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肯德基[微博]连锁店的“土豆泥”断档了。听起来,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多让爱吃“土豆泥”的顾客有点扫兴。但是,在上周,这消息却成了热点新闻。原因是,“土豆泥断档”事件让人发现了一个被隐藏了的巨大的“土豆泥商机”。
目前,国内450间肯德基连锁店所用的土豆大都来自美国。据说,由于运输环节上的问题,最近有点接不上货。而一家媒体调查的结果是,这3元钱一盒的“土豆泥”,一年的销售额大约在3亿元。
3亿元!中国的企业为何没有抓住这一机会?有农业专家说,如果国产土豆符合要求,肯德基当然不会舍近求远。肯德基对土豆的外形和内在质量要求很严,土豆外观必须长条形,方便炸薯条,而国内的土豆大都为农家品种,呈圆形;肯德基要的土豆表面光滑芽眼少,而国内的土豆芽眼多且深;此外,国内的大部分土豆淀粉含量也达不到要求。显然,是品种质量使中国土豆无缘肯德基。
但再仔细想想,这板子似乎还不该打在中国土豆和生产土豆的农民身上。依照目前的技术,要让土豆长成长方形,应该不是个难题。至于表面光滑芽眼少这一关,应该也是可以攻克的。问题是,谁来了解的土豆需求标准?谁来发现“土豆泥商机”?
靠农民自己吗?农民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最紧密的。每年的收成,要到市场上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买回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市场让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得以一年一年地延续。但是,农民与真正的市场之间,又是隔得最远的。许多农民很难了解到市场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少变化。比如他们不知道肯德基在中国开了多少家店,肯德基有一种炸土豆条很惹人喜爱;他们不知道,土豆绞成泥,浇上酱汁可以变成美味;他们当中有的甚至不知道肯德基的存在。农民与肯德基的“土豆泥市场”之间是需要桥梁的,而桥梁的搭建者应当是政府。
“市场经济,政府在某些方面应当有为。”上周,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对媒体说,“如营造环境,维护信用……对政府而言,应当有为的地方无为,应当无为的地方有为,是不妥的。”而营造环境,就包括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培养稳定而健康的经纪队伍。
据闻,肯德基也有意在国内开发新的供货商。这个信息,不知有多少土豆生产者能够获悉,也不知获得信息的土豆生产者们,能否在短时期内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土豆品种改良。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吃到国产的肯德基“土豆泥”。(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