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MBA:中国MBA教育发展之路:成绩显著、任重道远、充满自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25日 17:08 奇迹网络

  ----访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吴世农教授

  作者: 李劲

  最近,《奇迹网络(Qiji.com)》公布了中国MBA院校排名,《科技时报》(1999年11月12日) 转发了奇迹网络的排名报告。为此,我们专门走访

  了负责我国MBA教育评估工作的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第四届 科技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吴世农教授。

  吴世农教授刚刚完成1999年全国MBA院校教育情况检查工作从广州返回厦

  门,就接受我们的专访。打开奇迹网络的排名报告和《科技时报》,吴教

  授说:"在网络世界中,新闻界反映的速度加快了!"

  一、排名

  问:您对此次奇迹网络的MBA院校排名有何看法?

  吴世农:目前的排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地提高水平和质量。我个人认为,排名不是一件坏事,排名对各高校如何 提高MBA教育水平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有点遗憾的是,此次排名中使用的一些基本事实有误,评价的目的性不太明确,指标 的客观性和评价方法尚需认真深入研究。我想,第一次试验,差错难免。如果真是要排名,必须做到目标明确、态度公正、事 实客观、方法科学,否则,排名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

  二、过去与现在

  问:我国高校试办MBA教育有多长时间了?

  吴世农:1991年前,我国部分高校曾经与美国、加拿大一些院校开展过合

  作培养MBA。自1991年全国首批高校试办MBA学位,试点工作进行了9年。试点工作不但进展顺利,而且成 效显著。为什么呢?我常说,发展我国的

  MBA教育,是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从课程体系看,MBA是一种以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 数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学、运筹学等

  为研究手段,以企业各个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问题,如生产、营销、财

  务、人力资源等为研究对象,最后以企业战略管理为终结的研究生培养计

  划,一种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的学位。我常说:MBA学位具

  有"宽、新、实、高"的特点。因此,在我国试办MBA教育,推动了管理类专业科研和教学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一是丰富和改造了管理类专业的一系列课程;二是拓展了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并有利于开展国际学术交 流;三是推动高校改革传统的

  "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rofessor-Centered),倡导"师生互动教学法"(Profes sor-Student Interactive Approach),强调"理论联系实际"(Link Theor y with Practice),培养"团队工作精神"(Team Work)。

  问:能否谈谈我国MBA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吴世农:我国的MBA教育试点分三批进行,现在试点院校已经发展到56家。1991年首批试点的9个院校是清 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工大。1993年第二批试点 院校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东北财经大学、华中理工、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暨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等17所大学。1996年后的第三批试点院校是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等30家。

  为了办好MBA教育,1994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

  立了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在清华大学设立秘书处。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下,M BA教育指导委员会团结全国试点院校,开展MBA教育的研究、咨询和指导工作。

  在过去的3年中,我们已经抽样检查了18个试点院校的MBA教育情况。作为我国MBA教育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之 一,我十分高兴地看到各高校在创办我国MBA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看到我国高校中已经拥有一批经验比较丰 富且忘我工作的MBA教育的专家,看到各试点院校都出现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孜孜不倦地探索MBA人才培养方式的教师队 伍,看到MBA教

  育所引发的教学方式改革,看到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所拓展的科研领域。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 轻案例","重传授、轻交流","重课内、轻课外"正在改变,许多学校注意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推行案例教学,注意为 学生举办第二课堂,如举办经理、专家讲座,组织创业大赛、挑战赛、实习、调研等活动,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 学效率。总体上看,我国MBA教育的水平逐年提高。

  当然,我们在试点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是在所难免的。近年来,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推动师 资培训、案例库建设、MBA教材评

  选,各校加快了师资、案例、教材和设施建设,但目前这4个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MBA教育发展的四大瓶颈因素。

  三、质量就是生命

  问:美国每年评出MBA教育的前10所或30所院校,如哈佛、MIT、斯丹福等

  常年榜上有名。你对MBA的排名有何看法?能否谈谈如何提高我国MBA教育质量?

  吴世农: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始终视"质量 就是生命",始终以"提高MBA教育水平为工作中心"。目前,我们最关心的主要问题如何不断提高我国MBA研究生的教 育水平。我认为,通过抽查和全国性自查发现,绝大多数试办MBA的院校都十分努力工作,各校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投入, 加强案例教学。各校在师资、教学方法、设施、管理方面展开竞争,出现了一批MBA课程

  教学的"明星教师",他们对自己所教的课程有深入的研究,善于结合实际

  体现MBA教学的特点。因此,我个人建议各校围绕提高我国MBA教育水平扎扎实实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注意集结一批熟悉和了解MBA教育特点的优秀师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参加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的各种MBA师资培训,搞好MBA核心课

  程建设。在过去的3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聘请一批国外专家在清华、复旦、厦大等举办各种9门课程和案 例教学的师资培训,同时发挥试

  点院校的优势举办11门核心课程的师资培训。师资培训还将继续进行,这是提高我国MBA教育水平的基础性工作 。

  2、注意加快投入建设符合MBA标准的教学设施,特别是"标准案例室"的建设。案例室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必要。可以说,案例室是MBA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典型特征之一。

  3、注意教学方式多元化,近期主要抓好"案例教学"和"第二课堂"。一方面要增加课程教学中案例的数量、教学 时数、尝试案例教学的各种方式,如"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角色扮演"、"课堂案例演讲"等;另一方面 要探索MBA教学的其他方式,如"公司研究"、"现场研究"、

  4、注意教学手段现代化,在教师中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

  5、注意加强平时的教学文件和教务挡案管理,做到"标准、准确、整洁"。

  6、注意树立为MBA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与MBA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

  7、注意鼓励教师编写案例。案例编写应计算工作量,或各予教师补贴。正式出版的案例应计算为"教学或科研成果" 。

  8、注意加强新课程建设。九十年代以来,MBA课程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在原来商业为主的课程体系中 增加2种系列的课程,一是"人文系列课程",如《管理沟通》、《商业伦理和道德》、《商法》以及《创业管理》等,体现 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MBA的社会责任;二是"信息技术系列",如《MIS》、《电子 商务》和强化网络技术在各门课程的应用,旨于培养MBA面对21世纪的新环境展开企业管理。

  9、注意处理好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关系。在核心课程基本达标的前提下,根据各校优势,探讨具有本 校特色的MBA研究生选修课

  程。

  10、注意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鼓励教师深入管理实践,有效方式是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企业调 查研究、介入企业管理咨询、参

  加政府政策咨询、带队组织学生实习等,拟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四、厦大MBA教育

  问:椐我们所知,厦门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首家授予"中外联合

  培养MBA"的高校,全国您能否谈谈厦门大学MBA教育的经验?

  吴世农:中国有句老话"好汉不提当年勇"。客观地说,我们一直很认真、很努力。厦门大学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下 ,参加"中-加管理教育交流项目",1982年起先后派出70多名教师到加拿大留学、进修和合作研究,20多人次到加 拿大考察和交流,加方大学派来中国任教、合作研究的教授达30多人次,考察和交流20多人次。70%以上的同志学成归 国工作。1986年在成立"中-加MBA教育中心",1987年-1991年累计招生120多名,毕业108名。首届 中-加联合培养的MBA毕业于1990年7月初。在"中-加项目"的支持

  下,厦门大学组织本校教师于1990年起撰写出版我国首套"MBA研究生系列教材",计16本400多万字, 偿试"教材本土化",对推动当时的MBA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1993年厦门大学在国务院学位办的支持下,组织本校8 位教师执笔编写我国第一本《全国MBA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的5门课

  程大纲。

  目前,我国MBA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秉承校祖、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制定的校训"自强 不息、止于至善",提出"厦大MBA"的教育模式"5C+L",即培养MBA研究生的竞争力(Competition )、自信心(Confidence)、合作精神(Cooperation)、创造性(Creation)和道德责任( Creditability),最终达到提高他们企业管理和领导才能

  (Leadership)的目标。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计划在2000年6月搬进由香港爱国企业家、校友黄保欣先生捐赠的新楼,面积近8000平方 米。厦门大学MBA教育将开始新一轮的

  创业!中国的MBA教育历经近10载,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道远,而我们对未来充满自信!厦门大学将与全国兄 弟院校一道,为中国高校创出国际

  一流的MBA教育水平而奋斗!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