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一德期货:0827小麦一周行情综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18:02 一德期货

  小麦(资讯 论坛)市场一周行情综述

  (8月23日——8月27日)

  一、行情概述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8月23日-27日一周,郑州小麦市场总体呈冲高回落,小幅下跌的走势。近期从现货市场的调查情况看:目前新麦收购继续延续前期低迷走势,新麦收购价格小幅上扬。从本周郑州小麦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各品种主力月合约的市场交易气氛较清淡,持仓量继续小幅减少,从均线系统来看,各主力月的K线系统都处于比较偏空头的排列,预计下周郑州小麦市场可能还是会以小幅震荡下跌为主,但幅度不会很大。

  二、本周重要数据

  *美国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小麦)*

  以下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截至8月19日的一周美国小麦出口销售报告:

  摘要:本周小麦净销售量为614,900吨,较前一周下降了17%,但仍高于四周平均水平2%。出口销售完成了624,600吨,较前一周增加了40%,高于四周平均水平19%。

  --新销售--

  04-05合计 657,200 05-06合计 0

  --净销售--

  04-05合计 614,900 05-06合计 0

  也门 98,000

  埃及 74,500

  墨西哥 70,800

  菲律宾 49,200

  牙买加 45,000

  哥伦比亚 43,300

  日本 39,800

  哥斯达黎加 27,000

  尼日利亚 25,000

  韩国 23,800

  秘鲁 22,000

  意大利 19,300

  危地马拉 -2,000

  中国 -400

  --出口--

  04-05合计 624,600

  埃及 120,500

  日本 80,800

  墨西哥 59,000

  尼日利亚 50,500

  中国 49,600

  菲律宾 44,200

  哥伦比亚 25,100

  三、本周重要信息

  *预期九月底前小麦拍卖量为250-300万吨*

  进入八月份以来,国内小麦拍卖活动较为频繁。继稍早前安徽地区的小麦拍卖之后,黑龙江、新疆、河南河北、内蒙等地将陆续举行拍卖活动,预计九月底前小麦拍卖数量将达250-300万吨。

  短期内如此多的供应量将对市场主体的心理带来一定冲击,从而可能对当前稳中趋升的小麦走势产生抑制。但总体来看,这种影响将比较有限。当前普通新麦后熟期已经结束,而优质小麦亦将于九月中上旬完成后熟。

  相较于陈小麦,新麦质量已得到进一步提高和稳定,但价位较陈麦仍有一定差距,这可能致使陈麦的市场需求将相对缩减。在这种情况下,拍卖对市场主体的心理冲击将被控制在一个理性程度内,而市场价格可能产生的波动亦将在市场主体的相对理性容纳下被削弱至一个有限范围内。

  *农民惜售心理将引导近期小麦价格*

  随着秋季面粉消费旺季的到来,小麦的现货需求将逐渐转旺,而农民的资金需求也将增大,天马期货分析师蔡厦认为,后市小麦价格在麦农的售粮心理的引导下,有可能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

  入秋之后,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的需求渐渐加大,而农民的惜售心理也因为资金需求增大而慢慢减弱,新一轮的小麦购销高峰即将展开。笔者预计小麦后市价格将先扬后抑,但波动幅度不会很大。

  一、国家粮食政策的支持

  7月,国家发改委、粮食局发出通知,为使农民真正做到既增产又增收,各级储备小麦和稻谷均暂停竞价拍卖销售。此举,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以及进一步提高农民秋粮播种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当前的粮价形成较有力的支撑,而政府若要取信于民必须使粮价在后期不出现大幅的下跌。

  二、面粉消费旺季以及各地的补库工作对小麦需求增加

  随着双节的临近,面粉需求随之增长,价格也出现明显回升。由于前期加工企业面粉成品和小麦原料库存均较偏弱,因此近期很可能发生大规模的集中性采购。同时国内小麦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出现减产,已经造成小麦产不足需,仅靠消耗库存维持供需平衡,以致小麦库存逐年大幅降低。目前国内小麦库存已不足3年前的一半,且部分小麦属于陈化粮,不能作为食用,因此轮换补库,增加储备是当务之急。但前期小麦收购进度并不理想,这样后期收购进度势必要加快速度。面粉企业的采购以及国家补库工作对小麦的需求很可能发生“撞车”,加上国内近期公路铁路运输费用的增加,种种利多刺激了后期小麦价格的上涨。

  三、进口小麦大幅增加以及购粮企业资金紧张制约了小麦上涨空间

  2004年中国进口小麦大幅增加,同时国家取消了进口小麦的增值税使得进口小麦成本大大降低,这也就限制了小麦价格上涨空间。

  2004年购粮企业资金较往年紧张。2004年是粮食市场开放的第一年,农发行对粮食企业的资金管理较往年严格,加之不少地方粮企正在改制或改组,多数地区收购资金不能满足,且到位时间迟缓。粮食企业资金紧张以及到位迟缓使得小麦收购也相对迟缓,价格也难以出现高价。另外,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陈粮拍卖,对小麦后市产生利空影响。

  四、农民惜售心理变化引导后期麦价

  2004年农民充分拥有粮食的销售权,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长,并不急于兑现。国内小麦收购量迟迟不能放大,主要是源于农民这种严重的惜售心理。尽管目前现货市场上麦价小幅上涨,但麦农并不认可,部分麦农存在“卖跌不卖涨”的心理,惜售依旧。农民的惜售心理使麦价在近期保持坚挺,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小麦现货价格将小幅攀升,但是一旦出现部分麦农积极售粮,其他麦农势必会跟随,并出现“羊群效应”,届时小麦价格也必定回落。

  综上所述,近期小麦在国家政策、补库及需求旺季的到来、进口小麦到港增加、早稻的丰收等多空因素的交织下,上下空间有限,其价格难以出现剧烈的单边走势。麦农的售粮心理将引导未来麦价的走势,但小麦期货行情的上涨仍需要资金的推动,否则只能呈现温和上涨的行情。

  *亚洲小麦市场一周展望:期价上涨,买家入市*

  道琼斯新加坡8月23日消息:据贸易人士周一称,由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价上涨,再加上本周一些买家入市采购,因此今后一周内提供给亚洲买家的小麦价格预计稳中略有上涨。

  上周,CBOT小麦市场利多消息不断,加拿大草原出现霜冻天气,美国一些春小麦产区气温偏低,作物面临受损失威胁,再加上目前美国小麦出口形势强劲,小麦期价受到有利带动。周五收盘时,CBOT12月小麦合约比8月13日的收盘价涨了11美分。

  日本农业部预计将在周四举行小麦招标会,上次因为过节而取消了这次招标。日本农业部已经定购了8.6万吨小麦和4万吨大麦,船期为10月。贸易商称,日本农业部尚未表示会在本周的招标会上采购多少谷物。

  此外,巴基斯坦国有贸易公司(TCP)周末表示将举行小麦招标会,寻购45万吨小麦。TCP寻购美国白小麦或者二级白小麦、澳大利亚制粉白小麦或者加拿大小麦。此次招标会将于8月30日结束。

  在亚洲地区,今年黑海地区的饲料小麦价格一直具有竞争力,夺去了南美小麦的相当一大部分市场份额。韩国和菲律宾今年已经从黑海地区买入了大量的饲料小麦。马尼拉一位贸易商称,菲律宾已经买入了约20万吨9月船期的黑海饲料小麦。

  此外,由于中国国内小麦依然产不足需,市场预期今年中国还将继续大量进口小麦,这将使小麦价格保持稳定。

  然而,虽然原油价格高企,但市场传闻说海运费率将在今后18个月内回落,这可能会缓解期价飙升所带来的任何影响。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在今年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是2001年底部的6.7倍。更为突出的是,主要用来装运谷物和大豆(资讯 论坛)的巴拿马级货轮运价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2月初期间急剧暴涨了75%。

  不过日本一位贸易商称,本周运价略有下探。周一,在太平洋西北口岸到日本的路线上,巴拿马级货轮运价为每吨52到53美元,相比之下,上周为54到55美元。

  *小麦现货交易趋向活跃*

  近期,河北省物价局对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市的新麦收购市场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新麦收购继续延续前期低迷走势,新麦收购价格小幅上扬。当前,全省平均每500克混等小麦平均收购价格0.75元,与7月初相比上涨0.01元,涨幅1.35%;与去年同期的0.53元相比上涨41.51%。其中,石家庄0.76元、邯郸0.73元、邢台0.76元、衡水0.77元、沧州0.75元。预计新麦价格将保持稳中略升的市场走势。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较去年同期下降巨大。  

  当前小麦收购市场清淡的主要原因:  

  第一,农发行对信贷资金控制偏紧,制约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规模。随着今年的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农发行在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方面明显加强,粮企在小麦收购过程中,直接受到收购资金紧张的压力。部分粮企反映,收购虽已开始,但农发行仍然严格控制发放收购资金贷款。为收购更多小麦,各地粮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集资,但收效甚微,有的向商业银行贷款,但利息偏高。  

  第二,农民惜售,主动卖粮积极性较弱,粮企收购进展缓慢。由于去年下半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及今年第一季度持续走高,农民对新麦上市价格上涨预期增强,并对目前粮价不太满意,惜售心理明显加重。  

  第三,农业税降低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民负担有所减轻,收入增加,因此农民无意在短期内大量卖粮,售粮时间有充分的选择。 

  第四,小麦收购方式在新的市场化条件下有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的农民主动卖粮到粮企上门收粮,由原来的季节性集中收购到目前非季节性分散收购,由此而导致小麦收购规模显著缩减。  

  第五,目前粮企改革正在进行,粮企正面临着粮价波动频繁的市场和经营风险。今年小麦市场不再实行保护价,粮企难以准确判断粮价走势,大量收购小麦可能面临高进低抛风险。而小麦加工企业进入需求消费淡季,市场需求消费显著缩减。因此粮企要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粮企在收购中逐渐显得谨小慎微,收购规模不断缩减,由此农民惜售与粮企观望相互作用,导致小麦收购市场交易平淡。  

  第六,小麦跨地区采购活动明显受到了公路运输费用增加的限制。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治理“超载超限”行动,在客观上影响了小麦跨地区流通。  

  受上述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小麦收购市场整体显得十分清淡,但随着农民售粮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发行收购资金的逐步到位,新麦收购市场会变得活跃起来。

  *世界小麦产量将达历史最高水平*

  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世界小麦状况和前景展望报告称,经过连续六年的下滑后,2004/05年度世界小麦产量预期大幅增长近6000万吨(增幅超过10%),达到6.09亿吨,原因是欧洲和前苏联国家小麦产量恢复,北非小麦再度丰产。

  *未来几个月影响小麦市场走势的各种因素分析*

  2003年10月份以来,国内小麦价格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上涨过程,粮价处于高价位运行,但是也是理性的回归。当前小麦购销价格与去年相比仍然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小麦的收购价比去年同期上涨40%左右,小麦价格处于陈粮价格与新粮价格的过渡期、平衡期。

  近期小麦价格有有明显的上扬态势,预计后市走势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一、支撑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1、从小麦供求情况看。今年夏粮丰收,小麦总产量增加。但小麦总产加上进口,与年消费量相比仍然产不足需,需动用陈库存弥补不足,所以说小麦的供求关系还是偏紧的,小麦后市上涨的空间是存在的。

  2、从品种之间的比价来看。目前优质粳稻1.10元/斤,普通粳稻1.00元/斤。早籼稻主产区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喜获丰收,收购价格高于国家的最低价,开价在0.73-0.74元/斤,与小麦的主产省份的小麦收购价基本持平。如排除粮食品种数量供求失衡的差异,目前稻麦的价格系数,说明稻米的价格会支撑小麦价格的上涨。

  3、从储备粮补库需求看。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均重视了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中央、省、市、县自上而下的4级储备体系。今年夏粮收购中储备补库的量较小,一旦补库展开,后期粮源之争在所难免,将会拉动价格上涨。

  4、从目前运输上来看。由于整顿限载,地区间小麦价格差异拉大,一定程度上支持小麦价格的上扬。

  5、从目前产区小麦入库进度上看。由于农民惜售,小麦产区多数入库进度缓慢,这将支持近期小麦现货价格的上行。

  6、从国家政策看。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粮食涨价一直采取冷静、理智的态度进行调控,而且确定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保护价。应该说宏观调控正在极力衔接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关系,使之正常有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麦价格的上行。

  二、抑制小麦价格上行的主要因素

  1、收购期延长抑制小麦价格上行

  今年小麦主产区受多重因素影响,收购旺季不旺,收购一直未形成高峰。据了解,小麦主产区大量的粮源还在农民手里。后期有可能形成加工者与生产者直接见面的局势,这种格局一旦形成是打压小麦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

  2、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小麦价格上涨

  宏观调控不会抑制生产、损害农民的利益,但粮价是百价之基,国家也不可能听任价格无序上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继续保持粮食市场稳定,搞好市场平衡,抑制粮价过快上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所在。

  3、进口小麦打压国内小麦市场价格上行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进口小麦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全国小麦主要消费地,进口小麦的涌入将挤占国内小麦在该地区的销售市场份额。国家对进口小麦暂免增值税并贴补1年的费用利息,加上国际海洋运费下跌,小麦进口量扩大,目前到港的进口小麦到岸价格逐步走低。由于国产小麦与进口小麦的品质差异,进口小麦的到岸价格可以说是给国内小麦价格制定了上线,进口小麦一直会阻止和打压着国内小麦价格的上行。

  4、秋粮丰收将打压国内小麦价格上行

  从目前国内秋粮长势来看,如果后期没有大的灾害,今年秋粮将迎来一个丰收年景,预计秋粮的丰收将打压国内小麦价格的上行。

  综合上述,国内后期小麦价格上行将成为趋势,但大幅猛涨的可能性很小。

  看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这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