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燃料油期货让油市垄断坚冰出现裂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09:04 中国青年报

  鲁宁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每天进口石油的价格损失都在数百万美元以上,其中仅今年1月份就多增加开支11亿美元。增加的不光是进口环节的美元支出,也波及到所有的用油企业和消费者的支出。仅一个出租车行业,短短几个月成本迅速上升9%。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而在一波波的涨价潮中,连续两年业绩暴涨的国有石油垄断巨头,非但没有发挥出其理应发挥的调控油价“缓冲器”作用(“缓冲器”一说,当年曾是石油必须由国有资本经营的一条理由),反倒继续成为整个“利益链条”中惟一的获暴利者(相关消息详见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正当社会舆论同声指斥垄断和不合理的定价若继续下去,不仅不利于石油行业效率的提高,对终端消费者的利益损害还将不断放大的时候,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货品种。

  围绕燃料油可否在国内进行期货交易,是否允许4大石油垄断巨头之外的市场利益主体参与,在国内各利益相关方之间争执已久。表面上,允许“上期所”进行燃料油期货交易,是基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个具体举措,可若稍作思考,决策部门之所以最终采纳了油市“开放派”的建议,背景不会如此简单。

  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凭借政府予以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中国进口石油及制成品市场有个多年遭人诟病的怪现象叫“买涨不买跌”。自1998年以来,也即曾一度有所“开放”的国内油品市场被重新“关闭”之后,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购买行为常常显得反常。以1998年为例,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国内进口量大幅下降,第二年国际油价大涨,别的国家纷纷压减进口,中国进口量却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1世纪,国际油价波动越来越频繁,中国“买涨不买跌”的怪事儿也越来越频繁。

  其实,垄断巨头特精明,他们明显拿国际原油涨价作“题材”,上演一幕幕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暴利戏”。否则,在高耗低效的经营体制(国有垄断行业概莫能外)下,他们何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只不过,如此所谓的骄人业绩,建立在用户、消费者和国家多重利益受损———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难度被人为加大———社会总福利下降的基础之上。

  期货交易的最大好处是事先固定成本,也即限定风险,通过套期保值功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价格发现,其主导性交易方式为低吸高抛。石油期货交易能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市场自身的价格杠杆来调控油价。

  在政府动用行政手段调控油价的同时,期货交易成为新的调控手段,而依据各国调控油价的经验,后者的有效性更强,成本更低。那么,如此利民利国的调控手段为何长期不被采用?笔者认为,主要因为垄断利益的阻挠。

  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主导型交易品种包括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3个大类。目前,允许上期所上市交易的,还只有燃料油一个大类。不过,按照一般规律,这应该是个信号———垄断的坚冰一旦出现裂纹,消融必可期待!期待在整个国内石油产业链中,出现更多这样的信号。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