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期货春暖花开 企业参与回避CBOT订价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10:50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秦 利 豆粕上市后,成交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4年出现了大幅增长。在2004年6月的三个交易日中,豆粕日成交量已超过大豆日成交量; 7月17日,是豆粕期货推出四周年的日子。市场人士表示, 经过合约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豆粕期货已成功启动,初步完成了活跃阶段,即将迎来稳步发展阶段。
豆粕期货走向活跃 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人士介绍,四年来,豆粕期货从2000年的114.24万手,占大连市场规模的3%到2004年上半年成交2262万手,占市场规模的26%,市场流动性大大提高;实物交割量也从2000年的4460吨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36220吨,市场承载力明显提升;另外豆粕期货的参与投资者也不断增多,2000年参与豆粕期货交易的投资者不足百人,今年来日参与豆粕期货交易投资者达1万多人;在投资者地区分布结构上,华东占40.76%,华南32.38%,东北13%,华北11%,投资者集中于现货生产消费较大的地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货企业参与较为积极。 制度改进 据悉,交易所在豆粕期货合约、规则制度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四年来,交易所共下发了13个文件,不断完善豆粕期货合约和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如在合约设计上,由于饲料企业对蛋白含量要求逐渐提高,不愿接受蛋白含量43%以下的豆粕,为适应现货市场变化,满足饲料企业的需求,大商所选择了由最初42%蛋白含量豆粕可用于替代交割到取消替代品;在包装物的选择上,为节省成本,现货贸易中更多地使用编织袋,现货企业为参加期货交割而不得不单独采购麻袋,降低了现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为此,大商所将包装物改为编织袋,以与现货贸易习惯接轨,节省包装费用,降低交割成本;同时大商所将交割标准品水份由13%调整为12.5%;合约涨跌停板与保证金分别由4%、10%最终调整到5%、7%;交割方面,由以前的集中一次性交割到实现跨月交割、滚动交割和期转现;在交割仓库的选择上,由于南方油脂企业、饲料企业发展迅速,大连的豆粕集散地优势已逐步被华东、华南地区取代,因此大商所将豆粕交割地南移,以符合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发展的变化;今年大商所推出了厂库交割制度,将油厂作为豆粕交割库,使期货交割与现货贸易方式紧密结合,减少豆粕交割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割成本,解决豆粕新鲜度的难题。 据期货公司人士介绍,目前豆粕期货期现接合良好,交割成本较低,保证了豆粕新鲜度,并解决了市场区域差别问题,为企业参与豆粕期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豆粕有活跃的经验但没成功的经验,因此在豆粕期货市场的启动中,交易所吸取以往教训,严格按市场制度规则管理市场,使各类投资者在市场制度规则下合规交易。 目前豆粕期货已显现出大品种、涉及环节较多、企业参与面广、期现结合良好、交割成本低等几大特点。企业积极参与利用豆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回避CBOT订价风险,已有企业开始利用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进行现货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