资、上市、出售,他要负责这些事,这个很重要,特别是关门,一般创新者的技术总是舍不得失败,明明是没希望,他还要再投资,钱不够,再投资,我还能行,在这种时候风险投资就应该敢于出来关门。风险投资支持创新者创业大概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支持的。

  另一方面,作为创新者来说,他要想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也要有一定的素质和条件。

  1,他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一般建议书很快被接受是不可能的,要能经得起打击,经得起被拒绝,要有这样的素质,很重要。

  2,要有对事业比对金钱看得更宝贵的感觉。如果你一上来就是想赚大钱,这个风险投资肯定不行,而是你真的想把创新实现,你给人这个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3,你要善于表达,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外国有句俗话,你能在快关电梯的5分钟之内,把你的商业计划向风险投资家说清楚,你成功的希望,几句话就行了,这方面中国做不到。有的说了半天还不知道说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俗话说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死的是谁,这就不行了。

  4,必须要创新商业模式。曾经有一个人给风险投资家提了一个建议,说网上卖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卖棺材的,没有卖丧葬用品,我搞一个网站专卖丧葬用品,风险投资家说你这个不行,别人很容易仿造,你卖别人也卖,最后风险投资家帮助他设计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免费为人提供一个网页,再到网站上免费为你提供服务,就是让大家追思逝世的人,逝世的亲友,比如你的亲人逝世了,你可以在网页上开一块,让大家怀念他,发一篇文章,同时让丧葬用品公司在上面做广告,这个模式就能吸引人了,因为一个人的亲戚死了,可能亲戚分布在世界各地,都要赶来奔丧,成本也高,也不方便,年纪也大了,免费提供这个怀念死者的网站,一定是很受欢迎的,而且是免费的。丧葬公司在上面做广告,很好,丧葬公司这样做也愿意。新的模式,风险投资家创新,共同商讨新的商业模式,它就赢利了。

  5,作为一个创新者,还要有自知之明。什么叫自知之明?有的人技术上很新,但是管理不一定很新。我在美国做过调查,就是美国的创新者、技术拥有者,最后当CEO的只有50%,不是说技术是你的,你一定当总裁,中国的观念改不过来,好像我的技术,我不当总裁,让别人当总裁,那我不亏了吗?不对,如果你当总裁,把企业搞垮,别人当总裁,企业能兴旺,你干嘛当这个总裁?这个观念不放弃,企业就搞不起来。

  我到美国访问雅虎的时候见到杨志远,他很年轻,是雅虎的创始人,他说他们给我一个很好的名号,叫“雅虎酋长”,实际上我就是管技术,经营上是CEO在管。风险投资跟创新者之间往往容易产生矛盾,我记得柳传志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他说我要当管理者就不能当专家,我就得全心全意地搞管理,又想抓技术,又想抓管理,不大可能。

  最后简单讲讲竞争力。我有一本书,是别人汇总我的关于管理的讲话,叫“成思危论管理”。

  企业的竞争力,简单地说,它有价格竞争力。狭义的竞争力分成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还有广义竞争力,一般我们讲企业的竞争力包括四个方面,就是价格交货期、质量和售后服务,包括用户的需要,及时改变生产能力,在客户中的信誉等等。狭义的竞争力,现在很多企业还都没注意,往往只注意价格就可以竞争,实际上并不是,单靠价格,这个竞争力是不行的。

  我讲一个体会。我当化工副部长的时候,听说珠江三角洲每年要进两亿美金的香港进精细化工产品,我当时就说你把产品拿给我看看,我说这个产品国内都能生产,为什么从香港进口?我当时就是这么看,我当然是希望用国产的了。我到广东就问,化工厅的人告诉我,那还不简单,这些企业多半是香港的,港商合资的,进口商品当然能赚一批。我过后琢磨,可能没那么简单,我们的企业管理者都那么傻吗?我就下去问厂长,厂长说你想听真话吗,我当然想听真话了,他说那我就告诉你,尽管香港的产品价格比国内的贵,但是我还要买香港的,道理在哪儿?

  第一,香港的产品质量是按照用户的要求来做的,当时我们的产品就是国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不是针对个别用户,一个产品可以造纸用,也可以胶卷用,也可以纺织用,都是根据用途,该严的严,该宽的宽,而我们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只要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就降一级,用高一级的,本来十个指标我用三级的就可以,但是有一个指标是一级品的,我就得提,不符合我的要求。对我这个用户来说没有需要,但是你得要,在质量上就不是根据用户的要求,而是从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二,我在深圳缺一个什么货,一个电话打到香港,当天下午货柜车就给我拉来了,我在东北订货,他是有这个产品,到时候他说对不起,我停电了,或者没有车皮,没发过来。他说精细化工产品在我的成本里只占1%、2%,停产一天的损失是多大?我情愿贵一点,但是能保证及时给我供货。

  第三,我的工艺在不断改变。工艺改变以后,我就要求供货的生产商要按照我的工艺做相应的改变,香港的销售人员是非常懂得业务的,他们看了以后把这个要求带回去,马上改变他们的工艺,改成适合我的东西。国内的销售人员根本不懂技术,就懂得谈价钱,我的工艺改革要发展,他也不知道怎么改,虽然香港产品比国内的贵,但是我们还是用香港的产品。这是八几年的事情。我们不能看价钱便宜,还有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商誉很重要,商誉一旦树立起来,你的价钱贵别人也买,就是这个情况。要树立商誉,就要对客户有高度的责任心,真正能够做到客户满意。

  我举过一个例子,就是迪斯尼有规定,坐过山车,5岁以下的小孩不让坐,本来贴了公告,有一个母亲没看见,带着孩子排队,排到跟前不让进。一般来说,这不简单嘛,那写着呢,你没看见,活该,但是人家采取的办法就是马上有一个客户服务小姐出来,把母亲和五岁的孩子带到旁边解释,我们贴的您没看见,能理解,但是你的孩子不够五岁不能证明,我给你一个证明,等你孩子够年龄了以后带他来,不用排队。这一处理,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就完全不一样了。

  社会的支持率非常重要。一个企业首先得在社区得到支持,如果以邻为壑就不行。1983年我在化工部的时候,北京有一个硫酸厂污染周围,农民把它的窗户砸了,路也挖了,报到我们这儿来,结果当时万里同志批了两个字,“活该”,当时我还想不通,不支持我们的工业部,还支持农民那么闹,后来想想,确实是厂周围的农田让你污染了,你放的二氧化硫影响人家的健康,你没有责任吗?你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所以农民采取了过激的手段,真的要反思,这种情况在国外非常重视。在社区,一个是环境,另外让大家了解你的企业,所以企业经常到居民区里来,我给社区做了什么好事,解决了多少就业。还有Intel专门搞了一个免费的博物馆,就是让孩子们都能来参观,学校来参观,看看我的芯片发展历史,使得周围的社区都能理解,这样就能得到社区的支持,比如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温室效应等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企业应该对它加以关注,还有对教育这些公益事业给予支持,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这就是无形的竞争力。

  我们的企业管理,现在来看,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把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结合起来。经验管理是时间最长的,从有企业开始,企业所有者刚开始就是凭经验,出了质量问题,最后一看是质量问题,扣工人的工资等等,这就是经验。科学管理是泰勒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搞起来的,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工具,包括计算机等等,进行科学管理。比如说质量管理,当时我们也搞过学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TQC,搞全程的、全面的,搞PDC循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管理。所谓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价值观,让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工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价值观以后就不一样了,比如质量问题,如果全体员工有这种价值观,谁出了质量事故就觉得是见不得人的事,他就很自觉的成功了,比用科学的办法更有效。当然,文化管理有外在的形式,价值观是它的核心,外在的形式包括印象、仪式、楷模等等,这些企业都可以用,树立一些口号、印象,像我们今天搞的就是文化,两周年,这就是一种仪式,回放也是一种仪式,还有楷模,劳动模范,这都是文化的外在形式。

  核心形式是价值观,我的体会很深。德国人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从小就培养了一种敬业的特征,守法敬业。举两个例子,有一个例子是我们国家一批工人到德国实习,星期六休息,到外地玩去了,突然接到德方经理的电话说马上回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回去了,说你们走的时候地没扫干净,工具没摆好,这不行,一定要摆,摆完了以后你们才能出去,咱们觉得小题大作,但是小事不行,你们再这样下去就不允许你搞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市长出去考察,问对方的市长怎么处理违章建筑,对方市长听不懂,什么叫违章建筑?说违章建筑就是违反规定建房子,对方说既然是违反规定的就不能建,建了就处理,我还没听说过。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自由讨论可能更好一点。我今天讲的东西就是集中浓缩,大家有兴趣的话就看我的书。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成思危副委员长。“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历经两年,很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定弹性的同时,非常注意名家定位,比如我们已经先后请了几位国家领导人,蒋正华副委员长、许嘉璐副委员长、周光召副委员长,他们都是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是某些领域当中的顶级名家,他们的名家思想给予我们的照耀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

  成思危副委员长在他自己对于风险投资的几个方面的阐述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再给他几个题目,他也同样能讲得这么从容,他的博学与深思,我们以后还会在很多的场合,包括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我们还会继续听到思想危副委员长给我们的思想传授。

  接下来请我国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点评,然后再提问,大家热烈欢迎肖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进行点评

  萧灼基:

  各位女士、先生们,让我点评成思危副委员长的讲话是比较难的。有一位官员曾经公开讲,做官做到副部长以上就不做学问了。但是成思危副委员长的位置已经比副部长还高多了,但是还是做学问的,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做学问。我跟成思危副委员长认识好几年时间了,他每一次讲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提出题目、搜集材料到写出文章、发表讲话这个过程,这点非常难能可贵。

  今天晚上时间不长,一个钟头的时间,他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和知识是相当广泛的。如果五分钟在电梯里听风险投资家说明自己向往的意义,而且争取风险投资家认同的话,在一个小时里讲三大题目,一个是风险投资,一个是创业,一个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成思委副委员长不仅给我们介绍了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着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人们对于风险投资的误区,提出若干个今后发展风险投资很多政策性的建议,而且在通篇讲话中充满的是创新精神,根据我的体会,有几个是比较突出的。

  第一,创业不等于创新。人们往往把创业当成创新。其实创业跟创新的差距很大。风险投资不是一般的支持创业,而是支持那些从事创新的创业者,这是非常有新意的观点。

  第二,风险不等于冒险。风险投资基金不是鼓励人们去冒险,不是从事冒险活动,而是从事风险活动。冒险和风险的差距在哪里?冒险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没有合理的经济来源,没有对投资的前景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冒险的失败概率是很大的。风险不一样,风险是有充分的信息依据,有经过深刻的科学论证,提出多边的设计方案,因此成功的概率比较大。风险投资家正是看重成功的概率比较大,才来进行风险投资。

  第三,明确提出我们帮助投资者进行投机。这个问题讲得很大,中国人认为投机是贬义词,投资是褒义词。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支持投资者进行投机,这也是很大胆的创新。什么叫投机?投机就是抓住机遇,决定投资的方向,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抓住机遇,国家要抓住机遇,企业要抓住机遇,个人也要抓住机遇,抓住机遇干什么?决定投资的方向。决定投资的方向,最后的目的是什么?要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成思危同志明确指出,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就是要支持从事利国利民投机活动的投资家。这是一个很新的观点。

  第四,明确讲到技术和管理不是一回事。一个技术专家,技术的创新者,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企业的管理者。这点在目前来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关村这批高新技术产业,最近几年来内部发生了很多问题,归根到底跟这个有关系,拥有技术创新的科技家,能不能成为企业优秀的管理者?当企业做大了的时候,当企业在市场中,不仅是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做大的时候,当企业要进入市场,不仅进入产品市场,而且还要进入金融市场,不仅进入现货市场,而且进入期货市场,不仅进入国内市场,而且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就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管理能力、管理经验,不是简单的有技术就可以学到的。当然,有些技术创新者本身也可以管理,也有管理能力,但是两方面都具备优势的企业家是不多的。

  有些民营企业家,开始是家族式的管理。家族管理式管理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比如管理成本比较低,政策比较灵活,能比较快的适应市场变化,但是当企业做大以后,要完全维持家族式的管理不太容易,必须要利用社会的管理资源,实现社会化的管理。

  第五,提出公司上市并不是风险投资基金主要的退出通道。这一点也是不少人误解的,认为风险投资主要是投资在那些有希望上市的公司。从国际的经验来看,通过风险投资退出的是少数,多数是通过其它渠道,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

  在短短一个小时的讲课中,理论的创新非常清楚,比较多。听了这一个小时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知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

  我觉得报告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一个钟头里,风险投资这部分大概讲了35分钟-40分钟,留给创业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时间比较少。其实人们更主要听的是怎样能够通过风险投资支持创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思危这几年主要研究的是风险投资,但是苛求讲演者,目前很难做到在电梯里让风险投资家赞同我们的项目。所以我们对讲演人也不能苛求。

  我的评论就是这样的,请大家提意见。

  成思危:

  我同意灼基同志的批评,所以大家可以提问后两个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

  非常感谢萧教授。点评名家与主讲名家是相得益彰。最后那个批评实际上应该是批评给我们的。因为委员长原来定的题目是“风险投资与创业”,这里有“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的私心,因为最近我们推出系列讲座的系列就是“竞争”,我们不愿意漏过这个机会,没有让委员长光顾竞争力,所以非常对不起。

  争创“第一”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精彩记录,其中有很多第一。萧灼基教授在短短几分钟争创了一个第一,什么第一?是一个先点评后演讲的名家。名家点评名家,萧灼基教授不是第一位。最早还可以追溯到张五常教授演讲的时候,茅于轼教授做了点评。前不久熊光楷演讲的时候,王建教授做了点评。

  我们跟踪萧灼基教授今天来点评之上有几个月,他先点评后演讲,我们对萧灼基教授的演讲表示期待。

  今天还有几位已经到我们这里演讲过的名家,有周国平、汤一介、林义相教授、解思忠是国资委的监事会主席,专门研究国民素质,今天专程赶来祝贺我们创办两周年,同时听听成思危副委员长的演讲。在屏幕回放当中,凡是出席现场的都没有出现,这是因为他们很谦虚,我想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在现场继续一睹他们的风采,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提问:

  您在讲座的时候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主张风险投资主要是投资前期。我很同意,后期更应该投资银行的事。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前期风险比较大,您对如何风险投资,如何投资在前期投资和风险控制上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成思危:

  这个问题在我的书里有。风险投资在前期创业到开拓这两块,首先对项目的评估是非常重视的,我的书专门有一篇文章讲项目的评估,包括市场的前景,包括技术、承受程度,还包括未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除了这三个方面以外,还要评估人,对投资的对象,有几个素质进行评估,这也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现在有一个话,叫“风险投资不控股”,这个话是不对的。风险投资初期投入,多半是要控股。最初由风险投资的创新者之间订立合同,一般创新者占的股份不会超过50%,道理在哪儿?这是我的另外一个研究领域,虚拟经济的问题。因为创新者的股本,技术入股,是一种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本身没有固定的价值,只有到最后变现,才能说明它的价值是多少。你说我这个技术值多少钱?没法说。开始双方协商,总得有一个定价,这个定价就靠双方协商,而开始创业的时候占的股份太高了,最后要赔,赔的全是风险投资的钱,你最多的是技术没有实现而已。所以开始的时候,风险投资要控股,但是随着各轮融资的进行,风险投资的股份就慢慢稀释了,所以最后上市的时候风险投资肯定不是控股的,大概每一轮投资要增加一倍,经过三轮融资,风险投资原来占50%,扩大到2、4、8倍以后,最多占12倍。风险投资控股,不是开始不控,而是后来通过稀释以后不控。

  第三个防范风险的办法,特别在中国,我提出了几个措施。一个措施是技术投入的人要投一点资金,这是中国的特殊情况,因为一点资金不投,对他的约束就少。第二,我主张实行“软承诺制”,不是一下把钱都给你,而是用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叫“软承诺”,我承诺给你多少钱,但不是说马上都给你。因为企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逐步的,如果一下给它资金多了,要回报给投资者,有富余的资金,想搞别的东西,赚钱炒股票,或者借给别人,万一出现问题,风险就大了,所以我主张软承诺。

  再有一个,公司内部法人治理方面要有明确的治理,防止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总经理私自把钱借出去了,或者替人家担保,最后会造成问题,所以要建立法人治理制度。还有一条限制,一旦公司解散,权益的分配,风险投资的钱没有了,但是对于投入的技术还要保留一部分所有权,为什么?中国有的人是这样的,一个规律许好几个婆家,拿了这个技术跟风险投资合作,一看别人出更高的钱,把这个公司搞垮了,又拿着这个技术跟别人合作。那不行,对不起,双方入股,你的技术入股,你的技术里我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清算,我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你再跟别人合作,技术从法律来说应该明细。当然,再好的办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诚信,要是没有诚信,老是防,那就会防不胜防。我总的看法,人是最重要的。

  提问:

  谢谢委员长的讲座。请问在一段时间,国内很多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二板市场,现在在迟迟不能出台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又转而进入海外,特别是香港寻求上市。对于这种动向,特别是买壳上市的举动,请问您怎么评价,有什么忠告?

  成思危:

  最近我发表了两篇文章,和专家一起写了一本书,《诊断与治疗》,中国资本市场的诊断与治疗,股市的诊断与治疗。另外是让股市恢复本色,另外一篇是中国股市的九大问题。应该说二板市场现在还在积极筹备,第一步先走科技板块,我认为还是有希望的,因为我已经在鼓吹这件事,把发深委通过了的,门槛没有降低,注册资金五千万以上,有三年业绩,小盘股先在科技板块上市,树立信心。我个人相信,明年应该有希望的,当然,我不能说一定怎么样。

  现在到境外上市,我觉得上市企业必须要考虑风险。香港的创业板形势并不好。香港的创业板推出指数以后,一路下跌,最初推出1000点,最高升到1100、1200,然后一路下跌,最低跌到100多点,所以香港创业板的情况并不好。香港证监会主席总结了两条:一条是香港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投资者的素养不够;第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不够好。这是他总结的经验。当然,我们不便谈论香港的问题,我就用他的话来说。现在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际上成本比较高。是不是一定能达到筹资的目的?不一定。在香港主板上市,相对可能好一点,但是要符合它的条件。如果够条件在主板上市,那是另一回事。

  买壳上市在国内也是比较流行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买壳上市?就是因为上市的成本比较高。我是负责做《证券法》执法调查、检查的,我们国家买壳上市成本比较高,大概是上市成本的60%。但是买壳上市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因为买的多半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壳跟地方政府的联系比较密切。买的壳很多,造成许诺了的东西最后不能兑现。有一个企业买了某一个地方的壳,买的时候说的很好,买完以后要有企业的债务、人员安置等等,最后把好企业拖累了。有一个国外回来的风险投资家跟我说,这个事我跟省长都说好了,怎么最后办不通,我说你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省长说好了,处长没说好,照样办不通。中国的事,高层领导说好不行,要跟处长、处员说好,你不信,非碰壁不可,这是中国的特点。不管买壳上市还是到境外上市,都要考虑风险。最根本的一点,我说句实话,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前一段热,使人们形成上市一定赚钱的意识,有的企业非要上市,上市一定会赚钱这个思想是错误的,很多企业不愿意上市,他不需要资金的时候就不一定上市,而且上市要提高透明度,要受股东的监管,要公布所有的数据,不一定愿意上市。第二,上市不一定真能够赚钱,有的企业在国外,中国叫做“无风险套利”,一级市场发行市赢率都好几十,买原始股赚钱是最简单的办法,基金很多是靠给原始股的配额才能保持比较好的业绩,否则保持不了,这实际是不合理的。国外哪有买认购证的,在深圳还出了事,没有这样的事,这是过度投机造成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要不要上市,要非常慎重考虑的问题,然后是在哪儿上市,这也是非常慎重考虑的事情。我不是反对资本市场,上市应该说有很多很有利的地方,比如资源的优化等等,但是要慎重。

  提问:

  非常有幸听您的讲座。问一个问题,您讲的狭义竞争力,现在的价格竞争的形势非常残酷,而且好像一次次突破了人们预期的底线,好像没有底儿的往下降。最近又出现一个情况,产品不断降价,原料又不断上涨,把利润空间挤得越来越窄。主要是在这个领域当中,创新是一个出路。毕竟大量的经济活动都在这个领域当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中国许多领域当中都是广泛存在的,而且把许多企业,或者比较好的企业逼向了死路。从您的研究来看,从宏观上有没有考虑对策,或者从企业微观来说应该怎样寻找出路?

  成思危:

  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现在在竞争力上都只重视价格,造成了大家竞相降价的恶果。如果你能重视创新,在质量、服务上能够有改善,我相信情况会有变化。比如说如果大家都做同样的彩电,你跟别人一样,没有特色,必须要有自己拿手的方面,能够给他增加某些方面的功能,这样可能就有竞争力了。当然,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牵扯到国外的核心能力的问题。所谓的核心能力,就是企业的看家本领,等于是一棵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才能发展出各种产品。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只能搞价格竞争。索尼的东西很贵,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小型化,做出的东西比别人小,最近做的摄像机像香烟盒这么大。飞利浦的解码器、阅读器这些方面是核心竞争力。夏浦曾经有一段时间的核心竞争力是彩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比别人做的质量好,功能比别人多才有核心竞争力。

  现在在价格上的竞争,只能说明企业在产品的水平上还比较低。反过来说,之所以能够在价格上竞争,恶性削价赔本买卖不算,赔本买卖最后肯定要垮,还有管理的问题,管理好的企业,确实能把成本降的比别人的低。

  这次我到浙江做民营企业的调查,看了三星.澳柯斯,在北京比别人的便宜,我开始也觉得不相信,但是看了以后感觉别看这个企业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确实很有一套,成本确实很低。北京三星.澳柯斯要比别的空调卖的便宜100、200块钱,我没在市场做调查。但是光靠价格竞争,不可能持久,而且最后做到几败俱伤。小天鹅曾经是知名一时的产品,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说明企业在培养核心能力上没有下工夫。

  我曾经对企业家讲,第一步是加强管理,把企业做好,做到各项指标在国内是一流的,第二要通过培养核心能力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强。第三,通过兼并、收购、联合,把企业做大,最后才能通过国际化、走出去,实现国际化,这是一步步做的。

  这个问题是因为目前企业还没有真正发展到培养核心能力,把企业做强的结果。

  提问:

  政府在近期有没有一个计划,成立一个风险投资与项目拥有者之间对接的服务大厅之类的场所,而不是像北京科博会或者厦门投资会一周的时间,投资者与项目拥有者很难有时间进行客观、全面的了解。政府有没有支持成立这个组织或场所?

  成思危:

  这个问题问到我的伤心处了。我这几年来为了推进中国风险投资,做了一些工作,包括每年4月份组织一次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出版中国风险投资杂志,出版中国风险投资年鉴,还有跟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风险投资研究长,出版风险投资实务丛书,还包括在民间会员的支持下成立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现在在推进成立中国风险投资协会,不少地方已经成立了,希望有一个全国性的协会,能够在培训、沟通投资者和技术创新者之间,在行业自律等等方面起到作用。但是很遗憾,到现在没有成立起来,原因我不便多讲,只能说一句,归哪儿管没定下来,就是有两家愿意做婆婆,所以儿媳妇没法办。

  提问:

  我来自动物证券,所以我对股市非常关心。

  您写了一篇文章叫《让股市恢复本色》。最近股市跌的很厉害,跌破了1400点,媒体上也有很多讨论,股市为什么失去了吸引力,股市是不是已经边缘化了,这方面的讨论非常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成思危:

  我是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中国的经济这么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会老这样,我是乐观的,但我是审慎的乐观主义,如果当前我们遇到的股市问题不认真解决,中国的股市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中国股市的问题,简单的说,过度投机,脱离了有效的融资和投资场所这个基本的本色。另外,监管的思路还需要改进。为什么会有股市?股市从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有价证券市场化的结果,人们开始买公司的股票,是不能转让的,手里的闲钱和买卖股票不能转让。不能转让造成一个问题,没有流动性,一旦用钱,没法变现,所以后来有价证券市场化,允许它变现,但是一使它变现,就有投机的可能。但是从最根本的来说,买股票的风险比存银行和买债券是要高的,能给投资者平均来说,回报要高于债券,这是简单的道理,可是从我们公司的实际回报率来看,有很多公司不分红,股市的市赢率大大高于存银行利息的导数,这是不合理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人们不去追求企业的价值,而是追求企业股票的价格差,只要价格有差,就可以卖掉赚钱。一个股市正常的投机是必须有的,如果没有正常的投机,就没有股市。很简单,理论上说,股票的价值是未来收益折现到今天的数。如果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的理性投资者,都按这个价格,没有买,没有卖,股市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必然要有一定的投机。但是,过度投机就很危险,一个人买了股票以后,可以放到手上等候分红,或者根据价格的变化卖出。

  监管的思路,监管部门不应该对股市的收价负责,更不应该用政策。但是应该对股市的公平、公正负责,就是监管思路要改变成为监管信息披露真实性,只要信息披露真实,我们就能够分析,分析以后就能够公布、公告,能够处置。美国安然、事通都是通过信息披露、信息分析发现问题的,首先要监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如果由于上市公司违法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要能够有办法给投资者以赔偿。其实《证券法》已经规定了,虚假披露信息、内部交易、恶意操纵市场造成损失的,上市公司的董事要负无限责任。法律有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不行,国外有集体诉讼,国内的人一听集体诉讼认为会闹事,其实集体诉讼才不会闹事,所有的股民委托一个律师打这个官司。因为个别人去打官司,成本太高,打不起,但是如果集体委托一个律师去打就可以了,这在国外一般是律师如果打输了,不收钱,赢了收比较高的律师费,这样投资者也愿意。没有法律保障投资者能够追诉利益的权利,也是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最后,最根本的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上市是采取配额制,上两个,妇联、共青团都有名额,不管好坏,有了名额总不能浪费,肥水不流外人田,不管好坏都包装上。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上市公司起码有20%是不合格的。审计署认为我的估计还是保守的估计。

  现在要想股市上市,办法就是退掉一批企业,把不合格的上市公司退掉,让好的公司进来,因为光有进,没有退,资金量不便,供应增加,肯定要往下掉。所以必须要做到供需平衡,不合格的上市公司要退掉,要让好的公司,真正效益好的公司进来,这样能提高股民的信心,QFII、QDI也好,有人愿意进来投钱。泡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的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跟外界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把这个概念套到股市上,这是诺贝尔获得者比波尔的观念,一个股市要想维持稳定,一定要跟外界有资金的交换,才能维持稳定。如果外界不断有资金进来,股市是不能稳定的。但是现在一谈退市,问题就大了。如果是国有企业,哪个地方政府都不愿意让公司维持。《证券法》执法检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有的公司明明揭发出问题,地方政府还要替它保护。再有一个情况,要退市,必须要有柜台交易,没有柜台交易,股民没法变现,必须要设立柜台交易,对持有退市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需要的时候,当然是赔本的,但是可变现的,这套都要有制度的设计。我曾经说过,两三年内如果好好把中国股市有关问题解决好,还是有可能恢复的。当然,我所指的恢复不是上2100点,上2100点是炒上去的,但是上到1700、1800点,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愿我的估计是正确的。

  提问:

  青岛近年来出了不少知名企业,请问委员长对青岛地区的竞争力做何评价?

  成思危: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自己给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多研究,少开口,多办事,少出头,多学习,少应酬,多协商,少独谋”,对一个问题我没有研究,不敢随便发表研究。所以对青岛地区的竞争力,我现在不便于置评。但是拿青岛和济南的股市相比,我认为青岛肯定比济南强,济南的上市公司,有人说几乎属于全军覆没,而青岛的几家上市公司确实不错,像海尔这些公司确实不错。所以让我把青岛的竞争力跟全国其它城市比,我现在还没有数据,所以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提问:

  就非证券投资基金生存、发展和立法方面请教您,第一,关于创投,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方面有很多困难,现在很难有良药能够一下解决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创投公司各类的风险投资、科技创新公司有100多家,他们都面临很多问题和生存的困难。从政策方面,您怎么看他们业务的生存、创新、发展这个问题?第二,非证券投资基金。业界普遍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现在已经基本成定局了,下月就可以出台了。非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更加灵活,可能未来的市场前景更广阔一些。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谁主管,怎么管的问题。成立各种各样的直接投资基金也好,产业投资基金也好,还有投资集合,包括方方面面名称的,私募的、公募的。各种各样的投资基金作为工具层出不穷的出现,监管、立法定义方面您怎么考虑?

  成思危:

  我这本书里首次发表,在宁波关于基金方面的立法会上的讲话,当初是立投资基金法,想包括三个投资基金,一个是证券投资基金,一个是产业投资基金,一个是风险投资基金。后来逐渐演变到先立证券投资基金,一个原因是觉得产业投资基金在我们国家现在还没立,就已经遇到谁来管这个问题了。比如对某一个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这个行业的人就要来管,他一来管,投资基金就变成专门为他服务了,风险很大。其实国外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投资人对这个产业熟悉,比如我是搞汽车的,很熟悉,组织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大家都很相信我,现在政府是管,这个基金就归我管,所以认为基金不能这么做,这么做就等于每一个部门后面带着小金库,问题就不好办了,投资者的权益没法保护。风险投资基金不成熟,后来也拿掉了,现在变成只有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也是经过人大反复审议,9月份就要出台,还要看8月底的投票,人大常委会最后审议的结果。现在我们尽量希望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让它出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对投资基金的问题非常重视,市场基金现在也在探讨,货币市场解决短期融资的问题,短期融资很重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产品卖出去了,钱没收回来,要用钱买,货币市场非常重要,培育货币市场非常重要,这些基金都在研究。是不是都能马上立法?不一定,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立法法》的规定,政府可以先搞法规,如果觉得需要,可以先搞法规,通过法规试行,成熟以后再立法也是可以的。

  我认为还是要本着改革的精神,大胆去探索。但是在探索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好,不要朝令夕改,我们的货币市场就是经过三起三落,所以现在的发展比资本市场落后,就是因为开始放开,一看不行又收,再放开再不行,最后的损失费长大。但我还是审慎的乐观主义,我相信这几个工具都会逐渐能够建立,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我想通过推动风险投资促进法的立法,能够把它推进进去。当然,这是个人的设想。基金是一种专家理财,投资更理性,相对来说,风险相对更少。当然,比个别冒险者一下赚大钱带来的收益要低,但是相对来说风险要少。机构投资者多了以后,也有助于股市的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会继续逐步推进这件事。

  提问:

  我来自于中关村,我想问一个关于创业方面的问题。中关村这个地区,创业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情,创业公司出现两类。一类是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叫原创知识产业的创业,还有一类是拿来知识或者拿来产品的组合式的创业。这两种企业都在蓬勃的发展,作为风险投资来讲,您认为对这两类企业的投资,是否对原创知识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应该有所偏爱,或者我们国家对这方面应该有政策?

  成思危:

  我个人的看法,创新不是发明。用匈.彼得的话来讲,就是“已有知识的合理组合,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我认为,关键是在创新性上,而不一定是你自己发明的东西。比如复印机当年所有的技术都是成熟的,但是没有人把它组合起来,组合起来以后就成为一项创新。说个笑话,当时复印机,CRX公司找一家投资公司支持,投资公司评估以后,说复印机的市场都是复写纸的市场,所以市场很小,不支持,最后CRX从别的地方弄到资金。风险投资最后还是要赚钱的,不管是不是原创,只要有创新,我认为都是一视同仁的。这点不用政治的概念来看,而是要看本身创新的实质。要看市场前景、技术成熟程度和预期的竞争力效率,还要看人来支持。风险投资并不是一定支持原创性的创新。

  提问:

  我来自于银行的,银行资金通过风险投资,变相投到有风险的企业当中,现在银行有一种趋势,给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贷款,而且我的银行不贷,别的银行也做,形成一种趋势或者一种潮流,新一轮的投资公司也好,风险投资公司也好,或融资公司的一种圈钱方式。风险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投资,包括“三成七败”,甚至是十个项目有一个成功的就不错了,但是大量的资金并不是自己的,是从银行过来的。您就此事情做一些评论和看法。我总觉得风险很高,对银行来说,对风险投资公司来说,都是一种变相的套银行的信用,套银行的钱?

  成思危:

  我坚决反对用银行贷款搞风险投资,风险太大了,等于借钱买股票,一旦还不出钱来怎么办?在国外来说就得跳楼了。所以用贷款搞风险投资是绝对不行的。国外的银行有搞风险投资的,像美洲银行和花旗银行,都有风险投资,但是他们的办法是从银行拨出一块自有资金,单独成立一个风险投资部门,独立运营,不是一块的,绝对不能贷款来做风险投资。在这个问题上是我另外一个研究的领域,就是虚拟经济,怎么用钱直接生钱,要防止的最大的问题是骗取别人的钱来生钱。现在的房地产就有这个问题,开发商,一方面是大银行要承包商、建设单位贷资承包,签合同之前要先签利益协议,你同意先拿五百万垫资承包。另外,开发商向银行借钱,通过银行拉关系借钱,只要一出正负0就卖楼花,完全搞的是“空手套白狼”,一旦出风险,钱全砸在银行身上,这是不允许的。你说的情况我不便发表评论,银监会就在管这个事,如果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最近贷款的大量增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这个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不能允许,而且要认真查处。如果查到你们的银行,可别怨我。

  主持人:

  非常感谢委员长的演讲和答问,也非常感谢委员长的慷慨与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踊跃提问。“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的提问水平也越来越到位,越来越有水平。

  两周年.五十讲,我们怀着敬意请来了成思危副委员长,顽强的表达了“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主办的意志。今天是两周年,我们要奔着三周年、四周年,乃至久远,顽强地体现我们对于社会的贡献。

  在国家领导人,包括名家当中,能够有学术丛书者是不多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对委员长一直怀有敬意。今天的演讲以及问答过程当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我们所理解的“名家”:平和、亲切、通融、独到、有趣。

  成思危:

  这个评价最高。

  主持人: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委员长。祝大家晚安。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图片
铃声
·[麦浚龙] 没有人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