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内容





香港楼价跌势不止,业界呼吁政府干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28日 15:30 和讯 homeway

  近月来香港楼宇成交量显著减少,成交价不断下跌,部分地区的楼宇售价已跌近九八年十月的最低位。

  市场担忧如楼价“泰坦尼克号”般持续下沉,将令本已疲弱的内部消费雪上加霜,最终拖慢经济复苏,不少业界人士呼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楼市。

  据中新社报道,大量的公营及私营楼宇供应,是导致住宅价格偏软的主因。据中原地产预计,除发展商手头现有一万多个货尾单位待售外,今年约有四万三千个新私人楼宇推向市场。再加上香港房屋署计划未来四年建造三至四万个“自置居所计划”单位,每年约九千个,合计今年出售物业的总数达六万五千个,几乎较过去二十年平均每年供应量多出一倍。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刚刚走出低谷,失业率仍居高不下,预计未来市民家庭收入不会上升,自然难以消化过量的楼宇供应。调查数据显示,香港的消费物价指数已连续第十八个月下跌,四月份的综合物价指数更较前一年下调百分之四点四。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近一年来美国联储局连续六次加息,香港被迫跟随,更对市场气氛构成沉重打击。

  业界警告,继九八年大跌后,香港楼市再一次濒临危境。虽然在联系汇率机制下,港府失去以息口调节市场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除仿效九八年的“停止卖地”措施外,至少有以下政策可供考虑:

  一,放宽对楼宇按揭上限的要求。多少年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港府一直严格规定银行按揭贷款不能超过楼宇售价百分之七十,按揭业务不能超过银行整体业务比重的百分之四十。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银行业屹立不倒,证明这项政策英明正确。不过,现在情况变了,楼市泡沫已基本崩破,再下跌的幅度有限,故业界要求政府考虑放宽百分之七十的按揭上限,比如下调至百分之八十,这样银行可多做生意,又可刺激楼市。

  二,暂停居屋建造,将用于居屋的土地拨为建设公屋。对于已动工或者待售的居屋,业界建议政府将小面积单位并入公屋单位出租。

  三,停止出售公屋。政府的责任是照顾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却无义务让所有市民都拥有物业。事实上,购买物业属投资行为,政府以超低价出售公屋,令市面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物业价格,既对私人楼宇造成极大打击,也是对勤奋工作、辛苦供楼人士的不公平。

  四,要求发展商一次性付款买地的规定过于僵化,政府可考虑允许发展商分期付款,增加弹性。此外,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应暂缓出售土地,将招标土地放回土地申请表中。毕竟土地是政府最宝贵的资源,贱卖土地是政府的损失,且会进一步拖低楼市价格。

  五,放宽楼花预售条件,如允许置业人士以“支票”代替银行“本票”,以及取消抽签制度。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市民买楼、看楼多在节假日,此时银行已关门歇业,要求银行“本票”给市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现在楼宇供应增多,常常是待售单位多过置业人士,根本无须抽签、排队。

  六,目前市区有不少空置单位,政府亦可考虑收购一些小单位,用于出租给轮候公屋的人士,以减少轮候时间。

  业界指出,政府的选择很多,但不必一下子出尽“法宝”,最好的方法是学习美联储格林斯潘的心理战,以“出口术”收调节市场之效。如果政府有临急应变的一揽子措施,又有稳定楼市的决心,如此才能恢复市民投资与消费意欲,消除息口上升对楼市的负面影响。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