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行业资讯 > 正文
 
专家:中国粮食市场发展与供求新平衡的实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 17:56 郑州商品交易所
2003年10月中旬全国粮油市场价格出现全面上涨,引发了人们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关注。在上一次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关于中国粮食问题讨论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又开始被人们再次提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从 当前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未来中国粮食供给安全、粮食进口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粮食价格可能的上涨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粮食流通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上一次中国粮食问题大讨论的布郎先生也参加了讨论,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1994年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更加明显,未来两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他认为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5年中直线下降,减少了7000万吨,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超过了加拿大全年的粮食产量。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吗﹖中国的粮食供给格局真的要发生大的变化﹖中国真的要在大豆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之后,也将大量进口小麦、玉米和稻谷﹖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对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担心上,尤其是对现在和未来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的担心。担心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惊慌。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   一、尽管去年粮食产量降至8600亿斤的水平,但当前国内的粮食供给能力还很强;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并不表明市场已经“供不应求”。   1.从数量上分析,当前中国的粮食供给依然大于需求。   尽管国内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几年下降,大部分省份的粮食库存数量较前些年大为缓解,但是在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库存压力仍然存在,或者说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可靠,质量良好,调度能力很强。各地又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增强了对本地区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2.由于国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市场参与者正处于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价格波动幅度加大。   1996年以来,粮食市场供过于求,使加工企业可以等客上门,先收货后给钱,现在不行了,要先给钱,才能拿到货,还要上门求购。粮食购销企业从上门推销到顾客盈门,粮食库存从“包袱”变为“财富”,在心理上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市场变化的适应期内,众多参与者的心理是不稳定的,各方面对于市场的分析也只能是初步的。目前有些人对于库存减少导致的价格上升现象,认识得并不十分清楚。在他们看来,价格上涨就是市场已经供不应求了。他们将价格上涨与供不应求理解为同一概念,认为只有供不应求才会引起价格上涨。   3.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有着其深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得出市场已经供不应求的结论。   2003年10月全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情况的出现,有着两大背景:   一是多年来在供给的压力下,由于巨大的库存压力和财政负担,保护价的保护作用不断下降,粮食市场价格过于低迷。粮食价格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农民种植收益过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长期低迷的粮食价格,积蓄了要求价格上涨的动力。   二是国际粮食市场已经处于价格的上升期。除去中国因素,世界小麦库存由1999年的19494万吨降至8498万吨,玉米库存由1999年的6425万吨降至4750万吨,大米库存由1999年的4840万吨降至3775万吨。世界三大谷物的库存与消费比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小麦由10年中的最高值26.1%降至17.3%,玉米由14.5%降至9.3%,大米由43.8%降至13.3%。随着中国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粮价对国内市场粮价产生明显拉动作用。   4.由于国内粮食流通市场程度的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粮食库存水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社会的总体供给能力。   以玉米为例,在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购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玉米的数量大大减少,玉米的多渠道已经形成气候。以个体商贩为主体的玉米收购市场和与汽车运输为主要方式的物流系统,形成了具有较高效率的玉米流通体系。个体商贩常年收购,随购随销,满足了农民出售玉米的需要,也保障了玉米使用单位的原料供应。在市场流通格局发生变化之后,仍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玉米库存水平,来分析判断市场的供给能力,肯定会出现大的偏差。   再以大米为例,在北京、天津等许多市场,大米的流通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从产区稻谷的收购,大米加工,到大米的运销,基本上是由多渠道的经济组织完成的,原有的国有粮食流通和加工部门已经基本退出了经营。如果仍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大米库存数量,来判断市场供求情况,应该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在国内粮食价格水平回升之后,粮食生产重新受到重视,中国国内粮食供给能力将得到恢复。   l.这些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的预期目标。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粮食生产出现了过快增长的情况,农业生产部门提前完成了粮食增产的计划。随后,出现了长达数年的粮食供过于求。为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并减轻粮食库存压力,国家提出了进行战备性生产结构调整的农业方针。随着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几年下降,供给压力缓解。   由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利,也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2003年粮食产量下降过多,总产量只有8613亿斤,下降幅度达到了5.8%,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计。在新增产量减少的情况下,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步伐,一些放开地区,加大了粮食销售力度,粮食收购数量大幅度减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粮食库存数量出现了快速下降。   2.尽快恢复和增加粮食产量,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针对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积极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这些措施包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限制并降低化肥价格和成本,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等等。减免农业税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举动,可以说这是1978年农村联产承包制度推行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在粮食价格全面回升的同时,充分利用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已经改变了过去几年来粮食生产收益过低的问题。抛荒弃耕应该不会成为农民的选择。预计在新一轮的粮食生产周期中,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会得到恢复并会增加,虽然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3.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在未来一段时期,在谷物进口方面,中国还不会更多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粮食消费量不断增长。可以肯定,未来中国的粮食消费量,还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这将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人多地少,水资源困乏,是中国必须长期面临的问题,中国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将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但是分析目前中国的谷物市场供给情况,并没有严重到立即要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的地步。   关于玉米。2003年中国玉米出口量达到了1639万吨,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在国内市场供给数量减少和需求增长之后,原来供应出口的玉米,可以用于国内市场的供应。1600万吨是一个很大的数量,使宏观调控的余地很大。根据总量供求平衡分析,目前国内的玉米消费水平还没有超过1.2亿吨的水平。近年来的国内玉米生产,更多地表现出波动性变化,只要玉米产量稍有增加,国内就可以实现基本的平衡。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2003年四季度提交的《中国玉米供求长期趋势报告》表明,随着国内玉米消费数量的不断增长,未来玉米出口数量会下降,玉米进口数量会增加,但在预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进口玉米的情况。   关于小麦。2002年和2003年中国历史性地成为了小麦净出口国。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小麦净出口量达到了181.3万吨。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一是国际市场存在需求,二是国内有出口的积极性。小麦主产区在积极扩大国内销售的同时,努力实现小麦的出口,以减轻小麦库存压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库存压力在主要的小麦主产区仍然存在。2003年10月以来,小麦价格已经出现了三次波动,但每次波动都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调过程。在国家没有对小麦价格变化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小麦价格在上涨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市场供给的阻力。最近一次波动,在稻米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拉动下,全国小麦价格在3月份出现大幅度上扬,山东地区出现了全国的最高价格,部分地区小麦价格达到了0.87元/500克。在共同的看涨心理作用下,面粉经营商加大了采购数量,面粉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小麦购进价格被不断拉高,但由于最终的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当面粉经营商存货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货数量减少,面粉加工企业不得不采取限产措施,对小麦的需求下降,这就导致了从3月底开始,特别是进入4月份之后,全国小麦市场价格出现回落行情。在小麦供给数量仍然很多的情况下,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小麦价格的上扬会遇到很大的来自市场的阻力。   根据全国小麦供求平衡分析,2003年全国小麦产量预计为8700万吨,而国内小麦消费量为10500万吨左右,当年供需之间存在着1800万~2000万吨的缺口,需要动用库存和进口来弥补。考虑到2003年冬小麦秋种面积下降,目前预计2004年夏收小麦增产难度很大;在价格的刺激下,春小麦播种面积继续减少的趋势将改变,但由于春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的比重已经降至不到6%,春小麦产量即使有较大的增加,全年小麦产量仍然难有大的变化。因此预计2004/2005年度国内当年小麦新增供给与需求之间将继续存在较大缺口,仍然需要动用库存和进口来弥补。   小麦供求缺口存在,但通过动用小麦库存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在国内三大谷物品种中,小麦的库存与消费比是最高的。根据对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的深入观察,农户存小麦数量不少,农户集中售粮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还很大。在小麦主产区存在着大量的面粉加工企业,很多企业常年生产所需的小麦直接来自于农民。我国的面粉加工企业主体,现在已经不再是国有粮食企业,它们的库存也不再反映在国家的统计库存之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的小麦库存数据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小麦库存的情况。   通过适量进口小麦,有利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国内小麦市场平衡。但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在国内小麦价格仍然低于进口小麦价格的情况下,进口小麦还不能直接进入国内消费市场。只要由国内供求关系决定的国内小麦价格相对进口小麦具有竞争力,大规模进口的情况就不会是市场做出的反映。今年以来,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进口企业对外签订了大量的进口小麦合同,但这确实不表明,目前国内小麦市场已经需要进口小麦来参与平衡。当前基本没有受国家干预的小麦价格水平和走势,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情况。   在三大谷物品种中,小麦的生产受价格上涨的刺激最小,2003年10月中旬出现的全国范围粮油价格上涨之前,几乎所有的冬小麦已经种植完毕。目前国家采取的力度很大的促进粮食生产措施,以及实行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应该对2004年的冬小麦种植产生很大的作用。这两年在黄淮海冬麦区占用基本农田种植树木的情况十分严重,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很大。现在国务院已经发出了《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已经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的基本农田,要尽快采取恢复耕种措施,种植速生丰产林的要限期恢复耕种。预计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2005/2006年度全国小麦产量将有一个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研究,由于国内口粮消费水平的下降,国内小麦消费总量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表现出平稳减少的趋势。预计未来这种趋势将继续存在并有扩大的可能。预计在国内小麦库存减少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国内小麦产量将得到明显的恢复,当年小麦供求缺口将缩小,今后几年里,国内市场对国际小麦市场的依存程度,肯定不会扩大到需要每年进口上千万吨小麦的水平。   关于稻谷。全国稻米价格在2003年10月出现上涨之后,保持了3个月的平稳态势。春节过后,价格再一次大幅度上涨,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2月份的稻米价格上涨起源于江浙地区。2003年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稻米在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产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江苏粳稻的减少,导致了该区域的粳米需求转向东北地区。去年和今年以来,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南方客商云集东北稻米产区,大量采购东北稻米,在东北新产稻米供应数量快速减少之后,稻谷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由于铁路运输全面紧张,江浙地区运回所需的东北稻米,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市场正常流通的稻米,受运输紧张和成本提高影响,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江浙地区粳米市场形势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国米价的上涨。长期以来,市场都在担心广东地区的稻米供应出现问题,而这一次问题出现在江浙地区;担心籼米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全国粮食价格,而这一次是粳米市场价格首先上涨,带动了籼米价格和小麦价格上涨。在东北稻米产区加大稻谷出库数量之后,目前全国稻米价格已经平稳回落。   从可利用国际市场的程度分析,中国的稻米供应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全世界稻米的贸易量只有250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是籼米。如果中国的粳米供应不能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想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量进口籼米的可能性也很小。   中国只能自己解决稻米的供应问题。针对稻米生产下降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努力促进稻米产量的恢复和增长。根据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这些年来抛荒弃耕的现象在稻谷产区较小麦和玉米产区严重得多。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认真解决抛荒问题,预计稻谷生产面积将增加。在市场稻米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双季稻种植面积也将扩大,预计全国稻米产量在2004年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稻米增产的科研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未来稻米的增产潜力很大。农业部在1996年启动的超级稻育种计划,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600斤的第二阶段目标,2004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后,水稻每亩至少增产300斤以上。如果每年能推广2亿亩,全国每年将增产600亿斤稻谷。中国稻米市场的长期安全有着强大的科技保证。   三、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   ——中国粮食市场在连续七年多的供过于求之后,供给压力开始减轻,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低迷的粮食价格出现回升,这是市场的必然反映;   ——随着供过于求情况的改变,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回升,粮食生产受到了高度重视,未来供给将明显增长,在目前粮食库存数量仍然很多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将会在合理范围之内;   ——粮食生产和流通正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国内粮食产量将由连续下降转向回升并增长,实现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新平衡的过程已经开始;   ——在中国粮食市场不断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会进口越来越多的国内市场需要的大豆等粮油品种,但中国的谷物自给率会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中国市场会给国际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不会给世界市场造成灾难。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