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现货价远高于期货价 铜市担心杀伤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5:24 《财经时报》

  和讯网-《财经时报》特供

  有关专家指出,在考虑国内铜现货紧缺的同时,也要考虑隐性库存。由于目前铜价仍在高位,隐性库存尚未暴露。一旦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施行,隐性库存的抛出将成为可能,这将加剧现货价格下跌的动力,对市场杀伤力非常大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本报记者 李文科

  从9月2日上溯之前的一个月间,上海期交所的铜(资讯 论坛)库存已减少26%,至2.5712万吨,低于上海市场7天的销售量。据当地一位交易商预计,上海市场现在平均每日卖出的铜大概是4000吨;之前,这一数据约为2500吨。

  目前,现货市场铜的价格在每吨2.85万~2.95万元,而9月交割的现货价格的收盘价低于2.8万元。在中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分析师潘海声看来,铜现货比期货价格高1000多元,沪铜市场出现典型的“近高远低”现象。这表明“国内铜现货相当紧张”。

  进入8月后,国内铜供应量一直增加,但仍难以填补需求缺口。专家指出,这只是短期现象,从长期看,国内铜业仍要面对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措施,以遏制铜投资出现“过热”。

  现货紧张

  过去一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

  由于矿产资源匮乏,中国50%~60%的铜需求依赖进口。今年初,基础金属价格暴涨,现货商出于“买涨杀跌”心理,进口了大量铜,一度使国内铜市相对过剩。

  随着上半年宏观紧缩政策出台,铜需求受到抑制;加之市场对政策反应过度,国内铜价下跌的同时,也引发进口大幅锐减。4~7月,中国基本没有进口铜,8月开始恢复进口,但增幅很小。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精炼铜74.1122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1%。而2003年全年进口量增长14.9%,至136万吨。

  中航期货公司潘海声分析,铜现货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消费需求增长仍然强劲。目前,中国精铜年消费量占世界精铜年消费总量的17%,其增长已成为决定国际铜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今年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铜消费的影响有限。据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商菲尔普斯.道奇公司预测,2004年全球铜消费将同比增长6.5%~7%,其中,中国铜需求增长率将达12%,美国超过7%,欧洲增长率为2.5%~3%。由于需求增长强劲,2004年底全球铜缺口将扩大至60万~70万吨。布卢姆斯伯里矿业经济学公司也预测,2004年全球铜供应缺口将会达到99万吨。

  调控形势甚关键

  业内普遍认为,铜现货紧张短期内无法缓解,未来铜价将保持高位。但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发部业务主管秦霈强调,今年铜价是否保持高位,关键因素是年底前中国是否有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如果是,铜需求将受到打压,铜价上扬势头将受抑制。

  他分析,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控经济过热,但给铜市场的负面影响仍属较小。原因在于,受到调控的建筑行业中的铜消费仅占3%,而对铜需求旺盛的电力设备、汽车、家庭电器等行业,只有汽车等对铜的需求有一定缩减,其他行业增长放缓幅度有限。

  今年国内电力短缺非常严重,在占铜需求50%~60%以上的电力行业,大量的电网改造工程对铜需求依然强劲。

  另外,尽管2003年铜需求旺盛导致国外众多铜矿开始增产,但增加铜矿产量,并不等于提高精炼能力,出现供大于求状态仍需时日。秦霈认为,到今年底,国内铜市能达到供求平衡就已是乐观估计了。

  他并警告,考虑国内铜现货紧缺的同时,也要注意隐性库存。“隐性库存”是中间商或生产企业囤积的库存。由于买涨杀跌的市场心理趋势,今年初铜价暴涨时,现货商囤积了大量现货。

  秦霈估计,目前铜隐性库存的数目很大。由于铜价仍在高位,“隐性库存”尚未暴露。一旦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施行,隐性库存的抛出将成为可能,这将加剧现货价格下跌的动力,对市场杀伤力非常大。

  铜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铜现货紧张的状态更加暴露了国内铜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平教授判断说。

  根据中国最大的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公司8月的报告,其上半年净利润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夏季以来许多中小冶金企业因能源短缺减少生产,而像江铜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被允许满负荷生产。

  中国铜行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是“中间大,两头小”,即上游企业因资源困乏不能发展,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环节也没有发展起来,而得以发展的只有居中的冶炼环节。

  此外,铜的进口依赖性过大,出口国的不确定因素,会直接影响国内铜行业的发展。很多国内铜生产企业未建立国际信用,多数情况下,只能同国外企业签订短期合同。这令大多数国内铜企业无法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铜原料涨价的压力最终落到国内铜生产下游企业身上,使他们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国内冶炼水平、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处理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浪费严重,也影响国内铜行业发展。

  马平透露,向中国提供铜矿石原材料较多的国家如智利,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利颇丰。由于中国很多高附加值的铜产品从发达国家进口,因此中国被一些专家定义为“低效益蓝领冶炼加工基地”。

  专家建议,国内企业应加快发展铜产品深加工产业升级,不应再盲目以进口极高价格的原材料和相当紧张的能源为代价,继续扩大冶炼能力,然后再向国际市场出口铜冶炼产品 。

  警惕电力投资大增 诱发铜业过热

  电力行业用铜占整个铜需求的50%以上,如此,铜行业也存在相应的盲目扩张行为,这同样会造成铜产量和产能过剩

  铜现货需求紧张表露出的另一个问题,是铜行业投资极有可能处于“过热”状态。

  马平教授告诉《财经时报》,中国只有进一步进行宏观调控,铜的需求才会有所下降,铜行业相关环节投资“过热”情况才会得到调整。

  目前国际上铜的最高成本价是1400美元/吨,约合1.16万元人民币。而去年以来,国内铜价最高已涨至每吨3万元;前期铜价虽回落到每吨2.5万元,但这一价格仍远高于2002年。国内由此出现铜冶炼企业改扩建高潮。但盲目投资铜冶炼项目,使得“铜市价高企,相关冶炼企业限产”等怪现象涌现。

  支持马平观点的另一个论据,是电力投资大幅增加。有机构预测,未来20年国内电力需求将增长200%,占全球的13%,相当于整个西欧在2020年的发电总量。这意味着中国要用20年时间建立起美国用50年时间增容起来的电网容量。

  但是,随着依靠财政投资实现的粗放性增长释放殆尽,工业用电需求——占全国用电总需求的3/4——将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减少。

  一些专家认为,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将在2005年底实现。由于2003年的供求缺口和盈利刺激,更由于各地政府和电力部门感受到手捧大笔现金却不能如愿买到电的无奈,各地纷纷大量上马未经发改委审批的电力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电力投资呈现出失控局面。

  马平教授指出,电力行业用铜占整个铜需求的50%以上,如此,铜行业也存在相应的盲目扩张行为,这同样会造成铜产量和产能过剩。

  更多、更新、更全的期货资讯尽在新浪期货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时报》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财经时报》授权许可。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