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者的侧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 16:5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 超 上海报道 如果说天使投资人整体是个低调而特殊的群体,那么“藏富于民”的民营企业家更是出奇地低调。你可以处处看见他们所投的项目,却一直不能真切地看见他们的身影,所以侧
“寻钱记” 2005年5月,袁存鼎和他五个同班同学从复旦大学MBA毕业就想着创业,“当时就是想根据麻省理工校友录的模式来做一个类似的复旦校友系统,学校觉得很好,也很支持。”他们的“第一笔钱”来自上海市政府的创业基金,这个基金大概有几个亿的规模,每年会投给复旦、交大、同济、上大等五所学校。“我们从上海市政府的这个基金里拿到了大概30万。”钱虽然拿到了,但是项目却无法继续进展,原因是“WEB2.0模式最重要的是强调用户的粘着性,但是我们的项目粘性似乎不大,好多人上了几次以后就不来了。” 在看不清前景的情况下,他开始考虑将校友录模式改成商务人士沟通交流的RSS平台,“我们想着他们能够一起共享照片、音乐、BLOG,同时也可以交流。”于是需要重新寻找资金。在2005年底的那2-3个月的时间内,袁存鼎几乎动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寻钱”。 首先他瞄上的是宁波的“宝马俱乐部”,这事实上是一个民间的富人俱乐部,虽然不是天使投资的俱乐部,但是定期会有人推荐项目给他们。“我的一个朋友就是从他们那里找到钱的。”然而袁存鼎的想法并没有引起俱乐部成员的“共鸣”,“他们更喜欢投资现实的工厂,对生产型和贸易型的企业比较有兴趣,你跟他们谈WEB2.0的商业价值,他们很难理解。” 接着袁想到的是找美国的风险投资,“我觉得他们投钱的机会也不大。”再就是找国内的投资公司,“他们一般都要看实际的产品,他们相信技术,觉得那是门槛,也有利于他们把握对市场的判断;而仅仅有想法和团队的项目,他们很少会投。虽然他们也看到国外很多资金投WEB2.0,但是他们不能很好地判断哪些WEB2.0的模式是赚钱的,不能很好地总结其中的规律。” 在一连串“碰壁”之后,袁存鼎开始试图总结规律,“我们的目标具体化了一些,想找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当然这些企业还不是纯粹做制造的。最好老板是当初自己创业的,可能比较有共鸣。” 藏富者 按照这个标准,终于有朋友给他们推荐了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这个人是本科毕业的,在北京,他做房地产的,有资本,也有能力,他也是自己创业的。” 当袁存鼎碰到这位企业家的时候,“我们的创业计划当时又有了调整,不过他能理解,他自己是创业者,市场变策略随着变,其他一些人可能不那么理解创业。” 这位董事长并没有像前几波投资者一样看项目计划书,“其实商业计划书只能看出你的一个逻辑,市场分析和相关技术介绍,这个其实是需要投资者到市场上去做论证的,否则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他的方式是找袁存鼎和他的五个同学聊天,“他给我们提问题,我们给出自己的答案和解释,最后也就谈成了。”袁透露,这位低调的投资人关心的是“关于竞争对手的问题,我们的差异性,还有技术是否可行的问题。他其实看中的是我们的执行力和执着的精神,他觉得我们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一个月谈下来,袁最终拿到了来自这位天使投资者的300万的投资,“他承诺是投入500万,等4月份我们的产品上市,如果反应还不错的话,那200万就进来。”对于这群年轻人的项目,这位“神秘”投资人的态度是,“钱不是问题,目前也没考虑过退出,只要有市场就可以,后面还可以提供后续资金。” 这位天使投资者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而宁波的“宝马俱乐部”也保持了同样的“沉默”,根据知情人介绍,“最初这就是江浙一带有宝马车的人聚会的一个组织。因为他们都有投资的想法,所以定期会有人拿项目来给他们推荐,而他们也会集体组织去考察一些项目。要投资的话,也喜欢几个人一起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