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讲座46期:从入世看中国产业竞争力(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4日 11:48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8月5日,“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举办第四十六期,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首位WTO研究方向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刘光溪作“从入世看中国产业竞争力”的专题讲座。以下为讲座实录全文。 主持人:支东升 各位晚上好,中外名家系列讲座第46讲现在开始。 今天我们请到了主讲嘉宾是经济学家,我国第一位WTO研究方向的经济学博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WTO教育学院的院长刘光溪博士,大家掌声欢迎。 要介绍刘博士,当然要花费一些语言。首先他是一位年轻的老专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别看刘先生已经智慧得头顶没有多少头发了,但是他实际年龄还不到40岁。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在中国艰难的13年入世和入关的谈判之中,先后有187位官员和工作人员介入这个谈判项目,自始至终能够从13年整个过程中经历过来的人,唯一的就是刘先生。他在WTO方面,应该说生来就为了做这件事。有一个很小的小故事,刘先生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收藏地图,我看有一篇报道,是他关于地图的故事,他拿到一篇地图在上面圈。第一个圈的是山东老家这个地,之后第二步往省城发展,圈了济南,之后想到首都,画了北京,再圈一下,画到华盛顿。后来刘先生曾经回忆一下,忘了画一个重要城市,就是日内瓦。他虽然不到40岁,但是他在这20多年当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在他的老家到济南,到北京,到华盛顿,到日内瓦,在这五个城市来回飞。飞了多少路程?这件事恐怕我是说不清,只有刘先生才能说清。 介绍刘先生还得说几句话。我在认识刘光溪以后,我总是在想一句话,巴尔扎克曾经讲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他说一个时代的,整个一个时代的历史,就好像是一些代表人物组成的一出戏剧。我是这么想,20世纪和19世纪,对于中国来讲,都是以谈判为结局的一出戏剧。清朝末年,不光李鸿章这样的人,他个人有多大的才华,那么他作为以谈判来结束一个时代的使命,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屈辱的角色。他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是一个时代的失败,是一种制度的失败。 刘先生,包括我们邀请过的龙永图先生,他们也是在以时代,在20世纪,也是以谈判来作为整个这个时代的结束。他们所代表的是以中国自立、自强的面貌出现,主动介入世界贸易组织,来加入WTO。从这一点来讲,刘先生这一辈人确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发展进程当中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其它的介绍就不多说了。 今天刘先生要讲的题目是“中国入世与产业竞争力”。我把更多时间让给刘先生演讲,大家张生欢迎。 题目:从入世看中国产业竞争力。 刘光溪: 各位朋友晚上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我今天面对我们国资委经研中心的新老朋友,特别最近两天回到北京以后,我看了一下王主任寄给我的《星星点点》,就是他们根据过去两年30多位专家讲座整理出来的书,我认真拜读了一下。我一个最大的感触,我今天利用这个机会简单说两句实话、真话、心里话和思考过的话。 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两年来,可以说是沐浴着新世纪和谐辉煌的曙光,迎接着各路的名家和泰斗。应该说,把他们对光辉的亮点对准一个焦点,形成什么样的效果呢?应该说是思想的激荡、思想的碰撞、思想的融合和思想的启蒙,达到真正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及穿透力。 我认为名家系列讲座在全社会应该赢得一个广泛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这样的效果。所以,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今天讲这个题目来讲,思想的启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需要的。我们这个民族什么都短缺,但是最紧缺的不是物质,是思想的启蒙。我们中国著名的近代史上的思想家严复先生一句话,明志未看,什么制度,什么主义都无济于世。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结尾有一句话,不论好坏,不论早晚,影响社会进程的最危险的因素不是既得利益阶层,也不是别人,是思想,是基于这种思想建立的上层建筑。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思想进化来讲,应该有这么几个阶段。 一个是有的处在后知后觉,有的处在不知不觉,还有的处在常知常觉,还有的处在先知先觉。我们中华民族在近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当中,这其中,也可以说有挫折,也有转折,有失望也有希望,有困惑也有收获,有彷徨的时候,也有辉煌的时候。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实现了一个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到常知常觉思想的大跨越。我们目前面临什么样的转折呢?从常知常觉到先知先觉的这个思想跨越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思想的启蒙这项工作,是最为紧迫的,这就是我本人从一线的谈判13年,愿意到上海从事WTO的教学科研和战略研究的一个初衷。所以,我衷心希望名家系列讲座,真正在这次思想的跨越当中能够发挥先知先觉的作用,衷心祝愿我们名家系列讲座有如山涧的长流溪水,淌入河、流入江、汇入海、融入洋,我希望名家讲座真正形成有点品牌作用的拳头产品。 我今天守着这么多老总,我看了一下名单,叫我讲“入世后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我真是有一点什么感觉?像在孔老夫子门前读《四书》、《五经》的感觉,班门弄斧。我今天避重就轻,讲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在环境。我把我它叫做外来环境?实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企业的生态环境,这是从进化论,我们引入经济学的一个术语,也就是说“生态”这两个字,关键决定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在的思想和制度两大因素。所以,我今天主要讲,侧重于企业家生存的外在制度环境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为,从国际竞争力这个名词来讲,两个前提。从微观来说,有没有一批能征善战的企业家队伍。 第二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企业家的生态、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与制度相关的相关的外在环境。 1,这点我主要想第一个方面讲一些什么,入世以后我们国家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应该注意确立哪几个理念,这就是我们现在经济学界在探讨的一个问题。中国25年改革开放对经济学一个评价是超前,是常知常觉还是后知后觉?我认为经济学研究,坦率地讲,基本落后于我们中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实践,如何达到常知常觉,真正的与时俱进,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我今天十个理念的确定先讲一下,也有利于我们思想的确定,也有利于我们思想解放。最近全国上下贯彻“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谈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说白了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再审视,再发现。基于这种理念,对改革的定义是什么?所以,新中国、新制度,改什么、革什么?后来我忽然下一个定义,原来我们都是经济学的定义,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把那些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因素革除掉。有人简而言之,与那些经济基础不相吻合的上层建筑割除掉,但是老百姓还是听不太懂,像我讲WTO,我怎么把WTO通俗易懂,像涓涓的溪流,润物细无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灵当中,这是不容易的工作。 后来我就说改革,就是把不自然的东西回归成自然的东西,就是改革。我觉得还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今天先讲这十个理念的确立。我讲了很长时间这个课,对我们党政干部要讲入世的影响。WTO的性质、WTO的职能、WTO的规则,我们的党政干部和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懂那么多WTO的核心规则,究竟在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懂那么多干什么。 后来我就想,“入世”这两个字,两年前就提出来,入世不应在外,究竟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入世就是入了市场经济。所以,入世的“世”改成市场经济的“市”。所以,我在浙江省委有一次讲课,我说我今天就讲这个专题,入市就是加入了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什么呢?下面大家还要看到,市场经济从1776年的亚当斯密和美国的独立,到现在226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再聪明,再伟大,再辉煌,人家用了226年的历史,从1640年开始,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到现在400多年,我们民族也需要1/3的时间才能建立起象样的运作成熟、运作灵敏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法制经济为主线,以开放经济为理念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所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加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所以,对我们的各行各业,党政群和工商企业家,只要按照市场经济办事,不用说一个WTO在座的各位,十个WTO也是小菜儿,只要不按市场经济规律来改革调整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司法制度,以及我们的企业家的法人治理结构,我想一个WTO就很难迈过去。 我在去年7月有一句话,应对也罢,面对也罢,提高国际竞争力也罢,还是吸收新的思想也罢,只要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本源,市场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来行事,用我们时髦的语言,把我们党全部的理论和工作摆在市场经济的理念,不用说WTO、全球化、区域集团化,都是小菜。后来我说,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确立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 2,我们现在可以用十六大报告当中的一句话,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后来我就把它派生出来,我说中国的转型经济,何年能转出一个型来?何年能够摆脱既没有计划经济的纪律性,又没有市场经济的法律性,这样的一个状态。缩短转型,我要谈出一句话,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并将长期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为什么我要将这个理念,将来有很多的同志在思想,他说市场经济不是目的,是手段。所以,中国人经常论好坏、机遇挑战、得和失。后来我也问,中国入世与市场经济理念的结合,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是大家经常在谈话当中,经常用机遇和挑战,得和失的分析方式来权衡和评价的一个理念。 去年5月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得失论》。中国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市场经济的理念,得到了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宽领域的、多层次的,而不是过去靠圈圈点点,取夺式的对外开放。我们得到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通行的国际惯例为准绳的对外开放的总体交往和双向交往。我们还得到了什么?全民族上下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监督。我们得从法理学上来讲,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是个平等的身份来处理日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就是把契约、合同、诚信注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从大的方面,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失去了市场经济的束缚,我们失去了既得利益阶层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和滥用,我们失去了垄断阶层和行政的自然两大阶层,对有限资源的霸占和控制。后来人家说你得失,这就是分析入世的基本理念。有的同志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排除有些企业要倒闭,也不排除有些人要下岗。后来我说了一句话,中国不入世,如果真正按照我们市场经济改革总体目标走,你也是这个样子,可能更惨,除非你再回到不自然的状态。 第二个理念,市场经济要得出一点小小的结论是什么?市场经济在中国转型经济过程当中,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但我强调的是目的,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谁都承认市场经济是手段,谁也没有否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根本的目标。但是现在有些人摇摆了。 我讲的这个理念还有一点小小的结论是什么?市场经济的建设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来不得半点的不认真,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激进,非理性,靠各种口号的宣传,靠各种国际的大型会议的感召,是建立不起来市场经济的。 3,真理标准的讨论,但是我用它来检验市场经济的改革,道理对不对?所以,我们25年改革,现在有很多人在琢磨,到底我们这个改革的方向、思路、方式,是不是背离我们原来改革者的初衷?后来我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践,不管我们现在改革到今天,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企业制度的变化,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变化,背离我们多少改革者的初衷,多么不符合经典的条条和框框,多么不符合我们老祖宗说过的话,多么不符合某些既得利益阶层的想法。但是中国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用生产力的标准和发展是硬道理来检验,我认为我们的改革是正义的,是先进的,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要怀疑。后来我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谈判当中的一段小故事,做翻译,中国改革开放的语言要翻译成对应的恰到好处的英文语言文学,那是很难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解释了五年,从1988年2月,一直解释到1992年,什么叫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解释了两年,越解释,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什么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这些当时最早学英文语言文学,搞经济工作,谈判工作,我们天天背,否则你很难把中国转型经济的语言翻译成恰到好处的老外能够听懂的英文语言。所以,我当时记得老外帮助我理解了什么叫发展是硬道理。当时我说发展是硬道理。我记得我们第二任首席谈判者讲到这句话,发展是硬道理,英文怎么讲,我直接译出来。当时李森德下来问,你刚才说这个发展是硬道理是什么?后来我又给他重复一遍,我给他表述“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李森德先生,说发展就是真的,用英文来讲,我一听“Development is true”这个好,翻译的。然后我给他对答了一句,弦外之意是不是其它的事情都是假的,就是这个意思。美国人简单的大脑思维,比我这个大浪滔滔的圆脑袋,理解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理解得更加准确、贴切和务实。实际英文的“发展是硬道理”,标准的英文是,只有发展是算数的,其它都不算数。后来我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生产力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真的,其它全是假的。这就是我们谈判过程中,这个思想的碰撞和灵活,老外帮助我们理解改革开放的语言。 4,我这两年一再呼唤,是沙漠里的呼唤也罢,还是从绿洲走向沙漠的呼唤也罢,还是从沙漠走向绿洲的呼唤也罢,要建立企业家本位社会。我基于一个什么理念呢?企业家就是企业家,没有什么属性,没有什么隶属关系,企业家唯一的婆婆不是别人,就是供求这两个字。所以,连鹦鹉学舌,只要学会“供求”这两个字,鹦鹉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我们在座各位对“供求”这两个字没有探讨好,只要企业家,“供求”这两个字的趋向,向右方向或者向下方向,我想企业家本位的社会建立就到了。这个我要映射什么?那就是从官的本位走向以企业家为本位的社会,对中国的转型经济来说,不那么容易。要把那些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的权利要还原给本来,没那么容易。只有当这个权利背后的责任和义务达到什么阶段,达到了他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应的义务的时候,权利才慢慢地还原给整个社会和市场经济。 企业家本位社会的核心非常简单,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细胞,细胞都萎缩了,你想想整个躯体和躯壳要强起来,怎么可能?这里我后来说,我们现在来评论我们的计划和投资项目的审批,预算的软约束。我们有个什么理念?掌握笔杆子和画圈的,第100个企业亏损了,第100个企业不盈利了,不符合产业。我充其量再批101个企业,后来我说这就叫第101个理论,不能再批了,适可而止了,这一点理念还是我在美国工作多年,我回来比较的时候做的研究。企业家不光是生产班子或者造汽车的企业家,一个教育家、律师、会计师都是企业家。后来我就说,美国有一句俗语,不一定对,“一流的企业家、二流的学者、三流的政客和总统”。一流人才做企业家,对,美国的普通百姓都可以,有一定的概念竞选为美国的43任总统,但是都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都不可能成为杰克.韦尔奇等,很难。所以,我们现在在接待外事工作的时候,很多同志说,我们国家领导人有时间,不见见哪个国家的领导或者元首,怎么老见美国的大老板。现在100个经济体,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独立的国家和民族,见一个美国企业的老板,我们说沃尔玛,或者GE,我们有些部委的领导去的时候,90年代初期,我机械工业代表团,问我能够见见美国管机械方面的副部长或者部长助理?我92年的时候很蒙,我说了解了解商业部,美国有没有机械工业局或者直属局,这样的单位也可以见见。美国商务部只有三个人的汽车办公室,我问你能不能陪着我们的领导参观一下,他说不行,我们不能去,我们给你联系。通过几次的碰撞以后,使我产生了一种思维,我说美国没有计划,为什么洲际高速,南北95、85、75、65,一十,二十,三十,为什么那个整齐划一,连它的面巾纸都是统一的型号。后来我也豁然开朗,没有一个部,没有一个委。我们苏联老大哥学的一个产品一个部委的时代永远一去不复返了,美国只有11个部,大部分都是负责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后来我发现美国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部?它的产品质量型号和品牌的战略这么统一,这是当年颇让小平同志费脑筋的。后来过了十年,我们豁然开朗,大家可以看汽车工业,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谁知道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谁知道1992年的汽车型号是哪一个群组最喜欢的型号,只有三大汽车公司的CEO最清楚,比我们的机械工业部的部长、副部长了解的情况要熟悉的多,这不是信息对称和不对称的问题吗? 谁掌握了这个企业的生命线?CEO,后来我说美国没有机械部,但是有三大汽车公司,就是三个机械工业部。美国没有化学工业部,但是美国有杜邦。美国没有轻工业部,但是有一个国际“佩珀”。美国没有保险管理委员会,但是有AIG集团。谁掌握了?是企业家本身。这回到亚当斯密讲的最古老的话,看不见的手是什么?每个追逐自身利益的人,为社会公众利益的贡献最大。这就是看不见的手。所以,企业家为社会,是整个社会运动的基础。美国谁当家?企业家当家,美国着装,他的酒会不是官员穿得最上档,是他们的CEO,是领导阶层、美国的企业家人士。所以我后来说,当年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传》,他有一句话很感人,“最可怕的东西是可怕本身”,他接着有一句话是什么?“我现在不需要别的,美国只需要45位到50位企业家,就可以挽救美国大萧条带来的危难,中国老百姓真正的企业家掌握的社会,就是企业家。我们88年跟日本经济学家说,你对中国的企业怎么评价?他说中国没有企业,这个是我们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我们中国有的这个物业管理者,你把物业管理好就不错了,别流失了,环境决定,这就是我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制度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企业。 5,互补性竞争的理念。这是我在1995年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在日内瓦,我在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和WTO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到底是一个互补关系还是竞争关系,还是替代关系,还是互相协作的关系。我用英文思索,互补性的竞争,没有竞争的互补是没有任何发展的。没有互补的竞争,就是拆台式的竞争,或者说用经济学的原文来说,就是非完全的竞争--垄断,或者说叫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我和当时确立这个互补性竞争中的理念,主要是研究对照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当时我们接触这种理念是很难的。所以后来我说互补性竞争的理念最终推动中国人文理念走向你活也得让人家活,不是你死我活,互相拆台的竞争和内耗的竞争。这个互补性竞争的理念,还有一个,对我们理念实现什么转折?就是把简单的问题恢复成简单的,把复杂的问题恢复成简单的。所以我们经常说“小是美好的”。将来有一句话,“简单是美好的”,多赢的理念、协同的作战,对我们的区域合作、企业家之间的协作、产业的调整,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打破诸侯经济和各自为政的经济,都很重要。 6,个人的财产制度。个人的财产制度的确立,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神圣”这两个字,有人说它是不是修饰?绝不是修饰,是地地道道的神圣。我就是最近跟我几个研究生在研究“纳税投资论”的时候,研究纳税的发展历程的时候,特别有些同志说我们税收增长超过GDP多少多少,你到我们的基层单位看看,唯独到浙江看不到。后来我提出一个理念,纳税是一种投资,为什么这么讲?政府掌握的钱越少越好,这就是在1981年里根政府刮起了反凯恩斯风暴哲学,降税降税再降税,是供应出现了问题,是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恶劣的变化。 纳税投资论还有一个理论的前提是什么?个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后,派生出来的其它产权,才是最具合法性,个人的财产随时乱没收,你的我的说不清楚,随便哗啦。现在有的上海同志不太讲这个话,我们决策快、效率高,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这就不符合产权制度的逻辑。现在不再讲这句话了,你的决策越高,带来了社会某些灾难越大。简单的星星点点的生活哲学可以体现出我们的宏观管理,纳税投资论,为什么确立严格的个人产权制度?也是几方企业家为社会创造最大的利益团体,个人的产权制度不明晰,神圣不可侵犯。大家记得我这句话,个人的产权制度神圣不可侵犯以后,才能派生出合法的产权制度,对我们国有资产的改革是不是应该由这个理论来命题。这里边还有一句话,后来我研究美国企业家的发展历程,我发现美国的企业家一辈子创造了辛辛苦苦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培养具有私人特征的企业家,而不是具有地主阶级的企业家。什么意思?这个资本特征的企业家,资本不一定是钱,资金只是其中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企业家辛辛苦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以后,名义上挂在他名下,他一天吃三份鱼翅、两条鲍鱼,吃不了的。同志们你怕什么?这是非常简单的哲学,最终通过遗产、财产,各种各样的税收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转让,把一个企业家99.99%的财产无偿地献给了美国野生动物园。你们到过美国的野生动物园,哪一个不是个人的财产捐给这个州、这个县、这个省。他能得到全部利益吗?我们的思想逻辑要转折。富民才能强国,这是美国长富于民的道理,这个非常简单。以前经济学说过,溪水流流,库里的水才能丰满,这是非常简单的。产权制度讲到这儿。 7,我们讲的把政府的无限责任政府和全能的政府转变成有限责任,公司色彩的政府,这个我不用多讲,今天我不讲这个专题,就是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征税、依法赔偿、依法界定每一个政府公务员。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公务员、民间的服务员,中国人给他翻成“公务员”。我跟懂中国语言的美国专家谈了谈,他听不懂这个公务员,民间服务员。所以他对中国的理念,我刚才有一句话,要想享受过权利的好处的人,没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约束的义务,要还原他的本来很难。 8,我用了官场和市场。我今天讲的这个制度环境的外围因素大家可以看到,从制度经济学来说,什么叫制度,制度简单通俗地讲,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什么叫制度?所以我们大家看从我们25年改革开放,你可以看出我们大家对改革力度的评价,这几个术语是很能玩玩的。为什么我们一级市场、一板市场、二板市场,不能按要素市场最基本的规律建立起来,我们往往加上一个特色。所以,后来我就说,中国入世的核心理念,为什么我说第一个理念是入了市场经济。就是把朴实性的规则和文化引入我们这个大一统,中国融入实际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逐步淡化国情和中国特殊性的历史。我认为有很多同志五年前拿着“特色”这两个字,把小平特色理论亵渎了。小平“特色”两个字是什么含义?我理解得不准确。四点。 (1)中国还很穷,不能再搞。 (2)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现在加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硬,我们的精神文明价值的吹捧和信服。周国平老师讲过的话,中国名义上是精神文明很发达的国家。我们经常有一句话,中国的物质文明不发达,精神文明很发达。这个根本就背离了哲学的基本运作规律,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个国家物质生产力很落后,难道说他的精神文明很发达?怎么可能呢?所以,最近我要写一篇什么文章,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必须加上一个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理念,人是老古董,你想存在现代化的分量肯定是不对称的。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最发达,我们的市场经济,关系到四大流的网,商品、人员、技术、资金四大流,一流也很难流。为什么?行政这张又浓、又厚的网罩住我们又薄又细的市场经济。所以,后来我们要大大压缩官场,扩大市场的功能。我刚才讲的是特色。 (4)正式颁布下去了,这是体制问题。什么叫体制问题?这是观念问题。什么叫观念?我们多少的耳熟能详,但是就是不知道体制是个什么概念,体制就是各集体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这是制度。什么叫观念?我说观念问题我提出来,是我在五年前提出,中国要入世,政府首先要入世。很多人反对我,群起而攻之,说入世是企业家的事,管我们做官的什么事。我说你错了,WTO是皮毛,WTO23个协议只有两个小条款涉及到企业家的行为,不要倾销,不要用政府的行政垄断权来垄断银行和保险。除此以外,所有的WTO的规则和条款,都是约束政府在涉外经济的决策和实施过程。现在形成共识,中国要入世,政府首先要入世。但是两年前政府怎么能入世?特别在中国。后来我就说,政府要入世,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第一前提。1998年9月,40多个机构改成29个机构。2000年8月,八个工业局庙都给你拆了。在座有些企业家的老板有这个感觉,当时这个决心下得好,因为中国要入世了,不能再搞一个产品,一个条条块块划分,但是庙拆了以后,他有机会又开始烧香,这叫阴魂不散,太难。 我讲这个观念的时候,什么叫观念?这个词很中国人。就是观察事物,吃了人家的嘴短,心里发软,那一善念,一瞬间形成的念头就是官念。同志们想这个官念不转变,你想想我们行政政府职能的走向,与人民群众平起平坐的,难上加上。一句话,我跟外国朋友学者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中国一年一万亿美元的GDP,是美国的1/10,他说为什么中国13亿人口,管理1.1万亿的GDP,现在出现那么多的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对我很震动。我经常碰到下面的同志说,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心照不宣,这个事就死掉了,这是深层次问题。后来老外就说,我们这么多的深层次,外交场合,当然中国五千年悠久文明,我们按朝代都划不过来,这个深层次问题哪儿能那么简单,实际这个深在何方,次在何处?这个我们思想当中不是深层次问题。所以,后来我就讲,官场大家看到,怎么压缩?所以我今年在一个大学做就业问题的演讲,当时我说了一句话,原来我给各个部委推荐干部,我说你们能够做企业家就做企业家,能够做小老板就做小老板,能做店小二就做店小二,从店小二逐步走向老板,否则就没戏。我提出两种就业原则,大学生和研究生,研究生和大学生,我们把这个名词含义都变了。大学生比高中生多读了两年书叫大学生,还是一个学生。研究生还带一个生字,你什么时候走向熟字?早着呢。 所以,我这个入世这两个字跟你们解释,我就想把入世这两个字,在1996年3月琢磨,小朋友讲加入世贸组织,排列组合,后来发现入世两个字,我豁然开朗,一查《辞海》,入世从中国传统哲学来看,一个人首先受私孰教育,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天读八个小时,然后考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这是第二个阶段。一开始官怎么都不知道,官态怎么坐都不知道,后来经过几年,不知道哪个县的知州、知县,最后到了巡抚,这五官,官腔、官服、官言、官姿、官态,炉火纯青,信手拈来。后来我说,三个阶段的划分,最后达到纵横捭阖、呼风唤雨,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要入世何年、何约达到第三个阶段,要真正地到成熟阶段,不容易。 有一个年轻同志说我们现在是不是学龄前,我说太悲观了,是不是初中生,那也太悲观了,高中进入大学的门槛,大家看我们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五百强,我们进入五百强的能源领域都带有点行政和行政色彩的垄断。所以,我们说海尔集团能不能在明年进入世界500强,去年它经过这六年的奋斗,原来是最后一个抢在1/25的产量,中国制造业打翻身仗,就是海尔这个标志。是不是标志?有待于海尔下一步自主产权的原创,我说官场深层次问题和官念问题,我记得我在两年前写过一篇简单的散文。所以,我这次在大学做的就业演讲,毕业就是就业,差一个字,谁给你找工作,离开了组织,离开了国有企业,离开了部门,离开了单位,六神无主。后来我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你想叫别人帮你驱云拨雾,双手长在人家身上,阳光是照不到你头上来的,用金融危机的双手驱云拨雾。 后来我讲研究生和大学生只要自身不贬值,很难跟社会需求相对接,我提出研究生和大学生要自身贬职才能扩大出口,否则就业门路越来越窄。我们的农业大学毕业生都搁在县城里,都在研究农业科学的文章。有几个真正到第一线的,在小块土地刨石头,每个学者,都离不开小块地刨石头,哪个有效益?官场到市场的转折,很形象,我也是做官的,我大胆讲这个句话,学而忧则仕,学而忧则商,学而忧则企业家。后来我用一个话比喻,大家在仕途上的坎坷小浪,只有不畏艰难,不畏坎坷,才能有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像晚上九点钟和十二点的星辰,星罗棋布,满天的星星,徘徊在独木桥上和仕途的坎坷小浪,真正达到光辉顶点的,有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星空,寥若晨星。这八个小时的转变过程中,它有生产力吗?我说互补性竞争的理念,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力量没有迎来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改变,我认为政府官员的企业家,最近有时间研究生考你什么问题,光谈论企业治理结构,这还谈了吗?美国226年怎么发展过来的,德国怎么发展过来的,难道还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和企业治理结构。你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可以的,国防是可以的,但是企业的企业家具有朴实性。第八个理念压缩官场,扩大市场。 9,我谈话过程中一点小小的思考,从人治、权治,官治的社会政府走向法治,规治和德治的运作体现,人类最高的理想共产主义就是德治的政府,不是靠条条框框,靠每个人自身文化的建立。什么制度都有了,文化没有。自觉尊重规则的文化意识,后来我从这点,我说企业家文化好建立。再一个老板自身的素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府是不是也需要一个政府文化的建立?怎么运行你的权利,我们说得很好,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明、监督有效。还有一句话,评规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监督有效。话还是那样,思想还是有跨越,我们光思想上实现跨跨越,具体的步骤没有跨越,理论和生活脱离。好人治国的国家走向依法是按照规律来治国,我认为这里面不简单是法,所以由权治、人治走向法治,最重要的走向以德治国,这是我们共产主义最好的。 这里我认为这个理念的确立,也就是我们提的是治国的治不是制度的制,法治的是政治的治,治理的治。过去我们皇权高于一切,皇帝的金科玉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法律的,我们的法律主要集中在刑法上,《行政法》没有,《民法》刚刚出台,民间的法理刚刚出台,我们的刑法很发达。所以,我说这个人治走向法治的社会这个转折带有入世以后,后来我提出来,法律来不得半点虚伪,你在搞人治的时候可以搞点虚伪,法治不能搞虚伪。 10,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一定要从过去25年的微观开放走向中观和宏观的开放。我不是说宏观经济的开放,我找不出别的很好的术语,我只能套用经济学的微观、中观和宏观,我们中国入世一年半,有的人很害怕,你的大桥一合拢,千流汇统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中国接受西学的能力这么强。 我后来说单纯的招商和引资不是对外开放,国外招商团太多,引资团太多,世界上哪儿有那么多的招商团让你招商引资,关键招商引资走向“养商育资”,就在这个上面,所以我说对外开放,有的人很担心,中国开放是不是太快,这个差远了,一个民族谈开放,这个民族开放,你到美欧世界开放了。后来我说对外开放这四个字,绝不是单纯的吸引外商,吸引外资,搞点品牌,搞个并购,这就是对外开放最原始的,真正的开放是什么?规则的制定,政治的制定,市场的环境的制定,构建。所以,我为什么说这个从微观的开放走向中观和宏观的开放,这就是我们谈到的。货物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边境措施,有的同志说,中国加入WTO,那不是把我们中国经济决策的主权也要侵蚀,也要让出去嘛,这个讨论到现在没有结论。 我后来说一个理论,落后和封闭没有主权,这就是弱国没有外交的道理。开放和发展当中肯定有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所以我后来说微观的开放,单纯搞这个合资企业。所以,我们一起招商引资,一提就是三来一补,合资、合作、独资,中间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可以转让给UFII,我们未上市的国有企业可以到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并购的方式从最基层做起,这是重大改革这还是不够。市场准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后边的三大开放,不单纯的集中在招商引资领域,从微观开始逐步上升到中观和宏观。所以,这十个理念的确立,我认为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学的构建和思想路线的构建,我认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下边我再讲一下入世对我们这个企业的竞争力的接点和接触面是一个什么关系。 有的媒体问我,你对WTO三个字母怎么理解,我经常说这句话,我也经常跟联合国的专家,他们英文比我好,中国人研究WTO时间长了,你们三个专家先讲,我最后把WTO三个字母,中国人入世,究竟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后来我说,最惠国待遇,欧洲对我们取消了歧视性的数量限制,中国参政议政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政治环境、体制环境、营销环境都会发生改变,研究十几年WTO不能不脱出来一点。后来我说还是凯恩斯先生讲的那句话,最危险的因素是思想。后来我说WTO,WTO,后来我说英文如果解释VT是一个桥梁下边支撑的,简单明快,O是一个地球,WTO就使我们和地球联系在一块,这是最普通的解释。 W,弯弯曲曲两个V组成,两个胜利,中华民族还处于弯弯曲曲的思想状态,简单问题,我们跟美国人做比较,比较才有见解,我们在谈判过程当中发现,这个思维的转折,思想观念的转折非常重要。美国人就是简单问题,所以我们跟美国谈判过程中,这个碰撞,我说碰撞这两个字是五六年来,真正末摸爬滚打感觉出来的。如果客客气气,吃两顿饭,你转过来你什么东西,你感觉不到碰撞,就在摩擦,才有力,单纯那种接触,你是感觉不到碰撞和融合的含义,思想的激荡不是没有。所以,我说中国入世15年历程,把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个最大的意义就是使我们各个部委的干部,真正亲临第一线,感触到什么叫我们名家系列讲座说的思想的激荡,没有人信你这一套。 后来我们举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说你一个年轻干部要入党,难道说你要党支部书记说能不能把党章第12条、第8条改一改我才入。我们当时中国的谈判就是抱着这一种幻想。WTO第13、12条改一改,来迁就中国,我才加入。可能吗?美国私下人说你愿意入就入,不愿意入就算了,就要改变社会,改变国际规则,当时这个运动员那个运动员,这个碰撞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 后来13年的谈判,有的人干了两年、三年就拜拜了,但是我坚定不移的,当然也有过彷徨,也有过困惑,自己的青春相对入世的事业,不太值得,下面觉得很值得,13年的碰撞过程,什么年都见过。真是一见了他们,一听到什么叫市场准入当中什么叫现行关税减让,什么叫农产品的配额管理,全是这些问题,绕来绕去,你不能控制我49%,你只能33%,天天谈这个问题,很技术。 后来我发觉谈判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把自己复杂的大脑,远远的大脑意识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意识。所以,后来我说美国人跟我们谈判,他说行就行,不行就算了,他从来不看表,他从来就是行,不看表,欧洲人不行,一看3点半、4点半,快下班了,不谈了,拜拜。美国人跟我们谈判最大的体会,我们后来就拉下了面子,放下的架子,扑下了身子,沉稳一点,虚心一点,融入国际社会。 后来这个碰撞,对我的收获是什么?美国人谈判是直来直去,像个棍一样,用哲学的思想。什么叫哲学?就是聪明的学问。哲学就是那么复杂,研究世界的本质和人身价值观,那么复杂老百姓听不懂,哲学就是聪明的学问,研究那个哲字。后来我就发现,我们这个谈判是围着人家那个直棍转转来去绕圈子。美国人一看不好,你跟我绕圈子,这个棍就很容易抽走了,我们像弹簧一样摇晃半天。 你跟日本人谈话,我们亚洲的同乡,那就好了。他也弯弯绕,我也弯弯绕,最后绕到一快去了。这个谈判的过程,后来我发现,我做过比较,所以我前年用了6个字,碰撞、融合、发展,所以我到上海写了一篇小小的信,我们谈入世18年的春秋不容易,风雨坎坷,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WTO能不能经过10年、20年、30年、50年的风雨历程,和我刚才说名家系列讲座一样,走向先知先觉简单,我们评价孔老夫子先知先觉,2500年的孔老夫子能把万物的伦理常识道德立下了极限,他的大脑比我复杂。为什么?就是简单。这个简单可不是那种傻乎乎的简单,不是说难得糊涂大智若愚,我们中国人就是不愚,都是很精的,看见没有?所以,这个道理跟我说,10条龙放在一块儿是10条虫子,后来我就说,W弯弯曲曲,T,一横一竖,贸易,Trips,没有贸易,哪来的沟通,没有沟通哪来的交流,没有交流哪来的融合?没有融合哪来的理解,没有理解哪儿能增进了解,没有了解。同志们可以想想,哪儿来的和平?卢武铉的一句话我感触很深,世界上比土地更重要的是和平。这句话很重要,这就是思维大脑。 贸易这两个字,使我这一辈子心跳,互补性竞争当中的协同、双赢和多赢。两个无产阶级,两个无产者,老死不相往来,说打就打,樯橹灰飞烟灭,两个有产者,比如我跟王主任,我经常举这个例子,王主任帐上有10块钱,我帐上有6块钱,我们两个人翘起了二郎腿好好谈判,你不要出钱,不要拿枪拿炮,否则两败俱伤,我的10块钱丢了。所以,这个道理,贸易这个含义,交流的含义,融合的含义,所以,我是坚信贸易能够使世界实现最终的最高理想,交流,大家看法、德、美、英之间,无论是什么在重大的问题上,他们能够站在一起,你说一个价值理念?共同理念相同?不完全是。 美国的投资50%在英国,英国63%的投资在美国。谁的核弹头能够互相对准谁?可能吗?谁要对准就要下台。这就是贸易交流的道理,没有碰撞,就像现在反倾销、反补贴,我们的企业很晃晃。 我说一句话,反倾销、反补贴是暂时的垄断,反倾销、反垄断去年500个案例,对中国整个贸易出口总量的1%都不到,无非是在渲染这个问题。没有贸易哪来的人家对我们反倾销,你们的增长太快了,一个进出口国在世界上是没有说话分量的,这不就是卖主的道理和买主的道理吗?美国为什么耀武扬威,就是长年累月的贸易赤字,他是最大的买主,我要谁的不要谁的,我说了算,中国是出口,这本来不是我今天谈的关系。 去年大家看有一个数字,使我们毛骨悚然,我们的GDP增加了一千个亿美元,净增,但是我们的外贸出口是750亿。所以,我们有人沾沾自喜地说外贸出口拉动了我们GDP的增长,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外汇处理三分之一,你到美国看外贸处理A、B、C、D,他说我们很滋润,我们印票子,让全世界的人民忙活着用生产、用滤纸可以买来的东西,美元霸权,这句话多么的露骨。什么道理?去年1100亿和750个亿,我们辛辛苦苦创造了一千个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和国民财物,750亿是为人家做嫁衣裳。所以,中国的广大农村,哪有购买力?所以,扩大内需的含义,为什么我讲到这个问题?这个思想的解放,美国简单的大脑,恐怕从W到T,最后大家看到T和O的圆满。 后来我们说中华民族解决的振兴,这是振兴呀同志们,你还没走向成熟。所以,这个圆满不是那个功的圆满,这个圆满和功不一样。所以我后来说WTO界限对中华民族的进程来讲,WTO尽快转出来,走向一横一竖简单明快的思维模式。再经过几百年的奋斗,走向O,所以后来WTO,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从简单到圆满。如果现在说入世,第一个对中国企业层面和管理层面来讲,我们叫体制的接轨,说起来很容易。什么叫体制接轨?很简单,美国就是CO体制,在我们25年的合资发展的历程中,谈判过程当中,很难找到共同语言。现在不一样了,慢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这一套和你那一套基本上差不多,我们按照同样的规则,同样的理念来进行并购和合作,这个是过去我们有很多现成的例子。 像我们搞合资的企业,中国企业老板一上午出去了5趟,为什么?因为上洗手间,打电话给体管局的局长说我这样行不行,这不是叫体制和制度的碰撞吗?一个上市公司你去任命一个董事长,不是靠股民投票来提,而是靠你随便去抓,这叫企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碰撞。这一点对我们中国企业的运行环境太重要了,体制的接轨。 第二个接轨,我们叫市场的接轨。这个很容易讲得通,我们现在说穿了,中国入世以后,中国的市场就是世界的市场,世界的市场就是中国的市场。两种市场的融合,两个资源的融合。后来我们说这个理念的确立对我们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外围制度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就是国际的竞争力变成了国内的竞争力,国内的竞争力也融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这里边得出两点对我们企业发展的理念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当然走出去是对的。我后来说你把自己的家门这么广阔的市场不去占领,偏要撇家舍业跑到拉丁美洲,跑到中美洲,跑到中东去,当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特别是那种传统的工业,这一点我得出什么?离开了厂门就是离开了国门。我不知道同志们理解没有?不一定非要把自己的产品从胶州湾运上船,搞了船带货,带以后运出去才叫出口,只要我的产品离开了我的厂门就是出口了,让我们的政府官员不要再一级一级地去压出口创汇指标,我们的出口不是创效益,是什么?是完成出口创汇指标。 第二个指标是什么,我们讲市场的接轨。并购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新型的投资方式,说我辛辛苦苦地把我的国有资产,这么大的国有企业叫人家并购了,真是于心不忍,当年的沃尔沃,被福特买了,当然现在瑞典买回来了。这个理念转折不容易,对并购现在成了热门,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只有并购了,这个企业才能真正地从基层来影响着上面,这叫什么?否则中国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很难按照国际通行的治理结构来改造国有企业。这个市场的接轨,后来我跟他们又讲,你对竞争力的概念,我们说什么叫竞争力,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持续生存的能力。“持续”两个字怎么获得?后来我们说要研究市场,市场是有灵魂的经营。过去我们一些同志说市场没有灵魂,我认为市场的灵魂远远胜过我们人的灵魂。市场的灵魂远远胜过那些天才的计划者的灵魂。这不是我描述,描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洛克先生所讲的,什么是计划经济?那时候他还比较古老,他就认识到计划经济,所谓的几个人的天才的灵魂,代替了千百万人的灵魂。满以为看得见的手为看不见的手,最后经济的马车停滞了。这是苏联东欧出现了阶梯,那不是社会制度的失败,那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失败。所以,市场的灵魂,后来我们知道市场的关键,市场是什么?供求。供求的关键是什么?价格。价格的关键是什么?是成本,成本的关键是什么?是投入的组合,组合的观念是什么?是技术本身的创新能力,西方经济学家的创新经济学,创新的核心是什么?是制度环境。所以,这个市场的接轨。 第三个入世对企业运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接轨。资源的接轨,后来我想现在关键不是在制造业的领域,一、二产业,关键在于服务业的资源能不能正确地接轨。大家可以看,两年前外商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今天马主任也来了,我很赞同他一个观点,他说政府到现在每隔三年五年还要通过某几个人的大脑来修改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和产业指导目录,把限制力和竞争力上升为统治,这是多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的银行、保险、商贸、交通运输,这都是什么?服务性的资源,中国人的理念来说过去问都不问,是对外开放。所以,我认为是中国资源的接轨,下一步对中国最大影响竞争力的因素,能不能把人家经营服务业的资源、经验、技术和业态的方式、理念能够接轨过来。 还有一个接轨,微观基础的接轨。刚才我讲的第一个制度接轨、体制接轨,从企业制度来讲,后来我们把微观基础的接触是什么?企业没有出去,不能按企业的隶属和产权的属性来界定一个企业。后来我说出了国以后就是企业。这跟我们国家几大法律的修改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有《乡镇企业法》、《集体合同制企业法》、《独资企业法》、《合资合作企业法》,什么时候把这个法律能够集中做到真正地公司化,这个过程不重要,吴易冠提出得好,企业就是企业,那么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我认为法人治理还用探讨的吗?法人治理从南海泡沫到现在已经150年过去了,不用再去探讨了。这一点大家不嫌麻烦,还有这点顾虑,小平同志掷地有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是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相近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有什么我们都可以吸收,非西学为用,从什么时候结束?我觉得从小平同志的这一段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追究主导理论研究、主观研究来看西方世界的不是严复,也不是谭嗣同,也不是魏源,是小平同志,摘掉了资本主义有色的眼镜。师夷长夷以制夷,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走向摸索人家“师夷之气以制夷”,这是很不简单。 刚才主持人支东升先生说李鸿章的失败,宣告了中国制度的失败,不是他本人的失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根本就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什么,现在还来问这个问题,那个经济告诉你制度不行了,不是你拉59万军队打败了人家1.9万的军队,打不败,已经宣告。但是到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真正宣布了制度失败,不是李鸿章的失败,它是一个悲剧。 还有一个结果,这就是我们叫涉外经济贸易法律体系的接轨,这一点对我感触很深,特别是政府采购。我们很多同志心里不服,我们凭什么参照国际惯例?我说你那个闭门造车,这就是最大的祸害是什么?叫政策资源,人力资源和制度资源的浪费。我们在美国搞市场,美国给我们提了一个很长的单词,说你的企业政策公布,我现在给你提出万台签单,你这个产业政策44、45、46、47条,当地承诺要求,和关于资金融资的优惠条件,太明目张胆了,结果逼着我们现在要做出承诺,对我们的汽车产业政策这也要修改,那也要修改,还不如一开始就按照已定的国际惯例。但是手脚在后面,最后提出来,同涉外经济法律体系的接轨,就提出来什么时候少制定点政策,多制定点法律。什么时候少制定点条例,多制定点法规。政策是朝令夕改,大家搞得无所适从,法律就具有相对的稳定。但是法律的腐败问题,受产业部门的影响。 我后来说了一句话,中国立法的水平、速度,是世界最慢的。但是很多的法律里的条文都是过去行政命令的翻版。打上了很浓厚的产业条块的烙印,入世从社会经济法律体制来讲,现在我们从法律制度可以看到,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法律同WTO的法律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直接适应还是间接适应,这对我们做学问的人需要讨论。世界上147个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不就是四项原则吗?一致的保留,不一致的取消,没有什么商量的,当然美国301法保留,但是取消也有一个时间表。第三点,基本一致的通过调整以后逐步适应,没有的加紧动,就是这么搞。在中国法律界搞了两年的大讨论,一塌糊涂。说能不能直接适用,你出台这个法律干什么。中国的人民法院体制,是不是中国入世以后法官也要懂WTO规则,人民法官WTO规则干什么?好好按照中国的民法、刑法通则来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行了。 当然WTO对中国民法体系的影响,主要是在司法审议和司法审查上,通过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这两点对中国的法律制度有影响,你没有看到问题的核心。但是,对中国内在的法律体制的影响,我认为暂时看不出来。WTO是管行政,管你政府的涉外经济贸易行为的。而且主要是涉及到你的经贸、政策的实施过程。我后来讲一句话,我说WTO你们不要害怕,WTO不可能对一个国家决策和贸易法的制定过程过于指手划脚。它主要是对你政策制定了,法律制定了实施过程,它要挑战你。 何年何月WTO能够走到挑战一个国家决策和法律的制定过程,那WTO的功效又增加了。所以,我觉得最后一个接轨,这就是我要讲的,文化的接轨,现在还时髦文化这个词。所以我刚才说深层次的问题,我最后讲,现在不叫深层次了,这个名称好,那个名称好,这是什么原因呀?是个文化的原因,“文化”。 文化的接轨,后来我就讲两点。什么叫文化?这应该从中学和西学看起,今天时间有限不谈,我就谈两点。有形的门和无形的心扉这两点,同志们看关税降低了,非关税措施取消了,不开放的产业部门应该做到开放,不保护的知识产权应该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叫有形的门很容易开放。后来我发现,这个碰撞的过程当中不容易。这一点说明什么?要到黄河三角洲你要看看,你说到雨季比较旺的,你看黄河入海,25公里你看到我们的黄河水照样把我们的渤海还是黄的,再往里走5公里,海水是湛蓝色的,不容易呀?黄河入海,融入世界。咱们这叫什么?后来有人说,让他去和成吉思汗200年、300年不能把中国的大汉文化改变,一个小小的WTO会怎么样呢?这句话后来对我影响很深,后来我担心,我说这一套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一拿到这个大孔孟文化里是不是会被慢慢淡化掉。现在有人问到中国入世快两年了,也不见什么动静。SARS这个东西不够大吗?对你的行政政府,能不能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早做准备,防患未然,这还不是WTO的功效,透明度的问题,你还要什么动静?工资没人涨,就业没增加,这就是我们典型的没有动静这句话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心态,得过且过,天上掉馅饼,靠什么功来度过难关?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所以,后来我说有形的门开放了,无形的心扉要开放难上加难。 文化接轨的第二层理念,什么制度都具备了,美国人也在说这个问题,文化是个什么概念?所以,在1927年的时候,胡适国学大师讲了一句话,引起了同仁们对他的批评和指责,“中国要不全盘西化,照此发展下去天理难容”,因为他这一句话,当时何书六和陈岩耕这些人不知道是什么话,因为胡适这个人讲话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他的心目当中,时间和空间被他压扁了,被他的哲学思维。所以,很多人听起来很难理解他。后来他说这样吧,我改一改,看看能不能接受。说“中国要不全盘世界化,照此发展,天理难容”,这个可以接受了。后来我就在研究入世的中国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这个层面。 我解释胡适那时候的话,特别是一到了美欧印象不是很深,一到了韩国、日本,特别是在美国突然到了日本,你发现资金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多么巨大,可以使一个东亚民族的病夫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后来说日本欧化得不得了,说韩国西化得一塌糊涂,说美国的影响。98年谈判,我到了美国两年以后,我第一次到韩国和日本,资金的魔力,看不见的手,到现在看不见的手恢复它的灵魂。1936年凯恩斯的货币论,宏观经济的创始人,他的使命在1975年美国出现了滞胀,宣布他的破产,重新保守势力盛行,强调看不见的手剩过看得见的手,这一点的文化碰撞,什么叫欧化?什么叫西化?后来我说难道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定位,就是整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风里来风里去,一亩三分地跑,把玉米棒子磨成玉米粉熬成粥喝,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定位。后来说不要西化,也不要欧化,中国要不全盘文明化,照此发展,天理难容。 一个文明化,你不要叫全球化,全球化有点叫人接受不了,你要说中国要不全盘全球化,肯定有人批判你。后来我说中西贯通,后来我想中国要不文明化,文化是什么?就是文明化的走向,全球化是什么?就是全球的生产布点,在朝着一个化在走,这个过程。所以,后来我说这个文化的接轨,就在于中国全盘的文明化。今天我没有谈“竞争力”这三个字,就是讲思想的激荡碰撞融合和发展。 主持人: 力量来自于连续而有效的思考,这是我反复讲的话。我们听刘教授的一堂课,实际上他准备了15年,就是在他25岁步入了WTO,开始复关了,后来是入世的谈判,到他当院长的这两年,他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有一个很突出的印象,有一次我们俩在车里头谈话,他特别提到法国启蒙运动的这件事,当时他说他在国外反复看当时这些法国的大作家,他就提到了一句话,他说为什么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这些哲学家的一些思想,在当时人的行为当中大家都没被认可。那么我想到,我们这个民族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刚才刘教授所讲的这种拐弯的思维变成直线的思维,就是复杂化变成简单化。我常常想起刘光溪教授,甚至有的时候,当我有虚度时光的想法的时候,我总想起这个人。虽然我比他大两岁,他确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付出了很多,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今天光溪教授有这一次演讲,和我们以往的很多观点是有很多震撼,有很多话是别人说不出来的,是因为他飞了这么远,想了这么远,而且他确实也付出了很多。 刚才提了一个人商务部研究院外资室的主任,也是资深专家马宇先生,特邀马宇教授为刘教授的讲座做3到5分钟的讲评。 马宇--国家商务部研究院外资室主任: 谢谢主持人,各位晚上好,很高兴我参加中外名家的系列讲座,在这里跟大家听了将近两个小时,主持人提供机会给光溪做点评,我很不知道是怎么点评。因为光溪的讲演是高度发散的,一说10个,转轨好几个,我都没转过来,都不知道从哪儿点评。我在这儿听的时候,对刘光溪怎么评价,对这个人怎么评价。因为,我认识光溪水有关好多年了,并且也是老乡,也算是同事多年,实际上到现在我感觉很难对他做出一个很准确的评价,比如他的身份是不是官员,当然是官员,当了十几年的政府官员。到现在好像还是一个院长,当得也是有滋有味。刚才你说他是不是也是一个学者呢?也是一个学者。不管他做官员还是现在做教育管理这一块,实际上他可能更多的还是具有者一种学者的气质。 还有一点我更佩服他,很奇怪,好像他的行政事务比我多得多,但是他写书也比我多的多,我都不知道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写东西。跑上海一段时间拿回来一本书,马宇我写了一本书给我写一个书评,我还没看完又一本书,“纳税人思论”,他写书的速度比我看书的速度还快,我觉得很奇怪,所以对他是很难点评了。 不过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刚才他谈的很多观点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我想提一点,因为这个对我是影响比较深的,就是谈的股评定论,光溪做研究或者是在做演讲,这可能是最有价值的一点。 谈到这一点,大家可以把互补竞争论和我们国内经经常谈的理论,就是羊和狼的那个,入世是不是狼来了,谈了很多年,最后谈了半天说狼也没来。政府企业家说狼来了该不该进来,有的人说进来了以后可能会让我们的羊更强壮。但是,有的企业家也说你要想提高竞争力你也变成狼。可是大家都知道,一看到狼羊实际存在致命的缺陷,狼和羊能竞争吗?一个食肉动物一个食草动物怎么竞争?这是不可相容的两个层面。并且还有一个大家可以想象,提出这种说法的这种根上的东西,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缺乏最基本的民族心,整个国家,虽然我们说,有些人也说觉得自己是羊,但是说我不怕跟狼竞争。这样你知道你实际上还是缺乏自信,或者有的是我要变成狼,最后你还不是一个羊皮麻烦?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对比一下光溪谈的,一个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谈,是不是可以再到一个层面看一个问题,而不是看了一个什么狼和羊的关系。所以,这个大家也可以再考虑一下。 以前我也跟光溪探讨很多,这一次在这儿听的时候,基本上又是从头到尾听了一遍,但是这一次我有个小小的疑问,他刚才谈到的理论,说要从官本位到一个企业家的本位。当然这个理念在特定的竞争是适应的,或者是在市场经济的一段,谈到官和企业家这样的关系,你可以缩到企业家的地位。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里面,或者我们在谈经济的时候,企业家可能很难考虑这个问题,即使在市场经济里面,当然我们说可能学而忧则企业家,学而忧则仕,但是你真是要谈,当然是政府为企业服务,可是企业是为消费者服务,包括刚才谈的三大汽车集团每一个都相当于部长级的,并且一个汽车公司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产值。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是掌握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的CEO,他也不敢对任何一个最微小的一个消费者产生任何的歧视,或者对他权益任何的损害。最简单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辆汽车由于你的设计问题出了事故,对消费者造成了残疾伤害,他的赔偿可以达到上亿美金,一个企业家你能够挣多少钱。大家知道最值钱的CEO多少钱?一年几千万美元。但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由于你的质量缺陷,对他造成伤害可以赔偿数亿美元,一个消费者一点点的,比你这个CEO应该说价值要高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里面只有消费者是神圣的。所以,大家知道顾客是上帝从这儿来讲。当然从这里边,至少比我们国家一个状况来说,归到企业家本位可能是有益的。因为,我们国家到现在整个是完全相反,完全颠倒,是企业可以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可以随便干预你企业的行为。就是刚好颠倒,跟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是颠倒的,所以在我们这种情况下,官本位降到企业家的位置是合适的。 另外,还有刚才谈的时候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海尔进入500强,实际上我是感觉我们任何一个,比方说谈到具体的企业进入500强或者是达到什么样的指标,对我们来讲都是一个可怕的体系。并且我们国家现在企业的规模或者是一种膨胀的产值,或者是多元化经营或者怎么样,实际上你真正地看一下,你是不是真正是一个市场化的企业都很成问题,但你是不可能建成一个强的企业,这是有待于探讨。光溪谈的出世入世的问题,在字典里也查得到,是通常说的入世的问题,这一点光溪也做到的。比如入世可以当官,可以当学者也可以做院长、教授,甚至也可以做博导也可以,当然他出世也可以对所有的事情做理论性的思考,或者对很多事保持一种激情,对光溪是有价值的,对我们去听他的有关的言论,或者是有关的书,或者是对他的评价,可能这种出世入世也是一个评价。 主持人: 我们这两年经常谈到的入世这两个字,实际上发明者和确立者,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位光溪教授。大家可能还都不知道,他是在95年的时候写的入世竞争论里最早写的,讲了其中的意见,这两个字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提问(李保国): 很高兴今天听了精彩的课。从刚才所听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刘教授参加了十几年WTO的谈判,谈的更多是观念的问题,思想的问题,在谈到了十个观念所举的例子过程当中,确实有很多对我们国人长期封闭环境所带来的这种思想和观念的焦虑。所提的这些不协调的地方,或者讲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些规则背后的规则,确实有很大的制约,但是这是中国的现实,我能感受到刘教授的这种焦虑。作为企业,不管是这种政府的环境,还是外观的这种生态的制度,都不是企业本身所能够解决的。那么,企业本身应该怎么来做?尤其在这些观念上和思想上的这些问题,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刚才谈到的很多,比如说理性的问题,谈到西方很多很理性的问题,中国也相对地感性,但是中国确实没有经过像欧洲文艺复兴这样的理性思考。同样,中国的产业工人当中也不会那么严谨,因为中国也没有像西方工业革命经历的阶段。中国对人性化的关怀也不够,也确实没有像美国这样几百年来,关于个性如何尊重的百年探索。但是,企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果还原于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在企业内部,我想请教一下具体的关键上的问题,应该怎么来做。 刘光溪: 这位先生提的问题还是有点思想深邃的问题。两点,刚才马宇先生讲到狼和羊的问题,作为企业家,现在有人提出入世狼来了,我们要学会与狼共舞,我们首先自己要变成狼。关于狼来了的哲学,我做了很长的社会调查,也专门研究过达尔文先生的社会进化论、自然进化论的关系问题。我今天本来要讲企业的生态环境或者是从外围环境谈企业的竞争力。实际上后来我在1998年,反驳狼来了之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狼来之初不可怕,我后来发现我要正面反驳狼来了是很难的。后来做社会调查突然有一个发现,特别是到动物园去看。 我当时做这个调研的时候,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狼群在的时候,这个野生动物园充满了生机和正常的新陈代谢,狼群赶尽杀绝,新陈代谢的链和生态的链没了,退化,这是家喻户晓的。但是链怎么连起来,狼来了,生态的环境在恶化。企业家入世以后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关键就是这个链当中的某一个环节上,你是不是把自己链得住?狼来了,不可能把所有的羊群都吃光,它这个舞群没有了,外国的跨国公司到你这儿不是为了吃你,是为了跟你搞合作的。狼群不可能把所有的青草都吃过,他可能自己就灭了。未吃尽的草和羊群剩下的这种变量,肥沃的土地长出了茂密的森林,茂密的森林培养出老虎和豹子来吃掉狼,也不能全部吃掉。这就是个生态的一个链,狼来了有什么可怕?厉以宁教授不是经常说,这又是一个链。如果讲到企业,企业竞争的核心还是现在我们一再强调的人力资源是第一竞争力,首先制度环境的教授是第一竞争力。我们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后来我说两个顾客,两个顾客变成两个上帝。什么概念呢?买主是你的上帝,是顾客,但是你的员工能不能今后在你的企业发展献出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海尔也搞的什么企业商务单位,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这句话是我们在谈判过程当中,特别是跟美国的企业界的人士接触的时候,什么制度都很完善,为什么这个企业不出几年就从500强当中淘汰掉了?企业的内在文化没有了,什么叫企业的内在文化?我刚才说,每一个员工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能够自觉地、自律地尊重基本的运行规则,“运行”两个字是指企业的内部运行和市场经济的外在运行,这就叫自律意识和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这就是运行规则。 刚才提到题外话,在政府部门我是搞一线谈判,我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讲话,也不是我们现在的官场我们不会去适应,我们叫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关键是在适应这两个词。我有一个理想的追求,但我绝不是一个悲官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 80世纪参加中美谈判以后,一个记者问你对这个谈判的结果是乐观还是悲观,巴尔舍夫斯基说我既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我有一种理想的追究是什么?把我13年谈判的一线经验,能够有一个舞台,从教训开始,从一个最小的个人单位开始,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这两者经济模式的碰撞所给我的企业和理论贯穿到我的学术当中。 我还有一个具体的理念懂国际经济学,不懂中国经济学,懂国际产业和中国经济学,不懂世界经济规律,这两个经济都懂的人,英语是哑巴,英语肯定不是呱呱叫,这是我在谈判的时候,为什么我现在要求我的学生上课一定要双语教课,成立了WTO教育学院每年招50个人,从一开始的一刹那,一定要按照我的理念来上课,按我的思维模式和基本的要求来选老师。真正在中国的经济舞台和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培养出一批,不用多,每年30个,真正说英语呱呱叫,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训练,双料冠军,真正为我们这个民族争权夺利,当然争权夺利不用我解释,没有必要花很长的时间上,这就是我的理念,别的不想再多做回答。 适应生活的环境能力,从一线的谈判到大学当校长,照样如鱼得水,但有的人可能如鱼走向了沙漠。当然我也希望能够逐步从这种理念的追求过程当中,把我们中国的官和学真正地把这二元结构,中间的这堵无形的墙慢慢地铲除掉。官可以做学,学可以做商务部的官。一定要官、学、商三位一体,一定要留起来,是整个市场经济非常重要的转换,我们回避不谈,你像我们的城乡,我们的条块,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资本市场的运作,两张皮的危险。 主持人: 谢谢刘光溪教授。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走了25年的道路,我们感觉中国这条船已经驶入了深海。我们离开岸已经很远了,回去是不大可能。而我们的彼岸又很远。所以,浆在我们手里,只能靠我们理性的思考,只能靠我们的力量来完成我们的使命,来达到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想今天光溪教授对我们在座的企业家的未来的工作,肯定会有很多的益处,肯定会在很多方面会引出大家的一些思考。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不可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所以我在这里还要重复我们讲座的宗旨,叫激荡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