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3日 17:28 新浪财经 | ||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暨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及项目合作洽谈会(特刊之三)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专访“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长 吕行健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记者 常新 编者按:由本报与中国日报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暨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及项目合作洽谈会”,定于2003年3月22-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开放、合作、发展”主题,充分把握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加入WTO后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趋势,得到了国内外证券、银行、保险、基金、期货、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界的热烈反响。与此同时,由本报与中国日报、国际金融报、南华早报、CCTV-2《中国经济报道》、CCTV-5《中国报道》、BTV-5《财智人物》、新浪网、新华网、环球企业家等媒体共同策划的系列人物访谈也将与3月10起全面展开。本报特别为此采访本次活动的总策划兼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北京长信创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行健。以下是我们的采访报道。 一、“开放、合作、发展”是时代主旋律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策划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以“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主题,请问这是为什么? 吕行健:我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着从封闭到开放,从分工到合作,从垄断到分享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伴随工业技术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到今天,主要因为交通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社会和市场空前开放,这加剧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经由专业化分工和互利性合作,并采取各种创新手段,实现共同发展,成为各个领域的成功者固有的“常态”。可以说,“开放、合作、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一样如此。 记者:依照您的理解,“开放、合作、发展”三者之间似乎有必然的逻辑,能否请您略加解释? 吕行健:当然。我们认为,开放是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大势所趋。在农业社会里,由于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刀耕火种,安土重迁是寻常行为和心理的写照。在那样的年代,人们习惯于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简单的社会里生活和思考,所谓“开放”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然而,从18世纪中叶西方工业文明的钟声敲响,到20世纪末全球网络文明的狂澜兴起,时空骤变,“天涯若比邻”。因此而致,人类的心胸开放了,闭关自守的藩篱撤除了;视野开放了,坐井观天的自信没有了;交易开放了,自给自足的市场枯萎了;市场开放了,垄断暴利的可能消失了;社会开放了,习以为常的观念改变了。各种交通、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促使商旅贸易、人际交往的半径不断扩大,地球成了“村”,开放成了“势”,村际之间,鸡犬相闻,“势”之所趋,不可阻挡。市场日益透明化,交易逐步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分工不断精细,合作不可避免。 合作是开放的必然结果和发展的最佳选择。人类消费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使竞争永恒存在。市场开放打破国家和社会隔离,加剧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催化分工并加大分工的力度和细度,同时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开放的社会和市场中,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区域和国家,均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为了在日益一体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固有资源效能,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是发展的当然和最佳选择。在此态势下,包括资本和人才在内的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可谓无时无处不在。一言以蔽之,开放激化分工,分工导致合作,合作带来分享,分享才能发展。为了更快的发展,开放然后加强合作是各类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高策略和长久之计。 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本质上,人永远是趋利避害的。主观上,消费不可逆,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目的,发展是前提,而共同发展是最好的结果。为了更快的发展以实现幸福愿景,人们需要超越自然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并维护一个充分开放和和平的社会,树立合作的观念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开放与合作,正是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趋势,它既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需要。 我相信,当社会和市场充分开放,当科学知识得到全面普及,当信息传播渠道得到全面畅通,又当各种交易技术普遍得到使用,人类社会商业交易的“完全市场化”时代就将来临,在这样的时代,信息趋于完全对称,技术日益容易获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将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服务能力,各个服务链条的分工和合作将蔚成主流。而只有在这样的时代,才是人们所期待的最公平最方便也最幸福的人类生活!资本市场的开放,正是这一幸福生活来临的先声。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和现实需要 记者:在去年的11月18日,南京就已举办了首届“世界资本论坛”,据我们了解,“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的会议内容与该次论坛相当接近,为什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您又策划举办这样的论坛? 吕行健:您可能知道,南京举办的那次论坛在全球资本领域的获得强烈反响,她说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已得到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们对上次论坛也有较多了解,我们也很欣赏主承办方的魄力与远见。但这不影响我们策划举办这次“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的决心和信心。事实上,除南京举办的那次论坛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吴晓求教授发起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今年已是第八届。去年的那次我也参加了,非常成功。那么多的人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只能说明,这个领域的重要性。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这次论坛,还是体现了我们的特点和个性,比如,我们明确把“开放、合作、发展”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很好的突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与合作趋势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和他们关注同样的事情,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但我们绝不,事实也没有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换言之,我们不仅在主题上有创意;而形式上,我们也有创新,比如,我们首次提出的“整合开放,互动合作”的会议举办形式等。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有人认为现在开放太早了,对国内的经营机构会产生冲击,会损害中国的利益。您怎么看? 吕行健: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只有了解这样的趋势,才能很好的看待和把握这一问题。自上世纪末以来,主要在国际互联网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不可逆转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一历史趋势更加无可改变。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主动但其实是渐次的对外开放,既顺应了时代潮流,照顾了国内的经济现实,亦履行了入世的庄严承诺,更彰显了中国对未来的绸缪与信心。面对国际上不论资金、人才、网络和业务能力都大大超过我们的著名机构的竞争,我们既无法逃避,也不必躲避。因为,我们还有本土优势,而且,开放也不是一下全开,而是逐步有序的渐进性过程。我们还有一定的时间做“接招”准备。只是,如果我们未能“居安思危”、临危不乱,并采取措施,改革产权结构和运营机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当国际巨头们真正进来后,我们就不仅是“等死”,而且简直就是“该死”了。 至于说开放得早了,我觉得这是不知大势,狭隘偏知的人才有的见识。姑且不说这已不是你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问题。就是真的对国内的机构有冲击了,那又怎样?什么是中国的利益?什么叫有损中国的利益?许多人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把“中国的利益”等同于“中国人(企业)创造的利益”。而事实是,并非只有中国人或中国人控股的企业创造的利益才算是中国的利益。此外,中国的利益也不是只有资本市场的利益才算。很显然,资本市场开放,是代表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开放资本市场是我们国家一个全局性、一体化的问题,既是大势使然,也是利益所致。否则,我们几乎在各个领域,不遗余力地引进外资干什么?倘若我们还保持狭隘的民族利益情结,势必不利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当然,考虑到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在开放的同时,还应加强必要的管理,此外,开放应该是积极主动、渐次有序的,做好准备,以把握主动;而管理则首先须遵循市场规则,尊重国际惯例,加强市场化监督和规范化管理。 四、中国经济将成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引擎 记者: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首次成为吸引国际资本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日益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吕行健: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无疑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最大亮点。她既加强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性,也促进了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自“911”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一片低迷,全球资本市场也面临空前困境,国际资本的流动因此受到巨大影响。然而,中国经济却发生着令举世注目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近8%的年均增长率,而且未来几年,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由于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并拥有潜力巨大的单一市场;由于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将逐步扩大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整体、良性、快速的发展,正给全球资本市场注入新的生机,成为国际资本的最佳“出路”。中国已成为全球的投资热土。持续而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市场开放,正成为激活全球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并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并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引擎”之一。 为了更大程度的吸引境外资本,推动境外资本自由买卖中国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11月4日正式联合发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从而彻底扫除了境外资本参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政策及法律障碍,并为中国企业与境外资本的合作提供了方便之门。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向境外资本开放,提高境外资本参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积极性。 可以说,今日的中国,正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欢迎国际资本的流入,同时,国际资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放心和积极的涌入中国。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正为国际资本开辟一个具有无限生机和发展潜力的投资市场,也给全球各大金融中介机构提供巨大的业务空间。投资中国,与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已成为今日富有远见的国际金融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战略布局。 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及金融中介机构正加紧涌向中国,在为中国企业寻找合适的境外融资渠道和场所的同时,为国际资本物色优良的投资对象。一台台由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和知名金融机构共同演绎的“好戏”渐次展现在中国市场和全球投资者眼前。中国企业与境外资本的“亲密接触”,已演变成惠及全球的巨大商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广泛并深入地探讨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及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策略、途径、方式和影响,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境外投资机构及中介机构和中国企业之间构架一座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亦显得十分必要。 五、走出过门,境外融资将成中国优秀企业的常态 记者:众所周知,融资难长期制约中国多数成长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机会,主动出击,到海外融资去? 吕行健:是的。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在体制、机制、结构、功能以及规则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同时,中国风险资本又缺乏有效、畅通的退出渠道而沉滞低迷,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成长企业在融资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因此,开拓海外融资渠道,将成为上述企业谋求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选择。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走出过门,境外融资将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企业的“常态”。 走出国门,赴境外上市融资,给中国企业带来实际好处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以较快速度、较低成本获取企业急需的发展资金;可以促进企业改制和更深入彻底地转换经营机制;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信誉,并逐步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企业的加速成长以及国际化趋势,也给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中国企业带来诸多便利因素:首先,境外资本空前关注中国市场,主要资本市场日益欢迎中国企业前往融资、上市;其次,规范程度较高、制度较完善的境外资本市场十分有利中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第三,已在境外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的中国企业普遍有良好表现,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的信誉度不断向好等。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中国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在中国内部资本市场融资较为困难的今天,赴境外融资上市,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加快发展,无疑已是中国企业的明智选择。而这必将不断加剧中国资本市场与国家资本市场的对接,反过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六、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记者:似乎可以预见,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各大机构大显身手的舞台,但与此同时,竞争也必然日渐激烈和残酷,请问,您建议中国企业如何在这样的境况下求得更好的发展? 吕行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外资参股或并购中国公司的提速,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重组浪潮必然再次翻起,从而给市场参与各方尤其中介服务机构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值得注意的是,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广大企业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动态及其投资价值,正确解读中国最新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积极协助解决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帮助其开拓发展国际空间,是国际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国际投资机构都要面对的问题。而这必然引生出中外双方广泛的合作问题。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在激化全球性竞争的同时,更推动了全球范围的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架构下,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开放”和“合作”以寻求发展是今日被普遍认同的主流意识。因此,扩大开放、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也应是中国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经由境外融资与国际资本建立合作进而创造更多机会的基本原则。而投资中国,与中国合作,共同缔造并延续全球商机则成了境外资本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我们高兴的看到,包括证券、银行、保险、基金在内的中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已经全面开始。显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加速融合,中国企业与境外资本的广泛合作,已经而且还将进一步奏响“开放、合作、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为此,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企业与境外资本的合作与发展,建立一个跨越中外企业和金融、投资及中介机构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是必要的。应运而生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正是这一设想的体现。 记者:本次论坛主要有那些方面的内容? 吕行健:本次论坛,除主论坛外,我们还下设包括:(1)中国证券业开放与发展论坛;(2)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及上市论坛;(3)中国银行业开放与发展论坛;(4)中国保险业开放与发展论坛;(5)中国风险投资发展论坛;(6)中国产业与境外资本合作发展论坛等六个分论坛。会议期间,我们将广泛探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境外融资上市的相关问题。此外,大会另将举办“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及项目合作洽谈会”,目的是为与会的中国企业与境外资本搭建合作洽谈的平台。 可以预见,以“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集合金融资本领域包括:证券、银行、保险、基金、期货、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领域的业界精英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论坛”,将提高中国企业及金融机构对境外资本市场的认识,推动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的进程,同时也将增进国际金融投资和中介机构对中国企业及中国资本市场和相关政策的了解,进而促进中国企业及资本市场和境外资本的合作。我们期望并相信,本次“论坛”将为中国企业家和境外投资者,架构一条合适、可行、便捷、有效、双赢的合作通道,从而更好的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服务。 七、未雨绸缪,强化内力是中国企业别无选择的必修课 记者:面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趋势,面对国际资本巨头的强力竞争,中国的企业家和金融家们除了要建立合作意识外,自身还应做些什么?您对中国政府和普通投资者有何建议? 吕行健: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显然,中国经济不是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而存在的,同样的,中国资本市场也绝不是为了国际资本而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既然它是今天,而非昨天或明天开放,便意味着它应是,事实也是执政者权衡利弊得失,兼顾现实长远的结果。既如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乃属当然。因此,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在给中国以及全球企业带来商机的同时,事实上也必然给中国企业尤其金融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所谓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在未来几年的中国市场上,将不再有“国际独狼”单独行动,而可能是“群狼环伺”甚至“群狼联动”,怎么办,其实才是中国的金融家和企业家们应该立即要思想和行动的。 面对新的格局,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家和企业家们,除了应该以开放和合作的姿态寻求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和发展外,首先还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在机会和挑战面前,既认识到差距,也应看到自己的比较优势,不要过分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其次,应该尽早作好准备,加大市场调研力度,采取必要、及时和合适的应对策略。其三,必须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挥根植本土的比较优势。 我们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并非简单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经济事件。鉴于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力,在今日,国际资本的中国韬略和中国企业的国际眼光都是明智的中外经营者所必要的。对于中国政府和民众来说,我们建议,不妨以世界的和市场的眼光,平等看待在中国境内的国际资本和中国企业,不必厚此薄彼,更不要以狭隘的“民族主义”看待全球化格局下的世界性企业。应该自信的相信自己,在中国的,就是应是也必是中国的。企业,但求所在,何求所有?人才,但求所用,何求所在?毕竟,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丝毫没有挑战和削弱到中国的国家主权。放眼今日的中国,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中国人自己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