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给我国经济局势把脉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2月03日 13:25 中国经济时报

  对1999年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估计

  关于199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现在一般都估计,从总体上说是好的或者比较好的。这种评论,我认为是 正确的。当然,我们说经济形势是好的,并非说不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经济中不仅存在着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是很突出 的,并且已经存在了较长时间,至今也没有大的缓解,要从根本上解决它,难度还相当大。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有:

  1关于通货紧缩问题。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不仅不比通货膨胀小,而且在以下 三个方面可能更严重。一是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由于通货紧缩,势必导致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效益下降。因为一般都认为 ,在经济正常条件下,价格指数稍有上升,譬如年上升百分之二、三,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为,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 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不可预测的因素,特别是必然发生的各种结构性变化,往往会导致某些企业的成本上升。如果有 百分之二、三的价格上升,这种成本上升的因素一般都可以得到消化,效益不会下降。但在目前通货紧缩3%的情况下,就意 味着企业生产100元钱的商品,本来可以卖102或103元的,眼睁睁只能卖97元,少卖5-6元。而我国的企业特别 是国有企业,大多数的销售利润率都达不到5%-6%,因此必然发生大面积的亏损。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 额都明显上升,除体制机制的改革至今不到位以外,通货紧缩导致效益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 整个经济的日子当然也不大好过。

  二是对社会信用的影响。由于通货紧缩,需求不足,企业产品销售出现困难,不仅势必要盲目竞争、降价促销,而且 往往会同意买方先赊账、后付款。加上社会资金普遍紧张,买方自然就会不断拖欠卖方的货款,卖方因货款不能及时回收,往 往就只好拖欠供应企业的货款。结果势必导致相互拖欠的“三角债”规模越滚越大,就会信用严重低下。如九十年代初最多时 这种“三角债”全国累计只有3000多亿元,到现在已经超过1.1万亿元。不仅在国有企业间相互拖欠,而且发展到了非 国有企业。市场经济本质就是一种信用经济,这种社会信用严重低下的局面,必然给整个经济的运行造成多方面的困难。

  三是对民众信心的影响。由于通货紧缩,影响企业效益下降,随之势必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群众的收入增幅下降 ,甚至大多数低收入职工基本没有什么增长。从而使广大群众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的消极预期。加上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基本上由国家包起来的城市居民住房、子女上学、退休养老、公费医疗等,都要大部分或部分转由 个人负担,支出的预期必然大大升高。因此,有钱就舍不得花,银行储蓄存款年年大幅增加,近两年多以来,虽然七次降低了 银行存款利率,目的是希望群众多消费、多投资,启动国内市场,缓解乃至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至今也没有见到明显的效 果。

  2.关于国有企业效益低下问题。这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一个最根本性的弊病,并且可以说至今还没有真正缓解 。这主要是由于,对国有企业效益的衡量,我们通常都是以利润和税收为标志,看到一定时期的利润、税收增加了,就说是效 益提高了。实际这是很不确切和很不科学的。因为,税收是企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国有企业如此,非国有企业也如此,交纳 多少取决于国家的税制和政策,不应算在企业效益之列。利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效益,但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很 大,如纳税的多少,利率的高低,折旧的比例,职工工资、奖金的水平和国家增加财政投入数额的大小等。如果税收减了,利 率降了,折旧少了,工资奖金低了,国家财政投入增加了,并且合计超过了企业增加的利润,即使企业利润上升了,也并不能 反映企业效益提高了。比较准确的方法,应该是按投入产出系数来衡量,即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有企业投入了多少资金(包 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企业创造了多少新的价值(包括税收、利润、工资、奖金、利息、地租和折旧等);或者按企 业在一定时期消耗了多少物质资料,创造了多少新的价值来计算。假若按这种方法来计算,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的真实效 益,不仅是很低的,而且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一种下降的趋势。国家每投入一元钱的固定资产净值和流动资金,企业所能创造出 的净产值,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内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48%。在国有工业总产值中,增加值所占的比 重,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从36%下降到24%。到现在为止,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所 用国家的资源和资金仍占绝大多数,如固定资产投资占60%以上,银行贷款占80%以上,但其所能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总量中只占40%左右,在当年新增部分中大约只占20%-30%,其投入产出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国有企业这种低 效益的状况不改变,我国经济就不可能做到良性循环。

  3.关于劳动就业压力问题。我国的失业情况,按照正式统计公布的数字,199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3%多一 点,同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是很低的。但这远远包括不全,实际失业率比这要高得多。除了农村至少还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多余 劳动力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无法统计以外,仅城镇的下岗职工既没有登记,也没有工作的,1999年底即达五、六百万人,同 已登记失业的人数加在一起计算,失业率即接近6%;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增下岗职工没有参加工作的部分,目前的实际失业 率可能已达7%-8%,这就不是很低了。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多余职工,估计达 2000万人左右要分流出来,成为下岗职工,重新解决就业。如果不分流出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就不可能摆脱成本高、效益 低的困境,在国内外市场上就没有竞争能力,就很难长期存在下去。因为,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太低了,仅相当于 一些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尽管我们的职工工资水平很低,但除去劳动生产率低的因素以后,单位工资成本 反而比他们高。因此,劳动就业的压力将长期是很突出的,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怎样既搞好国有企业 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又尽可能开拓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减少失业,同时切实做好失业、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与生活补助 ,有效维护社会安定,还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4.关于潜在的金融风险问题。这个问题,在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国家 发生金融危机以前,我们还不很敏感。在1997年7月泰国首先发生了金融危机,并很快发展到印尼、韩国等其他国家与地 区以后,我们就十分重视了。最初,一般都以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发生金融危机,主要是受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才发现主要还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素质不高,银行长期积累下来的不良贷款比重太大。而这些不 良贷款的产生,往往又是在政府、企业、银行三级关系的处理上,没有坚持市场经济、扶优汰劣的原则,而是采取了一种政府 主导、企业发展、银行贷款的路子。这种做法,在一段时间内,经济虽然可能发展很快,但许多企业的效益并不高,其所借银 行的钱,往往不能按期偿付,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势必越滚越大。加之政府财政和进出口贸易连年赤字,本币估值偏高,外汇 储备很少,导致整个资金运转不灵,给国际投机资本以可乘之机,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结合我国的情况,不难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和表现,不仅同他们是类似的,而且在政府、企业银行 三者关系上,比他们更密不可分,银行至今所积累下来的不良贷款比重,也不会比他们低得许多。因此,一种潜在的金融风险 是明显存在的。在近期之所以还不致于发生,主要是:我国的银行至今基本都是国有的,在群众中还有较高的信誉;国家外汇 储备较多,国际支付能力较强;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国际投机资本大进大出的冲击还受到严格的限制。但要从根本 上加以避免,还有待于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依法搞好金融监管,防止潜在金融风险的发展;同时,认真提高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素质,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确保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正确分析经济形势,在任何时候都 应当一分为二。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即要肯定经济形势从总体上就是好的和较好的,但对于存在的分歧,尤其对以上四个方 面的突出问题,也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并且认真研究探索种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和缓解。

  对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

  对于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表现比较复杂,如上所述,既有好的和比较好的一面,也 存在着不少比较突出与严峻的问题。因此,看法也不完全一致。大体上说,现在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分析和估计。第一种:比较 乐观的估计。认为2000年经济发展的形势,肯定会好于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8.5%左右甚至9% 。其主要根据是,从今年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达到了8.3%;第二季度速度下降了,只有7 .1%。第三季度不但下降已基本停止,而且出现了一个“拐点”,下一步肯定经济是一路回升,虽然上升不可能很急,但2 000年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明显超过今年预计7%多一些的水平。

  第二种:比较严峻的估计。认为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会进一步下滑,估计只有6%左右甚至低于6%的水 平。主要的根据是,我国近几年来经济的走势,无论从问题的产生、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市场的表现以及实际反映出来的后果 看,同日本九十年代以来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 由此认为,我国这一次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速下滑,很可能像日本九十年代 以来的趋势那样,较长时间走不出来。还有一种估计同这种看法有些类似,认为200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下降 ,但其根据不是如上面所说,以日本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为对照,而是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 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为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势必要牺牲一些增长速度。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把结构调整好,增长速 度即使下降到5%左右也可以,这在世界上仍属于较高的增长国家之列,特别是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增长速度还要高 得多。第三种:基本上属于一种比较中性的估计。即既不像第一种那样乐观,估计2000年经济增速会一路上扬;也不像第 二种那样悲观,估计2000年的增速会进一步下滑到6%左右甚至6%以下。而是认为,2000年我国经济的增速有可能 继续保持今年7%或略高一些的水平;并且认为,达到这一水平,不仅是有条件的,而且也是必须尽可能争取的。我个人基本 上持这种估计,其主要的理由和根据是:

  1.从1999年经济增长的趋势来分析。第三季度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表现,如工业的增速略高于第二季度,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保持了上半年的水平,出口总额在上年同期比较低的基础上有了较强劲的回升,物价指数降幅趋缓,国有企 业的利润有了一些恢复性的增长等。但最多只能讲经济可能已基本停止了下滑,还很难讲已经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增长“拐点” 。因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第三季度还只有6.8%,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比第二季度的7.1%低。从经济增长所必须 依赖的三大需求看,第三季度除了出口的增长形势比较喜人以外,消费需求的增长并没有明显上升,投资需求的增长还是大幅 度下降的,特别到10月份投资已经降到了只略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去年以来主要是靠扩大内需来拉 动的。在内需中的消费部分,农村居民因农产品价格下降,往往增产不增收,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居民由于对收入增长普遍存 在着消极预期,而对支出增长的预期却很大。因此,至今只能说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并没有明显启动起来。在内需 中的投资部分,主要是靠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增加国家的投资。但由于消费没有明显启动起来,市场无热点,非国家投 资尚无启动的明显迹象,单纯靠国家投资的增长也是有限和难以为继的。所以,对于2000年经济的增长,要超过80%以 上甚至达到9%的速度,难度是比较大的。2.从我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比较来分析。尽管如上述第二种估计所说,我国近几 年经济波动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和初步反映出来的效果,同日本九十年代以来的情况有种种类似。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加以分 析,就不难发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发生泡沫经济的时间,我们比日本要短得多 ;受泡沫经济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无论是从房地产还是从股票市场看,我们比日本都要小得多;到现在为止,我国每年经济增 长的幅度,比日本要高得多;启动国内市场的潜力和国家财政调节可以回旋的余地,比日本也要大得多。特别是通过经济体制 和机制改革,如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范围,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尽快搞好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所可能发挥出来的对促 进经济增长的特殊效应,在日本更基本上是没有的。因此,对于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估计,也不必看得那么严峻,似乎 速度肯定会进一步下滑,甚至比较长的时期也可能起不来。

  3.从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和广大群众信心的要求来分析。在近一、二十年内,我国经济也必须力争保持7%左右或7 %以上的增长速度。否则,势必导致失业人数的进一步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相当一部分人的实际生活可能不 升反降,从而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甚至有可能带来种种社会不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简单地 用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比较,认为它们每年经济只增长了百分之一、二、三,日子也过得很好, 我们增长百分之五、六,为什么还不行。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基础不一样。它们的经济,一般已经过了上百年的较快发展 ,现在底子已经很厚,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大多已超过两万美元,而且人口已基本停止增长。这就意味着,其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人均即可提高200多 美元。我国至今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800美元,即使每年增长10%,每人增加也不到80美元,二者不在一个档次上 ,根本不可比。

  二是,计算方法不一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包括库存增加在内,它们不包括;我们是按可比法计算的,它们是 按指数法计算的。两者加在一起,大概要差一个多到两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计算的增长7%最多也只相当它们计算的 5%-6%。

  三是,分配的方面不一样。当今发达国家,不仅一般都是债权国,在国外还有大量投资,除国内生产总值以外,每年 还有一部分国外投资和债务收入。从而使他们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往往都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我国的国内生 产总值,假定是增长7%左右,除去计算方法上的一两个百分点,还要除去人口增长至少一个百分点,再加偿付外债的本息大 约一个百分点,再除去一些必须增加的社会消费和国防费等,可以用于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部分就十分有限了。加上分配的不 可能均衡,至少有30%甚至更多的居民,实际收入会下降,从而势必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如果不保持7%的速度,下 滑到5%-6%,这种社会矛盾就更大了。

  因此,对于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估计,既不宜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应当尽可能大体保持1999 年的增长水平。那种认为为搞好结构调整,可以牺牲一些速度,不惜下降到6%甚至5%左右的说法,作为一种理论是有道理 的,但真要付诸实践,所可能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还将是很多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而且从当 前我国经济的一些基本条件分析,2000年也完全有可能达到7%的增长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继 续及时采取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之保质保量地达到这一目标。

○杨启先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