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欢迎使用新浪搜索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方生:中国利用外资需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8月19日 09:34 华声报

  

  独具魅力的投资环境

  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但这绝不意味着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不 重要。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方针,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继续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的同 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当前,中国利用外资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由于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跨国集团直接 投资总量增长速度将趋缓,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可能继续减少。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些亚洲国家经济衰退,对外投资 能力下降;并且为了恢复经济,纷纷采取更加优惠的吸收外资政策,加剧了国际引资竞争。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据了解,目前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总量已达七点二万亿美元,正在 寻找新的投资热点。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现产业升级,正在推行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向外投资、寻求出路的整体 战略,这为中国大规模吸引外资提供了机遇。再说,欧美等主要资本输出国对华投资仅占其年度资本输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 之二,这说明对华投资潜力还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着独具魅力的投资环境。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考验的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良好 ,这在当今世界经济动荡时期实属少见,这是中国投资环境诸要素中的首要一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为世界各 国和地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无疑具有决定意义。随着中国国有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无论在技术改造、资产重组还是结构调整方面,都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 科技潜力很大,人民币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充足,法律体系日臻完善,有较丰厚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的投资环 境对外商是有较大吸引力的。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截至一九九八年底,全 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三十二万多家,合同外资金额五千七百二十五点二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二千六百七十四点五亿 美元。

  去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这表 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但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要加 强涉外经济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外商权益,实行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尤其是要坚决治理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现 象,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只要我们努力这样做了,就一定能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

  放宽投资领域  引导投资方向

  中国对外开放实行循序渐进的政策,同样,对外资的利用也要逐步放宽,逐步扩大,并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作为 利用外资的重点。许多过去被认为是“禁区”的,今天已陆续对外开放。曾经害怕肥水外流的零售商业,自一九九二年试办中 外合资或合作经营以来,许多外商迅速进入这个行业,一些国际最大零售企业也已开始进入中国。曾担心外商会操纵中国金融 市场、迟迟没有开放的银行业,现也已陆续对外开放。截至一九九九年二月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经营性机构已达一百 九十一家,总资产达到三百六十多亿美元。其中外国银行在华设立的分行一百五十四家、法人外资银行十三家。中国人民银行 已批准十九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六家外资银行在深圳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决定从一九九九年起外资银行可在所有中心城市 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这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监管,克服负面影响。曾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要害部门不许 外人染指的港口、机场、铁路等,亦已欢迎外商前来投资。曾被看作极具投机性的房地产业,现也已对外商开放。中国第一批 作为试点的中外合资外贸企业已在上海、深圳等地成立。

  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开放竞争性行业,扩大石油化工、建筑业等利用外资的规模,有区别有重点地吸收外资开发 利用矿产资源,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如国内商业、对外贸易、旅行社、会计、咨询、运输、代理等都要扩大开 放范围。金融、通讯等也要有步骤地扩大开放,并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些领域的开放和试点开放,意味着国际资本已 进入了中国经济的一些敏感部门,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正日益扩大。

  在扩大开放领域的同时,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使之更好地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要重点鼓 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投向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 。农业曾是外商投资的弱项,如今在许多地区已成为强项,实行综合开放。一向不被外商看重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已 开始成为投资热点。近年中国已把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过去这里很少有人问津。由于资源丰富、发展潜力 大,现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商看中了中国中西部这块辽阔广袤的宝地,中国也已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前来投资。要把 引进高新技术同吸引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结合起来,这是中国要长期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还要引导现已开业的 外商投资企业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导这些企业调整资产存量,搞好财务核算,提高经营效益和投资效益。

  拓展投资形式  扩大引资范围

  近年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利用外资形式日趋多样化。以往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主要采取“三资”企业 形式,今天则已出现许多新的形式。为适应一些外商愿意从事国际通行的股票投资,中国已开始发展股份制外商投资公司。一 些地方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缓解了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提高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取得较好成果。关于如何看待外商对一些国有企业的“控股”问题,应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和企业具 体情况,可把“控股”看作是以股权换取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利用外资可供选择的一种形式。有的地方为使外商有更多 的投资机会,选择一批大企业实行委托租赁经营,由国外和台港澳地区的大财团、大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中共十五大指出,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对于来中国投资的外商同样是适用的。除国有大中型企业 外,中国还允许国有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和出售,允许私营企业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积极利用国际证券投资,开拓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新途径,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八十年代中期 以后,利用国际证券引资已成为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新趋势。其融资规模已超过国际贷款。近几年来,中国利用发行国际证券 引资,包括发行国际债券、发行并上市B股股票等,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应认清国际投资证券化的历史趋势,并积极地加 以利用,以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效益。

  上述利用外资形式,讲的主要是直接投资。此外,举借外债,也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对于外债,要严格 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加强全口径管理和监测预警,提高外债的偿还能力,务必做到借之有道,用之有效,还之有信。

  为了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我们还要扩大引资范围。过去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引进的外资大都来自香港、澳门、 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尤以香港和台湾的投资最多。今后除了要继续吸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应重点加大吸收北美、欧 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力度。其中,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逐年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截至一九九八年底,美国 投资项目累计近二点六六万个,合同金额达四百六十三亿美元。以合同金额排序,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居各国对华投资首位。欧 盟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数量,相当可观,中国从欧洲引进的先进技术也比较多。目前日本因国内经济困难,对外投资受到影响; 但从长远看,日本仍然是中国的重要投资国。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述一些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服 务业将是中国积极发展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提供巨大的投资机会。

  对外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引进来是为了走出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更直接地投身国际 市场竞争,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经济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走出去,不仅是到境外融资,而且要到境外投资,即 发展具有中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搞跨国经营,推动企业走向世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这对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推动科 技进步,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以及越过关税壁垒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都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境外投资 发展迅速,并已出现一批颇具实力的跨国企业,但也存在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资产流失等问题。对此,中国要按照国际 惯例,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依靠中国经济实力、较高技术水平和充足外汇储备,凭藉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前 景的信心,并在加强与所在国经济合作的情况下,把境外企业办得更具规模,更有效益,而且把向跨国公司发展作为境外大企 业发展的方向。

  适应世界潮流  引进跨国公司

  近年,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这是外商投资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跨国公司作为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科技高 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它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实践证明,跨国公 司来华投资,对中国来说是有弊有利。所谓弊,主要是跨国公司以占领市场为目标的投资战略,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可能 有矛盾;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般外资所不具备的雄厚资金、当代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现代化人才的成长,有利 于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从整体看,权衡得失,利大于弊。因此,中国要有重点地推动国有大型企业与跨国公 司合作,促进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鼓励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增强技术消化和创新能力;推动国内企业 与跨国公司的配套协作,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共同发展。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与跨国公司密切合作,中国利用外资的层次才 能提高,规模才能不断扩大。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对于确实带来先进技术的,要适当让出 市场。至于让出了市场而没有换来先进技术的,要具体分析,研究解决;但不应因噎废食,否定这一方针。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差距,产品竞争力不强,在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中国企业往往处于 不利地位。正确的选择只能是知难而进:一方面欢迎人家来投资,把这看作是谋求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同时,面对严峻的竞 争环境,要变压力为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敢于同跨国公司竞争。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或与人家合作,积极组建确有经济实力的跨国公司,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中国 在这一方面取得进展,力争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就是一个重大突破。

  对于外资的利用,既要注重引进像跨国公司这样的大企业,又不能忽视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因为, 这些企业多数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或拥有某一方面独特的专门技术;他们资金较少,规模不大,一般愿意跟中国搞合资,便于我 们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他们的投资经营方式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大企业也需要有中小企业配套;中国地 域广阔,发展不平衡,适合于吸引不同规模的外国企业前来投资。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