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集团对兼并企业施绝招 激活创新机制

2001年07月16日 11:44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潘乐群)扬州布厂1997年被华源集团兼并后,凭借一批超过韩、日等国同类产品的新面料,两年内新增利润5000多万元。这家原已陷入困境的国企如今“老树发新枝”。新产品的研发人员都是原扬州布厂的职工,华源并未派“一兵一卒”。据介绍,在华源集团所兼并的全国40多家企业中,所有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力量都来自原企业,而且90%以上都获得了成功。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华源集团科技部部长王才富说,我们着眼点不在“输出”,而在“激活”有效的机制,靠兼并企业自身实现技术升级。

  华源兼并的多为当地国有大中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所缺的主要是有效的机制。譬如,企业重组前只设“技术科”,不承担产品创新任务;重组后,华源新设了“技术中心”,专门研发新产品。又譬如,重组前企业不愿投入技改资金,怕当年帐面利润额减少。华源一方面注入大量技改资金,仅南通华通、扬州华源、常州化纤等企业5年来投资就达6亿多元;另一方面则督促他们推行改革措施:“重奖科技人员”、“技术入股”……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激活了,近年来,40多家被兼并企业获得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其中已实现产业化的达38项。

  华源还充分发挥总部身居上海的优势,“网罗”一大批专家和科研院所,运筹帷幄、决胜市场,为被兼并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把脉”。1997年前后,山东华源凯马制造的农用车销售量居全国第二,市场正看好。但总部“军师”提出,农用车技术含量低,升级空间小,应通过技术改造转型。于是,华源凯马立即分步退出农用车市场,转产轻型卡车。今年春节后,第一批“华源凯马”轻型卡车上市,大受消费者青睐,而农用车市场果真“日薄西山”。常州华源蕾迪斯投资4000多万美元,上马“瓶级聚酯切片”,当地技术人员争论不休。但“军师”认为,这是化纤行业的新产品,必须尽快上马。果然,投产后效益惊人。去年仅200多名职工的华源蕾迪斯利润竟高达8000万元。

  如今,华源兼并的40多家企业中,90%以上实现了扭亏为赢,华源蕾迪斯、扬州华源等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曝陆川秦岚分手 男方要结婚女方不愿安定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