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建立粮食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农民增收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15:57 世华财讯 |
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建立粮食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稳定增收;建立销区对产区的粮食补偿机制,确保粮食稳定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据经济参考报9月18日报道,日前在江西省召开的粮食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等有关专家认为,过去10年间,粮食供求关系不稳定,粮食“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粮食价格大起大落,粮食市场呈现出非正常波动,反映出我们的粮食调 控政策有值得吸取的教训:粮食多没人管,产区吃亏;粮食一少,全社会抓、一把手抓,生产抓上去以后粮食价格又回落。2004年以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夏粮和早稻双增产,其中早稻增产80亿斤,夏粮增产了90亿斤,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但目前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回落较明显,一些地方早稻的价格也略有回落。因此我国急需建立粮食稳定增长机制,这首先要调动产区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要研究粮食产区与销区的关系,建立沿海等经济发达的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 专家分析说,在过去粮食多时,粮食主产区非常吃亏。为稳定粮食市场而确立的粮食风险基金是中央给一块,产区地方政府掏一块。但是粮食调出省将粮食调运出去时,实际上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又随着工农业产品巨大的价格差等,全部补给了浙江、广东、上海等发达省份,形成了“穷省”补贴“富省”的怪事。 这种反常的补贴后果严重打击了粮食主产地区的生产积极性。调查发现,由于粮食效益始终与工商业活动的效益存在较大差距,在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当多的干部认为,发达地区工商业发展了,耕地征用少无人生产粮食,却让中部落后地区自己贴钱给发达地区生产粮食。因此部分粮食主产区干部热衷于发展工商业经济,认为粮食自己足够就可以了。 专家介绍说,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粮食主产区的事情,更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不能让经济相对落后的粮食主产区来承担这个责任。目前欧盟有一个农业共同基金,主要是对一些特殊粮食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我国也必须建立产销区粮食利益平衡机制,不要让产粮者积极性受挫。 为此专家建议,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个粮食安全基金,从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省份因工业发展占用稻田中收取补偿金给中央财政,由中央财政建立一个粮食安全基金,而从粮食调出省份每调出1亿斤粮食,中央财政就给予适当补贴。由于粮食价格完全依赖于市场,肯定存在波动,因此可通过中央粮食安全基金进行调控,以保证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能够持续增长。 另外,2004年与今后粮食直补将是维持我国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手段。 有些专家提醒,粮食直补代替不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但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要防止体制回归。专家建议的思路是:取消直补,把直补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合起来,建立对农民收入直接补贴的机制。当市场价低于收购价时,政府直接补贴差额给农民,改变过去农业财政就是粮食财政的局面。 (徐笑冬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