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投资组合 |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与判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14日 14:03 国研网

   一、“十五”期间,经济 增长7.5%左右

  在我们的预测模型中,假定“九五”末为7%,按照假想的低速路径,居民收入和投资需求分别年均递增4%和 10.7%,登记失业率期末较期初提高1.53个百分点,得出有保证的增长率为接近6.5%,实际增长率为7%。在“ 九五”末为7%的同样假定下,按照假想的高速路径,居民收入由期初的4.94%提高到期末的5.12%,五年平均5% 左右,投资需求年均递增14.6%,登记失业率期末比期初仅仅提高0.83个百分点,得出的有保证的增长率高于6.5 %,实际增长率达到8%。在高速路径中,要求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9%和8.5%,工业增加值 增长率为8.9%,人均消费增长6.2%,其中,居民消费增长7.2%,政府消费增长7.7%。如果将模型中难以反映 的因素考虑进来,按照这两个假想的路径得出的结论可以作适当调整。

  这些因素包括:一是“九五”末的速度有可能高于7%;二是1993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已经持续七年 之久,为过去50年中经济下调时间最长,从周期规律看,应会在“十五”期间回升;三是近两年财政,货币政策放松的滞后 效应,以及样本期内进一步的政策放松将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从而推动增长;四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增长在经过连续 几年调整后,普遍预计在21世纪初会有加速。这就是说,上述两个增长途径都有可能被推高。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 性因素是存在的,为了稳妥起见,计划应适当留有余地。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7%和8%之间取一个中值,即得出数据调整 后的结论是:“十五”期间年均实际经济增长7.5%左右。

  二、未来15年,可以实现7%或略高一点的“较快增长”

  如果前五年经济增长7.5%左右,后10年争取实现7%。那么,2001一2015年就可以实现7%或略 高一点的中速增长,基本取高速增长(9%一10%)和低速增长(5%一6%)的中位值,这仍然是一个“较快增长”。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不宜低于6%这样一个心理防线,低于6%,会带来更大的失业风险。因 为“十五”和2006一2015年期间的劳动力分别以1.2%和0.8%的速度增长,要实现相对充分就业,必须要求国 民经济有7%左右的“较快增长”来保证。

  按照邓小平同志“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构想,未来50年的中国经济,仍应保持“较快增 长”的速度。如果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定义为人均GDP12000美元左右,人均GDP要比现在的800美元左右增 长大约14倍,而改革时期20年人均GDP只增长了约两倍,即使考虑到2030年人口增长出现明显下降从而使人均GD P增长加快,也不会根本改变2000年前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按不变汇率算,2020年要达到人均GDP4000美元 ,需要年均递增7.5%左右,要达到5000美元,则需8%以上的速度,如果取这两个方案的均值,到2015年,人均 GDP大约在2600一3100美元的区间内,这是一个较稳妥的增长方案。

  三、2006-2015年期间,经济增长争取实现7%

  根据上述模型框架,观察2006一2015年的增长趋势,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按照假想的低速路径,这期间 的经济增长年均为6%;按照假想的高速路径,年均增速为7%。但是,如果按照前述“十五”增长8%的模型框架对后10 年进行趋势观察,得到的结论是:GDP总量年递增7.4%,人均GDP年递增6.5%。这个结论要求三次产业增加值分 别增长3.1%、8%和7.7%,工业增加值增长8.5%,人均消费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增长8.1%, 进、出口分别增长8%和6.5%。如果起点调低,经济增长速度会略低于7.4%,但是,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以及经济 发展的中、长波趋势看,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后,有可能开始第二个增长加速期。无论是从供求因素看,还是从政府宏观经 济政策将逐步突出相对充分就业目标,提高知识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6一2015年争取实现7% 的速度应是可以考虑的。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十五”—2015年经济增长趋势与政策课题组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