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世界500强与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7日 13:38 中国经济时报

  ——《世界500强与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从市场竞争中进入500强

  张维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50年代,我们要追英赶美,用的计划办法证明是失败了,这一次如果继续用计 划的办法,我们还会失败。今天我能预测,如果中国有50家企业进入500强,那《财富》杂志的标准一定会有修改,他一 定不会让他进去,因为道理很简单,500强代表着这样一些企业和企业家他在某一方面为人类整体福利,为某一种新产品的 出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有50家企业进入500强,这就会使《财富》的质量、声誉大打折扣。所以我敢保证,他一定修改标准,不会 让你进入。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如果你是国有企业,你就不能进入500强。要进入500强最重要的是从市场的竞争当中进入 ,这才表现出我们是一种真正的效率改进。

  在这方面我要特别强调一点,政府经常做一些揠苗助长的工作,这是有损于市场秩序的建立的。我们为了进入500 强,政府对某一类企业,给他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我们中国已习以为常,但是在西方来说绝对是违反市场竞争的原则 。

  作为政府来说,首先要保持中立,应该是所有企业共同竞争,给联想优惠政策显然就是对方正的歧视,给首钢提供优 惠就是对宝钢的歧视,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政府在这方面,给某类企业的优惠就是对其他企业的歧视,就是对 市场规则的破坏。

  我们和500强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实际上我们这20年改革一直在想搞法人治理结构,但法人治理结构在我理解是 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没有自然人背后的治理结构,所有的是法人治理结构,就像在马背上划白道道,画出一个斑马。这是画 不出来的。所有制问题,不是靠明确出资主体,因为这个出资主体你明确它是出资主体,但是这个机构本身是一个虚幻,这个 东西我们20年来一直想这样搞,从我们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本意上就是一个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我们当时没有这么叫, 到90年代我们开始使用法人治理结构这个概念,但名称上的改变并不能改变问题的实质。

  世界500强的企业,他必然有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人,现在的产权制度下,能不能出现一个卓越的领导人,我觉着 非常的困难。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位置是稳定的,我们哪一个企业领导人的形象是和企业长期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是不可能的。只要在这种产权制度下,越是大的企业,国家控制的越紧,官员越要由高层的部门任命。原来由组织部任 命,现在由人事部任命,这不能解决问题的本质,如果一个大企业领导人的任命机制仍然是一个政府任命的机制,这个企业永 远不可能是一个有效率的企业。

  建立健全经营和约束机制

  程秀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 嘉陵摩托销售额增加值里面交税的部分大概占50%以上。我们 国家还有好多小的摩托拼装企业不必交消费税,因为现在消费税只针对规模大的企业。小的企业和大的企业每台摩托车差价在 2000元以上。

  这种情况下,真正规模的大企业反而出不了效益。这就涉及到怎么有利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也包括了 中国的企业怎么和外国的企业公平竞争。中国其他领域内类似的情况也很多。

  另一个方面,中国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理顺利益关系,这包括对经营者的激励和劳动者利益的合理安排。积极的发展 和创新要依靠人的内在动力,否则很难取得真正的实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待遇问题如何解决。如清华北大的教授每年的奖金都超过了一般的企业家。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才 留不住,对人才没有吸引力。总的来看,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管理层和开发人员都是很重要的。

  体制上的差距是根本差距

  李毅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级法 人、分散决策、各自为政的问题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资源、资金、资产得不到充 分优化。产品、产业、资本、人员结构调整的难度和阻力较大。体制与机制上的差距是我们最根本的差距。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入世在即,“兵临城下”,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不是国内同行,而是国外大公司 。想求得下世纪的更大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推进石化集团的战略性改组。尽快重组改制,适应 市场经济要求,并择机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这是搞好国有企业,深化石油石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石 化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最好机遇。

  没制度企业就是一个空壳的蛋

  张跃(远大空调集团执行总裁) 我们经常跟人家骄傲地说,我们是湖南省最好的企业。的确,我们是连续5年没有 贷过一分钱款,连续5年始终是五六个亿的储备,而且连续5年纳税超过一个亿。

  我发现在中国谈论企业的拓展能力,谈论企业的发展非常多,而很少有人真正去研究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真正的竞争 力是企业内部的制度,制度是企业的螺丝钉,没有螺丝钉,有动力也是空转的,所以螺丝钉要一环扣一环,我们之所以有今天 这一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始终很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我们在发展的最初几年就开始抓这个制度,后来我们发现 整个制造企业都在谈论ISO9000认证,我们就很快参与了这个认证,而且在几个月里就取得了这个认证。

  制度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制度,企业就是一个空壳的蛋,是没有心的。如果大家一味地去关注企业的拓展能力, 那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企业拓展的非常快,但制度不是很牢固,不是非常深入人心,结果一旦出问题,对社会的危害更 大。

  我们有一个制度统筹委,有3个人常年干这一件事,但我们所有的制度都来自员工之手,由他们编写、他们修订,每 天提出对制度的修订意见,再由统筹委从格式到内容协调以后再批准下来,发布出去。

  在执行方面我们也有很多非常好的措施,50万字的制度基本上都融到了几百个表格当中。我们统计是400多个表 格,当你操作的时候,你拿着这张表格就可以用,非常详细易懂,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也可以清楚地使用。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制度是很容易操作的,当然还要有现代化的手段,一个企业的长期行为是非常关键的,表现最 突出的就是企业制度。制度好,员工就有长期行为,就有长期的观念。甚至可以去规定老板的待遇,如果仅是惯例的东西,那 么企业的长期行为就不能存在。

  让财富与人才挂钩

  吕松涛(上海绿谷集团总经理) 我只谈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才问题。第一次创业我为什么会失败,我感觉也就是 一个人才问题。我在创建绿谷的时候,有人问我,这次你有什么打算,我说我要造就10个亿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1 000个百万富翁。对于“下海”的人来讲,其人生价值的惟一尺度就是一个财富。只有将此实实在在的挂钩的话,你才能获 得一批真正的人才,只有拥有一批重量级人才,你才能成为世界级。

  我不管企业的战略问题,不参与企业日常管理,甚至销售,我基本不管,我平时就是到各地方去交流,谈到一定程度, 再大的代价我都花,经过这三年,我手底下千万富翁有两位数,百万富翁也差不多了。他们不是在给我做事,而是在给他们自 己做事。

  给个良好环境我们也能干

  刘晓光(首创集团副董事长) 国企不是不能发展,也能很快发展。我们只用了4年时间,利润增长了8倍,速度非 常快。

  我认为应当创造一个新国企概念,新国企概念需达到新国企的素质。我们也想进入500强,但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 。为什么呢?我认为是没枪没软件。尤其是进入WTO以后其实很可怕,别人的真枪来了,我们有老枪,和他们对付一阵子还 可以。而别人带着他们的软件、动力机制,还有他们的投资以及整个的创新制度,我们打不过他。也许用老枪还能一拼,但没 软件就不行了。投资性产业还好点,若是工业性产业则很麻烦。我想讲进入500强确实是很难的。

  现在的体制没有办法让我们发展。我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1997年我们崛起的时候,我们也是很有决心的。香 港股市那个样子,我们带了10亿过去,赚了30亿回来了,可去不了。另一个是网络,当时我们准备在美国上市,我们跟雅 虎是同步的。他做导航系统我们也做导航系统,但我们不可能跟美国人去谈风险投资、在美国上市。一系列条件限制住了,战 机丧失了。

  我想我们的国企是否进入世界500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否有国际竞争力。我真心希望我们有成千上百的年利税在 上百亿的大国企出来。真正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种良好的机制,一种真正的动力,一种适合国际竞争的体制和机制。

  还有一个人力资本作股的问题。这也是西方几百年市场经济下积累的经验。如果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也能干 好。

  骑手失去了上马石

  叶志翔(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1998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公司仅占6个席位,它们分 别是:中石化公司(第73位)、中国工商银行(160位)、中国银行(第171位)、中化进出(第304位)、中粮公 司(第362位)、中国石油公司(第485位)。而这6家企业主要是银行和流通企业,占我国企业较大比重的工业企业与 评比的标准相比,差距还相当遥远。

  国企与世界强企深层次的差距之一是技术上的差距。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由于受到资产、能源、原料和环境等因素 的制约,我国汽车、半导体等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年乃至数十年。高新技术发展的差异拉开了国外企业与中国企业技术整体发展 的差距,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国外竞争对手在运用最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庞大的信息资源时,我们的许多员工还在手工操作。

  二是管理上的差距。表现在国外强企无一例外的注重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注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重视 技术及创新能力、对企业的领导和控制能力的培养。

  造成国企与国外强企差距的根源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给国有企业有效治理带来不便。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的有效 治理结构的建立,特别是由行政机关行使所有者权能的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大股东干预日常决策的情况。目前在我国已改为公 司制的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普遍。

  国有股所有者虚位。当前,国有资产“所有者虚位”现象普遍存在,国有所有权中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高层经 理人员任命权等各项权能被政府不同部门分割,架空了所有权,造成国有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老板’,建设现代企业 还只是个形式”(吴敬琏语)。

  国企产权的上述弊端,使国企发展失了依托,好比是一个欲上马的骑手失去了上马石,企业难以有效地推进自身的技 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不可能实现快速发展。因此,实行国企产权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完善国企发展的基础,推动技术、管理创 新,才能实现国企良性发展。

  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

  蔡来兴(上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综合国力的排序和大企业拥有量是一致的,这些大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研究500强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

  经营方式的探索,我们公司是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1981年建立,当时资本金是200万元,总资产2亿元, 基本搞的是生产经营、产品经营,而500强都是生产经营、资本经营、跨国经营多种形式交替使用,当时就是要把我们的生 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起来,1996年企业包装起来上市,以红筹股的形式上市,公开发售,境外其他地方还有一家上市公 司。去年12月份,我们把上市公司中的医药部分在科技板块上市,创造了金融风暴以后认购新记录,通过这些运作,效果确 实不错。

  发展的关键在政府

  崔河(广东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我认为,中国大型企业的发展关键在政府。 因为中国大型企业的发展主要 在国有,民营只是极少数,企业的主观是必要的,但也是很有限度,企业的出生权由政府说了算。企业的发展也是在政府,企 业要不要发展,怎么样发展,发展什么样的规模在于政府。债转股拿指标在政府,技改上项目也要跑政府,企业重组也是一样 。

  所以我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说,既然中国大型企业的发展关键在政府,大家要造成一种舆论氛围,使政府感到一定要这 样搞,政府一定要加强对大型企业的重组,大型企业的特点的研究,加大对大型企业这方面的领导,大型企业并不是没法搞好 。

  以人之长 补己之短

  刘炳银(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如何打开国际市场,我们认为要靠人才以及新品开发。作为新品开发,我们 每年投资为13亿元,去年一年推出49个新品,在同行业引起极大关注。在人才方面,我们也注意吸收,给出高待遇,要 想靠资金打入国际市场对于新飞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采取的办法如何与世界500强大公司进行合作。去年12月16日, 美国通用与新飞签定了强强联合的协定,利用外方渠道在中低档冰箱方面尽快打上去,通过在美国的学习考察后,确定与美国 通用的合作,利用它的销售渠道。

  参加WTO给中国既带来压力,也带来动力,我们可以学它的技术,利用它的渠道。我们从内部管理上,从科技人员 待遇上都做了不少工作。所以在全国冰箱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新飞仍能获得一个高速发展。作为中国的企业干一项工作就应该 把它干好。

  一个法律一个制度

  企业需要宽松环境

  王山(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应给予国有企业以国民待遇。因为我们面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从他们的眼光看, 政府非常倾斜于国有企业。从国有企业来说,觉得还不如他们,因为外资企业有许多优惠政策,民营企业政府处于不管状态, 而“不管”正是最大自由,我们却方方面面都受管。

  2000年—2010年我们主要是自主知识产权要大规模向前发展,这就遇到一个问题,我们除了大中型企业要建 立开发中心,一些小企业要转制成科技型企业。另外从大企业中也要分离出一些科技型企业,这就需要鼓励一批卓有成效的经 营者和有功科技人员。但却受到工资总额控制,我们要想给他分配,但工资总额控制得很厉害,合资企业没有这一条,民营企 业也没有这一条,相比较我们的条件不如他们,要想竞争是很困难的。所以请给国有企业以国民待遇。

  应该是所有企业,不论大中小,中外民,按照外资优惠政策,吸引内外资,一视同仁,一个法律,一个制度,这样大 家处于同一个竞争线上才能比高低。

  怎样给予独立法人以更多的独立性,打破条块分割的利益经济。比如说我们想跨地区进行兼并、重组,将会遇到很多 困难,因为我们是上海地方装备工业,我们跟外地进行联营或者重组,涉及到当地政府的产值计算可能跑到上海来了,国家考 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减少了,它就要出面干预。还可能涉及到国家主管局、总公司,要它分离出来,也会干预,就是企业领 导愿意,但是企业婆婆不同意。

  国有企业是“四代同堂”,“爹上有爹”,名义上是一家实际上在家里却难有独立性。在国外参加美国州长的会议, 他们涉及公益的会议倒是很开放,自由进去听政,我们的人问你们州的国民总产值是多少?州长说不知道。问你们的工业总产 值是多少? 州长也说不知道。他说你们是不是对这些数据很感兴趣,如果很感兴趣,我可以帮你们去图书馆查找一下。

  由此可见政府根本不管企业,他们只管规划、环保、公益、税收,政府不干预企业,企业是一个独立法人,而我们确 实不独立。这两个方面怎么宽松?政府创造出的宏观条件、法制宽松了,就会有一大批被释放出巨大能量的企业去冲击世界5 00强。作为企业,那并不是什么难事。

  管理 品牌 人才

  宋志平(北新建材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随着企业集团越来越多,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过去在外地建过企 业,最后全军覆没了。因为企业分散不好管理,我们就不敢出去,而从全世界的企业集团来看,都得出去。但是出去后如何解 决好管理问题,我觉得有这样几点比较重要:1.建立适用于集团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2.像我们这种竞争行业要突出市场 ,突出统一的品牌。现在的企业表面上是缺资金,实际上是缺订单。所以对于集团建设来讲,增强市场能力是至关重要的。3 .人力上的投资。我们下边的上市公司经理年薪就是10万元,搞得好再有奖励,我下边收购的公司(也是国有企业)的一把 手也是如此。我觉得这样才有凝聚力。利益很关键,经营者管理着上亿的资产,却得不到10万元年薪的话,那么大和小的关 系就本末倒置了。这也是密切我们集团和子公司的一个重要环节。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