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信息不对称看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

2001年07月30日 10:2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部 王艳薇 刘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院费雷德里克·米什金教授认为,金融系统在经济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是因为当它正常运行时,可以将拥有富余储蓄的人的资金导向需要资金进行生产性投资的人,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金融系统圆满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障碍是信息不对称,即企业与银行得到的信息是不相等的,一方多而另一方少,二者存在差异。这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银行的经营决策水平。

  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企业交易行为的不利影响,在每一种经济体制中都存在。但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利用同业的信息共享来查询,采用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信进行评级等,努力减轻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这两个问题长期困扰我们,一直未能很好得到解决。由于银行无法克服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也就导致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必然性。

  为了更好地防止与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后果,应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一)克服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障碍。银行必须尽量多地了解和掌握申请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非财务信息,而且要掌握真实的信息,学会识别和判断一些企业制造的假信息。学习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经验,区分大、中、小型客户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策略。对大客户委派客户经理专人管理,搜集企业全方位信息,同时向专家咨询,注重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该客户的信用评级,对客户所在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门研究等。对小客户采取联行征信方式收集信息,注重小客户的信用记录及非财务因素情况。对中型客户的调查方法则介于大、小客户之间。同时,应建立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对造假的企业采取道义上的谴责及严厉的法律制裁,使造假者和帮助造假的机构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并追究造假者责任。

  (二)减弱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效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常见于银行内部上级行和下级行之间,提供假信息的下级行往往名利“双赢”,真实反映情况的下级行却经常“双亏”,形成逆向淘汰机制。为了减弱、克服逆向选择效应,可改进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标准,选择和设计那些不容易造假或“造假成本”较高的考核指标,如采用“五级分类”法替代“一逾两呆”法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考核,“一逾两呆”法不注重企业经营状态如何,只考察贷款是否到期或逾期时间长短,下级行可采取转贷、展期等方法轻易将逾期贷款转为正常贷款,而“五级分类”法则注重于第一、第二还款来源的还款能力和企业经营发展前景,随意调整分类结果有一定难度。此外应区别不同类别的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让虚报、谎报、瞒报信息、破坏规则的下级行付出高昂的成本,减少侥幸心理,消除造假的动因。对肆意弄虚作假的行径一经查出,除追究造假的当事责任人外,主管领导难辞其咎,也应对其加以严厉处罚,以保护遵纪守法、执行规则的下级行,从而防止和减少制造假信息,避免逆向选择。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银行管理机制及体制上深化改革。

  (三)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我国“入世”在即,开放金融市场后,银行将受到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而竞争性市场的效率是基于其拥有完全信息的基础上达到的,在市场不能达到有效时,适当的制度干预是必要的。因此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岗位责任、操作规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完全必要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