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B股市场的脉搏(一)

2001年03月01日 13:26  158海融证券网 

  编者按:在中国证券市场处于一个阶段性低迷的时期,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政策的出台好似一声春雷,让市场再次涌动起投资的热潮。在B股市场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刻,我们有义务帮助投资者正确把握B股市场的脉搏,共同分享这个历史性机遇带给我们的利益。

  第一部分 B股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B股市场未来走势的把握不仅要考虑政策效应,还要结合相关的市场影响因素来分析:

  1。 投资者构成和投资理念变化

  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的开放,使得市场投资者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有B股市场的投资者由国外机构投资者、国外自然人投资者、国内有B股承销资格的券商以及国内自然人投资者(间接渠道进入B股市场)共同构成。目前有些人也认为90%以上的B股投资者来自国内。B股市场的新政策使得国内投资者由暗转明,相应的投资者人数和投入资金量也会大大增加。以沪市B股开户情况为例,在总数145226个帐户中,中国内地开户数达104583个、香港有12791个、美国有7643个、台湾有3735个。很明显是国内投资者已成为B股市场的投资主体。而就这些已经参与B股市场的股民而言,其成熟度明显要比A股市场的成熟度高。因此B股市场相对A股市场而言会理性些。

  B股市场由于有外资的参与,所以市场的投资理念将有别于目前的A股市场。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迎接对外开放的一种尝试。国际资本比较重视价值投资理念,在投资选股上会侧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通过挖掘公司的内在价值来做长线投资。尽管外资(尤其是国外基金)在投资时会考虑中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的成长性特点,但基本上不会参与市场的过度炒作。在外资与内资博奕的过程中,其理性化的运作思路会对B股市场的过分投机产生抑制作用。由于B股市场仅有114只股票,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品种有限,加之行业相对集中于传统型行业,使得分散化投资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对个股的集中持仓会是合理的决策。在B股市场开放的同时,对市场的监管会相应得到加强。因此,B股市场中出现类似于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操纵现象会相对少得多。而对市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就得到提升,投资选股是战胜B股市场的正确操作思路。

  2。 资金面情况

  B股市场对国内居民开放,使得市场资金面变得格外充裕。截止2001年1月,中国居民外汇储蓄存款余额为750亿美元,其中定期存款为701亿美元。如果从居民外汇存款入市的角度来看,短期内最多会有5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入市。谨慎估计也有10亿美元左右的增量资金。而B股市场对内开放会使得市场活跃度增加,也会对海外资金重新产生吸引力。今年国际各大金融机构还是把亚太地区作为分散投资的重点区域,因此国际游资对中国市场会报有热情。加之考虑到B股市场会成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桥梁,估计海外资金近期内会有个明显的回流现象。对比于目前沪深两市B股近600亿人民币的总市值来讲,资金面支持市场指数上扬是有基础的。

  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管局联合通知对境内居民投资B股做出规定,2月19日前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可以用于B股投资,2月19日后的存款须等6月1日后才能入市;暂不允许跨银行和异地划转外汇资金。这些规定防止了因增量资金集中入市而冲击市场的情况发生。所以增量资金对B股市场的推动效应要视B股市场复牌后的表现而定。B股市场复牌后可能出现短期内快速上涨行情,但这是受到既有场内资金的刻意拉台以及投资者的惜售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代表增量资金的推动效应。而当市场价位快速到位时,可能会抑制增量资金入市的意愿,增量资金介入的时机选择和数额就会随着B股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绝对不能用目前的市场价位水平来认定B股市场会因增量资金入市而大幅上扬。B股市场资金推动型行情特征不会如A股市场在2000年表现的那样明显。

  3。 上市公司的质量

  上市公司的质量仍然是B股市场发展的基础。由于B股的上市公司多数处于机械、纺织、商贸、轻工、房地产等传统型行业,而且这些上市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助资本市场来摆脱资金困境,存在着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因此B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平均质量比较差。以2000年中报数据统计,B股上市公司2000年中期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082元,低于市场总体平均值0.1073元。在中国证券市场向投资型市场转变的进程中,多数上市公司的质量的确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在理性投资的市场环境下,B股公司的质量问题对其股价走势会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为了摆脱困境,B股公司也必须进行资产重组。因此相应的增发、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举措就为投资者带来市场机会。而受到大股东及地方政府支持的上市公司重组行为就更可能借重组而脱胎换骨。由于上市公司的背景会影响到资产重组的效果,因此也成为投资选股的考虑因素。

  4。 A、B股市场间的关系

  B股市场的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我们理解为可能是A、B股市场合并的前奏。A、B股合并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两市价格并轨后B股转为A股,但这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合并过程。如果A、B股市场合并问题拖的时间越久,则A股和B股间的价差就越小。但市场对政策的敏感性预期会使得B股市场的波动性会非常剧烈。二是由A股上市公司回购B股。上市公司采取按净资产溢价或股票市价溢价方式回购,则B股价格走势会与公司净资产值以及A股价格之间有较大关联性,业绩优良公司可能会受到投资者追捧。合并预期带给B股市场一个适度的上扬空间。

  市场投资主体的相似性,使得A股市场和B股市场之间会相互影响。从分散投资风险的角度出发,理性的投资者在买了B股后,就绝对不会去买对应的A股,使得当前含有B股的上市公司的A股有抛售压力。而一些A股的市场表现和市场形象会使得投资者对相应的B股产生预期。比如说某A股近期曾被市场疯狂炒作,可能会让投资者认为该公司的B股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因此造成B股的价格波动。使得A、B股的市场联动性也会变得更加密切。但由于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是分割的,所以不会产生资金流动的影响。不过市场气氛还是会传播。在政策性效应释放后,市场的活跃度会逐步趋同。

  就目前市场利率来看,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2.25%,美元存款利率为3.8125%。B股投资者的资金成本明显要高于A股投资者。因此投资B股的收益要求有更高的风险补偿。加之B股的交易费用高于A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股市场的活跃度。如果按存款利率的倒数来简单推算A、B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则A股市场的市盈率应在44倍左右。而B股市场的市盈率应该在26倍左右。而目前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50倍左右,深市B股的平均市盈率是12.09倍,沪市B股的平均市盈率是20.9倍。也就是说A股可能要再跌一点,而B股可能要再涨一点。但幅度不会非常大。

  5。 外资对B股市场的影响

  就短期情况来看,外资介入B股也是想借A、B股合并的题材来分一杯羹。因此今后B股市场政策面的变化情况会影响到外资介入的程度。但对境内居民开放B股会加强B股市场的活跃程度,使得市场的流动性相应提高。相应降低了投资风险。对欲求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外资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便捷的途径。预计外资也会有一个回流的情形。但外资不会在近期就匆忙入市,一是市场短期可能会有大幅上涨的情形发生,市场容量小使得外资没有介入的机会。二是外资(尤其是基金)也要重新对B股市场和上市公司进行评价。因此,就外资基金的投资风格来分析,B股市场中有长期红利分配、市场形象良好的公司可能会得到基金的认同,但也要看该公司的股价合理性。

  由于B股多数是采用私募形式发行。这样就会有大量的股权集中到少数股东手里。这些股份对股价的影响力会比较大。而且在外资法人股可以上市流通的情况下,对B股市场的外资而言也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在股价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出局来实现投资收益。一是等待最终的AB股市场合并,进行长期投资。在短线巨大利差面前,多数国外基金会以兑现投资收益为主,使得该类股票的变现压力比较大。而多年来一直占有控股权的国外股东还是会选择持股投资。这些股票应该不会受到过大的变现压力。但外资法人股东财务状况的变化也是会影响到其变现的立场。

  6。 其它一些市场影响因素

  从B股市场停牌到复牌的过程,可以看作类似一次集中的新股发行。这样原有的投资者会是代表申购中签的群体,而新的投资者只有在二级市场中寻找机会。由于是112家公司同时上市的局面,不同质地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会有不同的变化情形。资金推动和惜售心态等政策效应会导致普涨情形,而从长期走势来讲,只有那些经过充分换手的股票才会保持强势,否则股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基础。流通盘大小、A股和B股间的价差以及公司质地等因素还是对个股价格的长期走势有影响。

  由于A、B股市场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所以B股公司的收益确认可能有别于A股公司,使得每股收益对A、B股的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投资者不能简单用A股收益来作为投资B股的决策依据。

  从2000年B股的走势来看,股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所以B股市场复牌后个股价格的走势会借鉴其历史形态。对于前期出现了高位跳水的B股,可能会由于股份已经分散、主力筹码不足而表现一般。而还处于稳固盘升形态的B股估计会表现出更强劲的上涨行情。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